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如果可以不努力,誰想要拼命(5)
- 將來的你,一定會感謝現在拼命的自己
- 夏蘇末
- 3914字
- 2017-08-21 14:50:58
女人到了三十歲,遇見心儀的男人不會再暗戀失眠,她會主動出擊。經過歲月的磨煉,她們已然懂得自己需要什么,如何得到所需。她們自省,認定活到老美到老是無法逃避的社會需求,她們看重自身,而非一味向他人索求。
米卡穿著玫紅色的長裙,珍珠白的小外套,腳踩高跟鞋,栗色的卷發間別一只素雅的發夾,渾身散發著若有若無的香氣。那是成熟女人散發的優雅味道。陽光懶洋洋地灑在她身上,Jack的眼底閃出熱烈的火花。
若你們以為這樣就成就了一段有始有終的佳話,那就大錯特錯了。Jack遺憾地告訴米卡,他的派遣期就要到期了,如不出意外,他會回西班牙。
世道就是這么不易,女人處處遇危機。
米卡在電話里告訴我,她在學西班牙語,等達到A2.2的考核標準之后,她會向馬德里康普頓斯大學提交入學申請。
我以為米卡這次也是雞血一下,三十歲的大齡單身女青年,為美麗努力很正常,為了一個男人如此大動干戈就是腦袋燒壞了。
顯而易見,米卡竟然真的勵志了一把。
一個月,米卡不但堅持下來了,就連經常同她見面的我,都能感覺到她的亢奮。
“你就不能有點出息?即使你把自己的心肝肺都賣了,即使你整出一座世上最璀璨的皇宮,他會領情嗎?”我如此潑冷水。
她緩緩抬起頭來,一手閑適地攏了攏卷發,一字一句地說:“可是,沒辦法,我喜歡他,我得對得起自己的心。”
陽光肆意綴在光滑的玻璃上,我們聽著彼此靜靜的呼吸聲,我明白她輕描淡寫背后的艱辛。為了能夠漂亮而優雅地出現在男神面前,她花費了多少心思,做了多少努力。
道格拉斯·米爾多說:“一個人的年紀就像他的鞋子的大小那樣不重要。如果他對生活的興趣不受到傷害,如果他很慈悲,如果時間使他成熟而沒有了偏見。”
有多少女人期望尋求一個深愛自己并且一生不變的人,但很多女人只是去不斷期望,然后不斷失望。她們妄圖在愛情領域里一勞永逸,卻忽略了愛是要隨著時間一起成長的。愛情和婚姻圓滿的人背后為此付出了多少努力,又有多少人知道?你要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動人的獵物,才能吸引來好的獵手。
女神和女神經的區別在于,一個不斷完善自己,一個任歲月蹉跎自己。想要得到男神,就請先把自己變成女神。
三個月過去了,米卡還沒拿到A2.2,但儼然已升級為女神的她,終于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在她生日那天,Jack向她表白了。
你荒廢時間時,別人在拼命努力
時間是最公平的審判者。我和你的起點相同,我們一同起步,你用的是閑庭看花的速度,倦了累了就放慢一下腳步;我用的是快跑,不跑就被生活的子彈擊中眉心的速度。釋放的力度不同,我走得比你遠,站得比你高,你有什么不服氣?
初秋的艷陽下,我終于搬進了新房。
在大大的落地窗前舒展筋骨,面對嶄新的一切,我的心前所未有的平靜。甚至前段時間疲于奔波在建材市場的負情緒,也在瞬間被抵消掉了。
Coco也應該坐在了大學的教室里吧。
Coco是我的小姨妹。
前段時間我休年假,跟隨父母到姨媽家做客。十八歲的Coco剛經歷高考的洗禮,對大人愛理不理,她已經懶得扮可愛取悅長輩,額頭上冒出來的三兩顆青春痘暴露了她鮮嫩的青春。
我們問她話,她只是輕輕“嗯”一聲。
姨媽似乎覺得在人前失了面子,對她的態度很不滿,一直呵斥她為我們倒水。看她一副不甘愿的表情,姨媽的火氣蹭蹭上漲,說話也帶了刺兒:“青天白日的,你掛著一副別人欠你幾百萬的臉給誰看啊?”
