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寧作高貴鄉公死,不作漢獻帝生

永安三年,逆賊爾朱兆囚莊帝于寺。時太原王位極心驕,功高意侈,與奪任情,臧否肆意。帝怒謂左右曰:“朕寧作高貴鄉公死,不作漢獻帝生!”九月二十五日,詐言產太子,榮、穆并入朝,莊帝手刃榮于明光殿,穆為伏兵魯暹所煞。榮世子部落大人亦死焉。榮部下車騎將軍爾朱陽都等二十人,隨入東華門,亦為伏兵所殺。唯右仆射爾朱世隆素在家,聞榮死,總榮部曲,燒西陽門,奔河橋。至十月一日,隆與榮妻北鄉郡長公主至芒山馮王寺為榮追福薦齋。即遣爾朱侯討伐、爾朱那律歸等領胡騎一千,皆白服來至郭下,索太原王尸喪。帝升大夏門望之,遣主書牛法尚謂歸等曰:“太原王立功不終,陰圖釁逆,王法無親,已依正刑,罪止榮身,余皆不問。卿等何為不降?官爵如故。”歸曰:“臣從太原王來朝陛下,何忽今日枉致無理?臣欲還晉陽,不忍空去,愿得太原王尸喪,生死無恨。”發言雨淚,哀不自勝。群胡慟哭,聲振京師。帝聞之,亦為傷懷。遣侍中朱元龍赍鐵券與世隆,待之不死,官位如故。世隆謂元龍曰:“太原王功格天地,道濟生民,赤心奉國,神明所知。長樂不顧信誓,枉害忠良,今日兩行鐵字,何足可信?吾為太原王報仇,終不歸降!”元龍見世隆呼帝為長樂,知其不款,且以言帝。帝即出庫物置城西門外,募敢死之士以討世隆。一日即得萬人。與歸等戰于郭外,兇勢不摧。歸等屢涉戎場,便利擊刺;京師士眾未習軍旅,雖皆義勇,力不從心。三日頻戰,而游魂不息。帝更募人斷河橋。有漢中人李苗為水軍,從上流放火燒橋。世隆見橋被焚,遂大剽生民,北上太行。帝遣侍中源子恭、黃門郎楊寬,領步騎三萬,鎮河內。世隆至高都,立太原太守長廣王曄為主,改號曰建明元年。爾朱氏自封王者八人。長廣王都晉陽,遣潁川王爾朱兆舉兵向京師,子恭軍失利,兆自雷陂涉渡,擒莊帝于式乾殿。帝初以黃河奔急,謂兆未得猝濟,不意兆不由舟楫,憑流而渡。是日水淺,不沒馬腹,故及此難。書契所記,未之有也。衒之曰:“昔光武受命,冰橋凝于滹水;昭烈中起,的盧踴于泥溝。皆理合于天,神祇所福,故能功濟宇宙,大庇生民。若兆者,蜂目豺聲,行窮梟獍,阻兵安忍,賊害君親,皇靈有知,鑒其兇德!反使孟津由膝,贊其逆心。《易》稱天道禍淫,鬼神福謙,以此驗之,信為虛說。”時兆營軍尚書省,建天子金鼓,庭設漏刻,嬪御妃主,皆擁之于幕。鎖帝于寺門樓上。時十二月,帝患寒,隨兆乞頭巾,兆不與。遂囚帝送晉陽,縊于三級寺。帝臨崩禮佛,愿不為國王。又作五言曰:“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至太昌元年冬,始迎梓宮赴京師,葬帝靖陵,所作五言詩即為挽歌詞。朝野聞之,莫不悲慟;百姓觀者,悉皆掩涕而已。[1]

夜讀《洛陽伽藍記》,讀到永寧寺篇,北魏孝莊帝與權臣爾朱榮斗法,不敵,被誅,令人唏噓。

《洛陽伽藍記》是由北魏人楊衒之撰寫。南北朝時,由于北方的鮮卑拓跋氏尚未被完全漢化,所以,儒家文化并不是主流,相反,佛教日漸風靡,看看北魏政權在大同和洛陽開鑿的石窟,佛教之盛可見一斑。另外,寺廟的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唐朝杜牧曾寫過一首詩:“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雖然說的是南朝,但北朝也一樣,那個年代,整個中國就是一個大寺廟,作為北魏的首都洛陽,寺廟之多更是令人咋舌。伽藍就是寺廟的意思,《洛陽伽藍記》就是關于洛陽寺廟的傳記,作者通過寺廟的興廢來折射國家的盛衰,雖說是野史,卻比正史還要準確,與當時酈道元的《水經注》、賈思勰的《齊民要術》齊名,被公認為北朝野史的經典著作。

