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天衣的作文課(全5冊)
- (臺灣)朱天衣
- 2608字
- 2019-01-04 23:42:35
給父母的話
孩子什么時候開始寫作最合適?
寫作是自我表現很自然的一種方式,簡單來說,會說話就應該可以提筆寫書,而文字只是工具,如果孩子已會使用注音符號或簡單的漢字,應該就可以開始寫作。甚至,在識字前亦可讓孩子口述,而由父母記錄成文字,再念給孩子聽,這會是很有趣的經驗。但前提是,整個過程要以游戲好玩的心情進行,切莫勉強給孩子壓力。
如果是要送孩子去補習班學作文,則以三年級開始會比較合適,因為這樣年紀的孩子已習慣于團體學習,且表達能力較成熟,所認識的字詞也大致夠基本寫作所需,學習過程較不容易產生挫折感。
對寫作幫助最大的是什么呢?
我以為除了閱讀,還是閱讀。
閱讀除了可以豐富寫作的內涵,對寫作技巧的幫助更是毋庸置疑。但我所指的閱讀,不是范文,也不只是所謂的優良讀物,而是廣泛的閱讀、大量的閱讀,范文容易局限孩子的想象空間,尤其模仿力強、較稚齡的孩子,很可能因為常參讀范文,寫作變得制式化,未來難以超脫這框架。
其實閱讀對孩子的幫助不只于寫作,它可以增加孩子的思考能力、學習能力,受益的不僅是文科,對數理的幫助也出奇的大,在我教過的數千個學生中,只要擁有閱讀習慣的孩子,不只寫作能力好,在課業方面各科表現都十分優異,幾乎無一例外,閱讀真的可以使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近年來,各國在評比孩子未來是否具備競爭能力時,閱讀能力的考察便占了極大的比重,因為這些先進國家相信,一個擁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具備了終生學習的能力。因此,為了增強孩子的寫作、學習能力,閱讀習慣的養成絕對有其必要。
如何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呢?
孩子的閱讀最早可以從床邊故事開始,每晚讓孩子自己挑選一冊繪本共享親子閱讀,絕對會比放一片CD聽故事,更容易讓孩子進入閱讀的世界。
孩子大了,能認得注音符號及一些字時,便可親子共讀,甚至可以請他們講給我們聽;當孩子已能獨自并且享受閱讀時,就盡量別打斷他們,至少讓他們能持續沉浸在書海中一段時間,若擔心視力問題,可以提醒他們中間稍作休息。
較大的孩子若還未有閱讀習慣,那么每天試著關掉電視、電腦半小時、一小時,陪他靜坐在桌前一起閱讀,你看你的書、他看他的書,一開始父母或許必須忍受他頻繁地換書,或“一目十行”地快速閱讀,一天兩天、一周兩周下來,他便能慢慢進入狀況,靜下心看完手中的書了,這期間別去考察他看了多少,除非他主動想討論、分享,不然父母就僅僅做一個伴讀者就可以了。
在現今的環境里,閱讀習慣絕對是需要培養的,因為有太多更容易、更好玩的事隨時可取而代之,像電視、電玩、漫畫、網絡游戲等,閱讀較之于它們的確是需要更多的腦力、精神才能進行的,以人們好逸惡勞的天性來說,閱讀真的很容易就會變成劣幣逐良幣的犧牲者,所以閱讀習慣的養成,真的需要加倍的耐心與恒心。
之所以不把漫畫當作是閱讀的一部分,是因為它以圖像取勝,若孩子在閱讀習慣尚未養成前,即沉迷于漫畫,那么他將視文字多過圖像的書籍為畏途,這是很可惜的事,所以我建議在孩子還未享受到以文字為主的閱讀樂趣前,對漫畫的攝取還是要做控管。
需要為孩子們選書嗎?
當孩子愿意主動閱讀時,選書的動作,我以為還是盡量交給孩子們掌控,別太擔心他們的閱讀胃口過偏,尤其在剛開始時,盡量讓他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類書入門,“主動”絕對是學習能力的來源,但基于環保及經濟的考量,父母親真的可以充分利用圖書館及書店,尤其現在許多的書店都設有閱讀區,讓人能長時間且舒適地閱讀,若真遇到值得反復閱讀的書籍再購買也不遲,借書、交換書也都是很好的選讀方式,如此日積月累,不僅能增加閱讀量,更可以拓展孩子的閱讀視野。
那么閱讀后需要強制孩子寫讀書心得嗎?或者檢驗他是否真讀懂了書籍內容?
