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十隨部隊入川,由茶峒過路,住宿二日,曾從有馬糞城門口至城中二次,駐防一小廟中,由河街小船上玩數次。開拔日微雨,約四里始過渡,聞杜鵑極悲哀。是日翻上棉花坡,約高上二十五里,半路見路劫致死者數人。山頂堡砦已焚毀多日。民二十二日至青島嶗山北九水路上,見村中有死者家人“報廟”行列,一小女孩奉靈幡引路。因與兆和約,將寫一故事引入所見。九月至平結婚,即在達子營住處小院中,用小方桌在樹蔭下寫第一章。在《國聞周報》發表。入冬返湘看望母親,來回四十天,在家鄉三天,回到北平續寫。二十三年母親死去,書出版時心中充滿悲傷。二十年來生者多已成塵成土,死者在生人記憶中亦淡如煙霧,惟書中人與個人生命成一希奇結合,倘若可以不死,其實作品能不死,當為其中有幾個人在個人生命中影響,和幾種印象在個人生命中影響。
從文卅七年北平
(本文原由沈從文題寫在上海生活書店的初版《邊城》樣書上,收入《沈從文全集》前未曾發表過?!幾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