賀捷表——正書之祖
書法賞析
《賀捷表》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是東漢建安二十四年,也即公元219年,鐘繇在68歲時寫成的作品,是鐘繇得知蜀將關羽被殺時所寫。
該表內容為:“臣繇言:戎路兼行,履險冒寒。臣以無任,不獲扈從,企仰懸情,無有寧舍。即日長史逮充宣大令,命知征南將軍運田單之奇,厲憤怒之眾,與徐晃同勢,并力撲討。表里俱進,應期克捷,馘滅兇逆。賊帥關羽,已被矢刃。傅方反覆,胡修背恩,天道禍淫,不終厥命。奉聞嘉憙,喜不自勝。望路載笑,踴躍逸豫。臣不勝欣慶,謹拜表因便宜上聞。臣繇誠惶誠恐,頓首頓首、死罪死罪。建安廿四年閏月九日,南蕃東武亭侯臣繇上。”
《賀捷表》是最能代表鐘繇書法面貌的一帖,梁武帝蕭衍曾評價《賀捷表》“群鴻戲海,舞鶴游天”,而《宣和書譜》中則曾提到:“楷法今之正書也,鐘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逼渲刑岬降摹顿R克捷表》,即《賀捷表》。

▲賀捷表
《宣和書譜》認為,《賀捷表》是正書,也即楷書之祖。而從書法史的角度看,鐘繇的書法,是較可靠的傳世文人書法的作品。而此帖,其字雖尚未脫盡隸書筆意,但確已屬于楷體,因此被稱之為“正書之祖”。
此帖的體即羊欣在《采古來能書人名》中所提到的“八分楷法”,雖為行書,但還保留較濃的隸書筆意。例如,表中“言”“有”“里”“方”等字的橫畫,都有濃厚的隸書遺意,而“并”“同”字的左撇,以及“企”“舍”“獲”“長”等字的捺筆,也均是隸書的習慣寫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標準楷書盛行的后世,鐘繇這種寫法很一般,但放在漢代末期,書法能楷化到如此程度可以說非常先進,這一點,將《賀捷表》和已出土的當時的書法比較一下,可以看得很清楚。鐘繇的字以書寫自然,風格古樸,以及章法結字茂密幽深而著稱。這些特點,在此帖中都可約略見到。
趣味鏈接楷書鼻祖鐘繇
鐘繇,字元常,潁川長社(今河南許昌)人,是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書法家和政治家。鐘繇自幼相貌不凡,聰慧過人,曾與叔父鐘瑜一起前往洛陽,途中遇到一個相面的人,相面的見鐘繇相貌不凡,便對鐘瑜說:“這個孩子面相富貴,只是將有溺水的厄運,請小心?!?/p>
結果,鐘繇和叔父走了不到十里路,在過一座橋時,鐘繇騎的馬匹突然受驚,將鐘繇掀翻到了水里,鐘繇差點被水淹死。鐘瑜見算命先生的話應驗,覺得鐘繇一定能夠富貴,隨即供他專心讀書。
鐘繇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是楷書的創始人,被后世尊為“楷書鼻祖”,王羲之等后世書法家都曾經潛心鉆研學習其書法。鐘繇與王羲之并稱為“鐘王”,唐朝書學理論家張懷瓘在《書斷》中曾評其書法為“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