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期貨大作手風云錄:初入期海作者名: 逍遙劉強本章字數: 2661字更新時間: 2019-11-07 19:17:16
序
《期貨大作手風云錄——初入期海》講述了期貨交易員肖遙大學畢業后的成長過程。鮮活的故事和交易案例,以點帶面,再現了當年期貨市場的跌宕起伏,刻畫了一個期貨交易員曲折的交易和豐富的情感經歷,讓人讀起來愛不釋手,良久地思忖和回味,逍遙劉強微博發布的一集再一集的精彩期待。
《期貨大作手風云錄——初入期海》以故事情節導入期貨交易案例,通俗易懂,可讀性強,引人興趣和激情,巧妙嵌入期貨知識、交易思想和理念,是不可多得的交易員的入門和期貨交易技巧普及型讀物。
作為北京物資學院的畢業生,逍遙劉強的文字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對母校的情愫和母校留給他的痕跡。字里行間的場景和故事,附著了太多的“物院印記”,讓我心思滌蕩,若有所思。
一、北京物資學院與期貨市場
北京物資學院被譽為中國期貨業當之無愧的“黃埔軍校”。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品牌在期貨行業的地位和影響力,是凝聚了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包括20世紀60年代、80年代的北京經濟學院物管系,是北京物資學院建院35年以來師生通力打造的結晶。
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首批國際化期貨行業高端人才在這里進行高強度、短期培訓,近十期、超過千人的國內期貨精英人才在這里充電、再出發。擁有高瞻遠矚的先行優勢,大宗商品高度相關的人才培養行業優勢,北京物資學院創辦了國內首個期貨本科專業,培養了第一批期貨專業人才,創建了國內第一個期貨模擬交易實驗室,舉辦了第一個衍生品領域全國性專業學術論壇——期貨論壇。
北京物資學院期貨專業伴隨著國內期貨行業的發展而壯大,其優秀畢業生遍布國內期貨公司、期貨交易所、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監管部門以及期貨及衍生品相關機構。經過近多年的沉淀和積累,物院形成了不可復制的期貨文化和血脈傳承的物院精神——“不卑不亢的務實精神,不離不棄的堅守精神,不屈不撓的拼搏精神,自強不息的學習精神”。
特別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是,北京物資學院走出了期貨、證券及衍生品行業一批又一批優秀的研究型和交易型人才,他們在期貨、證券市場及相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驕人業績,在國內享有較高盛譽。這里為行業提供了成梯隊、成建制的期貨專業人才。
二、交易員成長環境初現曙光
國內期貨市場發展初期,大部分交易員都是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以野蠻成長為主,“流星多、恒星少”,“明星多、壽星少”,真正成功的交易員鳳毛麟角,優秀的交易員的成長沒有固定模式。
國內期貨行業發展20多年,經歷了行業市場多年的洗禮,大浪淘沙,一批優秀交易員得以脫穎而出,但各自都有不同的套路,路徑各異,形成了不同的風格和流派,或者是行業戲稱的“門派”。但是,行業和市場公認的培養模式至今沒有形成。培養一個合格的期貨交易員很難,培養一個優秀的交易員就更難。
為什么是這種狀況呢?或許和期貨市場的博弈特性有直接的關系。長期以來,國內期貨市場散戶占主導,單兵作戰較多,各自相對保守,所謂“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傅”,不利于交易員的成長。
近年來,期貨市場結構不斷演變,機構投資者比例在上升。隨著期貨私募基金和期貨資管業務的興起,對交易團隊提出了較高要求,期貨交易員的市場需求日趨升溫,交易員的成長環境明顯改善,初現曙光。
三、交易員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嗎
1.成功交易員的出身如何?需要金融、投資科班出身嗎?
最近國內很多機構人才招聘講究“學歷+出身”的說法,本科、碩士和博士,甚至做了博士后研究的也納入學歷要求;至于“本、碩、博”分別哪里畢業的,是“211”還是“985”;“海龜”嗎,哪里游過來的?有海外高端實踐經歷嗎?不僅要求學歷,還要求出身。
從期貨行業的統計來看,成功的交易員五花八門。第一,金融、投資科班出身的并不是很多;第二,名校背景的也不是很多;第三,海外學習背景,成功的也不是很多。
從用人需求來看,用人機構認為,交易員本科畢業開始入行比較好用和容易培養,可塑性較強,思維和行為固化的東西較少。合格的交易員更需要的是實踐中的學習和提升。
2.期貨交易員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嗎?
期貨交易員是學校培養出來的嗎?是學校老師教出來的嗎?
北京物資學院畢業生中確實涌現出了很多業內優秀的研究型交易員,大部分是靠自己學出來的,靠自己在學校、在工作和實踐中的學習、摸索和鍛煉,不斷成長,野蠻生長或許更適合他們。他們很多人都經歷過學習、工作、投資甚至生活的諸多曲折、坎坷,經歷逆境和博弈,戰勝和超越自己,思想和行為不斷提升,從而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走向成功,“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
由于期貨交易的高杠桿和全球化,成功的交易員一般比常人付出更多,每日超過十個小時的關注和博弈,拼的是腦力和體力,交易、交易和交易,數據、數據和數據。
北京物資學院在期貨行業的成功在于她的氣場和氛圍,一個是在學校,一個是在行業。我們有的是期貨的歷史和文化,在校生在學校或多或少會感受到期貨文化的熏陶,耳濡目染;畢業生又能夠得到行業和學長的更多的幫扶,這樣代代相傳,血脈相承。
“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非常適合期貨行業。期貨交易員在成長過程中能夠跟對師傅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的努力。交易員的成長類似參禪悟道,講求日積月累和頓悟。
我們要求學生要在學校學會學習,勤于思考,不斷付出,尋找各類現象背后的本質和邏輯,這是做好專業研究的基礎。交易員講究的是邏輯思路的正確性,在成功中樹立自信和果敢,在實踐和博弈中才會形成較強的執行力和承受力。好的交易員應講求狼性精神,學習狼的智慧、果敢、團隊精神以及生存和制勝的哲學。
四、我們的責任和使命
2014年下半年,由北京物資學院期貨行業優秀校友出資,發起并成立校友基金公益平臺——悟源基金,初期榜樣基金1.1億元,目的是凝聚和傳遞思想、傳承血脈,為在校生和畢業生提供一個實戰和提升平臺,重點在于研究和交易思想的交流、碰撞與傳遞,交易團隊的搭建與塑造,以及系列實戰訓練等相關內容,蓄力待發。
為迎接國內大衍生品時代的來臨,北京物資學院在期貨專業教育和教學方面也做了相應布局和調整,在教學內容和課程調整的同時,已經開始更新和改造大衍生品實驗中心,包括宏觀經濟研究、金融工程、商品期貨、金融期貨、期權研究、量化研究等多個子實驗室、金融人才測評中心和一個數據中心,做好在校生期貨及衍生品訓練營。
與此同時,北京物資學院還將從社會公益出發,開放式辦學,包括和逍遙劉強合作,做好面向社會的期貨知識普及與公益培訓工作,為有志于投身期貨及衍生品行業的有志之士提供培訓和入門引導服務。
我們的期望是,培養出更多優秀和具有國際視角的交易員,贏得更廣泛的尊重和信任,在國際化的金融市場上發出中國的最強音。
北京物資學院期貨教研室 馬 剛
2015年1月8日于順義農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