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真題系列: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18互聯網+)
- 華圖教育編著 華圖公務員考試研究院審定
- 22736字
- 2019-01-04 19:16:46
參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 常識判斷
1.D [解析]十八屆三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A項錯誤;十八屆四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B項錯誤;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C項錯誤;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在“三個全面”基礎上,新增加了“全面從嚴治黨”,將“三個全面”上升到“四個全面”,將“從嚴治黨”首次提升到“全面從嚴”的高度,D項正確。故本題選D。
2.C [解析]我國的五大牧區是新疆牧區、西藏牧區、青海牧區、內蒙古牧區、甘肅牧區,簡稱分別為新、藏、青、蒙、甘(隴), A項正確。我國南方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甘蔗,北方的主要糖料作物是甜菜,B項正確。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產區是東北平原,C項錯誤。紅壤呈酸性紅色,質地較黏重,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的低山丘陵區,D項正確。故本題選C。
3.D [解析]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法治政府建設的基本標準,即要建設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的法治政府。“行政機關不得法外設定權力,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得作出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或者增加其義務的決定”,強調的是“權責法定”這一要求。故本題選D。
4.A [解析]機會成本是指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所要放棄另一些東西的最大價值,也可以理解為在面臨多方案擇一決策時,被舍棄的選項中的最高價值者是本次決策的機會成本;沉沒成本是指由于過去的決策已經發生了,而不能由現在或將來的任何決策改變的成本。“覆水難收”比喻已成事實的事難以挽回,對應的是沉沒成本,A項錯誤。B、C、D三項對應均正確。故本題選A。
5.B [解析]桑弘羊是西漢政治家、財政大臣;酈道元是北魏地理學家,代表作為《水經注》,故B項錯誤。白起和李靖都是著名的軍事家,A項正確。張衡和郭守敬都是著名的天文學家,C項正確。吳道子和顧愷之都是畫家,D項正確。故本題選B。
6.A [解析]本題考查地理常識。A選項古代東西方商路一條由陸路沿里海、波羅的海到小亞細亞。里海位于中亞西部和歐洲東南端,高加索山脈以東。波羅的海位于歐洲北部,北冰洋的邊緣。小亞細亞是亞洲西南部的一個半島,北鄰黑海。里海、波羅的海、小亞細亞并不在從東到西的一條線上,因此A選項錯誤。故本題答案為A。
7.B [解析]本題考查人文常識。B選項中提到經聲佛號由西漢人所寫,佛教于兩漢之交也就是公元1世紀左右傳入中國,因此西漢時中國還沒有佛教的存在。B選項說法錯誤。A選項通過不夜燈光、圓滿乾坤可知是元宵節掛彩燈,月圓之夜。A選項說法正確。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對聯的上聯,必須是仄聲結尾,即上聯的最后一個字必須是現代漢語中的三四聲字,下聯最后一個字必須是一二聲字。由此可知C選項符合仄起平落的書寫習慣。C選項說法正確。“彈冠”和“搔首”生動地寫出了理發前后的動作,且對仗工整,適合做理發店的對聯。D選項說法正確。故本題答案為B。
8.D [解析]“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故A項對應正確;“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林則徐的著名詩句,出自其所作的《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一詩,故B項對應正確;“國家之主人為誰?即一國之民是也”出自梁啟超的《中國積弱溯源論》,故C項對應正確;“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是王安石力主變法提出的著名“三不足”論斷,故D項對應錯誤。本題選D。
9.C [解析]“樂以天下,憂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出自《孟子》,是孟子的“仁政”,該觀點屬于儒家學派的觀點。A項出自《韓非子·有度》,是法家學派的觀點;B項出自老子的《道德經》,是道家學派的觀點;C項出自《孟子》,屬于孟子的“仁政”主張,是儒家學派的觀點;D項出自《孫子兵法》,是兵家學派的觀點。故本題選C。
10.D [解析]本題考查軍事常識。只要不是戰爭,為達成一定政治目的而展開的軍事行動都應歸入非戰爭軍事行動之列。而在和平時期,顯示武力、通過軍事威懾來體現政治意圖,則是最常見的非戰爭軍事行動方式。主要包括:國家援助、安全援助、人道主義援助、搶險救災、反恐怖、緝毒、武裝護送、情報的收集與分享、聯合演習、顯示武力、攻擊與突襲、撤離非戰斗人員、強制實現和平、支持或鎮壓暴亂以及支援國內地方政府等。故不屬于非戰爭軍事行為的是防空反導。故本題答案為D。
11.A [解析]A項,《辛德勒名單》描寫的是德國企業家奧斯卡·辛德勒與其夫人埃米莉·辛德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保護1200余名猶太人免遭法西斯殺害的事件,與第二次世界大戰有關。B項,《靜靜的頓河》是蘇聯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肖洛霍夫的代表作,寫的是一戰期間的事件;C項,《智取威虎山》改編自《林海雪原》,后者是作家曲波的代表作品,寫的是共產黨人與威虎山匪幫斗智斗勇,最終一舉消滅土匪,獲得勝利的故事;D項,《戰爭與和平》是俄國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維奇·托爾斯泰的代表作品,是一部描寫19世紀初俄國人民反對拿破侖入侵的衛國戰爭的小說。故本題選A。
12.A [解析]PM10來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比如煙囪與車輛,工地施工造成的大量揚塵,或者是由環境空氣中硫氧化物、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及其他化合物互相作用形成的細小顆粒物。另外,車輛尾氣中含有的固體懸浮顆粒、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以及水泥廠、造紙廠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塵也屬于PM10的范疇。由此可知,市區車輛限行、整改郊區的水泥廠、造紙廠都可迅速、有效改善空氣質量。但是,題干中要求“在影響最小的情況下,最有效地改善空氣質量”,車輛限號行駛會影響全市市民,波及范圍大;而改善郊區植被環境則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所以①②可選。因此正確答案應當選擇A選項。
13.D [解析]①位于流經居民區河流的上游,化工廠、鋼鐵廠和造紙廠都會對水資源造成污染,不宜建在河流上游。故本題選D。
14.A [解析]京滬鐵路是我國鐵路的南北大動脈,北起北京,南至上海。全線自北向南分別經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東省、安徽省、江蘇省、上海市四省三市,縱貫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四大流域。A項,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位于江西省,京滬線沒有經過江西省。B項,蓬萊閣風景區位于山東省;C項,承德避暑山莊位于河北省;D項,黃山風景區位于安徽省。故本題選A。
