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表現(xiàn)型孩子,聰明父母教養(yǎng)有妙招
若是性格優(yōu)勢就給予鼓勵
蓓蓓家搬到了一個新的小區(qū)。像往常一樣,坐電梯上下樓時,蓓蓓見到每一個人都會主動打招呼,“爺爺”、“奶奶”、“叔叔”、“阿姨”,被叫的人都說這孩子“真乖巧”、“嘴巴真甜”。蓓蓓受到了鼓舞,小嘴巴叫得更殷勤了。
可是有一天,蓓蓓回來很生氣地對媽媽說:“我討厭門口的保安叔叔!”
“怎么了?”媽媽奇怪地問。
“我叫他‘叔叔’,他都不理我?!?/p>
“或許是他沒聽見呢?!?/p>
“我叫了他三次啦,每一次他都不理我。我以后再也不要叫他了!”
看著蓓蓓撅著小嘴坐在那里生悶氣,媽媽想了想,走過去對蓓蓓說:“蓓蓓,爸爸媽媽對你說遇到長輩要主動打招呼,是希望你做一個有禮貌、講文明的好孩子。你這么做了,就證明你是一個好孩子。別人不理你,那是他們的事,你做好自己就可以啦!”
“對,我是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保安大叔對我沒禮貌,他不是好孩子。不過我下次不愿意再叫他啦!”
“你不愿意,媽媽也不勉強你,但是或許保安大叔是因為別的什么原因,所以才沒回答你呢?!眿寢屛⑿χf。
過了兩天,蓓蓓回來開心地對媽媽說:“今天萱萱告訴我,保安大叔的耳朵受過傷,所以聽不清別人說話。今天我在他面前叫了他,他還微笑著向我抬手敬禮呢!”
“你不討厭他了?”媽媽笑著問。
“不討厭啦!”蓓蓓快樂地大聲回答。
表現(xiàn)型的孩子像一團火,恨不得讓全世界的人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他們也像一群快樂的小鳥,不僅自己每天開開心心的,他們的快樂也會感染身邊的每一個人。熱情和快樂是孩子們難能可貴的天性,他們單純善良,在他們眼中,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但事實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那么美好,并不是每一個遇到的人都那么和善,這是我們必須承認的事實。孩子終會長大,他們終究也將面對這一切。那么如何讓孩子坦然接受這個現(xiàn)實呢?我覺得,不必刻意粉飾太平,要讓孩子知道這世界有真善美,也有假惡丑,關(guān)鍵是做好自己,才能保持快樂。
表現(xiàn)型的孩子對世界充滿了善意和熱情,作為家長,我們有義務保護和維持孩子的這種積極和熱情。不要讓外界的人或事影響孩子的心態(tài)和性格,因此在孩子小的時候告訴他們“堅持自我”這個道理尤為重要。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表現(xiàn)型孩子比其他類型性格的孩子更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所以,我們要用一顆平常心告訴孩子:“如果你認為是對的,堅持自己就好。不要讓別人的眼光或評價影響你的心情或行為?!边@樣,孩子才能有一顆平常心,相信這世界雖然不完美,但終究是美好的。這樣才能堅持自我,擁有快樂,積極健康地長大。
循序漸進,逐步增加學習難度
桐桐五歲了,開始對寫寫畫畫感興趣,媽媽很開心,從書店給孩子買了厚厚的一摞書。
爸爸一看就急了:“你一下子買那么多書,孩子能看得過來嗎?”
“急什么?慢慢來嘛!”媽媽一笑。
晚上爸爸下班回到家,桐桐從房間里跑出來大聲叫道:“爸爸,你看,我做完一本書啦!”
爸爸一看,竟然是《3—4歲兒童智力測試》,不由對媽媽說:“桐桐都五歲啦,你怎么還讓他做3—4歲的題目?”