永安三年是公元530年,“永安”是北魏孝莊帝元子攸的年號,元子攸原為長樂王,并不是皇帝的接班人。當時朝廷是胡太后當政,這位太后是一朵奇葩,一直把持朝政胡作非為,他的兒子孝明帝元詡實在受不了了,密令太原王爾朱榮來洛陽幫忙。這本是母子之間的矛盾,鬧鬧別扭就完了,結果,這位胡太后夠狠,直接就毒死了自己的兒子,隨便在宗室里找了一位3歲的孩子當皇帝。有道是虎毒不食子,這當娘的能對親生兒子下手,在歷史上可真是少見啊!當年光緒帝與慈禧太后鬧別扭,那還是外甥與姨媽之間的矛盾,慈禧最后也只是軟禁了光緒并且只是涉嫌毒死了他而已,與這位胡太后相比,真是小巫見大巫。

太原王爾朱榮一看皇帝被毒死了,趕緊抓住這個機會,發兵洛陽,把胡太后逮住直接扔到黃河里淹死了,然后擁立元子攸為帝,并通知先朝遺老遺少來參加新皇帝的登基儀式,來了有三千多人,他趁機把這幫老臣全殺了,一網打盡,史稱“河陰之變”。南北朝時期真是一個比狠的年代,沒有最狠,只有更狠。

元子攸雖然當上了皇帝,但是身邊全是爾朱榮的人,名為皇帝,形同傀儡,別說朝政做不了主,娶媳婦也由不了他,爾朱榮直接把自己的女兒爾朱英娥塞給了他做皇后。這與當年曹操挾持漢獻帝以令諸侯一樣,爾朱榮取而代之只是時間的問題了。但元子攸是熱血青年,不甘心做傀儡皇帝,決心要拼一把。

此時有臣下獻計,就說皇后生了太子,然后詔諭爾朱榮及其黨羽進宮探視,這樣不容易起疑心,你想女兒生了兒子,當爹的能不來嗎?

元子攸依計而行,爾朱榮果然中計,屁顛屁顛地進了宮。元子攸親自動手殺了爾朱榮。爾朱榮也是一世梟雄,其軍事才能也能排到古代軍事家前幾十名,他料想元子攸這小子已是甕中之鱉,弄不出什么大動靜來,沒想到如此剛烈,要怪只怪自己輕敵啊!

爾朱榮雖被剪除,但是他的勢力依舊強大,并沒有受到實質性的削弱。在隨后的沖突中,沒有一兵一卒的元子攸雖自掏腰包募集市民做拼死抵抗,但還是寡不敵眾,兵敗被俘后被囚禁在洛陽永寧寺,后來又被押解到太原,太原是爾朱榮的老巢和發跡地。就這樣,一位頗想有所作為的年輕皇帝最后被縊死于三級寺,時年僅24歲,臨死前,他寫了一首五言詩:

權去生道促,憂來死路長。

懷恨出國門,含悲入鬼鄉。

隧門一時閉,幽庭豈復光?

思鳥吟青松,哀風吹白楊。

昔來聞死苦,何言身自當!

元子攸不愿像漢獻帝那樣貪生怕死,匍匐于曹操的羽翼之下,他以飛蛾投火的決絕猶做困獸之斗,雖然步了高貴鄉公的后塵,失敗了,但失敗得轟轟烈烈,是條漢子。

那么,高貴鄉公是誰呢?

高貴鄉公本名曹髦,是曹操的重孫子,你也許對他很陌生,但是你一定不會陌生于下面這句話:“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正是曹髦的名言。

曹髦和元子攸一樣,原本只是一個王爺,按照正常程序是沒有機會當皇帝的,元子攸是因為爾朱榮才當上了皇帝,曹髦也一樣。司馬師廢了齊王曹芳,然后把曹髦推為皇帝,不過,曹髦不愧是曹操的優良血脈,與司馬昭費盡全力一拼,雖死猶榮。

中國歷史上皇帝有四百多位,有千年才出一位的從草根到帝王的劉邦和朱元璋,有中興明主劉徹、李世民、李隆基、朱棣、雍正等等,有中規中矩者,有平庸無能者,有荒淫無度者,如果說誰最有血性,我看非元子攸和曹髦莫屬。

注釋:

[1]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卷一,城內。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岢岚县| 临汾市| 房产| 武功县| 涡阳县| 巩留县| 清丰县| 平远县| 罗城| 霞浦县| 日照市| 南召县| 宕昌县| 东乌| 肥乡县| 滦平县| 湟中县| 平江县| 江源县| 仁化县| 正阳县| 肥乡县| 柞水县| 泾川县| 祁门县| 保康县| 莫力| 白城市| 濉溪县| 常宁市| 噶尔县| 通化市| 固镇县| 远安县| 绵竹市| 金沙县| 肇庆市| 青神县| 内江市| 洛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