15.C [解析]A項,辛亥革命發生在1911年至1912年,而第一屆世界杯是1930年的烏拉圭世界杯,故該情形不可能發生。B項,五四運動發生在1919年,半導體收音機發明于1946年,故該情形不可能發生。C項,冷戰時期是1947年至1991年的美蘇冷戰,第一部真正的彩色電影于1935年問世,故該情形可能發生。D項,越南戰爭發生在1955年至1975年,而互聯網進入家庭是在20世紀90年代,故該情形不可能發生。本題選C。
16.A [解析]恐龍是出現于中生代多樣化優勢陸棲脊椎動物,屬于脊椎亞門類動物中的爬行綱。劍龍是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B、C、D三項說法均錯誤。本題選A。
17.C [解析]本題考查中國古代歷史常識。《禮記·月令》記載:“孟春之月……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殺孩蟲、胎夭飛鳥,毋麛毋卵。”正月是春季的第一個月,號稱孟春之月,春季最大的德就是植樹了,以調動民間植樹的積極性,屬于林業思想。《孟子·梁惠王上》記載:“斧斤以時入山林,林木不可勝用也。”意思就是砍木伐林都是要講究時間和規律的,允許在一定的時間內砍伐林木,反對濫砍濫伐,也就是今天的可持續發展,屬于林業思想。《管子·牧民》記載:“凡有地牧民者,務在四時,守在倉廩。”春秋戰國諸侯爭霸,戰爭紛起,管子把農業生產與國強民富聯系起來,強調農業生產的重要性,屬于農業思想。《逸周書·大聚篇》記載:“禹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長。”陽春三月,不去拿斧頭進山林砍伐,讓草木自然生長,體現了良好的生態保護意識,屬于林業思想。故本題答案為C。
18.B [解析]地殼中含量最多的三種元素為氧、硅、鋁,人體內含量最多的三種元素為碳、氫、氧,所以陰影部分的元素為氧。氧氣是氧元素最常見的單質形態,是大氣中的重要元素,在冶金工業中有廣泛用途,是堿類物質必不可少的元素。氧氣可支持燃燒,但其本身不能燃燒。B項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
19.C [解析]有自由移動的電子或離子時,金屬或溶液可以導電,所以A、D表述正確;B項,人體能導電是因為人體組織中含有大量水分、礦物質、電解質,所以人體會導電,同時人體的導電率的高低還與皮膚的干濕程度有關;C項,石墨導電,并不是因為石墨中含有碳元素,而是因為石墨中每個碳原子與其他碳原子只形成3個共價鍵,每個碳原子仍然保留1個自由電子來傳輸電荷,所以石墨能導電。故C項說法錯誤,當選。故本題答案為C。
20.A [解析]本題考查地理和物理常識。形成降水的條件有3個:一是要有充足的水汽;二是要使氣塊能夠抬升并冷卻凝結;三是要有較多的凝結核,A選項正確。食鹽融雪的原理是鹽水的凝固點比純水的低,B選項錯誤。“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為融化吸熱,溫度降低,C選項錯誤。夏季高空有較強的冷氣流是可能導致六月飛雪的,D選項錯誤。故本題答案為A。
注:
① C [解析]《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實行憲法宣誓制度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中規定:“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及縣級以上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選舉或者決定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以及各級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任命的國家工作人員,在就職時應當公開進行憲法宣誓。”C項不在《決定》規定的人員范圍之內。故本題選C。
② B [解析]A項,甲的侄子因地震受損害,地震屬于不可抗力,為法定免責事由,因此甲無需為侄子因地震所遭受的損害負責,A項正確。B項,甲毆打乙,乙將甲推倒屬于正當防衛,但持刀將其扎死的行為明顯超過了正當防衛的防衛限度,《刑法》第20條第2款規定,“正當防衛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減輕或者免除處罰”。甲應負刑事責任,B項說法錯誤,當選。C項,甲欲訛詐乙而故意倒地,造成損害屬于自傷,乙無需為此負責,C項正確。D項,丙加入甲和乙的廝打是因為丙與甲素來不和,丙與乙沒有事前同謀,因此對甲造成的損害,乙、丙應各自承擔各自的責任,乙無需為丙毆打甲所造成的損害承擔責任,D項正確。故本題選B。
③ A [解析]根據《公務員法》第90條的規定,公務員對本人被辭退的決定不服的,可以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30日內向原處理機關申請復核;對復核結果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復核決定之日起15日內,按照規定向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或者作出該人事處理的機關的上一級機關提出申訴;也可以不經復核,自知道該人事處理之日起30日內直接提出申訴。故A項“提起行政訴訟”的做法錯誤。根據《行政機關公務員處分條例》第29條的規定,拒不承擔贍養、撫養、扶養義務的,給予警告、記過或者記大過處分;情節較重的,給予降級或者撤職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開除處分。故B項正確。《公務員法》第102條規定:“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的,原系領導成員的公務員在離職三年內,其他公務員在離職兩年內,不得到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企業或者其他營利性組織任職,不得從事與原工作業務直接相關的營利性活動。公務員辭去公職或者退休后有違反前款規定行為的,由其原所在機關的同級公務員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縣級以上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該人員從業期間的違法所得,責令接收單位將該人員予以清退,并根據情節輕重,對接收單位處以被處罰人員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由此可知C項正確。該法第54條規定:“公務員執行公務時,認為上級的決定或者命令有錯誤的,可以向上級提出改正或者撤銷該決定或者命令的意見。”D項正確。故本題選A。
④ B [解析]根據《刑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A項張某應當負刑事責任,B項李某屬于過失,不負刑事責任。該法第18條第4款規定:“醉酒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因此,C項周某應當負刑事責任。D項,宋某雖為聾啞人,但仍是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應當負刑事責任,只不過依據《刑法》相關規定可以從輕、減輕或免除處罰。故本題選B。
⑤ D [解析]《食品安全法》第17條第4款規定,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不得向生產經營者收取費用。A項正確。針對食品廠的食品安全違法行為,該廠退休職工有權舉報,B項正確。根據該法第33條的相關規定,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準,并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C項正確。根據該法第15條的規定,采集樣品應當按照市場價格支付費用。D項做法錯誤。故選D。
第二部分 言語理解與表達
21.C [解析]根據文意可知,橫線處所填詞語應形容戰略規劃的完美落實。A項,“一絲不茍”指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形容辦事認真,一般對象為人,排除;B項,“不遺余力”指用出全部力量,一點兒也不保留,強調盡力做事,不能用于形容規劃的落實,排除;C項,“分毫不差”指沒有一點兒差錯,形容規劃被依次落實較為恰當;D項,“滴水不漏”形容說話、做事十分周密,沒有漏洞,不能用于形容規劃的落實,排除。故本題選C。
