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選擇責任 選擇機會

——責任意識的塑造

第一節 我負責,我成長

社會學家戴維斯曾說:“放棄了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自身在這個社會中更好的生存機會。”同樣,如果你放棄了自己對工作的責任,就意味著放棄了在工作中更好的發展機會,這樣永遠都不會獲得成功。

一、責任=機會

有這樣一則故事:

兩個年輕人到一家公司應聘,公司同意兩個人同時試用。試用期間,兩人都非常努力,但在試用期最后一天的中午,他們還是被告知明天不用來了,剩下的半天是他們工作的最后半天。

其中一個年輕人得知這個消息后,對著辦公室墻上“認真負責”的標語輕蔑地哼了一聲,馬上把手頭的工作放下來,中午飯都來不及吃,就直接到財務部要工資去了。

另一個年輕人則想:明天就走了?可我手頭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呢!做了一半的工作停下來太可惜了,我要在離開之前做好移交工作。他同樣中午飯都來不及吃,總算在下午下班之前完成了一份工作總結,交給了老板。老板凝視著他說:“這項工作以后就由你負責。”年輕人問:“可我沒有通過試用啊?”老板拍拍他的肩,笑著說:“我只是想知道,相比之下誰真正有責任心,你已為自己贏得了機會。”

可見責任和機會是緊密相連的,具體地說,有以下三種情況。

1.責任與機會合二為一

董事長把你叫到辦公室,讓你去負責西北市場,并且告訴你:“如果干得好就提升你當副總經理。”這種情況就是在給你一份責任的同時也給了你一個機會。

2.責任背后隱藏著機會

同樣是董事長對一位員工說:“你去開發西北市場。”但后面的話沒有說。表面上看,董事長只是讓員工負一定的責任,實則是在責任的背后給了員工一個機會,因為持續承擔重任的人,機會一定比其他人要多。

3.機會背后隱藏著責任

董事長說:“由于你西北市場開發得好,提升你當副總經理。”這當然是一個機會,同時它又是責任,意味著你要承擔起一個合格的副總經理應當承擔的所有責任。有人說“無官一身輕”,就是因為當領導是有責任的。你負不了責任,就當不了領導。

上面三種情況,歸結起來實際上就是一句話:“責任就是機會。”或者說“責任等于機會”。沒有責任就沒有機會。責任越大機會越多,責任越小機會越少。

從領導藝術的角度看,作為管理者,應當時時引導下屬樹立“責任就是機會”的觀念,當你在布置任務時,不要僅僅強調責任重大,也應該強調責任與機會的關系,不僅要說“這是你的責任”,而且要說“這也是你的機會”。只有在你讓下屬明白了你是在給他機會,而不僅僅是給他責任時,他才會發自內心地支持你,心悅誠服地接受你交代的任務。因為“這是你的責任”這句話聽起來總讓人感覺很有壓力,而“這也是你的機會”卻讓人有所期盼。

二、機會在身邊

機會在哪里?這是很多人,尤其是年輕人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有時這句話甚至成了怨天尤人的一種發泄。事實上,機會在每一個人的身邊。之所以很多人抱怨機會太少,大致是因為以下三種情況。

1.機會來了,準備卻不充分

機會來了,準備卻不充分,特別是能力上準備不足,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很多機會從身邊溜走,除了感慨“別人機會那么多,我卻沒有機會”外,什么也做不了。一個小型裝潢公司的老板感到他最苦惱的不是沒有生意,而是生意來了他抓不住,給他2000萬元的工程他做不了,給他2000萬元的合同他不敢訂。所以,我們在機會來之前就要做好抓住機會的準備,機會永遠只會眷顧那些做好準備的人。

2.機會來了,自己卻錯過了

很多人都喜歡用大量的時間尋找下一個機會,卻不愿意用最少的時間把握現有的機會,結果往往是機會來了,自己卻錯過了。所以我們經常聽到有人說:“如果倒退10年……”“如果我還沒有退休……”“如果早知道這樣……”他們都是在痛惜曾經失去的機會。

3.機會來了,卻被躲掉了

其實,躲的不是機會,而是責任。一碰到自認為是額外的事情,就趕緊躲開。因為沒有認識到伴隨責任而來的是機會,見到責任就躲,結果把機會也躲掉了。

上述三種情況,在我們身邊會不斷發生,其中第三種是最常見的,很多人都吃過這方面的虧。

浙江有家建筑企業,公司同時招聘了兩位經理:一位姓王,一位姓孫。一段時間之后,王經理給人留下了工作主動積極、任勞任怨的好印象;孫經理卻給人留下了推諉、逃避工作的壞印象。在這種情況下,老板總是把重要的、難度大的工作交給王經理去完成,而把一些無關緊要的、簡單的工作交給孫經理。王經理因此經常忙得不可開交,孫經理卻經常無事可做。孫經理經常在背地里嘲笑說:“王經理真是大傻瓜!俗話說得好,鞭打快牛,能者多勞。瞧我,活干得少,責任承擔得少,日子過得逍遙,工資并不比他少一分!”又過了一段時間,王經理成了老總離不開的人,并且晉升為副總經理,而孫經理卻因為是企業可有可無的人,當然得不到提升。孫經理覺得沒面子,就辭職不干了。我們可以想到,孫經理如果不改變,到哪兒都不會得到重用。

