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清華等你來(第一輯)
- 于世潔
- 877字
- 2019-01-05 01:40:58
傾心于清華風骨的航天科研夢

專業:工程力學(錢學森力學班)
艾尼亞爾·艾力汗木,畢業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第一中學,高考成績721分,曾參加清華大學“領軍計劃”,獲得60分加分優惠。原錄取于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后在二次招生中轉系至錢學森力學班。
自信打造的科研夢
作為2014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考“民考漢”的理科第一名,艾尼亞爾原本填報的專業是“清華第一大系”——電子工程系,想要學習一門更具應用性的工學學科。然而,開學不久,艾尼亞爾就發現自己真正的興趣還是在基礎科學領域,尤其是對于物理和航空方面的知識具有更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于是在二次招生時轉系去了錢學森力學班。
艾尼亞爾說,自己對天文、航空航天領域的科研志向始于年幼時爸爸媽媽對自己的啟蒙和家鄉伊犁的璀璨星空。“我的爸爸是個樂天派,他總是給我唱民謠,講各種神話故事,對我從小的航天夢也極為鼓勵和支持;而我的媽媽對我要求很高,她的挑剔讓我的斗志更猛,大家都贊揚我的時候,我還是會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從而精益求精。”堅定的理想目標之下,艾尼亞爾博覽群書,看書范圍從名著經典、人物傳記到通俗小說、科學著作無所不包。在他看來,不僅文學內部不同種類間具有共同點與相通性,文學與科學之間也可以相互滲透,相互啟發。因此,他從不將讀書與學校學習相割裂或對立,而是希望通過閱讀歷史和先哲的思想獲得對現時科學研究的啟發。
在艾尼亞爾看來,自信是學習和研究獲得進展和成果的前提與動力。艾尼亞爾的自信很大程度上來自家庭潤物無聲的支持和小時候學習手風琴的經歷。手風琴在艾尼亞爾的家鄉伊犁是一種流傳甚廣的樂器,學習者和出類拔萃者眾多。7歲時,他第一次參加伊犁州的手風琴大賽。比賽根據報名參賽者的現有級別分為四個分賽場:一級由業余1級和2級選手參加;二級由業余3級至5級選手參加;三級由業余6級至8級選手參加;四級是最高級,參加者是業余9級和10級選手。當時,艾尼亞爾學彈手風琴僅一年有余,在爸爸媽媽的鼓勵下報名參加了一級的比賽。當三等獎、二等獎結果相繼揭曉后,艾尼亞爾的心情低落到極點——他認為自己一定名落孫山了。當時的他雖然自知學琴資歷尚淺,但心中著實隱隱失落。但就在這時,他聽到大賽主席報出了唯一一個一級一等獎的獲獎者姓名——他的名字!這件事極大地激發了他繼續學手風琴的信心和動力,使他敦促自己去挑戰更高難度的曲目甚至創新編曲,并在之后幾年內相繼獲得了伊犁州手風琴大賽的二級一等獎、三級一等獎和四級一等獎等。
10歲之后,手風琴與音樂訓練已經深深融匯于艾尼亞爾的血液與氣質之中,成為他生活中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此時,他的爸爸媽媽才告訴他,其實,當年他第一次參加的伊犁州手風琴大賽,那個一級的分賽場只有他一個參賽者。所以,那個所謂的比賽其實是他和自己的競賽,而他贏了那場比賽,更重要的意義與價值便是獲得了更長遠支撐自己求索于未來的不竭信心與動力。
全方位領軍,多元興趣發展