22.A [解析]文段主要論述了當前免費醫療和市場化的醫療各有弊端,而作者更傾向于免費或少量收費的醫療,橫線上所填詞語應體現作者對免費醫療的態度。A項,“大勢所趨”指整個局勢發展的趨向,可以體現作者對免費醫療的傾向性,符合文意;B項“當務之急”指當前急切應辦的事,C項“未雨綢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均未體現作者的態度,排除;文段首句提到“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醫療體系”, D項“萬全之策”指極其周到的計謀、辦法,顯然與文意矛盾,排除。故本題選A。
23.D [解析]由橫線前的“認清區域內污染源的共性及差別”可知,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明確污染治理目標,D項“有的放矢”比喻言論、行動目標明確,填入橫線處更符合文意。A項,“因地制宜”指根據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制定適宜的辦法,文段中治理霧霾針對的只有京津冀地區,不存在多個地區,排除A項;B項,“正本清源”指從根源上進行改革,文段中并未提及根源,排除B項;C項“齊心協力”指思想認識一致,共同努力,文段強調認清污染源的共性和差別,并非強調地區合作,排除C項。故本題選D。
24.C [解析]第一空,根據文意可知,橫線處所填詞語應與橫線后的“給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語義一致,“吸引”顯然與語境不符,排除A項;“形成”和“促進”不搭配,排除D項。第二空,“活力”和“膨脹”不搭配,排除B項。將C項帶入驗證,符合文意。故本題選C。
25.C [解析]本題可從第一空入手,“形同虛設”指形式上雖有,卻不起作用,如同沒有一樣。“銷聲匿跡”形容消失得無影無蹤。“后繼無人”通常指沒有后人來繼承前人的事業。“難以為繼”指難于繼續下去。根據上文,籌算的缺點是運算過程不能保留,而朱世杰的方法又難懂,因此應該是很難被后人繼承和運用。C項的“后繼無人”最為符合語境。A項,“朱世杰能用籌算解四元高次方程”,可見他的方法是有作用的,“形同虛設”不符合文意,排除。B項,“銷聲匿跡”語義過重,既然今天還有人知道,可見籌算并沒有消失得無影無蹤,排除。D項,“難以為繼”強調的是難以繼續,不如C項的“后繼無人”更貼近文意,排除。再看第二空,將C項的“限制”代入空中,語義通順。故本題選C。
26.B [解析]文段指出各地博物館收藏化石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化石資源的保護,但其同樣會對化石資源造成損害。可見,這是一種矛盾的行為,第一空填入“矛盾”更合適,鎖定答案為B項。將B項的“鼓勵”代入第二空驗證,符合文意。故本題選B。
27.A [解析]根據第二空前后語境可知,此處需要填入表示時刻戒備的詞語,因此排除B、D兩項。“真知灼見”指正確而深刻的認識和高明的見解;“深謀遠慮”是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根據前文“中國教育,向來不缺批評聲”可知,第一空應填入表示對中國教育的認知、見解之類的詞語,并且要和后面的“過激之言”語義相反,所以排除C選項。本題選A。
28.D [解析]根據第二空后面內容可知,真空中是存在物質的,此處應填入表示相反意義的詞語,即強調真空里什么都沒有,排除A、C兩項。再看第一空,比較B、D兩項,“相信一種物質”搭配不當,排除B項。故本題選D。
29.B [解析]本題可從第二空入手,文意是說現在對于“高枕”這種行為是持否定態度的,A、C項的“指責”和“譴責”明顯語義過重,到不了需要責備的程度,故排除A、C項。再看第一空,“記得”與“廣泛”,搭配不當,排除D項。故本題選B。
30.D [解析]首先看第一空,“無論是克服……還是打破思維定勢、療治沉疴頑疾,都需要有堅韌不拔的毅力”,關聯詞“無論……還是”前后兩句為并列關系,因此,空缺處詞語應與“沉疴頑疾”意義相一致,“沉疴頑疾”指久治不愈的病,觀察選項,“固步自封”和“抱殘守缺”指保守、守舊,“老調重彈”比喻把陳舊的理論和主張重新搬出來,均不符合文意,排除A、B、C項,“根深蒂固”形容根基深厚,與“沉疴頑疾”對應一致,且“根深蒂固”的東西更需要“堅韌不拔”的毅力去克服,符合文意。第二空,根據“積小勝為大勝”可知“穩扎穩打”符合句意。故答案為D選項。
31.B [解析]第一空,根據“長達21年”“大功告成”可知狄德羅編纂《百科全書》花費了很大的精力和時間,“精益求精”與句意不符,排除D項。第二空,“顯露”意為現出,指原來看不見的現在看得見;“反映”指把客觀事物的實質表現出來;“展示”指清楚地擺出來,明顯地表現出來。根據句意可知,中西方知識分子的心路滄桑是通過他們曲折的命運明顯地表現出來的,故“展示”更合適。因此答案為B項。
32.A [解析]先看第一空,應該是把這種措施作為一種衡量的方法以甄選企業,據此排除B、C兩項。“殺雞取卵”比喻貪圖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利益;“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從前文的“生態終身追責體制”和后文的“保障礦山資源的有序開發”可知,應該是強調可持續發展,“殺雞取卵”一詞更為合適,故本題選A。
33.C [解析]第一空,“日益”與“漫長”搭配不恰當,排除A項。第二空,根據“僅有”“遠洋訓練、護航和演習”可知,“四艘綜合補給艦”的任務多且重,應對不過來。結合選項,“無能為力”指用不上力量,沒有能力或能力達不到;“苦不堪言”指痛苦到了極點,已經不能用言語來表達。二者詞義過重,均排除。“捉襟見肘”比喻顧此失彼,應對不過來,符合句意。因此答案為C選項。
34.B [解析]第一空,“買的不如賣的精”是對“商家跟消費者之間的交易以信息不對稱為基礎”的解釋,前者說法比后者更淺顯易懂,因此可排除“確切”和“坦白”。第二空,根據文意可知,在互聯網時代,消費者可以在網上分享好的產品或服務,同樣也可以分享不好的產品或服務,顯然是越來越具有話語權,而不是知情權,故排除A項。第三空,“免費”與“一分錢廣告不投”相對應,符合文意。故答案為B選項。
35.A [解析]通讀文段,根據語境信息可知,“心理彈性”既可以讓我們在面對不好的事情時不至于崩潰,也不會讓我們沉溺于好的事情中,即可以保持一種情緒上的“平衡”狀態。因此由第一空,即可得出答案。將“憂患”“鈍化”代入文段,語義明確,故答案為A選項。
36.C [解析]本題可從第三空入手。文段是“分—分”結構,根據文意可知,文段前面一部分介紹如果物品預設用途在設計中得到體現,那么這類設計在作者看來是“成功的”。后面一部分舉例來說明物品預設用途在設計中沒有得到體現,與前一部分形成對比,那么這個設計就是“失敗”的。將“充分”“解釋”依次代入空缺處,語句通順,語義明確,因此答案為C選項。
37.B [解析]第一空,根據文意可知,城市建筑規劃設計尚處于策劃階段,還沒有真正落實,對于專業人士的意見,應是“重視”或“聽取”,而不是“采納”或“采用”,排除C、D項。再看第三空,文段一開始就說建筑設計是民主決策問題,對于民眾的意見,不應僅僅是“征集”,因為民主決策的關鍵是民眾的意見能夠落實,“吸納”用在此處更合適,排除A項。故答案為B選項。
38.A [解析]第一空,一個人身兼“文化人”與“生意人”兩種身份,兩種身份該如何更好地兼顧是一個抽象問題,無法“精確”或“精妙”的平衡,排除B、C項。再看第二空,此處說的是有些出版人看重圖書的文化價值,而不注重圖書的市場化效益,“不屑一顧”指輕視,符合文意,“退避三舍”比喻退讓和回避,避免沖突,不符合文意。再看第三空,根據“炮制”可知第三空應填入一個貶義詞,“粗制濫造”填入此處恰當。故答案為A選項。
39.D [解析]第一空,“即”后面引導的句子,說的是在運用史學論著、歷史講座、影視劇等多種形式普及歷史知識時需要注意的相同問題,因此“共同”和“共通”均符合文意,排除A、B項。再看第三空,“隨心所欲”指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空穴來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根據第三空后的解釋性內容“憑自己的喜好‘創造’”可知,“隨心所欲”符合文意。將“敬畏”代入文段,語義明確。因此答案為D選項。
40.D [解析]先看第三空,第三空所在句子的意思是,在具有強大功能的數據新聞的發展和影響下,傳統紙媒的發展會漸漸衰落。“危在旦夕”詞義過重,排除B項。“望塵莫及”多用于表示對人欽佩的自謙語,用在此處不恰當,排除C項。再看第一空,“匯合”是指匯集在一起,并不強調合在一起之后的狀態;“融合”指幾種不同的事物匯集在一起之后相互交融,相互滲透,主要強調匯集在一起之后的狀態。這里用“融合”更合適。故答案為D選項。