這樣的案例,現實中很常見。在我們身邊,很多人都曾經面臨重大責任,所不同的是一些人選擇了逃避,結果自然沒有把握到更大的機會。

你對工作的態度決定了你對人生的態度,你在工作中的表現決定了你在人生中的表現,你在工作中的成就決定了你在人生中的成就。所以,如果你不愿意拿自己的人生開玩笑,那就要勇敢的負起責任。

三、成功源于責任

責任是什么?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責任感是衡量一個人精神素質的重要指標。

著名教育家陶西平曾經說過:“責任感是做人的基礎。”誠然,人自身的發展、人與人的交往、人對社會的貢獻都來自明確并且認真履行自己的責任。人的道德自律和遵紀守法也靠責任感。責任感也是個人成才的基礎,進取精神、科學態度、創新能力是優秀人才的可貴品質,但離開了責任感,這些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聰明才智只有建立在強烈的責任感之上,才可能迸發出耀眼的光芒,否則都是徒有其表。責任感更是一個真誠的人的標志,其言必行,其行必果,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是一個人受到別人尊敬與信賴的基本條件,也是社會健康的營養液和凈化劑。

很多人都聽說過王永慶賣大米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的臺灣,農村還處在手工作業狀態,稻谷收割與加工的技術很落后,稻谷收割后都是鋪放在馬路上曬干,然后脫粒,所以沙子、小石子之類的雜物很容易摻雜在里面。人們在做米飯之前,都要經過幾道淘米的程序,很不方便,但買賣雙方對此都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王永慶卻從這一司空見慣的現象中找到了切入點。他帶領兩個弟弟一起動手,不辭辛苦,不怕麻煩,一點一點地將夾雜在米里的糠、砂石、小石子之類的雜物撿出來,然后再出售。這樣,王永慶米店賣的米質量就要高一個檔次,因而深受顧客的好評,米店的生意也日漸紅火起來。

某一天,一位主婦慕名前來,一下子買了三斗米,但因為太重拎不動又改要一斗,王永慶靈機一動,主動提出幫顧客把米送回家。

在送米的過程中,遇到了三家米店的人,有認識王永慶的人就問:“阿慶仔,怎么送米上門呢?”就這樣問了幾次把王永慶點醒了,為什么不送米上門?就這樣,當米送到后還主動問人家三斗米大概能吃多久,下次需要時直接送過來就可以了,顧客不用再往店里跑了。

這件事后,王永慶把送米上門服務提到米店經營的日程上來,他開始添置一些運輸工具,于是可以同時給很多家送米,減少了路上消耗的時間。同時他又做了一些精細的統計,比如這家幾口人,每天用米量是多少,需要多長時間送一次,每次送多少并將其一一記在本子上。送米的時候他會細心地為顧客擦洗米缸,記下米缸的容量,把新米放在下面,陳米放在上面。同時還順便了解到顧客家發工資的日子,并記錄下來,在顧客發工資后的一兩天內去討米錢。就這樣,他最多一天可以賣出一百多斗米。王永慶米店良好的口碑在嘉義廣為流傳,大家開始爭相效仿,王永慶在米店行業的地位也就提高了。

王永慶賣大米之所以能成功,有人說是他做事勤快,有人說是他注重細節,有人說是他懂得營銷……這些說法都對,其分別從不同的側面反映了王永慶的成功之道。但這些都是表面現象,背后隱藏著的實質是一種責任,即王永慶負了別人不愿意負的責任——把石頭從大米里面揀出來是在質量上負責任;主動送米上門是在服務上負責任;統計顧客用米量是在銷售上負責任。王永慶事業之所以輝煌,就是這種負責任的態度所創造的。

被稱為“紅酒公主”的女企業家劉君俠每在一個團隊都愿意為大家多負一點責任。參加各類學習、會議她都勇當隊長。問其原因,她回答說:“因為隊長就是最好的服務員,隊長就是最大的責任者。我為大家努力付出,大家為團隊付出,最后我們團隊能勝出,這本身不是件很快樂的事情嗎?”她經常會在車上載滿紅酒,贈予當天的“同修”們品嘗。她負責任的良好形象也得到了回報:所有她身邊的企業家朋友都記住了這位美麗的紅酒公主。后來,她創辦了紅酒俱樂部,周圍億萬身價的企業家朋友紛紛成為其酒莊的股東。

一個企業、一個人,因肩負使命而產生持續的原動力,因充滿責任感而兢兢業業、踏踏實實,這才是持續成功的核心因素。當我們給自己設定并不高的目標時,成功并不難;但當我們不斷設定更高的目標去挑戰自我時,成功將越來越困難。不斷超越以往的成功,去追求更高的目標就是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才是真正的挑戰,只有出類拔萃者才能挑戰卓越,但要出類拔萃畢竟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更重要的是要去實現更高的目標,僅靠一時的激情和純粹的利益驅動是承載不了如此重任的,唯一能承載的就是更大、更高層面的責任感!

