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漢志》之敘小說家,以為“出于稗官”,如淳曰,“細米為稗。街談巷說,甚細碎之言也。王者欲知里巷風俗,故立稗官,使稱說之。”(本注)其所錄小說,今皆不存,故莫得而深考,然審察名目,乃殊不似有采自民間,如《詩》之《國風》《國風》,《詩經》組成部分,大多是周初至春秋中期民歌。《漢書·藝文志》載:“古有采詩之官,王者所以觀風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者。其中依托古人者七,曰:《伊尹說》,《鬻子說》,《師曠》,《務成子》,《宋子》,《天乙》,《黃帝》。記古事者二,曰:《周考》,《青史子》,皆不言何時作。明著漢代者四家:曰《封禪方說》,《待詔臣饒心術》,《臣壽周紀》,《虞初周說》。《待詔臣安成未央術》與《百家》,雖亦不云何時作,而依其次第,自亦漢人。

《漢書》書影

《漢志》道家有《伊尹說》《伊尹說》,《漢書·藝文志》道家類作《伊尹》。五十一篇,今佚;在小說家之二十七篇亦不可考,《史記·司馬相如傳》注引《伊尹書》曰,“箕山之東,青鳥之所,有盧橘夏熟。”當是遺文之僅存者。《呂氏春秋·本味篇》《呂氏春秋》,戰國末秦相呂不韋集門客共同編撰,《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六卷,共一六〇篇。《本味篇》,見《呂氏春秋·孝行覽》,記伊尹歷舉各地山珍海味,謂僅天子之國始能享受,勸說湯改革政治,以取天下。述伊尹以至味說湯,亦云“青鳥之所有甘櫨”,說極詳盡,然文豐贍而意淺薄,蓋亦本《伊尹書》。伊尹以割烹要湯“割烹要湯”,《孟子·萬章》:“萬章問曰:‘人有言,伊尹以割烹要湯,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伊尹耕于有莘之野,而樂堯舜之道焉。……吾聞其以堯舜之道要湯,未聞以割烹也。’”,孟子嘗所詳辯,則此殆戰國之士之所為矣。

《漢志》道家有《鬻子》二十二篇,今僅存一卷,或以其語淺薄,疑非道家言。然唐宋人所引逸文,又有與今本《鬻子》頗不類者,則殆真非道家言也。


武王率兵車以伐紂。紂虎旅百萬,陣于商郊,起自黃鳥,至于赤斧,走如疾風,聲如振霆。三軍之士,靡不失色。武王乃命太公把白旄以麾之,紂軍反走。(《文選》李善注及《太平御覽》三百一)


青史子為古之史官,然不知在何時。其書隋世已佚,劉知幾《史通》劉知幾(661—721),字子玄,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曾任著作郎、左史等官,多次參加官修史書。所撰《史通》,系我國第一部史籍評著。二十卷,分內外篇,內篇論史家體例,外篇論史籍源流得失。又,“《青史》由綴于街談”,見劉勰《文心雕龍·諸子篇》,“由”原作“曲”。云“《青史》由綴于街談”者,蓋據《漢志》言之,非逮唐而復出也。遺文今存三事,皆言禮,亦不知當時何以入小說。


古者胎教,王后腹之七月而就宴室,太史持銅而御戶左,太宰持斗而御戶右,太卜持蓍龜而御堂下,諸官皆以其職御于門內。比及三月者,王后所求聲音非禮樂,則太史缊瑟而稱不習,所求滋味者非正味,則太宰倚斗而不敢煎調,而言曰,“不敢以待王太子。”太子生而泣,太史吹銅曰,“聲中某律。”太宰曰,“滋味上某。”太卜曰,“命云某。”然后為王太子懸弧之禮義。……(《大戴禮記·保傅篇》,《賈誼新書·胎教十事》)

古者年八歲而出就外舍,學小藝焉,履小節焉;束發而就大學,學大藝焉,履大節焉。居則習禮文,行則鳴珮玉,升車則聞和鸞之聲,是以非僻之心無自入也。……古之為路車也,蓋圓以象天,二十八橑以象列星,軫方以象地,三十幅以象月。故仰則觀天文,俯則察地理,前視則睹和鸞之聲,側聽則觀四時之運:此巾車教之道也。(《大戴禮記·保傅篇》)