41.D [解析]代詞指代題。根據代詞指代的就近原則可知,“這”指代的內容為前文的“木質砧板……‘內心’很柔軟,內部的植物纖維雖緊密排列,但仍有很多細微的空隙”,即木質砧板的結構特點。故本題選D。
42.B [解析]下文推斷題。文段首句指出再生醫學是利用干細胞修復或替換受損組織的研究領域,隨后介紹了“多能的”胚胎干細胞,最后一句指出在非胚胎細胞中誘導細胞的多能性可以避免倫理爭議。A、C、D三項均與文段最后一句話的論述內容緊密聯系,作者接下來都可能進行具體講述。B項“再生醫學的得名由來”在文段第一句已經有所提及,作者接下來最不可能對其進行進一步講述。故本題選B。
43.C [解析]意圖判斷題。文段為“分—總”的行文脈絡,最后一句為主旨句,即“除非在生物電池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否則植入式設備始終無法真正永久、可靠地工作”,意在說明可植入醫療設備的供電能力制約了其發展,C項為同義表達。故本題選C。
44.A [解析]意圖判斷題。文段為“分—總—分”的行文脈絡,第三句為主旨句,即“在現代信息社會的運行中,寬帶建設具有基礎設施的意義”, A項為其同義表達。文段中并未提及過去關于網絡提速與降價的討論是否存在問題,B項表述與文意不符,排除;C項“走在服務業的前列”在文段中并未提及,排除;D項“信息交流效率的提高”只是寬帶環境的改善的成效之一,并非文段核心內容,排除。故本題選A。
45.C [解析]意圖判斷題。文段為“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行文脈絡,解決問題的部分為文段的意圖所在,即“這一局面的出現,迫切要求厘清政府與社會的關系”“從全能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 C項為文段意圖所在。A項僅為文段提出的問題,并非意圖所在,排除;文段中只是指出社會轉型加劇使得“政府已無力也沒有必要去處理諸多繁雜的社會性事務”, B項“弱化”的表述與文意不符,排除;D項“購買公共服務”只是政府從全能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的一種方法,并非文段意圖,排除。故本題選C。
46.A [解析]主旨概括題。文段主要論述了經驗的積累的重要性。A項“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強調實踐的重要性,最能概括文段的主要內容。B項強調勤奮和刻苦在學習中是必不可少的,C項強調努力的重要性,D項強調人要積極進取,均與文段論述的內容無關,排除。故本題選A。
47.B [解析]語句銜接題。文段主要論述的是只有給歷史人物一個精準的定位才能清晰解讀他的所作所為。橫線所在的文段最后一句話則指出了在定位時諸多史學著作的錯誤做法,故橫線處所填語句也應圍繞“定位失誤”這一話題,只有B項符合文意。A項強調的是讀者的觀感,C項的“佳作”與最后一句討論的話題無關,D項“三頂帽子”全摘掉顯然不合情理,均排除。故本題選B。
48.C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了“科學也會出錯”這一觀點,接下來說“主動插入這種觀點”,會“故意混淆不同的認知方式”,這“極具誤導性”,就是在說“‘科學會出錯’這種觀點會混淆視聽”,所以選C。
49.B [解析]意圖判斷題。文段主要論述了信用評級問題對地方債務管理的影響,意在說明完善信用評級對地方債管理真正走向規范化的作用,B項為文段意圖所在。A項“地方債務管理風險”說法籠統,不如B項具體;C、D項只是兩個論據,并非意圖所在,排除。故本題選B。
50.D [解析]語句銜接題。根據橫線后的冒號可知,橫線上所填語句應是對冒號后內容的概括總結。橫線后主要論述的是氣候變暖對我國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排除B、C兩項;結合后文“除了利好消息,氣候變化也有不利影響”可知,文章論述的主體為“氣候變化”,根據文意可知,氣候變化的影響仍是有利影響居多,排除A項。故本題選D。
51.A [解析]瀏覽題干的6個句子,說的是航空母艦的重要性,②句中的“它”即指航空母艦,所以在②句之前應該是提到航空母艦的句子,所以④句與②句應該緊密相連,排除B項和D項。再來比較A、C兩項,⑥句中說“都已充分證明了這一點”, “這一點”即指②句中提到的“它絕對是國家的核心武器,而且是不可或缺的戰略武器”,所以⑥句應在②句之后,排除C項。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52.C [解析]觀察選項,首句為④句或①句,①句說的是“當地球撞進塵埃帶時”, ④句提到了彗星釋放出的塵埃留在彗星的軌道上繼續公轉,按照順序,應該先有塵埃,才能出現地球撞進塵埃帶,故④句為首句,排除B項和D項。比較A項和C項,②句有“因此”一詞,表示結論,解釋的是流星雨的形成,所以②句之前應該有解釋流星雨出現的原因的語句,不能和④句直接相連,故排除A項。驗證C項,語句連接通順。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53.D [解析]觀察6個句子,⑤句中有指示性代詞“在這個前提下”,可由此作為突破口。⑥句中說“生物的壽命由遺傳物質和環境因素共同決定”,而⑤句中說“在這個前提下,個體的壽命則由環境決定”,由此可知,⑤句中的“這個前提”應該是個體的遺傳物質相同或類似,②句恰好提到“同種生物的自然壽命是類似的”,所以在這個前提下,同種生物的不同個體的壽命則由環境決定,所以⑤句應緊接著②句,只有D項滿足,代入D項進行驗證,語義通順。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54.A [解析]本題為“總—分—總”結構,第一句為主題句,說明在現代軍事中戰略威懾的地位越來越重要,接著具體分析戰略威懾,說明要確保戰略威懾的兩支主要力量的正常運轉,還需要一種無形力量即新聞輿論戰,最后點明結論:通過輿論戰搶占話語權可先發制敵,這有助于實現戰略目標。所以文段意在說明的是新聞輿論戰的重要性,A項正確。B項,根據文意,輿論戰只是輔助性力量,而不是重要手段,錯誤;C項屬于過度推斷,文段說的是新聞輿論戰對戰略威懾的重要性,而不是對現代戰爭,錯誤;D項,文段并沒有提到常備軍與后備力量的紐帶。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55.B [解析]文段論述的是中國沒有自己的“古文書學”的原因,即雖然中國現在發展了幾種“專門之學”,但這些關于文書的研究發展卻又各自為界,這說明幾種“專門之學”之間缺少交流,最后一句通過表示結論的關聯詞“所以”點明了主題,只有在文書數量足夠多、研究足夠豐富、積累足夠厚重、交流足夠頻繁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建立“中國古文書學”,同樣說的是交流不夠頻繁,所以這段文字反映的史學界的研究狀況是“重發展輕交流”。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56.A [解析]文段描述的是判斷一個環形坑或環形構造的形成是否與隕石撞擊作用有關的依據,根據文段最后一句話:如能在地表環狀地質構造中發現上述三項指標之一,即可確定該地區發生過隕石撞擊事件,說明只要三項指標有一個出現,就可斷定為隕石撞擊形成,A項描述正確。文段首句即表明“關鍵是要查明該巖石是否受過隕石強烈撞擊伴隨的沖擊波作用”,也就是說并不確定其受過強烈的沖擊波作用,B項錯誤;文段并未否定三項指標不會同時出現,C項錯誤;文段中說“任何其他天然過程或地質作用均不能在地質體中引發這類礦物物理變化”,所以地震不會引發擊變礦物高壓多形轉變,D項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為A。
57.C [解析]文段描述的主體是科幻小說,首先說明了科幻小說中出現的原本只能夠想象的未來科技逐一實現,接著說明即使以后科幻小說不再模擬技術,也要感謝它們幫助我們幻想過未來世界,作者要表達的是科幻小說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人們實現科技的發展,最后用“但愿”表示作者的心愿,作者鼓勵人們對未來科技不斷探索,有所創新。C項描述符合作者意圖。故本題正確答案為C。
58.D [解析]文段為“分—總”結構,首先肯定了互聯網寫作的優勢,接著用轉折連詞“盡管”引出文段主旨,即網絡寫作仍然不能與“人民寫作”相提并論,最后一句說的是二者不能相提并論的原因,所以整個文段主要說明的是網絡文學不能等同于“人民寫作”, D項正確。A項,文段沒有提到未來文學的發展趨勢,排除;B項,文段最后一句提到了人民性價值取向,但這句話只是為了說明“人民寫作”與網絡寫作的不同,是為主旨服務的,并不是主旨所在;C項,只提到了網絡寫作,比較片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
