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2 品德高尚的公民
在共和政體的憲法之下,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成為自由人

Second Principle A VIRTUOUS AND MORAL PEOPLE
A free people cannot survive under a republican constitution unless they remain virtuous and morally strong.

當代美國人已經忘記了以前有關道德問題的激烈的、甚至有時是兇猛的辯論,這些辯論發生在1775年至1776年間的13個殖民地。對于成千上萬的美國人來說,獨立的重要問題不確定地取決于那唯一一線希望,即人民是否有充分的“良知與道德”來管理自己。自治政府通常被認為是“共和政體”,腐朽與自私的人民絕不會使共和政體的原則得以成功地實施,這是公認的事實。正如富蘭克林所寫的:

“只有善良的人才有自由的能力。當各州變得腐敗與墮落時,它們對主人才會有更多的需求。”(史密斯:《本杰明·富蘭克林的著作》

喬治·華盛頓后來把美國憲法贊譽為“人權的守護神”,但他指出,“只要在人心中擁有基本的道德”,它就能存活下來。(索爾· K.潘德沃編《華盛頓文集》,紐約哈珀-兄弟出版公司,1955年,P244

何為“公共美德”?

道德被視為與十誡一樣,是對造物主有關“正確行為”指令的服從,但早期的美國人卻把“公共美德”看成是人類性格成熟的一種特殊品質,非常類似于黃金法則。就像一個當代歷史學家所概括的一樣:

“然而,在一個共和國,每個人都必須以某種方式被說服,把他個人的欲望融入到整體的更大的利益之中。這種為社會利益犧牲私人利益的個人意愿——諸如愛國主義、對國家的愛——18世紀稱之為公共道德……18世紀的觀念完全相信,一個擁有大眾基礎的政府‘離開了美德,絕不能得到維持’。”(戈登· S.伍德:《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建:1776—1787》,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州大學出版社,1969年,P68

自我懷疑

人們對獨立有種本能的渴望,但還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恐懼,擔心自己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來推動它。

在美國革命前的最后幾年,當美國人試圖決定他們政府是否具備自治的道德能力時,這種自我懷疑達到了頂點。那些懷疑論者在后來的歲月里被證明是偉大的。約翰·杰伊、羅伯特·莫里斯、羅伯特·利文斯通,甚至約翰·迪金森也在他們之列。當他們的愛國義憤被英國人嚴厲、有時甚至是殘酷的政策激發時,他們的懷疑就逐漸減少了。同時,他們也被那些強有力的信念與信心所打動,表達這些信念和信心的是那些“令人欽佩”的人,比如,約翰·亞當斯、喬治·華盛頓、理查德·亨利·李與約西亞·昆西。

1776年春天之前,這種情緒一直都持續高漲,在每個殖民地,人們都能聽到成千上萬種充滿自信的聲音,斷言民眾具有充分的“公共道德”來使共和的原則成功地發揮作用。

托馬斯·潘恩

辯論中最尖銳的聲音是由托馬斯·潘恩發出的,他的《常識》一書一直都是最暢銷的作品。他通過其他作品,繼續擴大著初期成功的戰果,那些作品鼓舞著為獨立做好了準備的美國人。他指出,絕大多數人民都是“勤奮、節儉與誠實的”。

他補充說,幾乎沒有美國人會由于富有而變得腐化墮落,但在歐洲,財富會使人疲憊不堪,在那里,他們所想的都是“奢侈、懶散、消遣與愉悅”。此外,美國還存在著一種其他國家聞所未聞的平等精神與公共道德,因為“美國是一個擁有財富的民族,幾乎每個人都是不動產權的擁有者”。(伍德:《美利堅合眾國的創建》, P100

然而,在紐約、波士頓、費城與查爾斯頓,很多報紙都刊登了許多書信,這些書信引人注目地、恐怖地指出了美國方方面面的嚴重不足。

這種持續了好幾年時間的自我反省,導致了一場巨大的改革運動,該運動四處擴展、蔓延,遍及整個大西洋沿岸地區。

改革的浪潮

由于沒有卷入到政府的事務之中,許多美國人強烈意識到自己“公共道德的缺失”。他們開始承認自身對于私利的沉迷,對公共事務的疏忽,以及對作為一個整體的共同體的需要的蔑視。漸漸地,一種“奉獻與改革”的精神在所有的13個殖民地中日益突顯出來。

