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青年公益創業報告
- 中國青年報社 KAB全國推廣辦公室編著
- 12字
- 2019-01-05 01:51:39
2.3 公益創業規模與雙重效益
2.3.1 創業規模
創業規模就是公益創業組織的規模,包括組織編制規模、場地的大小、營業項目的多寡、營業區域的范圍以及創業的資金量等。公益創業規模主要從受眾人群規模以及地域范圍方面來進行評價。

圖2.3 公益創業規模與雙重效益評價標準
1.受眾人群規模
主要是指接受公益創業組織開展諸如中介服務、助老助殘服務及其他各類公益創業活動服務的社會人群規模。公益創業組織以解決社會問題為導向,受眾人群規模代表公益創業所惠及的對象,也表明創業所產生的直接效果。
2.地域范圍
公益創業組織不應該局限于起初的覆蓋范圍,而是通過自身的擴展或其他機構的復制,成功在國內其他地區或國際范圍內得以傳播。擴大公益創業的地域范圍,使更多的人能夠享受公益創業所帶來的成果,使更多地區的社會問題得到解決。
2.3.2 雙重效益
公益創業不同于傳統的非營利組織,它不僅在商業領域吸引資源,創造商業價值,實現經濟效益;還在公共領域整合資源、協助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創造社會價值,實現社會效益。具體表現如下:
1.經濟效益
公益創業組織以商業方式運作,能夠獲取一定的收入,維持組織自身的發展,自我造血,而不是完全依賴于政府的資助,是一種助人自助的商業模式。
2.社會效益
公益創業組織社會效益常指組織行為對社會福利所做貢獻的總稱,也是組織社會責任履行情況及其服務社會的意愿與能力的集中體現。公益創業組織作為社會中重要的存在形式,付出社會成本是其在社會大環境下發展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公益創業組織對社會福利事業所做的貢獻,包括組織在發展過程中所帶來的就業效益以及用于公益事業的社會投資和社會捐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