59.B [解析]文段為“總—分”結構,首句點明主旨“新的垃圾處理時代正在到來”,接著舉例論證:俄羅斯可以利用等離子技術來處理垃圾,德國創造出“風揀技術”,將垃圾處理工藝提高到了一個新階段。可見首句中的“新的垃圾處理時代”指的是利用新技術來處理垃圾,B項最適合做標題,可以點明主旨。A項,文段主旨是處理垃圾的新技術,而不是垃圾是資源,排除;C項,風力只是舉例說明中的一部分,不足以代表整個文段的意思;D項,將無害化作為垃圾處理的未來太過片面。故本題正確答案為B。
60.C [解析]文段中心理學家的發現針對的是人們對世界的認識,指出人們受到兩種需求的驅動,一種是“一致性需求”,即使現實與我們自身的預期不一致,也要改變外在的證據來符合自己的期望;另一種是控制需求,即需要對外在環境產生一種控制感。A項,從眾心理指的是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從而使自己的認知符合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并沒有體現控制感,排除;B項,文中所指的兩種需求沒有提到明知自己錯誤的情況,只是說自己的預期與現實不一致,排除;C項,“陰謀論”是說某理論不被廣為接受,沒有嚴謹證據支持、荒謬不合邏輯而不值得考慮,也指許多沒有證據的說法、傳聞,用“陰謀論”來解釋超越自己經驗之外的事物恰好符合文中心理學家的發現,可以用此來解釋;D項,對過于熟悉的環境產生厭倦心理而試圖改變不符合文中的“無能為力、無所適從”。故本題答案為C。
第三部分 數量關系
61.D [解析]由題干可得,該電器周一耗電量為(17-9.5)×370,周二耗電量為(24-9)×37,則前者是后者的=5(倍)。本題選擇D項。
62.D [解析]“每隔2天”即每3天,“每隔3天”即每4天,因此題中兩部門每3×4=12(天)同時為發布日,一個自然月內有31÷12≈2.6(天)或30÷12=2.5(天),因此只有在兩部門同時在每月1號開始發布信息的情況下,一個自然月內最多有3天同時為發布日。本題選擇D項。
63.A [解析]由題干可得,乒乓球組人數×4=羽毛球組人數×2=羽毛球組人數+足球組人數+籃球組人數,由后面的等式可知羽毛球組人數=足球組人數+籃球組人數。本題選擇A項。
64.B [解析]由題干可得,一側每4棵樹就有3棵銀杏樹,而35÷4=8……3,因此35棵樹里最多有3×8+3=27(棵)銀杏樹,同理,另一側每5棵樹就有1棵銀杏樹,35÷5=7,另一側最多有1×7=7(棵)銀杏樹。所以,最多栽種銀杏樹為27+7=34(棵),本題選擇B項。
65.A [解析]全價為2000,設為x張;九折為1800,設為y張;五折為1000,設為z張,則有:
x+y+z=20
2000x+1800y+1000z+170×20=27000
化簡可得:
x+y+z=20
10x+9y+5z=118
要知x與y的關系,消元z,可得5x+4y=18,只有x=y=2的時候,等式成立。因此,本題選A。
66.C [解析]由題干可得,y的上限是x,即y=x,排除A項;另外,y為人數,只能取整數,因此圖像只能是C項。本題選擇C項。
67.D [解析]該題為工程問題的變形,總量=效率×時間,因為題目中只給了時間,考慮賦值,根據效率倍數關系,設陰雨天效率為2,晴天效率為5,則總量為5×18=90。6月1日到7月1日為30天,設陰雨天為x,則晴天為30-x,可得2x+5×(30-x)=90,解得x=20。因此,本題選D。
68.B [解析]將每個部門視作一個整體,3個部門共有種順序;派出3人的部門內部有
種順序,派出2人的部門內部有
種順序,派出4人的部門內部有
種順序,因此參賽順序種數為
=6×6×2×24=1728(種)。本題選擇B項。
69.C [解析]假設A公司前三季度的銷售業績為3,則B公司前三季度的銷售業績為3.6,因此B公司全年的銷售任務為4.8, A公司全年的銷售任務為4.8×1.2=5.76,因此A公司剩余銷售業務為4.8×1.2-3=2.76,而A公司前三季度的平均銷售業績為1,故所求為2.76。本題選擇C項。
70.A [解析]8:30后時針和分針第一次呈120度角約在9:05左右,而12:00之前最后一次呈180度角約在11:25左右,9:05至10:00時針和分針呈90度角只有1次,10:00至11:00時針和分針呈90度角有2次,11:00至11:25時針和分針呈90度角只有1次,因此會議舉行過程中時針和分針呈90度角最多出現4次。本題選擇A項。
71.A [解析]由題干可得,小周由A地到B地是勻速前往,因此到B地時應該是8:00,由此可知,小周由B地返回的時間是8:00,10:00到達中點C地,故按原速度,小周應該在12:00到達A地。然而,在由C地到A地時,小周每秒多騎了1米,1小時就多騎了3600米,由C地到A地共花了1.5小時,因此共多騎了3600×1.5=5400(米),這5400米按原速度應該花0.5小時騎完,因此原速度為(5400÷0.5)米/小時,原計劃是8:00返回,12:00到達,可知路程為5400÷0.5×4=43200(米)=43.2(公里)。本題選擇A項。
72.A [解析]老人出生在20世紀,則2015年不會超過115。而3的倍數是根據各數位之和確定的,因此可知2012年的年齡是3的倍數,那么2015年的年齡也應為3的倍數;如果2015為114歲,那么2012年為111歲,不滿足題意;如果2015為111歲,則2012為108歲,此時符合題意,則老人出生于1904年,1+9+4=14。因此,本題選A。
73.C [解析]設該單位原有x名職員,根據題意可列方程+3%,整理可得3x2-206x+2800=0,將方程左邊分解因式可得(x-50)(3x-56)=0,結合已知條件“某單位原有幾十名職員”可知只有x=50滿足題意。則所求概率為
=6.25%,即所求概率在4%~7%這個范圍內。本題選擇C項。
74.D [解析]把會一種語言看做一個人,則題目可以轉換為11個人,法=英+4,法=2日,法+英+日=11,解得英=2,而其中1個除了會英還會日,所以只會英語的只有1人。因此,本題選D。
75.A [解析]白色長方體可以看做64個小正方體平鋪,由4個角,24個棱和36個中間小正方體構成,角上的4個小正方體有4個面被刷成了黑色,棱上的24個小正方體連續的3個面被刷成了黑色,中間的36個小正方體相對的2個面被刷成了黑色;拼成的大正方體有8個角,24個棱和24個單面,拼接時有4個角需用之前棱上的小正方體替換,每替換一次缺一個黑色面,角上共缺了4個;由于4個棱上的正方體替換到了角上,此時棱上又少了4個小正方體,需用對面為黑色的小正方體替換,每替換一次缺一個黑色面,棱上共缺了4個。大正方體的表面積為4×4×6=96平方厘米,大正方體的表面上共有96-4-4=88平方厘米是黑色的。因此,本題選A。
第四部分 判斷推理
一、圖形推理
76.B [解析]觀察題目圖形,可知各圖形中元素的總數均為5,元素種類均為3,排除A、D兩項。考慮內部元素之間的數量關系,第一、三、五個圖形中,三種元素的數量比均為3∶1∶1,第二、四個圖形中,三種元素的數量比均為2∶2∶1,因此可推出第六個圖形中三種元素的數量比應為2∶2∶1。故本題選B。
77.B [解析]觀察題目圖形,可知各圖形均為規則的對稱圖形,因此可考慮對稱性與位置規律。進一步觀察該九宮格的各列,發現各列的第一、二兩個圖形的對稱軸方向相同,并且與第三個圖形的對稱軸互相垂直,因此可推斷問號處的圖形的對稱軸方向應為水平,只有B項符合。故本題選B。
78.D [解析]本題考查空間想象能力,觀察題目中的多面體,可知A項與④能夠組合成長方體,B項與③能夠組合成長方體,C項與①能夠組合成長方體,只有D項與題干所給多面體中的任意一個都不能組合成長方體。故本題選D。
79.B [解析]A項中,頂面圖形的線方向應為左上到右中,右側面應為空白面,排除;C項中,頂面圖形應為空白面,排除;D項中,正面陰影面與右側面在平面圖形中為相對面,不可能同時出現在立體圖形中,排除。B項對應正確。故本題選B。
80.A [解析]按下圖方式剖開,可得選擇A項。

81.D [解析]觀察題目圖形,可知①③⑥中直線與曲線的交點數為2個,②④⑤中直線與曲線的交點數為1個。故本題選D。
82.D [解析]觀察題目圖形,可知①②③中曲線的數量均為2個,④⑤⑥中曲線的數量均為1個。故本題選D。
83.C [
]觀察題目圖形,可知①②④圖形都可以一筆畫成,③⑤⑥圖形都可以兩筆畫成。故本題選C。84.A [解析]觀察題目圖形,黑色圓與白色圓的數量無規律,則考慮圖形整體形狀的規律。進一步觀察可知,①③④圖形的對稱軸方向均為從左上到右下,②⑤⑥圖形的對稱軸方向均為豎直。故本題選A。
85.A [解析]觀察題目圖形,各圖形內部的元素數量均為4個,因此可考慮元素的位置關系。進一步觀察可知,①②④圖形內部的4個元素均相互獨立,③⑤⑥圖形內部的4個元素均存在包含關系。故本題選A。