“慢慢來嘛!”媽媽還是笑著說。
3—4歲的題目沒幾天桐桐就全部做完了,心情激動得逢人就說:“我會做題目啦!”然后媽媽就給他做4—5歲的智力題。這一次的進度要慢得多,可對桐桐來說,做完大部分的題目還是沒有問題的。桐桐每天放學回來,寫寫、涂涂、畫畫,很是開心。爸爸曾一度擔心媽媽讓桐桐做這么多題目會不會使孩子抗拒,但事實證明,桐桐很享受這個過程。尤其是當他把做過的測試書拿給客人們看,贏得客人們的贊賞和表揚時,桐桐更是得意萬分。
很快,4—5歲的智力題也做完了,媽媽又拿出5—6歲的書。顯然,這一次桐桐做題的速度更慢了,媽媽也不著急,慢慢地陪著桐桐一起做。寫、算和圖、畫交替進行,每次桐桐做完一道題目,都能獲得媽媽的一個擁抱和一句贊揚:“桐桐真棒!”“桐桐真了不起!”“桐桐連這樣的題目都能做出來?。∪A華應該反過來叫你哥哥了?!?/p>
每當聽到這樣的話,桐桐總是特別來勁。爸爸偷偷對媽媽說:“你可真是用甜棗的高手。”媽媽笑瞇瞇地說:“這叫激勵法,懂嗎?”
現(xiàn)在,桐桐還沒上小學,可是他已經(jīng)做完了媽媽買的6—7歲孩子的智力測試書,用媽媽的話說:“桐桐已經(jīng)可以上小學啦!”
雖然我們提倡讓孩子在什么年齡做什么事情,并不提倡讓孩子超前學習,可是桐桐媽媽循序漸進,用激勵法鼓勵孩子的方法卻很值得我們借鑒。
每一個父母都望子成龍,這可以理解,但是一下子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其結(jié)果只能適得其反。尤其對于表現(xiàn)型孩子來說,他們更希望聽到父母的表揚和贊賞,但如果難度過高,無法很好地完成,他們就會有心理壓力,就會不由自主地想逃避。所以,從簡單的做起,逐漸給孩子提高一點難度,讓孩子一次次體會成功的喜悅,這樣不但能夠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更能促進他們的主動性。試想一下,如果每一次都不成功,誰還會有再度嘗試的勇氣和信心呢?
“蹦一蹦才能摘到的桃子永遠是最甜的。”既要拒絕高標準,讓孩子保持信心,又要設置逐步提高的目標讓孩子不斷進步,這樣做的父母才是真正聰明的父母。
肯定孩子,有針對性地進行表揚
周末,媽媽在打掃房間,沫沫跑過來對媽媽說:“媽媽,我?guī)湍愦驋吆貌缓茫俊?/p>
“好??!”媽媽想了一下,很爽快地答應了,“那么沫沫就幫媽媽拖地好不好?”
“好!”沫沫蹦蹦跳跳地拿來拖把,媽媽示范了一下,沫沫就開始認認真真拖起地來。
不一會兒,沫沫自己的房間拖好了。當沫沫得意地叫媽媽來看時,媽媽豎起了大拇指:“沫沫第一次拖地,就能拖得這么干凈,真了不起!”
沫沫激動得小臉通紅。
“不過要是沫沫能把從地上拖出來的垃圾清理干凈的話,就更好了?!眿寢層终f。
“掃把呢?我去拿來掃!”沫沫轉(zhuǎn)身跑去拿來了掃把和簸箕,看著沫沫有些笨拙地掃地,媽媽并沒有上前幫忙,而是在一旁說:“沫沫真能干,不但會拖地,還會掃地,比爸爸強多了。每次讓爸爸拖地,爸爸都不知道把垃圾清理干凈。”
“我真的比爸爸還強嗎?”沫沫興奮得兩眼放光。
“那當然啊!”媽媽毫不遲疑地說。
沫沫干得更起勁了。掃完地后,他又自告奮勇去倒垃圾。倒完垃圾一進門,媽媽就表揚他:“沫沫真勤勞,現(xiàn)在都懂得幫媽媽分擔家務了,星期一上學時,我就告訴你們老師。楊老師一定會讓其他小朋友向你學習。”
“媽媽,還要我干什么?”沫沫挺起小胸脯,大聲問。
“不要啦,媽媽和沫沫都累了,我們休息休息好不好?”