在問這問題時,也許我們大人應該先將心比心,如果當我們每看完一本書都需要寫報告的話,我相信沒有一個大人會想閱讀的,而且一本書所影響、所給予的,有時并不是在當下,它也許要經過一段時間發酵,短則幾天,長則數年、數十年,甚至有可能是一輩子,所以何苦在孩子們剛進食時便做催吐的動作呢?這只會讓他們對閱讀這件事反胃而已。
而且同樣一本書,常會因為閱讀時的年齡不同,所得亦不同,像中國的章回小說或西方的古典名著,孩時感興趣的和成人所關注的重點就不可能相同,隨著年歲漸長,反復閱讀后,所得自然增加甚或有所改變,所以驗收成果何必急于一時呢?
所以,我以為閱讀習慣的培養和閱讀心得的書寫是分開來的兩件事,千萬別讓心得報告干擾了閱讀的樂趣;其實書寫心得報告也沒那么困難,只要套上公式、寫出一篇制式的報告,對高年級以上的孩子應該都不是問題,但是我真的想建議學校的老師們,別急著在孩子組織、邏輯觀念還不是那么成熟時,便給予孩子這樣的課程,這只會事倍功半或適得其反。
如何培養寫作的樂趣?
如果我說上作文課是一件痛苦的事,相信包括大人、小孩都不會反對,在成長過程中,鮮少有人能在作文課中真正享受書寫的樂趣,為什么呢?也許是我們給予寫作太多的名目,比賽、考試、分數,當要下筆時,第一個想到的是大人會怎么看待?閱卷老師會怎么評比?這和躲房間里寫私密日記、寫情書的心情完全不同,如果寫作僅只是一種記錄、一種抒發、一種分享,那么它應該不會讓我們如此怯步呀!
如果寫作只是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它就像呼吸、說話一樣自然,那么孩子們就不會將他視為畏途了,所以在孩子初學寫作時,我們要告訴他們寫作就像說話一樣,而且要鼓勵孩子們用他們的語言,寫出自己的心情、自己的想法,而不是要他們裝大人模樣、說大人的話語。
越是稚齡的孩子越是要鼓勵他想到什么就寫什么,也許一開始,他們會說很多而且說不清楚,沒關系,讓他們繼續說、繼續寫,這時千萬別嫌他們啰唆、教他們精簡,以我們所謂的標準文章格式要求他們,該如何破題、如何敘述、如何結語,那么孩子們將會困在其中,難以提筆。
面對孩子的寫作千萬別心急,只要孩子愿意寫、不斷地寫,就算小學六年仍寫不出個所謂“標準完美”的文章又如何呢?當他們持續書寫至青春期,思考邏輯能力突飛猛進時,不待你提醒,他們自會去蕪存菁地寫出一篇簡潔達意的文章來,對父母、老師而言,這絕對不是卸責,為了呵護那小小寫作欲望的火苗,而不強加干涉,這是作為旁觀者的我們最難做到、也必須要隱忍的。
如何引導初學或稚齡的孩子進入寫作?
時常有父母反映,孩子的作文是他們把著手一句一句念出來才完成的,若不如此,孩子可能坐在書桌前幾個小時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
前面我們說過,寫作應該是人的本能,像呼吸一樣自然,所以當孩子遲遲無法下筆時,在他心中存在的最大障礙就是寫文章是一件困難的、遙遠的事,這時我們就要強調書寫和說話是一樣的,以及引導他在生活中找相關的經驗,讓他覺得寫作是沒什么大不了的事;當他真的出手下筆了,那么不管他寫的多么幼稚,或多么需要改進,請先給予他贊美與鼓勵,讓他有信心地寫下去。
把著手教孩子寫文章,不是絕對的不可以,只是過程中仍要不時地放手讓孩子自己思索,當文章完成后,帶著他回頭欣賞這篇作品時,可以特別夸獎屬于他貢獻的詞句或想法,讓他在一次又一次的親子書寫中培養自信,而不是依賴。
我還是想強調,父母師長的鼓勵,對孩子的學習絕對有意想不到的正面助益,當我們抱著喜悅分享的心情參與孩子的寫作時,那會是孩子愿意繼續學習的最大助力,所以千萬別吝于給孩子掌聲與贊美。
如何教初學的孩子分段及打標點符號?
