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中國茶道
  • 朱仲海
  • 1444字
  • 2019-01-04 15:23:06

2.瓷器茶具:釉質細膩,備受珍愛

瓷器茶具有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青花瓷茶具等。

青瓷茶具:色澤青翠、質地細膩

早在東漢年間,已開始生產色澤純正、透明發(fā)光的青瓷。晉代浙江的越窯、婺窯、甌窯已具備相當規(guī)模。宋代,作為當時五大名窯之一的浙江龍泉哥窯生產的青瓷茶具,已達到鼎盛時期,遠銷世界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質地細膩、造型端莊、釉色青瑩、紋樣雅麗而蜚聲中外。16世紀末,龍泉青瓷出口法國,轟動整個法國,人們用當時風靡歐洲的名劇《牧羊女》中的女主角雪拉同的美麗青袍與之相比,稱龍泉青瓷為“雪拉同”,視為稀世珍品。

青瓷茶具因色澤青翠,用來沖泡綠茶,更能展現湯色之美。不過,用它來沖泡紅茶、白茶、黃茶、黑茶,則易使茶湯失去本來面目,似有不足之處。

柏采汝窯茶壺、茶杯 色澤青翠的茶具,用來沖泡綠茶,更能展現綠茶的湯色之美。

溫潤素雅的白瓷茶具,雅致悅目。

白瓷茶具:白瓷如玉,晶瑩剔透

天目茶罐

白瓷茶具具有坯質致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晶瑩剔透,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唐代時,河北邢窯生產的白瓷器具已“天下無貴賤通用之”,被廣泛使用。唐代白居易還作詩盛贊四川大邑生產的白瓷茶碗。而景德鎮(zhèn)生產的白瓷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美稱,這些產品質薄光潤,白里泛青,雅致悅目,并有影青刻花、印花和褐色點彩裝飾。到了元代,景德鎮(zhèn)因燒制青花瓷而聞名于世。

鷓鴣斑建盞

黑瓷茶具:尤其適合斗茶使用

黑瓷茶具,始于晚唐,鼎盛于宋,延續(xù)于元,衰微于明、清。這是因為自宋代開始,飲茶方法已由唐時煎茶法逐漸改變?yōu)辄c茶法,而宋代流行的斗茶,又為黑瓷茶具的崛起創(chuàng)造了條件。宋人衡量斗茶的效果,一看盞面湯花色澤和均勻度,以“鮮白”為先;二看湯花與茶盞相接處水痕的有無和出現的遲早,以“著盞無水痕”為上。福建建窯、江西吉州窯、山西榆次窯等,都大量生產黑瓷茶具,成為黑瓷茶具的主要產地。黑瓷茶具的窯場中,建窯生產的“建盞”最為人稱道。

彩瓷茶具:色彩豐富、淡雅可人

彩瓷茶具的品種花色很多,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茶具,其實是指以氧化鈷為呈色劑,在瓷胎上直接描繪圖案紋飾,再涂上一層透明釉,爾后在窯內經1300℃左右高溫還原燒制而成的器具。然而,對“青花”色澤中“青”的理解,古今亦有所不同。古人將黑、藍、青、綠等諸色統稱為“青”,故“青花”的含義比現在要廣。它的特點是:花紋藍白相映成趣,有賞心悅目之感;色彩淡雅幽青可人,有華而不艷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顯得滋潤明亮,更增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色彩淡雅、花紋藍白相映成趣的青花瓷器歷來備受茶人的珍愛。

彩瓷茶具 白瓷晶瑩剔透如玉,彩繪色彩艷麗、花朵形象逼真,歷來被人們喜愛。

金銀茶器在我國隋唐時期使用較多,但到了明清時期逐漸被陶瓷茶器取代。然而金屬茶器在日本被廣泛使用,圖中為一套精致的日本銀制茶器。

元代中后期,青花瓷茶具才開始成批生產,特別是景德鎮(zhèn),成了我國青花瓷茶具的主要生產地。明、清時期,有影響的青花瓷器產地還有江西的吉安、樂平,廣東的潮州、揭陽、博羅,云南的玉溪,四川的會理,福建的德化、安溪等地。青花瓷器不僅國內珍愛,而且遠銷國外,特別是日本,因“茶湯之祖”珠光氏特別喜愛這種茶具,后來青花茶具在日本又定名為“珠光青瓷”。

日本銀壺 很多人認為用金屬茶壺煮水泡茶容易使“茶味走樣”,然而銀壺能對水質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泡出來的茶能更好的保持茶的原味。

日本金碗 內壁金黃光亮,外圍施以不同顏色的彩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景宁| 林周县| 峨眉山市| 津市市| 元阳县| 年辖:市辖区| 昂仁县| 重庆市| 卢龙县| 上蔡县| 汽车| 阿克陶县| 龙泉市| 武宁县| 阿拉尔市| 神池县| 科技| 剑川县| 自治县| 全州县| 莱阳市| 婺源县| 兴仁县| 泰和县| 两当县| 栾川县| 昌平区| 灯塔市| 阿克苏市| 嘉祥县| 虞城县| 石泉县| 潜山县| 谷城县| 柳江县| 青河县| 鱼台县| 祥云县| 红桥区| 威信县| 津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