沫沫大眼睛一轉(zhuǎn),拿起杯子給媽媽倒了一杯水:“媽媽累了,沫沫不累,媽媽喝水?!?/p>
媽媽把沫沫緊緊地抱在懷里,狠狠地親了一口:“誰說女兒才是小棉襖?沫沫就是媽媽最貼心的小棉襖!”
“媽媽,我是羽絨服,比小棉襖更暖和?!蹦靡獾卣f。
沒有什么比贊美和表揚更能激發(fā)起表現(xiàn)型孩子的熱情和勇氣的了,表現(xiàn)型孩子最希望得到的是他人的贊揚和肯定,尤其是來自父母的贊揚和肯定。這會令他們熱情洋溢、信心倍增,甚至會克服原本看起來很難克服的困難,完成原本看起來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
贊美和表揚在兒童教育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但可以給孩子帶來精神上的喜悅,還能激發(fā)孩子的表現(xiàn)欲和積極性。作為父母,要看到孩子每一個值得贊揚與肯定的地方,并且及時地給予肯定,可以是一個大大的擁抱,也可以是一句贊美的話,甚至一個肯定的眼神都可以讓孩子感受到你對他的欣賞和鼓勵。
當然,表揚和贊美不是無的放矢,整日將“寶寶真棒”、“寶寶真了不起”這樣的語句掛在嘴邊,沒有針對性內(nèi)容的夸獎只會讓孩子一時興奮,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好在哪里,自然也就起不到強化好行為的作用。所以,表揚一定要言之有物,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是因為什么才受到表揚和贊美的,只有這樣,他才會明白今后怎樣才能做得更好。
獎罰分明,讓孩子明白對錯
六歲的磊磊越來越有主見了,這原本是一件好事,可爸爸發(fā)現(xiàn),他常常不守規(guī)則,說話不算數(shù),于是爸爸決定教育教育他。
“磊磊,我們來玩筷子夾乒乓球的游戲好不好?”
“好!”磊磊拍著手喊。
“那你來制定規(guī)則好不好?”爸爸顯得很大度。
“夾起一個乒乓球獎勵一顆葡萄!”葡萄是磊磊最愛吃的水果。
“好。但是有獎勵也要有懲罰,對不對?這樣,如果誰不遵守規(guī)定,誰就必須罰雙倍的葡萄,好不好?”
磊磊很愉快地答應了。
游戲開始了,雖然爸爸有意識地讓著點磊磊,但孩子的手指畢竟沒有大人的那么靈活,漸漸地,爸爸碗里的葡萄越來越多。磊磊有些著急了,趁爸爸喝茶的機會,用手抓起幾個葡萄扔進自己的碗里,不料卻被爸爸抓了個正著。
“好啊,你作弊,要罰!”爸爸故意從磊磊的碗里抓起一大把葡萄,磊磊急了:“我就拿了三顆!”