回首那個時期,一個歷史學家寫道:

“在輝格黨人看來,在《獨立宣言》正式推行的兩三年前的那段時間,總讓人覺得那是美國革命的偉大時期,是最重要的拒絕與凝聚的時期,其時,人們停止了彼此之間的敲詐與虐待行為,家庭與社區顯得特別團結,法院驚人地擺脫了關于土地與貸款無休無止的爭吵,而這些東西長期主宰著他們的殖民生活。”(同上,P102

道德改革怎樣加速了美國革命

改革結果使人們的生活質量得到了改善,這給許多美國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不與英國習俗的腐敗影響迅速劃清界限,他們擔心有可能會失去它。他們把這種腐敗歸因于英國的皇室貴族。甚至像約翰·杰伊、羅伯特·莫里斯與羅伯特·利文斯頓這樣的美國人,也開始注意到民眾正在展示一種美德與道義的潛力,這種潛力會給一個自由、自治社會的成功提供某種保證。所以,越早獨立越好的觀點變得十分流行。

大陸議會有關不準進口的決議——這對許多商行來說,需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損失慘重——得到了廣泛的貫徹,盡管它是在一種自愿的基礎上發起的。這是如此的成功,以至約翰·佩齊寫信給杰斐遜說,“對我來說,似乎一種公共道德的精神可以超越所有的私人考慮”。(同上

年輕的詹姆斯·麥迪遜對國家目標的大氣候感到自豪,他說:“一種自由的精神與愛國主義能使所有層面與教派的人得到鼓舞。”(同上

正是在這種改革與承諾的氣氛之下,美國人發覺他們提升與改變自身的社會意識已經到了這樣一種程度,如果英國習俗繼續存在,就會對改革構成威脅。正如戈登·伍德所講的:

“如果他們堅持去做愿意成為的那種人,他們就必須擺脫英國的統治。這種認識到了1776年已經變得愈來愈明顯。因此,獨立的呼吁便采取了一種不由分說的、命令式的語氣……似乎只有與英國統治者分離,建立共和政體,才能實現啟蒙運動描繪的那種社會愿景。”(同上,P108

英國的影響力已然減弱了。一個驚恐的美國人這樣寫道:“高雅、奢華與嬌氣開始確立起來。”大衛·拉姆齊宣稱,如果美國人沒有進行反抗,“我們的節儉作風、產業與單純的習俗就早已迷失在對一種英國式的奢侈、懶散與虛偽風雅的模仿之中”。(同上,P110

歷史的教訓

只有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當代美國人才能體會到那種深刻的焦慮,建國者們表達的這種焦慮涉及他們后代的美德與道義。他們知道,如果沒有這些品質,他們寫下的憲法與憲法提供的共和政體的政府就不能維持下去。正如詹姆斯·麥迪遜所說:

“難道我們當中不存在美德嗎?如果不存在,我們就會處于一種悲慘的境地。任何理論上的空頭支票與政府形式都不可能為我們提供安全。任何形式的政府在人們沒有任何美德的情況下都會給他們提供自由與幸福,這是一種荒唐的(杜撰的)想法。如果在共同體中有足夠的美德與理智,它就會被運用到這些選舉中;使我們不必相信他們的美德,或者信任我們的統治者,而是信任將會去選擇他們的那些人。”(引自喬納森·艾略特編,《幾個州就采納聯邦憲法所作的辯論》,第5卷,J.B.利平科特出版社

當然,就像杰斐遜所說:“美德不是遺傳的。”(福特:《托馬斯·杰斐遜的著作》, P227

美德必須被贏得,必須被了解。美德不是人性中一種不變的品質。它必須不斷地被培養,一小時一小時、一天一天地被運用。建國者們指望家庭、學校與教會去點燃代代相傳的道德火種。