Coco聞言,重重放下了手中的水壺,一陣輕煙般鉆進了臥室,重重摔上了門。
瞬間,客廳里的大人們全部不自在起來。
姨媽是個暴脾氣,大力捶著門,讓她快出來。我媽上前把她拖走,示意讓我去勸勸小姨妹。剛剛的相處中,她貌似就看我一個人順眼,會主動問我怎么投稿。我問她也寫文嗎?她又避而不答。
我走過去,輕輕敲了敲門說我是誰,果然門一下就開了。
Coco的房間里貼滿了海報。有明星有動漫,不過最吸引人的還是天花板上一張大大的上海外灘的夜景海報。黃浦江畔矗立的東方明珠光華耀眼,金茂大廈線條清晰。在燈火迷離的夜色里,上海褪去了堅硬沉重的現實感,綻放出最浪漫的一面。
“別不高興了。以前我也覺得老媽很煩,可是現在我更怕她老得太快。”
“我沒有不高興。”她站在窗邊,微垂著頭,語氣倔強。
“你是想報上海的學校嗎?”我問。
“是的。”她在逆光中回頭,倔強的小臉在陰影里顯得有些絕望。
看到Coco對于即將升入并非己愿的大學而糾結失望時,我想我能感同身受。
當年我高考失利,讀的不是自己渴望的大學,選修的更不是鐘愛的專業。在那樣“絕望”的時刻,青春正盛的我,覺得這灰色的開始意味著人生再無出頭之日。
開學一月有余,當初涌動在心底的失望和不甘還如影隨形,我苦悶至極,在博客上寫了大量的文字。
也許是文中的苦悶觸動了誰,也許其中的苦悶剛好代表了某個失落的群體,其中一篇文章很快被一檔熱播的電臺節目選中播出。一時間,博客里突然多了許多天南地北的陌生問候和傾述,那時我才知道,原來這個世界上并不是只有我一個人在糾結和痛苦,那些散落在我心底的失落,同樣如微塵一般覆在他人心間。
然而這些都不是主要的收獲,真正點醒我的是一位同齡女生。十五歲遭遇車禍,高位截癱,終生只能以輪椅為伴。她在我的博客里留言:
簡簡單單的一段話,頃刻擊碎了我理直氣壯的失望,喚醒了我靈魂中的敬畏。
“不幸”的人何其幸運,那個真正不幸的人卻積極又陽光。
入不了大學,她就自學,幾年苦讀,這個殘疾女孩已經拿到本科學歷。而她的夢想不止于此,接下來她想做文字翻譯,嘗試寫點文字。無法靠雙腿走出美麗人生,她希望能借助手中的筆來實現這個夢想。
名校固然可以為我們在步入社會的那一刻,罩上一層炫目的光環,但是,如果我們在四年的大學時光里腳踏實地,我相信即使沒有炫目的光環,找到一份自食其力的工作,也是能夠實現的。
大學畢業,名企早已經被名校學生占滿,我只能去一家小的物流公司上班。每天面對鄉音濃重的大叔大媽,住在簡陋粗糙的員工宿舍,工作清閑,卻也無聊。
閑散久了,文藝女青年心底的怪情緒又開始偷偷蔓延。當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就會用假設的構想督促自己:如果那個殘疾女孩遇到這樣的生活,她又會怎樣呢?毋庸置疑,樂觀陽光的她一定會很開心地跟各種各樣的客戶接觸,一定會把每一天過得充實又有意義。
這么一想,郁悶的心情頓時被一掃而空。
工作內容簡單,工作量小,我就利用空閑時間閱讀和寫字。素材也不必抓耳撓腮地冥思苦想,每天那么多形形色色的寄件人,每個人背后都有可以想象的空間。
時光一閃而過,我已經站到了二十九歲的關口,在雜志上發表了N篇小說,距離大學畢業已是七年。
這一年,我收到了一家知名女性雜志社力邀我去做編輯的邀請函。據我所知,這個職位,標注在雜志上的聘用起點是中文碩士學歷。拿到邀請函,我以為我會哭,因為這是當年做夢都想不到的機會。事實上,我只是靜靜地凝望了一會兒,就將它輕輕地放進了抽屜的最深處。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人總會變的。三千多個日子走過,曾經的夢想還在,只是當年的熱望在今天看來,早已經邁過。
我這個三流大學的畢業生,寫過怎樣的文字,有過哪些熱愛,他人也許并不了解。只是信箱里越來越多的傾述心聲的郵件和這封邀請函,在我看來,已是當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這些,誰又何曾預料?