“那好,三顆的雙倍就是六顆。”
爸爸毫不客氣地從磊磊的碗里拿出六顆葡萄,磊磊“哇”的一聲大哭起來。見爸爸并沒有要妥協(xié)的樣子,磊磊一伸手,把葡萄全都倒在桌子上了。
爸爸撿起葡萄,很嚴肅地對磊磊說:“玩游戲要遵守規(guī)則,否則以后誰還愿意跟你玩?你把葡萄扔了,證明你不想吃了,所以爸爸就全吃了。”
爸爸旁若無人地吃著葡萄,磊磊號啕大哭了一陣子,發(fā)現(xiàn)爸爸并不理睬他,聲音也慢慢小了下來。最后,他慢慢走到爸爸身邊,可憐兮兮地說:“爸爸,我也要吃葡萄。”
“好啊,要吃葡萄就用自己的本事來贏?!?/p>
于是,父子間的游戲又開始了。雖然最后磊磊贏的葡萄還是沒有爸爸的多,但他吃得好甜、好開心。
表現(xiàn)型孩子的爭強好勝是很明顯的,他們往往會比其他類型性格的孩子更在意結(jié)果。輸贏、勝負對于他們來說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是一個面子問題。他們的情緒比較容易波動,思維的跳躍性也比較大,因此常常會出現(xiàn)說話不算數(shù)的情況。為了幫助他們克服這個缺點,家長就要采取有效的辦法,有獎有罰,才能讓他們自覺遵守規(guī)則。
獎勵,是為了鼓勵他們好的行為,是對他們做出的優(yōu)秀成績的肯定;懲罰,是為了告訴他們哪里做得不對,得改正。光獎不罰,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可以隨心所欲,無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光罰不獎,也沒有辦法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和好勝心;有獎有罰,獎罰分明,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
當然,無論獎勵還是懲罰都要適度。不一味地追捧孩子,也不盲目地責罰孩子。獎勵是為了強化孩子好的一面,懲罰則是為了幫助孩子改正不好的一面。相對而言,對于表現(xiàn)型的孩子來說,正面強化的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因此,家長還是應該盡可能以鼓勵為主,懲罰為輔。
孩子闖禍和犯錯,別總當“消防員”
媽媽帶亮亮去超市,像往常一樣,去之前就約定好:除了媽媽買的生活必需品之外,亮亮還可以買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可以是零食,可以是玩具,也可以是漫畫書。
剛拿到超市手推車,亮亮就迫不及待地搶了過去:“媽媽,我來推!”
“你要小心點啊,別撞到人,也別撞壞了超市里的東西,那可是要賠償?shù)??!?/p>
“我知道!”亮亮回答得很響亮。
“得你自己負責賠償!”媽媽補充一句。亮亮滿不在乎地說:“我知道!”
可是一會兒,手推車就變成了他的玩具。他隔一會兒就將手推車猛地往前一推,然后雙腳迅速站在上面,往前滑行,就像滑板車一樣。媽媽叫停了好幾次,可一轉(zhuǎn)頭,他還是偷偷地玩。
“亮亮,你要是真的把超市東西撞壞了,可是要自己負責的哦!”媽媽很嚴肅地對他說。
“不會的,我會很小心的……”
話音未落,只聽“啪”一聲,一盒雞蛋掉到地上,摔得粉碎。亮亮傻傻地看著,不知所措。
“現(xiàn)在怎么辦?”媽媽問亮亮。
“我……我不知道。媽媽,我不是故意的……”
“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但媽媽已經(jīng)提醒過你很多次了,你不聽,那就是你自己造成的后果,你得自己負責?!?/p>
面對亮亮的眼淚和哀求,媽媽毫不心軟。最后,媽媽照價賠償了那盒雞蛋,而亮亮本可以挑選的商品也不能買了。
亮亮有些垂頭喪氣,媽媽看出來了,卻沒有安慰他。她想,下一次再去超市,亮亮一定不會再這么冒冒失失了。
活潑外向的表現(xiàn)型孩子總是充滿精力、調(diào)皮好動,因此,他們闖禍的概率也要比其他的孩子大得多。闖禍不可怕,尤其是對于孩子來說,誰能不犯錯誤呢?但如何面對自己的錯誤?闖禍之后該怎么做?這才是問題的關(guān)鍵。
作為父母,不要一味地做“消防員”,收拾殘局,而是要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自己闖的禍,自己犯的錯,必須自己承擔,自己負責。這不僅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心,更是為了讓他們明白:所有的錯誤都是要付出代價的。有的時候,代價甚至會很慘痛。只有經(jīng)歷過教訓,好動而冒失的表現(xiàn)型孩子才會養(yǎng)成在做事前仔細思量的好習慣。
如果父母總是以“孩子太小”為借口,輕易原諒孩子所犯的錯誤,不讓他們承擔后果的話,那么孩子長大后就會成為一個逃避責任、不愿承擔的懦弱者。同時,假如每次犯錯都不需要承責任,孩子對錯誤的認識就不會那么深刻,對所造成的后果也會毫不在意。久而久之,過錯會越犯越大,最后甚至可能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和誰做朋友,讓孩子自己決定
媽媽剛回到家,奶奶就氣呼呼地“告狀”了:“你看看你女兒都跟什么人交朋友!”