這兩個問題確實會造成初學寫作孩子的困擾。我的經驗是教孩子分段可從題材著手,選擇類似“快樂”“傷心”“美食”“臉紅的時候”這樣的題材,讓孩子從生活經驗中找出三四件事來描述,一段敘述一件事,這樣孩子很快就能抓住分段的竅門了。
至于標點符號,我的方法則是告訴孩子,我們說話時不可能一口氣從頭說到尾,我們平時說話的習慣是說一句話,便會換一口氣,這換氣的地方就可以打逗號,至于整件事說完的時候,那就可以打句號啦!接著再慢慢地教他們感嘆號、問號以及頓號的使用,至于說話時會用到的冒號、引號,再加上書名號、破折號差不多就夠用了。
記得!這些基本的符號是一步一步慢慢來的,最開始讓孩子能掌握逗號、句號就可以了,其他的就等實際遇到需要用到的時候再教,多使用幾次孩子就會記得了。
寫作需要文法的加持嗎?
曾經有一位家長很自豪地告訴我,她那才低年級的孩子已開始深入學習文法,借以打好未來寫作基礎。老實說,我聽了十分地生氣,文法不是不能學習,只是請把它和寫作分成兩件事。
對以母語寫作的任何人來說,均已具備了基礎的文法,除非要挑戰更精準的書寫題材,類似古詩詞、文言文,或專業的研究報告,才需在文法上多所講究,一般的寫作若時時以文法為前提,結果必然是寸步難行,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何況是稚齡且初提筆的孩子。
文法的學習是可以增強語文功底,提高考試成績,但我都不以為該在孩子邏輯觀念尚未成熟前,便給予過于艱深的文法,與其用死記、考試的方法要孩子接受,不如仍是借由閱讀從根本提升孩子的語文功底來得更扎實。
唉!在這里,我真的呼吁一下學校的出題老師們,是不是可以不再用文體及書寫手法的分類來困擾孩子了,就算分得出什么是抒情文、說明文,以及什么是比喻、擬人……這對閱讀、書寫有何幫助呢?這樣的所謂語文功底要來何用?
寫作真的需要靈感的幫助嗎?
在書寫的過程中,有時確實會靈光乍現,思緒如脫韁野馬般奔騰不已,但我以為這所謂的靈感,絕對不是天上莫名其妙掉下來的禮物,而是平時借由感官接收、長時間累積下來的資本,在思維碰觸到某個范圍時,相關的資訊便蹦跳出來為你所用,若平時對周遭環境、時令變遷、人情世故均無感,那么就算苦等鎮日,靈感也不會從天而降的。
所以平時便可鼓勵孩子多聽、多看,多多去感受這個多彩多姿的世界,包括季節的遞換、大自然山川風雨的變幻,以及觀察人與物的特色,當然別把它當成功課,而是由我們帶著他們去感受、去體會,把它當成是游戲般化入生活中,讓觀察變成一種習慣,讓感官變得更為靈敏。當一個孩子具有靈敏的感官觀察力時,對寫作絕對有加分作用。
關于靈感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只要進入書寫狀態,所謂的靈感便如泉涌般源源不絕,所以當孩子在下筆前若是處于發呆狀況,那么我們應該盡量鼓勵或引導他先動筆,等他進入寫作后,便盡可能地別打斷他,即使遇到不會寫的漢字,也告訴他寫注音無妨,等最后文章完成時,再詢問或查字典補上即可。
如何看待孩子的作品?