二、定義判斷
86.C [解析]題干其實是兩個定義——“土壤”和“土壤侵入體”。A項沙礫就是戈壁灘中的土壤主體,不屬于土壤侵入體;B項鵝卵石是河床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屬于土壤的一部分;C項磚瓦是人工制品,與土壤自然形成過程無關,屬于土壤侵入體;D項,由定義可知,土壤的形成需要氣候和生物的作用,而野草屬于生物范疇,與土壤的形成過程相關,故不屬于土壤侵入體。本題答案選C。
87.A [解析]定義的關鍵信息是“常用的詞語、詞組”“原封不動地組合”。觀察四個選項,很容易看出,A項,“水人”或“人水”不是常用詞語,不符合定義要件,故本題選A。B項為“只要”的組合,C項為“勿要”的組合,D項為“甚少”的組合,均符合合成字的定義信息。
88.B [解析]理性真理的定義要件是“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反面是不可能的”。A項是傳統的經驗總結,正確率比較高,但也有例外,其反面是可能的;B項是數學定理,其反面是不可能的,沒有例外;C項是偶然見效的日常經驗,不具有必然性;D項,“逍遙法外”說的就是它的反面情況,不具有必然性。故本題選B。
89.B [解析]數字鴻溝的定義要件是:(1)信息獲取、信息處理和信息傳播的數字化;(2)不同個體、群體或者國家差距越來越大。A、C、D三項都是不同的個人、群體或國家由于信息化的程度不同而產生的各種差距。B項沒有體現要件(1),且小趙與父母的分歧也不是數字化造成的,而是小趙個人沉迷網絡的行為導致的,故不屬于數字鴻溝。本題答案選B。
90.D [解析]批復的定義要件是“答復下級機關”,這是題干中其他幾種公文所沒有的特點。A項未提到下級機關,是對重要問題提出見解和處理辦法,應該添加“意見”; B項國務院辦公廳與黑龍江人民政府及其部門是不相隸屬關系,不是上下級關系,應該添加“復函”; C項也未提到下級機關,“實行法定計量單位”屬于“公布行政法規和規章、宣布施行重大強制性措施”,應該添加“命令”; D項“同意”一詞顯示出這是國務院答復下級機關的請示,國務院與陜西省人民政府是上下級關系,應該添加“批復”。故本題選D。
91.C [解析]葉齡指數定義的關鍵信息是“主莖已出葉數與最終總葉數的比值”,當作物主莖的葉子全部長出時,其葉齡指數最大,為100%。C項說法一定正確。A、B、D三項根據定義均無法確定。故本題選C。
92.A [解析]產品責任定義的要件有:(1)產品有缺陷,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2)造成消費者、使用者或其他第三者人身或其他直接財產損失。A項,甲購買了存在電路質量問題的汽車,發生自燃,導致其朋友被燒傷,符合產品責任的定義,可要求侵權損害賠償;B項,乙購買的大衣不存在危及人身、財產安全的危險,不符合定義要件(1); C項,丙購買的手機的質量問題并不危及人身、財產安全,且其損失不屬于直接財產損失,不符合定義;D項,顯像管老化不是產品缺陷,而是產品長時間使用后的自然老化,不符合定義要件(1)。故本題選A。
93.B [解析]圖靈測試通過的要求為:超過30%的答復不能使測試者確認出哪個是人、哪個是機器。A項,對于機器甲40%的答復可以使人確認其為機器人,即有60%的答復為人或不能確認,但不能確認的比例是多少無從得知,因此機器甲不一定通過圖靈測試;B項機器乙60%的答案確認其為人或機器,則40%的答復是無法確認為人或機器,則機器乙通過圖靈測試;C、D兩項均無法得出超過30%的答復不能使測試者確認為機器,不能確定是否通過圖靈測試。故本題選B。
94.A [解析]直觀教學定義的關鍵信息是“利用教具向學生展示相關內容”。A項,閱讀小說并撰寫讀后感并沒有利用教具,不屬于直觀教學;B項,帶學生去工廠和農村進行實地參觀,屬于通過直接感知實際事物進行的教學,是實物直觀;C項,請學生分角色朗讀戲劇作品,屬于通過學生對言語的物質形式的感知和對語義理解而進行的直觀形式的教學,是言語直觀;D項,使用幻燈片給學生展示西方油畫,屬于通過對實物的模擬性形象來直接感知的方式,是模象直觀。故本題選A。
95.C [解析]負啟動效應定義的關鍵信息為“對同一類型刺激的知覺加工過程變得困難”。A項,被測試者寫出“海”的幾率并未增大,這并不能說明其知覺加工過程變得困難,排除;B項,測試人員先呈現詞語,后播放語音,不屬于同一類型刺激;C項,被測試人員在受到表示顏色的詞語被標注成其他顏色的刺激后,出現了辨識顏色困難的現象,符合負啟動效應的定義;D項,被測試人員更早辨識出畫的內容,不屬于知覺加工過程變得困難。故本題選C。
三、類比推理
96.C [解析]刀鞘是包裹著佩刀的刀身的,且對刀身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C項,筆帽是包裹著毛筆的筆尖的,且對筆尖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符合題干的邏輯結構。A項,墨是全部被墨盒包裹的,與題干邏輯結構不符,排除;B項,發射架并不包裹著火箭,與題干邏輯結構不符,排除。D項,旅游鞋可以裝在旅行包中,與題干邏輯結構不符,排除。故本題選C。
97.A [解析]郁郁蔥蔥是森林的特點,且前者為形容詞可修飾后者。A項,莊嚴肅穆是法庭的特點,且前者為形容詞可修飾后者,符合題干的邏輯結構。B項,勤奮好學形容的是學生,而非學校;C項,饕餮大餐并非形容詞,無法修飾餐桌。D項,嬉戲玩鬧的應該是游人,而非公園。故本題選A。
98.D [解析]題干中,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飛快,是形容時間的成語,而秒表是測量時間的工具,二者對象一致。D項,風馳電掣形容像刮風閃電那樣迅速,是形容速度的成語,而測速儀是測量速度的工具,二者對象一致,符合題干的邏輯結構。A項,恩重如山形容的是恩情,而天平是測量質量的工具,二者不對應。B項,一線希望形容的是希望,而皮尺是用來測量長度的工具,二者不對應。C項,一言九鼎形容說話的分量很重,作用很大,而彈簧秤是測量重力的工具,二者不對應。故本題選D。
99.D [解析]琴棋書畫與經史子集這兩個詞語中的四個字均為名詞,且為并列關系。D項,鳥獸蟲魚與江河湖海兩個詞語中的四個字均為名詞,且為并列關系,符合題干的邏輯結構。A、B、C三項均與題干的邏輯結構不符。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D。
100.D [解析]素描是繪畫的一種,并且素描的特征是單色。D項,新聞是一種文體,并且新聞的特征是紀實,符合題干的邏輯結構。A、B、C三項均與題干的邏輯結構不符,排除。故本題選D。
101.A [解析]從詞性上看,“教”與“學”均為動詞,二者合并后構成“教學”一詞;從詞義上看,“教”和“學”共同構成了“教學”這一活動。A項,從詞性上看,“買”與“賣”均為動詞,二者合并后構成“買賣”一詞;從詞義上看,“買”和“賣”共同構成了“買賣”這一活動。其他三個選項均不滿足這一邏輯關系。故本題選A。
102.B [解析]前瞻與預見為近義詞,而回溯與前兩者為反義詞。B項,標新立異指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一般不同,特立獨行形容有操守、有見識,不隨波逐流,二者為近義詞;循規蹈矩指拘泥于舊的準則,不敢稍作變通與前兩者為反義詞。A項,未雨綢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工作,鼠目寸光形容眼光短、見識淺,兩者不是反義詞;C項,順理成章強調順著條理做事或產生某種結果,犬牙交錯和參差不齊強調不整齊,前者與后兩者并非反義詞,排除;D項,墨守成規強調保守,井然有序強調整齊,二者并非近義詞,排除。故本題選B。
103.A [解析]化學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學科,二者是種屬關系,化學的研究范圍包括化學元素。A項,歷史學是人文科學的一門學科,歷史學的研究范圍包括歷史人物,與題干的邏輯結構一致。B項,物理學與生物物理學并不是種屬關系,排除。C項,文學包括語言學,語言學包括漢語言,三者位置關系錯誤,排除。D項,社會科學包括社會學,二者位置關系錯誤,排除。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104.A [解析]櫛風沐雨(形容奔波勞碌,不避風雨)可以讓人得到歷練,千錘百煉(比喻多次的斗爭和考驗)可以讓人得到磨礪。B、C、D三項填入題干都不能形成前后兩組邏輯關系相同的類比。故本題選A。
105.D [解析]物體自由落體是因為存在重力,地球晝夜交替是由于地球自轉。A、B、C三項填入題干都不能形成前后兩組邏輯關系相同的類比。故本題選D。
四、邏輯判斷
