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產品修煉手冊
- 劉顯銘等
- 2694字
- 2019-01-04 19:35:42
第4節 產品經理需具備的11種能力
能主導一個互聯網產品的走勢,能無授權驅動一群小伙伴共同完成任務,作為產品經理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的。我們通常認為,產品經理需要具備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的能力,本節就給大家剖析這些能力。
7個硬實力
所謂硬實力,是指那些看得見、要產出的工作技能,例如作為互聯網產品經理必須要懂得人機交互,能把自己的產品想法通過界面圖形與終端前的用戶進行溝通,所以交互設計就是一個硬實力。

產品經理的7個硬實力
由于本書后面章節會把這些能力一項一項完整詮釋,所以在這里不會過多展開,先簡單讓大家有個概念。硬實力包括:
? 用戶需求征詢:能通過定性、定量技巧,剖析用戶最本質的需求(詳見第2章)。
? 市場分析能力:掌握市場分析、競品分析技巧,能針對某個產品寫出市場分析報告(詳見第3章)。
? 交互設計技巧:了解人機交互設計技巧,能用交互工具把自己的產品想法呈現成交互稿(詳見第4章)。
? 文檔撰寫能力:把產品的邏輯梳理清楚,用Word呈現并能讓技術人員等配合團隊讀懂文檔(詳見第5章)。
? 版本迭代技巧:懂得互聯網產品版本迭代特點,可以將自己的需求合理拆解并安排相應版本(詳見第6章)。
? 基礎技術理解:了解一些基礎的技術原理,能和開發人員簡單溝通與技術相關的內容(詳見第7章)。
? 數據分析呈現:掌握基本的數據分析技巧,看懂報表并通過數據總結項目效果或問題(詳見第8章)。
4個軟實力
軟實力,是指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不是一個具象的技能,卻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項目過程及結果。在招聘產品經理時(特別是校園招聘),我們經常會優先考察一個人的軟實力,因為硬實力后天鍛煉提升相對容易,而軟實力更像一個人的潛能,培養成本比較高。
當然并不是說軟實力不能提升,針對產品新人,在BAT等一線互聯網公司,也會注重培養新人的綜合素養,事實證明這對于新人的成長是非常有效的。

產品經理的4個軟實力
成功意愿
成功意愿即對追求成功的渴望,也稱為追求卓越,常表現為執行力。
產品經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在其工作中也并不總是一帆風順,在項目合作中常會遇到各種阻力,所以更要求產品的領路人是一個有恒心、有毅力、能排除萬難的人。我們經常看到同樣一個事情,給不同的人來做,最后的結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在我們產品團隊中出現過這么一個真實的故事:小L是一個工作五六年的老產品人,做事情一直中規中矩。2013年公司轉型要做移動端產品,而她作為負責項目的產品經理,當時的確有很多困難,包括選材方向難確定、技術團隊能力欠缺、效率較低等。小L推進項目半年,到處碰壁,她不斷把困難反饋給領導,但項目還是沒有任何起色。
后來小L休產假,畢業一年的產品新人小P接替小L的工作。面對這些困難,小P表現出了高度的韌性,方案上午被老板打回來,他下午肯定能拿出第二套方案;方案今天沒通過,明天繼續,明天沒通過后天還有,三四天下來,方案就敲定了。技術團隊效率低下,他就千方百計向領導借調可用的人力,且每晚陪開發人員工作到凌晨1點多,直到當天的任務完成才放人。最后在他的手里,項目一個月不到就破殼上線了。
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困難不是困難,癥結是我們自己內心是否真的想完成,是否能用心去完成它。
有成功意愿的人:有激情,充滿活力,愿意挑戰困難,一次不行再試一次,有一股鎖定目標一定要成功的勁兒;缺乏成功意愿的人對事總是將就、應付,喜歡做自己擅長的事情,遇到困難就停擺,目標經常變化。
其實成功意愿是每一個人的基礎素養,在現實社會中,成功意愿高的人,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績。
溝通協調
產品經理作為項目的紐帶,需要和項目中不同角色打交道,所以溝通協調能力必然是非常重要的能力素養。雖然每個人從記事起就知道自己會說話,并且已經開始與他人進行溝通了,但生活中的溝通和職場要求還是有些差異的,在第9章中會詳細介紹產品經理的溝通素養。
邏輯推理
好的產品經理是理性與感性的結合體,所謂理性指的就是邏輯推理能力。在很多大企業內,領導不希望聽到“我想”“我猜”之類的詞,更希望通過數據及推理得到相應的結論,這些都需要邏輯思維作為支撐。
這么多年面試產品經理的過程中,我比較喜歡問的一道題目是:“幫我算一下,你所在的城市出租車司機一個月能掙多少錢?”這道題能幫我了解當地的消費水平,更重要的是能考核面試者的邏輯推理能力。但很可惜,我得到的大部分答案都是類似——“我猜5000塊吧,因為司機挺辛苦,應該比當地平均收入高一點點”,這種就是偏感性的回復。
其實我更期待聽到的回復是:“出租車司機一周休息一天,所以一個月大概工作25天,每天工作12小時的話,就算每個客人消耗半個小時,一天下來大概能完成24個訂單。我們的城市不是太大,客單價大概是××元,所以日收入大概是××元,算上油費及分子錢,大概會扣掉××,所以推算下來一個月大概能掙××元……”結果是否精確其實不太重要,但這是一種思維模式,表明一個人是否有邏輯化的思維習慣。
如果之前你都是偏感性的思維,不妨從今天起,看到問題時轉換一下角度,嘗試更多從邏輯、數據角度來思考,比如面試一家公司前,先要明白這家公司為什么有前景(它的財報數字及趨勢如何);面對一個餐廳優惠活動時,先要明白是真是假(推算它的利潤率及活動利益)。
學習能力
聽到這個詞,很多人欣然笑了——我們從小學、初中、高中到大學,甚至到研究生、博士生等,學習了那么多年,這個能力太有了!但其實即使學習了十幾年,也不代表一個人具備學習能力。
面試產品經理多了,能體會到人和人的學習能力是不一樣的。在中國我們面試的學生通常都是考試型的,對能掙分的考題很上心,而對于生活的其他方面——例如相關行業的新技術、當前流行的新手機應用、生活中常用的小技能等漠不關心,這種人我們認為是應試型人才,但學習能力并不佳,進入工作崗位后融入也相對會慢一些。
而偶爾能碰到以下這樣的學生,卻會讓我眼前一亮,趕緊拿下。因為我們看到他們后面的潛力——手機里裝滿了各式App應用,每上一款有特點的新App都會搶先試用,面試能說出很多我都不知道的好產品,腦海中充滿奇思妙想;對行業熱點非常關注,關于新動向、新風向能說出很多,基于新技術能把我說暈乎——這些同學,喜歡去發現、喜歡嘗鮮,在互聯網時代,他們更容易學習及適應。
一個人的學習能力,最關鍵的是學習的潛意識及意愿,在不受逼迫的情況下積極去接觸及學習自己未知的東西,并能很快掌握。互聯網是個發展非常快的行業,每兩到三年技術就會更新一次,如果產品經理不具備學習意愿及能力,那很快就會跟不上時代的腳步。
練習
1)了解這么多,你覺得你適合做產品經理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產品經理的軟實力和硬實力,你感覺當前你的強項是什么?在什么地方是亟待學習提升的?
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