當我們捧著孩子的文章時,請以分享的心情代替要求與苛責,孩子的每一篇作品都是他們的成長記錄,寫作不是一蹴可就的,所以我們不要奢求孩子揮筆即可完成一篇成熟完美的文章。段落不明、錯字連篇,甚或言之無物,這樣的文章常讓父母心急不已,我以為即便如此,仍要多給孩子一些空間與時間,也就是說要多容忍一些他們的錯,寫作和寫功課是不一樣的,當孩子天馬行空翱翔在書寫的世界時,下筆時所發生的謬誤絕對不能和寫千篇一律的作業相提并論的,若我們只就表面形式、文字指正他,怯弱一些的孩子可能會自信盡失,就算神經較粗大的孩子,可能也會因此失去寫作的樂趣,其實只要培養孩子養成寫好文章后檢查的習慣,就可以避免許多因大意而產生的疏漏。
我仍想強調,在看孩子的文章時,盡量以分享代替要求,以鼓勵多過指正,讓自己成為孩子學習寫作的陪伴者,且做一個懂得隱忍、有耐心的讀者,只要孩子愿意寫、樂于寫,父母所擔心的那些容易發生的錯誤,都會隨著他們心智成長且熟能生巧的情況下迎刃而解。
1 我的心愛寶貝


這個單元讓我們來談談自己的心愛寶貝好嗎?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心愛寶貝,它可能是一個物品,也可能是一位親人,還可能是一只同伴動物,親人或同伴動物以后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討論書寫,今天我們就把目標先鎖定在物品上面好嗎?
每個人身邊都會珍藏一些特別的東西,它可能是收集品,比如像是郵票、游戲王卡、斗片、貼紙、橡皮擦或某些文具用品,一段時間流行什么,就會看到大家書包里、口袋里裝的都是這些東西,時不時還會拿出來玩一玩,或向別人炫耀、交換什么的。像我小時候,有一陣子就很迷玻璃彈珠,收集了一整個奶粉罐,我倒不怎么愛打彈珠,我喜歡的是那透明琉璃的珠珠,每一顆的顏色都不一樣,里面的花樣也不同,迎著光看,特別的晶瑩剔透,每一顆都是我的寶貝、每一顆都漂亮極了,直到今天,當我再看到便利店里呈列的彈珠,仍會好沖動地想把它們都買下來。
小時候我們還會收集一樣東西,那就是橡皮筋,我們那個年代沒有什么發圈發帶的,女孩子綁頭發完全要靠橡皮筋,除此之外,橡皮筋還可以玩游戲,把橡皮筋串在一起,變成長長一條很有彈性的繩子,便可以來玩女生最喜歡的跳橡皮筋,朱老師在當時可是個中高手,再高難度的花樣,我都能過關斬將,所以說,橡皮筋不僅有它的實用價值,在玩耍時更少不了它,也因此那段時間,每個小孩手臂上都掛著一圈又一圈的橡皮筋,有的人甚至掛了數百圈的都有,當然掛著它是為了讓人羨慕嫉妒的呀!
相較之下,我大姐的收藏品就比我秀氣斯文許多,她收集的是郵票,從信封上剪下來的郵票,要先泡過水,讓郵票和信封先行剝離,接著還要把浸濕的郵票貼在盥洗鏡子上晾干,最后才放進集郵冊中保存,這整個過程要十分小心,不能讓郵票受一點損傷,連缺一個角都不可以,這樣細膩的工夫我當然做不來,所以只能撿一些比較粗陋的童玩收集。現在每當我看到學生在下課時,從口袋中掏出一把一把的斗片在那兒把玩時,童年時所有關于彈珠、橡皮筋的記憶全都回到眼前來了。
至于像牙齒、小衣物、照片等等,則代表了成長的記錄,也很值得珍藏,像我母親的寶貝盒里便有一個像試管大小的透明容器,里面便裝著我們姐妹三人嬰兒時期剪下來的指甲,細細的、一牙一牙的,小時候無聊,便很喜歡把它翻出來把玩,盒子的一角還珍藏了我們姐妹三人的臍帶,用紗布和紙包著,有些詭異,因為很難想象那東西曾經屬于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后來我當了媽媽,便也想如法炮制地為女兒收藏這些體己的物件,沒想到她洗澡臍帶脫落時,我正忙著為她擦身子、穿衣服,等忙完要來處理臍帶時,才發現已被她爸爸當廢棄物收拾且給垃圾車載走了,真是令人懊惱不已,所以說,有些東西即使你視為寶貝,也不見得能為你所珍藏呀!