106.C [解析]題干的結論是“轉基因蚊子可以根絕瘧疾”;論據是轉基因蚊子具備不再感染瘧疾的能力,且能妨礙野生蚊子繁衍,有效切斷人與蚊子的瘧疾傳播途徑。A項指出轉基因蚊子很容易死亡,削弱了題干結論,排除。B項并未說明轉基因蚊子在根絕瘧疾上的優勢,無法支持題干結論,排除。C項指出轉基因蚊子可能使野生蚊子滅亡,加強了論據“妨礙野生蚊子繁衍”,進而支持題干結論。D項指出轉基因蚊子的后代并不都具有抗瘧疾基因,削弱了題干結論,排除。故本題選C。
107.C [解析]題干中學者的觀點是“西方民主衰敗的原因之一是權利絕對化”。A項指出權利絕對化導致對他人權利和生存環境的忽視,但并未說明這種忽視導致了什么后果,對西方民主有什么危害。B項同樣未說明權利濫用對西方民主的危害。C項指出美國兩黨的權利絕對化危害了國家和公民的利益,通過實例說明了權利絕對化的危害,支持力度明顯高于A、B兩項。D項并未提及權利絕對化,為無關選項,排除。本題選C。
108.D [解析]題干的結論是“銀河系內幾乎處處有宜居的星球”;論據是許多恒星系統內存在兩至六顆行星,其中約三分之一的行星處于宜居帶上,且表面的溫度適合液態水存在。A項只是說明水對于生命的重要性,但并未說明銀河系的行星上一定存在水,題干的論據只是說行星表面的溫度適合液態水存在,也未說有水,故A項為無關選項,排除。B項指出“恒星釋放的耀斑可能扼殺生命”,即宜居帶的行星并不宜居,削弱了題干結論,排除。C項說明題干論據只是推測,而非實測結果,不一定可靠,削弱了題干結論,排除。D項進一步補充論據,指出很多行星與地球類似,并存在水和大氣層,說明這些行星可能是宜居的,支持了題干結論。故本題選D。
109.C [解析]A項,由題干可知,記者提問不具體、不簡潔明了→采訪對象無法回答,選項中“提問具體、簡潔明了”是對前件的否定,否前不能推出確定性結論,即采訪對象能否回答不得而知,故A項無法推出。B項,由題干可知,采訪對象回答類似“您感覺如何”等問題→用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的話來應付,B項的“沒法回答”并未具體說明是針對哪種問題,故B項無法推出。C項的翻譯與題干相同,可以推出。D項,“含混不清或枯燥無味”不等同于“泛泛的或言不由衷”,故D項無法推出。本題選C。
110.B [解析]題干的結論是“格陵蘭島在遠古時可能是一塊海底大陸”;論據是島下有大量的遠古化石——蛇紋石。觀察論點和論據,可以發現二者之間并無必然聯系,因此補充的前提應在二者之間建立聯系,即蛇紋石與海底大陸有關。A項舉出了其他地區的例子來說明蛇紋石和海底大陸的聯系,但這種聯系是間接的。B項指出蛇紋石是在大陸板塊碰撞中擠壓海底大陸時形成的,建立了蛇紋石和海底大陸的直接聯系,作為前提比A項更合適。C項中并未提到海底大陸,排除。D項并未提到蛇紋石和海底大陸,排除。故本題選B。
111.A [解析]題干可以翻譯為:(1)A或B;(2)-C或-D→-A;(3)-C→-F;(4)B→E。由題干可知,E未通過,是對(4)后件的否定,否后必否前,故B也未通過。D項錯誤。由(1)知,A或B至少通過一個,現已知B未通過,故A必然通過。B項錯誤。A通過是對(2)后件的否定,否后必否前,-(-C或-D)=C且D,即C和D都能通過。C項錯誤。C通過是對(3)前件的否定,否前不能推出確定性結論,故不能確定F是否通過。A項正確。本題選A。
112.C [解析]題干可翻譯為:(1)乙→甲;(2)丙→-乙;(3)丙;(4)甲或乙→丁。由(3)可知,丙必然去,故B項錯誤。“丙去”是對(2)前件的肯定,肯前必肯后,因此乙不去。A、D兩項錯誤。“乙不去”是對(1)前件的否定,否前不能推出確定性結論,故甲有可能去也有可能不去。若甲去,根據(4)可知,丁也會去,則甲、丙、丁三人同去。故C項可能是正確的。本題選C。
113.D [解析]業務員的宣傳是:其他運營商的“免費”套餐是通過出售消費者的身份信息來獲得運營費用的。A項僅說明法律規定禁止這種行為,但不能證明免費套餐運營商沒有這種行為,質疑力度不夠。B項并未提及免費套餐運營商,為無關選項,排除。C項只是說免費套餐運營商提供的手機信號質量差,但并未說明其“免費”的原因,不能質疑。D項指出免費套餐運營商獲得運營費用是通過廣告,即另有他因,質疑了該業務員的宣傳。故本題選D。
114.D [解析]反對者的觀點是引發哮喘病的原因是迷走神經興奮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經反應性的降低,與患者的情緒問題無關。A項只是說消極情緒可誘發身體疾病,但并未說明其與哮喘病的關系,不能質疑。B項說明哮喘病影響了患者情緒,而非患者情緒引發哮喘病,支持了反對者的觀點,排除。C項為無關選項,排除。D項在患者的消極情緒和反對者認為的哮喘病發病原因之間建立了聯系,說明哮喘病的發病與患者的情緒有關,削弱了反對者的觀點。本題選D。
115.C [解析]題干的觀點是“青少年期語言能力的高低將是預測成年后精神疾病的重要指標”;論據是語言能力遠低于同齡人水平的青少年,成年后患精神疾病的風險較高。A項只是說明青少年語言能力發展遲緩的原因,但并不能否定語言能力發展遲緩與精神疾病之間的聯系,不能質疑題干觀點。B項比較的是患精神分裂癥的青少年的歸納能力和語言能力,與題干觀點無關,排除。C項指出精神健康的成年人在青少年期間因為其他原因也可能出現語言能力發展遲緩的問題,故語言能力發展遲緩成年后不一定患精神疾病,質疑了題干觀點。D項僅說明了教育對青少年語言能力的影響,為無關選項,排除。故本題選C。
第五部分 資料分析
116.B [解析]10點30分飛機起飛,說明不是戊班次;一共花費了900多元,只有丙班次符合,所以選擇B。
117.C [解析]乙丙丁戊四個班次起飛前的退票手續費率分別是:299/820,166/783, 276/691,194/828。四個分數中最大的是276/691,所以答案是丁班次,選擇C。
118.A [解析]根據題意,總共放映的場次一定,甲乙丙丁四種影片的放映場次分別是9、8、6、7場,所以排片率最高的是甲影片,選擇A。
119.C [解析]根據題意,甲乙丙丁的總觀影人次分別是9600/30=320,18000/30=600,9000/30=300,16800/40=420;上座率分別是320/800=0.4,600/1000=0.6,300/600=0.5,420/1400=0.3。所以由高到低排列正確的是:乙>丙>甲>丁,選擇C。
120.B [解析]小張晚6點30下班,吃飯半小時,到電影院的距離半個小時,又需提前10分鐘入場,所以適合小張的電影應該在晚7點40以后,且越早越好。通過讀表可知乙影片在晚7點50放映最適合他。選擇B。
121.A [解析]讀數計算。由材料可知,2014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17個,總流通人次5.30億人次,所以2014年,全國平均每個公共圖書館月均流通人次為=1+(萬)。故本題選A。
122.A [解析]倍數計算。由“圖書總藏量79092萬冊,比上年末增長5.6%;電子圖書50674萬冊,比上年末增長34.2%”可知,2014年,公共圖書館電子圖書藏量增長冊數約是圖書總藏量增長冊數的≈2.9(倍)。故本題選A。
123.B [解析]讀數計算。根據第一個圖表可知,2012~2014年,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為4.34+4.92+5.30=14.56(億人次),總書刊文獻外借冊次為3.32+4.09+4.67=12.08(億冊次),則平均每流通人次約產生的書刊文獻外借冊次為12.08÷14.56≈12÷15≈0.8(冊次)。故本題選B。
124.C [解析]讀數比較。第二個圖表中,人均公共圖書藏量的線段的斜率可以用來表示人均公共圖書藏量的增長速度,讀圖可得,2008年、2009年和2012年的增速快于上年,故本題選C。
125.C [解析]“十一五”期間指的是2006~2010年,由第一個圖表可知,這一時期全國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為2.52+2.61+2.81+3.22+3.28=14.44(億人次)<15億人次,A項錯誤。由材料可知,2014年末全國共有公共圖書館3117個,閱覽室座席數85.55萬個,則平均每個公共圖書館擁有閱覽室座席數為=200+(個), B項錯誤。由第二個圖表可知,2008~2014年間,平均每萬人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增長量分別為5、3.4、6.7、4.4、6.9、4.9平方米,2011年增長量與基期量的比值最大,即同比增速最快的是2011年,增速為6.7÷67.1≈10.0%<12%, C項正確。由第二個圖表可知,2008年人均每萬人公共圖書館建筑面積增量為58.7-56.1=2.6(平方米),低于2011年(6.7平方米),2008年人均公共圖書藏量增量為0.41-0.39=0.02(冊),高于2011年(0.01冊), D項錯誤。故本題選C。