在告別演講中,喬治·華盛頓宣稱:

“在所有導致政治繁榮的性情與習慣當中,宗教與道德是必不可少的支撐。空唱愛國主義的頌詞是徒勞的,誰會努力去顛覆人類幸福的這些強大支柱,人類與公民責任的這些牢固基石……讓我們簡單地提出一些問題吧,如果虔誠的義務感拋棄了那些在法庭調查中立下的誓言,那哪里還有財產、名譽與生命的安全呢?若沒有宗教,道德也會維持這樣的假設,我們應保留謹慎的態度。不論什么,都應該對精致的教育作出讓步……理性與經驗這兩者都會阻止我們去期望,在宗教原則被排除的情況下,國家的道德會盛行起來。”(潘德沃:《華盛頓文集》, P318-319

本杰明·富蘭克林強調過相同的觀點,補充說明優秀的教師是何等的彌足珍貴:

“我同意你的看法,就社會的福祉而論,沒有比在智慧與美德方面塑造與培養年輕人更為重要的了。依我看來,聰明與善良的人就是國家力量強大的證明;比財富與武器更強大……

“我也認為,與成年人的勸告比起來,普通的美德通過對青少年的教育,更有可能被期待,并且被獲得;壞習慣與思想的惡習,就像身體的疾病一樣,青少年時期的預防易,成人時期的治療難。此外,我認為教育年輕人的天賦是上帝賜予人的一件禮物;對那些被賦予了這種天賦的人,無論何時,都有一條打開的道路供他們使用,他會受到強烈的感召,就仿佛他聽見了一個來自天國的聲音……”(艾德麗安·科赫編輯:《美國的啟蒙運動》,紐約喬治巴茲勒出版社,1965年,P77

來自建國者們的一個警告

在美國革命戰爭結束的時候,當時被稱為“革命之父”的塞繆爾·亞當斯寫信給理查德·亨利·李:

“感謝上帝,我一直活著,可以看到我的國家獲得獨立與自由。如果她愿意,她可以長期享受她的獨立與自由。這取決于她的美德。”(威爾斯:《塞繆爾·亞當斯的生活》,3:175

約翰·亞當斯指出,為什么美國的未來要取決于人民心中的美德與道義的水準。他這樣寫道:

“我們的憲法僅僅是為有道德感與宗教感的人民制定的。對任何其他的政府來說,它完全是不夠的。”(約翰·R.豪爵士:《約翰·亞當斯政治思想的演變》,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1966年,P189

塞繆爾·亞當斯清楚在君主立憲制政府條件下美國生存下來的代價,當時,他寫道:

“如果我們愿意最真誠地享受天國的禮物,我們就會成為有道德的人;然后,我們就值得擁有它,并享受它。但在另一方面,如果我們在舉止中普遍地表現出惡意與墮落,盡管我們憲法的形式會呈現出最崇高的自由的模樣,可實際上,我們仍然是最卑微的奴隸。”(威爾斯:《塞繆爾·亞當斯的生活》

維持一個道德國家的關鍵是什么?

因為美德與道義在國家中扮演的角色是國家所以幸存下來的秘密,人們禁不住想知道,是否存在某種特別的要素,這種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即保證我們國家的這些品質得以保存。建國者們對這個問題給出了一個答案,這個問題將把我們帶入下一個基本的訓誡。

……并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這樣的人去管理他們,成為統治者……

——《出埃及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香格里拉县| 互助| 湟源县| 昌平区| 曲阳县| 莫力| 隆德县| 梁平县| 武夷山市| 澄迈县| 鄄城县| 原平市| 大化| 图木舒克市| 龙江县| 西贡区| 平和县| 定襄县| 鹤山市| 左云县| 彰化县| 宽城| 囊谦县| 赤城县| 平乐县| 阆中市| 霞浦县| 墨玉县| 黑山县| 阜阳市| 台南市| 龙海市| 仪陇县| 蒙城县| 阳朔县| 龙里县| 咸阳市| 文昌市| 双桥区| 麟游县| 开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