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陳曼簠——齊書代表作

書法賞析

▲陳曼簠銘文

陳曼簠即戰國齊陳曼簠,又名“齊陳曼乍皇考獻叔簠”,是戰國早期齊國器,文字記述了陳曼為其皇考獻叔做器的情況。該盙通高11厘米、口縱19.4厘米、口橫31厘米,重3.15公斤,窄沿外招,直腹下部向內折,然后收成平底,下承4只斜支足,足底作蹼形,腹兩端有一對獸首耳,口邊飾蟠龍紋,腹飾方折式卷龍紋,現藏于上海博物館。

簠是古代祭祀和宴饗時盛放黍、稷、粱、稻等飯食的器具,據《周禮·舍人》記載:“凡祭祀共簠簋。”簠的基本形制為長方形器,蓋和器身形狀相同,大小一樣,上下對稱,合起來成為一體,分開來則是兩個器皿。簠出現于西周早期,主要盛行于西周末春秋初,戰國晚期以后消失。

陳曼盙銘文共4行22字,多作起筆方、收尾尖銳狀,但又不乏圓轉之筆畫,具有較強的裝飾味。其書法規整秀麗、優美典雅,同雄重莊嚴的西周金文相比已有很大不同。最終,在齊國書法崇尚方勢流派中脫穎秀出,以精勁謹嚴,用筆縱銳橫方成為戰國早期古文的又一重要體勢。而且,無論從文字的造型還是書法的風格看,陳曼盙都已顯示出向小篆過渡的跡象,為研究金文向小篆的過渡提供了實物資料。不過,我們可以發現,該盙銘文下列3字均作反文,風格與上文也不一致,應當出自另一人之手,或應為制作時臨時的變故造成的,而這也是先秦金文書法中僅有的一例。

金文發展到戰國時期,體勢、筆法都發生了變化,改變了西周金文圓渾厚重的作風。而如前所言,《陳曼簠》的字取縱式,從筆畫的齊整和字距、行距的均勻分布來看,都已呈小篆體勢的雛形。因此可以說,雖然小篆繼承了“秦公簋”“石鼓文”等秦系文字的傳統但無疑也會受到“陳曼簠”等東土文字的影響。

趣味鏈接蟠龍施法

蟠龍紋是青銅器常見的紋飾之一,而蟠龍是我國民間傳說中蟄伏在地上而未升天的龍,通常作盤曲環繞狀。

傳說,蟠龍是東海龍王的第十五個兒子,時常偷偷跑到人間游玩,龍王知道后非常生氣,便把它交給三元仙君管教。之后,它在三元仙君那里學到了變幻莫測的仙術。一天,蟠龍再次跑到人間玩耍,令它沒有想到的是,雖然已是播種季節,但因為干旱,田地里一點生機也沒有。蟠龍見狀,便用三元仙君教給他的仙術下了一場大雨。人們見天降喜雨,紛紛感激神龍。

從此之后,蟠龍再也沒有回到龍宮,而是整日在千山萬嶺中穿梭,哪里干旱就給哪里降雨,不分晝夜地為世人造福。最終,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但蟠龍卻累死了。蟠龍死后,它長長的軀體躺在了土地上,由于頭枕在南方,它那明亮的眼睛就留給了南方的人們,所以南方人的眼睛變得銳利起來,而它那條靈巧的尾巴則伸到了北方的土地上,北方人的腳由此變得神氣了起來,于是也便有了“南方人眼尖,北方人腳奇”的說法。

主站蜘蛛池模板: 虎林市| 咸阳市| 四川省| 客服| 濮阳县| 兴山县| 巨鹿县| 武夷山市| 章丘市| 汉川市| 从江县| 宁蒗| 神农架林区| 龙陵县| 寻甸| 霍邱县| 望奎县| 枞阳县| 大田县| 怀仁县| 嘉荫县| 搜索| 南溪县| 常宁市| 铜鼓县| 明光市| 乌拉特中旗| 柳林县| 灵丘县| 民勤县| 永清县| 澄迈县| 汽车| 封丘县| 房山区| 彭泽县| 修文县| 法库县| 义马市| 巩留县| 保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