在這個崇尚自由和個性解放的時代,我知道拋出這樣的論點,過度宣揚所謂的成功學必然會招來板磚無數。
但是,無論你身在怎樣的環境和高度,恐怕都無法否認一點:你也許不會刻意追求成功,而為了愛,為了你所愛和愛你的人,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始終是你無法逃避的社會責任,不是嗎?
網絡上紅極一時的熱帖“當你在荒廢時間的時候,別人有多拼命”,所曬的是成功路上的真人出鏡。
帖子里有段話是這么說的:
所以,讓自己活得更好,從自身需求或是社會的價值觀來看,沒有一點是與學歷直接掛鉤的。回首看一看你身邊的那些成功者,不難發現,他們的年齡和出身各不相同,他們中不乏資歷高端的名校生,更多的則是一群無所畏懼、從底層一鼓作氣攀上高峰的沖鋒者。他們的成功并非偶然和運氣,也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成功的必然只有一個簡單的“勇”字。
你看,想要收獲璀璨的美麗人生,怎樣的起點其實真的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內心洶涌著怎樣的動力。
人生從來不乏機遇,我們缺少的不是對機遇的把握,而是在機遇到來之前,你已經或者準備怎樣身體力行去度過這段漫長的時光。
如果你有兔子一般迅疾的速度,必會了然,命運的底牌從來沒有固定結局。你的人生也不是一早就定下了答案的,悲劇的開始也并不能影響皆大歡喜的結局。
和發光的人在一起,你也會變成太陽
他們帶給你的也許受用一生,也許受用一時,也許受用某一瞬間——長短從來不是問題的關鍵,關鍵是那一刻,你會醍醐灌頂,頓生了然。就像跟發光的人在一起久了,你也會變成太陽。
甲午之夏,九月在即。端午已過,距離國慶還長。
頭頂明晃晃的大伏天,日歷牌上“立秋”二字赫然在目,渾然不覺中,一年就這么過了大半。有人辭職,有人壯游,有人失業,一切如常,又一切無常。
我覺得老調重彈地盤點一下似乎很有必要。
去年3月,我從深圳轉戰到上海一家美資企業。工作上擁有了短暫主管經歷的我,再退回到行政助理的職務,即使不愿意承認,潛藏頗深的不甘心還是有的。
生活向來是左手拳頭右手糖豆,我得承認新工作也是有美可循的。
部門給我分配了一份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每天下午三點為辦公室的全體職員買咖啡,一次十二杯。公司對面開著一家規模頗大的星巴克,攢夠積分換免費咖啡大概是我每天往返于辦公室和星巴克之間唯一的好處。
一次,我走進店里,看到兩名服務生與一名老外在指手畫腳、艱澀地溝通,客人一直在強調Decaf,偏偏服務生一臉懵懂,對此表示一頭霧水。我看著這三人“雞同鴨講”的情景,忍不住開口:“客人說他要一份不含咖啡因的Cappuccino。”
過了一會兒,一個男生靠了過來:“美女,謝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