雞者,東方之牲也。歲終更始,辨秩東作,萬物觸戶而出,故以雞祀祭也。(《風俗通義》八)


《漢志》兵陰陽家兵陰陽家,即兵書中的陰陽家。《漢書·藝文志》:“陰陽者,順時而發,推刑德,隨斗擊,因五勝,假鬼神而為助者也。”唐顏師古注:“五勝,五行相勝也。”有《師曠》八篇,是雜占之書,在小說家者不可考,惟據本志注,知其多本《春秋》而已。《逸周書·太子晉》篇記師曠見太子,聆聲而知其不壽,太子亦自知“后三年當賓于帝所”,其說頗似小說家。

虞初事詳本志注,又嘗與丁夫人丁夫人,《漢書·郊祀志》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西伐大宛,“丁夫人與雒陽虞初等以方祀詛匈奴、大宛焉”。唐韋昭注:“丁,姓;夫人,名也。”等以方祠詛匈奴大宛,見《郊祀志》,所著《周說》幾及千篇,而今皆不傳。晉唐人引《周書》者,有三事如《山海經》及《穆天子傳》,與《逸周書》不類,朱右曾朱右曾,字尊魯,清嘉定(今屬上海)人。曾官貴州遵義知府。撰有《逸周書集訓校釋》《左氏傳解誼》等。(《逸周書集訓校釋》十一)疑是《虞初說》。


山,神蓐收居之。是山也,西望日之所入,其氣圓,神經光之所司也。(《太平御覽》三)

天狗所止地盡傾,余光燭天為流星,長十數丈,其疾如風,其聲如雷,其光如電。(《山海經》注十六)

穆王田,有黑鳥若鳩,翩飛而跱于衡,御者斃之以策,馬佚,不克止之,躓于乘,傷帝左股。(《文選李善注》十四)


《百家》者,劉向《說苑》《說苑》,西漢劉向撰,《隋書·經籍志》著錄二十卷。分類纂述春秋戰國至秦漢間歷史故事,雜以議論。《說苑雜事》,即《說苑》。《新序》,劉向撰,《隋書·經籍志》著錄三十卷,內容體例與《說苑》相似。敘錄云,“《說苑雜事》……其事類眾多……除去與《新序》復重者,其余者淺薄不中義理,別集以為《百家》。”《說苑》今存,所記皆古人行事之跡,足為法戒者,執是以推《百家》,則殆為故事之無當于治道者矣。

其余諸家,皆不可考。今審其書名,依人則伊尹、鬻熊、師曠、黃帝,說事則封禪養生,蓋多屬方士假托。惟青史子非是。又務成子名昭,見《荀子》,《尸子》嘗記其“避逆從順”之教務成子,見《荀子·大略篇》:“不學不成。堯學于君疇,舜學于務成昭,禹學于西王國。”《尸子》卷下引務成子教舜曰:“避天下之逆,從天下之順,天下不足取也。”《尸子》,戰國魯國尸佼撰,《漢書·藝文志》著錄二十篇,已散佚。今本《尸子》疑為魏晉時人依托補撰。;宋子名钘,見《莊子》,《孟子》作宋,《韓非子》作宋榮子,《荀子》引子宋子曰,“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斗”“明見侮之不辱,使人不斗”,語見《荀子·正論》。,則“黃老意”,然俱非方士之說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东明县| 扎兰屯市| 秦皇岛市| 江山市| 特克斯县| 肥东县| 濮阳县| 和田市| 凤城市| 高唐县| 华宁县| 廊坊市| 金门县| 泰安市| 含山县| 蕉岭县| 沙坪坝区| 息烽县| 攀枝花市| 公主岭市| 临泉县| 五河县| 托克托县| 明星| 马边| 罗甸县| 新乡县| 蕲春县| 泉州市| 郧西县| 梨树县| 玛多县| 天柱县| 元氏县| 陇川县| 临武县| 灵丘县| 西峡县| 新竹市| 十堰市| 浪卡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