126.B [解析]由材料“截至2014年12月底,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6932.22萬戶,比上年末增長14.35%,增速較上年同期增加4.02個百分點”可知,2013年增速為14.35%-4.02%=10.33%,則所求為≈5500(萬戶),與B選項最接近,故本題選擇B。
127.B [解析]2014年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1292.5萬戶,其中個體工商戶896.45萬戶,則2014年個體工商戶在全國新登記注冊市場主體中所占比重為0.69,故本題選擇B選項。
128.D [解析]2014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97.87%,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70.32%,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同比增長83.51%,教育業同比增長86.17%,比較易知同比增速最快的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故本題選擇D。
129.A [解析]2014年新登記注冊外商投資企業戶均注冊資本為(萬美元/戶),2013年新登記注冊外商投資企業戶均注冊資本為
(萬美元/戶),則所求為
-1≈17%。故本題選擇A。
130.D [解析]A項,材料中給出的與教育行業有關的現代服務企業戶數為26.26+6.59+0.68=33.53<57.05,不到現代服務企業戶數的一半,故說法錯誤。B項,2014年新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30.95萬戶,而截至2014年12月底農民專業合作社128.88萬戶,所以成立,說法錯誤。C項,2013年全國實有各類市場主體注冊資本為不滿一年的占總體的
>100(萬億元),說法錯誤。D項,2013年新登記注冊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企業為
<20(萬戶),說法正確。故本題選擇D。
131.C [解析]2014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為213.5萬億元,運輸費用為5.6萬億元,則每實現100萬元的社會物流額需要運輸費用平均為=2.8(萬元),故本題選擇C。
132.B [解析]2014年全社會物流總額同比增速為7.9%,增速大于全國的分類有:工業品物流、再生資源物流、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即2014年這三類占全國社會物流總額比重高于上年。據此可判定答案為B。
133.C [解析]2014年第一到第四季度的全國社會物流總額分別為:47.8萬億元、101.5-47.8=53.7(萬億元)、158.1-101.5=56.6(萬億元)、213.5-158.1=55.4(萬億元),比較易知全國社會物流總額最高的是第三季度。故本題選C。
134.B [解析]2014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01.5萬億元,2014年同比增速為8.7%,2013年的同比增速為9.1%,則所求為83(萬億元),與B項最接近。故本題選擇B。
135.A [解析]根據2013年上半年的同比增速為9.1%,前三季度的同比增速為9.5%,可知第三季度的增速大于9.5%,同理可知2013年第四季度的增長率為9.5%, A項正確。2014年每萬元社會物流總額的平均管理費用為(萬元),而2013年的為
(萬元),即兩年是相等的,B項錯誤。2014年,農產品物流總額在社會物流總額中的比重為
<10%, C項說法錯誤。2012年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額為
,則2014年單位與居民物品物流額是2012年的
=1.33×1.3<2, D項說法錯誤。故本題選擇A。
注:
① B [解析]大小比較。單位面積產量=,由“2014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4219.1千公頃,比2013年減少2.9%。棉花總產量616.1萬噸,比2013年減產2.2%”可知,2014年總面積增長率小于總產量的增長率,則單位面積棉花產量提高,2014年全國棉花單位面積產量比上年提高了
,整理得:
>0.7%,只有B項滿足條件。故本題選B。
② D [解析]比重計算。由表格數據可知,2014年棉花總產量最高的是新疆,其2014年棉花播種面積為1953.3千公頃,全國棉花播種面積為4219.1千公頃,前者占后者的比重為1953.3÷4219.1≈1950÷4220≈46%。故本題選D。
③ C [解析]讀數比較。由表格數據可知,2014年全國棉花單位面積產量平均水平的80%為1460.3×80%≈1168(公斤/公頃),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80%的省(區)有新疆、江蘇、江西和甘肅4個。故本題選C。
④ C [解析]簡單計算題。由表格數據可知,2014年全國棉花單位面積產量的平均水平為1460.3公斤/公頃,安徽省棉花的播種面積為265.2千公頃,所以若單位面積產量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則安徽省的棉花總產量將達到約1460.3×265.2÷10000≈39(萬噸)。故本題選C。
⑤ D [解析]綜合分析。由表格數據可知,2014年山東棉花總產量為全國第二,單位面積產量為全國第五,A項錯誤。由表格數據可知,2014年河南省棉花單位面積產量(958.0公斤/公頃)低于湖南省(991.5公斤/公頃), B項錯誤。由“2014年全國棉花播種面積4219.1千公頃,比2013年減少2.9%”可知,2014年棉花播種面積比2013年少,C項錯誤。2014年全國棉花總產量為616.1萬噸,新疆棉花總產量為367.7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一半以上,D項正確。故本題選D。
- 2020年上海市“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和能力》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公務員暨現代文員應用寫作一本通
- 省(市、縣)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綜合應用能力歷年真題及專家命題預測試卷·D類(2017-2018視頻版)
- 史上最牛公務員面試攻略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21升級版)
- 甘肅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2016彩印版)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沖刺提分系列:行政職業能力測驗密押試卷(2017新大綱)
- 2020年廣東省事業單位招聘考試《職業能力測試》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公務員錄用考試華圖名家講義系列教材:面試實戰模塊寶典(第11版)(2017)
- 2020年安徽省選調生考試《行政職業能力測驗》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遼寧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申論》題庫【真題精選+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2020年陜西省“三支一扶”選拔招募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真題系列:申論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18互聯網+)
- 新東方決勝公考:行測歷年真題精解(國考版)
- 北京市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行政職業能力測驗歷年真題及華圖名師詳解(2021華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