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宇宙簡史:起源與歸宿
- (英國)斯蒂芬·霍金
- 1247字
- 2019-01-04 18:20:48
宇宙之開端
誠然,有關宇宙之開端的討論可謂是由來已久。在猶太教、基督教或伊斯蘭教的早期傳說中有著若干種宇宙學,根據這類宇宙學,宇宙應始于過去某個有限而并不太遙遠的時刻。之所以存在這樣一個開端的一個理由是,感覺上必然要有一個造物主來解釋宇宙的存在。
另一個論點由圣奧古斯丁在他的《上帝之城》(The City of God)一書中提出。圣奧古斯丁指出,文明的發展是漸進式的,而我們記住了是誰完成了這項業績,又是誰開發出了那項技術。有鑒于此,人類——因而也許還有宇宙,就不可能已經存在了太長的時間。不然的話,今天人類文明的進展應當比我們現已取得的更為超前。

圣奧古斯丁(354—430)
依據《創世紀》一書所述,圣奧古斯丁所采用的宇宙創生之時約為公元前5000年。有意思的是,這一時間距最近一次冰河期結束之際不算太遠,該冰期約終結于公元前10000年,而那時人類文明已經萌發了。另一方面,亞里士多德和大多數其他希臘哲學家并不喜歡創生的觀念,因為這摻入了太多的神授因素。所以,他們認為人類和人類周圍的世界在過去和將來都是永恒存在的。他們已經考慮到了前面所提到的關于文明進展的論點,對此他們的辯答是,由于洪水和其他天災的周期性出現,人類一次又一次地退回到文明的起端。
當大部分人對一個基本上處于靜態、無變化的宇宙深信不疑之時,宇宙是否有一個開端的問題,實質上便成了某種玄學或神學問題。人們可以就兩條不同的途徑來說明所觀測到的現象:或者宇宙永恒存在,或者它在某個有限時間內處于運動之中,而運動的方式恰好使宇宙看上去就像是永恒存在一樣。但是在1929年,埃德溫·哈勃完成了一項劃時代的觀測,即無論你朝何處看,遙遠的恒星
都在快速地遠離我們而去。換言之,宇宙正在膨脹。這意味著在過去的某個時間,天體應該緊密地集聚在一起。
事實上,似乎在大約100億或200億年前的某個時間,所有這些天體都恰好位于相同的位置上。
這一發現最終把宇宙之開端的問題納入了科學的范疇。哈勃的觀測表明,曾經存在一個稱之為大爆炸的時刻,那時宇宙為無限小,因而其密度必為無窮大。如果在這之前還曾出現過一些事件,那么這類事件也不會影響到現在所發生的一切。它們的存在可以忽略而不予考慮,因為它們不會產生任何觀測效應。
人們可以說時間有一個起點,即大爆炸瞬刻,這意味著在這之前的時間是完全不可定義的。應該強調的是,時間有起點之說與以前習以為常的觀念大不相同。在一個無變化的宇宙中,時間上的起點必然是由來自宇宙之外、某種不為人知的外因所賦予的。對于一個起點來說,并不存在物理學上的必然性。人們可以設想,上帝確實在過去的任意時刻創造出了宇宙。另一方面,如果宇宙正在膨脹,那么也許存在一些物理學上的理由,可用來說明為什么必然有過一個開端。人們仍然可以相信,是上帝在大爆炸瞬間創造出了宇宙。上帝甚至可以在大爆炸后的某個時刻創造出宇宙,不過創造的方式恰好能使宇宙看上去曾經歷過一次大爆炸。但是,設定宇宙創生于大爆炸之前是毫無意義的。一個膨脹中的宇宙并不排斥創世主的存在,但它確實對創世主有可能完成其使命的時間劃定了范圍。

哈勃望遠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