艾尼亞爾的微信頭像是他拉手風琴的照片,那是他加入清華大學學生藝術團鍵盤隊后第一次演出時拍的。5歲半開始學琴的他不僅8歲左右便成了伊犁州聞名遐邇的手風琴演奏者,更是10歲時便拿下了手風琴業余10級。更牛的是,手風琴只是艾尼亞爾擅長的樂器之一,他還在12歲時考過了鋼琴的10級。除了愛好音樂外,艾尼亞爾對體育活動的熱愛也極為廣泛,如今在足球、籃球、乒乓球等多個領域都是院系的主力隊員,更有一項“目前下遍同學無敵手”的五子棋絕活兒。說起這些,艾尼亞爾的自豪中又有些謙虛,但謙虛中卻顯出了更大的自信與游刃有余:“我認為學琴玩心大于刻苦,練琴不是我的任務,琴從小就是我心愛的玩具。”
細看艾尼亞爾一路走來的課外時間分配也格外與眾不同:即使到了高中,他每天也都要練琴兩三個小時,看各種“閑書”一兩個小時,那他什么時候學習和寫作業呢?這更顯出艾尼亞爾的“不走尋常路”——“我從不刷題,上課全神貫注地聽,下課后快速地瀏覽老師布置的作業,會的我就跳過,自認為不會或者知識點運用不熟練的我就寫幾道題練練。”老師不會有意見嗎?艾尼亞爾說,老師一開始也非常不習慣他這種看似眼高手低、近乎特立獨行的學習態度,但幾次測試后發現,艾尼亞爾確實對自己的知識掌握程度具有非常精確的了解與認知,他認為自己會做的題目確實手到擒來,也極少出現粗心等失誤的情況。
不僅如此,艾尼亞爾還有個在高中同學間流傳甚廣卻略有爭議的習慣——課堂上只要遇到不會的題,他一定會刨根問底,追問不休。有時老師一個小口誤,他也會當場指出。這點雖然被老師欣賞和肯定,但也難免招來質疑:“你就不考慮老師會不會尷尬?”艾尼亞爾有時還會不留情面地糾正大家對常用詞的錯誤用法,堅持做自己,不遷就人情,他認為,這是一種“嚴謹的學術態度”,而且現在的他也在更加積極地反思,力求尋找更委婉得體而使別人更樂于接受的表達方式。
“我是被清華的‘傲氣’吸引來的”
在艾尼亞爾看來,清華有一種特別吸引人的“傲氣”。他說,自己高考奪魁之后,不少高校前去游說,列舉本校種種在國內遙遙領先的專業與排名。然而清華卻相對顯出了更淡定、謙和的態度,只是針對艾尼亞爾熱愛物理、天文學的特點介紹了錢學森力學班等相關班級、課程的優勢與招生政策,冷靜地稱贊了艾尼亞爾的優秀,表示會尊重學生自主的理性判斷與選擇。“然而就在那一刻,我看著招生老師沉穩的眼神,瞬間就堅定了自己的決心——清華,我來了。”
清華確實沒有讓艾尼亞爾失望。在這里,他遇到了和他一樣對航空航天科學研究事業懷抱夢想的同窗,遇到了和他一樣醉心于音樂的藝術團小伙伴們。不僅如此,清華對體育精神與體育活動的重視更使他感到意外而驚喜。艾尼亞爾常常覺得,清華有一種海納百川的魔力,而且這種包容并非只是簡單地為其所匯集的靈感與智慧的火花提供激蕩與交鋒的競技場,而是將這些多元性和多樣化以一種和而不同的氣魄加以互補和調和,進而凝練成具有清華本土烙印,卻又更具張力和承載力的清華人生。
艾尼亞爾說,自己是從小立志做科研的。但小時候所謂的“航天夢”源于星空,朦朧而縹緲。他的夢想一直不曾改變過,正因為如此,他來到了清華。但也因為來到了清華,所以他更慶幸自己曾持之以恒地呵護著這份或許浸潤著浪漫主義的夢想,讓他得以邂逅清華,使航天的科研夢變得更加真實可感。
在艾尼亞爾看來,清華的榮光不僅因為有大師,有大樓,還因為她能夠在浮躁喧囂的現世保留一份氣定神閑的從容與風骨。其所依靠的不僅是溯源百年的歷史積淀,這種氣度與風骨更來自對“中西融匯、古今貫通、文理滲透”等教育理念的傳承與創新。文科的廣博與理科的思辨輝映著工科的求實與嚴謹,使清華在中國最高等學府中顯出獨特的雍容大度。誠然,名校需要延攬兼具聰慧大腦和強大續航力的莘莘學子來延續她的榮光,但打動這些學子的,是清華以一種更平等、更自由的姿態去表達出其誠意,使學生們愿意相信,自己是作為每一個獨特的個體而被尊重和期待,即使他們褪去“狀元”的虛名,清華依然會珍視他們的才智與潛能,為他們匹配盡可能充分的資源去實現他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