華立集團董事局主席汪力成2008年在總結公司成功的法則時說:“我們再也找不到一個比‘責任’一詞更貼切的字眼,來解釋華立37年的發展了。比如說‘運氣’,難道37年來我們一直都鴻運不斷?恰恰相反,華立的創業發展之路歷經驚濤駭浪。難道是經營管理能力嗎?我認為華立也沒有出現過什么經營奇才,我也不認為自己就是‘經營大師’。難道是資金雄厚嗎?多年來華立完全是在沒有一分錢的原始資本投入的情況下負債經營、自我積累、自我發展的。難道是行業選得好嗎?我想也不是,華立起家的電能表制造行業本身就是一個專業性強、發展空間不大的小行業,從來沒有哪個企業從中賺過大錢。在中國靠電能表起家的,除了華立也沒有出過什么大企業。難道還有其他決定性的因素嗎?沒有。只有‘責任’二字,也只有‘責任’才是我們走向成功的關鍵。”

有人也許會問,難道一個企業或者一個人,只要具有強烈的責任感,無論資源多少,無論水平高低、方法如何都能成功嗎?當然不是,我們不能片面地理解責任,責任是分內應做的事和做好分內應做的事,從字面中已包含了責任的成果,也就是說,沒有成果的責任不是真正的責任,所以本書一直強調責任是一個體系。

海爾出產的第一代冰箱名為琴島 · 利勃海爾,其上市后,不斷接到客戶反映說有質量問題,但維修人員檢查的結果,絕大部分是客戶不會用,并非質量有問題。許多維修員為此經常抱怨。張瑞敏了解情況后,親自帶領大家進行調查,終于發現了問題出在說明書上。電冰箱的生產技術是從德國引進的,由于內附的產品使用說明書也是直接翻譯的。德國人使用冰箱基本不存在操作障礙,因此,說明書編寫非常簡單,除了簡單的圖示外幾乎沒有文字說明。而中國的客戶大部分都是第一次使用冰箱,從說明書上根本看不懂應該如何使用。是抱怨客戶素質差,還是基于客戶的情況重新設計說明書?張瑞敏發動技術人員、銷售人員、售后服務人員進行了深入討論,大家對“客戶永遠是對的”有了更深層的理解,于是他們選擇了后者。挑選最優秀的技術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編寫出內容詳細易懂的產品說明書,將其投放市場后,客戶投訴現象立刻消失了。

成功源于責任,小到每一個人,中到一個團體,大到一個國家,無不如此。

毛澤東和中國民主建國會創始人黃炎培對話論天下時,68歲的黃炎培直言相問:“我生六十余年,耳聞的不說,所親眼見到的,真所謂‘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團體、一地方乃至一國,不少單位都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時聚精會神,沒有一事不用心,沒有一人不賣力,也許那時艱難困苦,只有從萬死中覓取一生。既而環境漸漸好轉了,精神也就漸漸放下了。有的因為歷時長久,自然地惰性發作,由少數演為多數,到風氣養成,雖有大力,無法扭轉,并且無法補救。也有為了區域一步步擴大了,它的擴大,有的出于自然發展,有的為功業欲所驅使,強于發展,到干部人才漸見竭蹶,艱于應付的時候,環境倒越加復雜起來了,控制力不免趨于薄弱了。一部歷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榮取辱’的也有,總之沒有能跳出這周期率。”

53歲的毛澤東肅然相答:“我們已經找到了新路,我們能跳出這周期率。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起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幾十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這段對話不時被人提起。毛澤東“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的論斷,深刻揭示了“責任文化是國家存在和發展的根基”這一真理。

責任就是機會,或者說責任等于機會。事情越多,表明你越重要;困難越多,越能證明你的能力。守住責任,就守住了人生的精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商都县| 石嘴山市| 剑阁县| 青州市| 炉霍县| 轮台县| 弋阳县| 定日县| 绍兴市| 龙川县| 女性| 西峡县| 运城市| 长泰县| 思茅市| 古交市| 绥芬河市| 达拉特旗| 武义县| 太谷县| 玛沁县| 那曲县| 纳雍县| 广州市| 栾川县| 镇平县| 响水县| 万全县| 开阳县| 东光县| 遵义市| 新沂市| 廊坊市| 许昌市| 福海县| 邹城市| 徐州市| 陕西省| 颍上县| 南木林县| 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