媽媽吃了一驚,問:“怎么了?”
“今天我到大門口找了個收廢品的來家里收廢紙箱、舊報紙,那女人帶了個五六歲的孩子,蕾蕾非要和她做好朋友,把家里什么好吃的都拿出來給人家吃,還要把玩具送給那孩子?!?/p>
媽媽覺得好笑,又有些不解:女兒怎么會對一個不熟悉的小朋友那么好呢?
走進房間,媽媽看見蕾蕾撅著嘴坐在床上,故意裝作什么都不知道地說:“誰讓我們家‘開心果’生氣啦?”
“奶奶不讓我跟小朋友玩?!崩倮贇夂艉舻卣f。
“是嗎?不讓你跟哪個小朋友玩啊?是球球、棒棒,還是蓓蓓?”
“是我今天新認識的一個小朋友。她叫春蕾,跟我的名字就差一個字?!?/p>
“那奶奶為什么不讓你跟她交朋友?。俊?/p>
“奶奶說她家是收垃圾的,奶奶嫌她臟?!?/p>
“那你說說看,你為什么要和她做朋友啊?”
“因為她會唱歌,她唱歌可好聽了,她說那是她家鄉(xiāng)的歌,人人都會唱,叫《信天游》。她還會講很多很多的故事,是她奶奶講給她聽的,我全都沒聽過。奶奶說他們是野蠻人,可我給她拿飲料喝,她一直說‘謝謝’,可有禮貌了。我送給她一個芭比娃娃,她也把她最喜歡的小手帕送給我了?!?/p>
蕾蕾一口氣說了那么多,最后不解地問:“媽媽,春蕾一點也不調(diào)皮,對我可友好了,還懂事地幫她媽媽干活,既有禮貌,又會唱歌、講故事。你說,奶奶為什么不讓我跟她交朋友?。俊?/p>
媽媽不知道怎樣向孩子解釋大人的思考模式,但是那一刻,她知道孩子說服了她,剩下的事,是她該如何去說服奶奶。她抱起蕾蕾,親親她的小額頭,說:“你的朋友你做主,媽媽尊重你的選擇。”
表現(xiàn)型的孩子熱情外向、活潑開朗,喜歡結(jié)交朋友是他們的顯著特點。無論走到哪里,他們都能很快地認識新朋友,融入新環(huán)境。但這也正是令爸爸媽媽擔憂的地方:萬一結(jié)交了不好的朋友該怎么辦?
在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時,大人有這樣的擔憂是可以理解的。在孩子交朋友的事上,大人切不可過分干預,采取“一言堂”式的粗暴方式。大人在選擇朋友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地帶有功利心,但孩子的世界是單純的,大人的“良苦用心”不僅會讓孩子感到迷茫,還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好啊,你們不讓我跟他玩,我就偏要跟他玩。”所以,與其簡單地命令孩子不要跟某些孩子一起玩,不如坐下來跟他們分析利弊,適當?shù)亟o出建議。
即便你對孩子結(jié)交的某些朋友不滿意,也要多聽聽孩子的話,他們會告訴你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一面。即便是有某些有不良行為的孩子,身上也有一些美好的品質(zhì)。而且研究表明,多與各種發(fā)展水平和類型的朋友相處,孩子會更有包容性和理解力,長大后做事也更有決斷,具有更強的領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