除此之外,其他一些小玩意兒,也可能是我們心愛不已的寶貝,比如從海灘帶回來的貝殼,從林間拾到的松果、樹葉,從溪邊揀選回家的石頭都有人收藏;會保存它們,也許是因為它們特殊的外觀、美麗的造型,但也有可能是因為它記錄了一次愉悅的旅程、一段美好的情誼,這些都是很值得珍藏的寶貝;像我的女兒剛進小學時,就發現他們學校老式的操場上,滿是黝黑發亮的煤渣渣,第一次她拿給我鑒賞時,我告訴她這東西其實和鉆石的成分一樣,若在地底下多待些時候,是有可能變成鉆石的喲!沒想到之后每次放學去接她時,她的小手里總會緊緊攥著幾顆特別黑亮的小煤渣,好慎重地要我幫她保管好,所以她的寶貝盒里從此便多了一堆黑不溜秋的煤渣渣啦!

而她的表姐對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更是鐘情,一片葉子、一根樹枝在她眼里都有不同的詮釋,她還小時,有一次和媽咪到木柵動物園散步,才入園沒多久,便在草叢里撿到兩蓬樹枝,那樹枝完全和公鹿頭頂上的犄角一樣俊美,于是她便將那對“鹿角”頂在頭上再也不肯放下來了,吃飯、喝水、上廁所時,她的媽咪怕她累了,問她要不要休息會兒,她也笑著搖搖頭,很努力地繼續把那對大角扛在頭上,直到最后逛完了整個動物園要搭公交車回家時,體力不支的她才好慎重地將那對“鹿角”交給媽咪保管,隨即昏昏睡去,她從小便是個巨嬰,長到幼兒園個子也永遠是班上最高的,她那身材嬌小的媽咪,又要抱她、又要扛著那對“鹿角”,實在是力有未迨,只好忍痛將那對枯樹枝給留在路邊了,后來坐上公交車搖呀搖的,把她給搖醒了,眼睛張開第一件事便問:“鹿角呢?”她看媽咪嗯嗯啊啊說不出話來,便知道自己那對寶貝“鹿角”沒能跟上車,當場號啕起來,哭聲震撼整個車廂,她的媽咪面對乘客的關切,真是尷尬極了,她好難解釋這驚天動地的哭泣只是為了兩根枯樹枝。
所以在別人眼中一文不值或毫不起眼的東西,卻可能是我們心目中的無價之寶,它可能是一雙破舊又嫌小的運動鞋,媽咪早想把它丟了,可是它卻為你帶來幸運,因為只要穿上它跑步就特別快,運動比賽時總能名列前茅;又或者它是支幸運筆,只要有它出馬,所有考試都無往不利;也有可能它是一個禮物,是一位你所喜歡的人送的禮物,如果這位人士已不在身邊,那這份禮物就更有它的價值了,在我小學階段,父親送過我的生日禮物印象最深刻的有磁鐵象棋、蝴蝶結發飾,還有一個丑娃娃,為什么說它是丑娃娃呢?因為它長得粗粗短短的,皮膚是棕色的,臉上還有些雀斑,連頭發都是短短卷卷的完全不能變花樣,和平常所看到的洋娃娃真的有很大的差距,但我還是很愛它,每天抱著它睡,直到它衣服舊了破了,鞋襪也不知飛到哪去了,連卷卷的頭發也給我梳成個爆炸頭,但我還是抱著它睡到國小畢業、搬家時才丟失了;至于那蝴蝶結發飾,則一直保存到現在,每當我打開抽屜看到它時,我都會想象年輕的父親,是如何走進一個他并不熟悉的店鋪,為他的小女兒挑選了一個值得珍藏一生的禮物,我真的好想好想我的父親。
今天,我們可以挑選出兩三樣自己的心愛寶貝來介紹給大家,除了介紹它的模樣、它的來處,還可以介紹它背后的故事,或是一段不為人知的感情,既然你是如此心愛它、寶貝它,那就把它書寫出來,讓它成為你永恒的記憶吧!
給父母的小叮嚀
孩子們通常都有喜新厭舊的習性,但是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或多或少仍會保存一些不太起眼的東西,這常會造成媽媽收拾整理時的負擔,但我們換個角度來看,若孩子真的將這些大人眼中不怎么樣的物品視作瑰寶,那我們真該覺得慶幸,畢竟這表示他是一個念舊且懂得惜物的孩子。
要書寫這篇文章并不難,只要讓孩子從他的收藏品中挑選兩三樣他最珍愛的寶貝,描述一下它的模樣,以及是怎么擁有它的,再談談為什么想珍藏它的原因就可以啦!這樣的書寫即使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說,都應該不會是太困難的,放手讓孩子去寫寫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