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回 入浴堂多言露情節 尋墳墓默禱顯靈魂
卻說狄公在客店門首,見對面來了一人,當時招呼他里面安歇。那人不是別人,正是洪亮,奉了狄公的差遣,令他在昌平四鄉左近,訪那六里墩的兇手。訪了數日,絕無消息,今日午后,也到了這鎮上。此時見天色已晚,打算前來住店,不料狄公先在這里,故爾想上前招呼,又怕旁人識破。現在見狄公命他進去,當即走上前來說道:“不料先生也來此地,現在里面哪間房里?好讓小人伺候。”狄公道:“就在這前進過去中進那間下首房屋,你且隨我來罷。”當時兩人一同進內。到了里面,洪亮先將房門掩上,向狄公道:“太爺幾時來此?”狄公即忙止道:“此乃客店所在,耳目要緊,你且改了稱呼。但是那案件究竟如何了?”洪亮搖頭道:“小人奉命已細訪了數天,這左近全沒有一點形影,怕這姓邵的已去遠了。不知喬泰同馬榮可曾緝獲?”狄公道:“這案雖未能破,我今日在此又得了一件疑案,今晚須要訪問明白,明日方可行事。”當時就將賣藥遇見那畢老奶奶的話說了一遍。洪亮道:“照此看來是在可疑之列,但是他既未告發,又沒有實在形跡,怎么辦法?”狄公道:“本縣就因這上面,所以要訪問。今晚定更之后,汝可到那狹巷里面巡視一番,究看有無動靜,再在左近訪他丈夫身死時是何境況,現在墳墓葬在那里。細細問明,前來回報。”洪亮當時領命,先叫小二取了酒飯,在房中吃畢。等到定更以后,約離二鼓不遠,故意高聲喊道:“小二,你再泡壺茶來,服侍先生睡下。我此去會個朋友,立刻就來。”說著出了房門而去。小二見他如此招呼,也不知他是縣里的公差,趕著應聲,讓他前去。
洪亮到了街上,依著狄公所說的路徑,轉彎抹角到了狹巷,果見一個小小矮屋。先在巷內兩頭走了數次,只不見有人來往。想道:“莫非此時尚早?我且到鎮上閑游一回,然后再來。”想罷,復出了巷口,向東到了街口。雖然是鄉鎮地方,因是南北要道,所有的店面此時尚未關門。遠遠見前面有個浴堂,洪亮道:“何不此時就沐浴一次,如有閑人也可答著機鋒,問問話頭。”當時到了里面,但見前后屋內已是坐得滿滿,只得在左邊炕上尋了個地方坐下。向著那堂官問道:“此地離昌平還有多遠?這鎮上共有幾家浴堂?”那個堂官見他是個外路口音,乃道:“此地離城只有六十里官道,客人要進城么?”洪亮道:“我因有個親戚住在此處,故要前去探親。你們這地方,想必是昌平的管轄了。現在那令縣姓甚名誰?哪里的人氏?目下左近有什么新聞?”那個堂官道:“我們這位縣太爺,真是天下沒有的。自他到任以來,不知結了多少疑難案件。姓狄,名字叫仁杰,乃是并州太原人氏。你客人到遲了,若是早來數日,離此有十數里有個六里墩集鎮,出了個命案甚是奇怪。這客人五更天才由客店內起身,天亮的時節倒被人殺死在鎮口,不知怎樣又將尸首訛錯,少年人變做有胡須的,你道奇也不奇?現在狄太爺已相驗過了,標封出示招人認領呢!不知這兇手究竟是誰,出了幾班公差在外訪問,至今還未緝獲。”洪亮道:“原來如此!這是我遲到了數日了,不然也可瞧看這熱鬧。”說著將衣服脫完,入池洗了一會。然后出來,又向那人說道:“我昨日到此,聽說此地龍舟甚好,到了端陽就可瞧看。怎么有去歲大鬧瘟疫,看了龍舟就會身死的道理。”那個堂官笑道:“你這客人,豈不是取笑!我在此地生長,也沒有聽見過這個奇話。你是過路的客人,自哪里聽來?”洪亮道:“我初聽的時節也是疑惑,后來那人確有證據,說前面狹巷那個畢家,就是看龍舟之后死的。你們是左近人家,究竟是有這事沒有呢?”那個堂官還沒開言,旁邊有一個十數歲的后生說道:“這事是有的。他不是因看龍舟身死,聽說是夜間腹痛死的。”他兩人正在這里閑談,前面又有一人向著那堂官說道:“袁五呀,這件事最令人奇怪。畢順那個人那樣結壯,怎么回家尚是如常,夜間喊叫一聲就會死了!臨殮時節還張著兩眼,真是可怕。聽說他墳上還時常作怪呢。這事豈不是個疑案?他那下面兒你可見過么?”袁五道:“你也不要混說,人家青年守節,現在連房門不常出。若是有了別故,豈能這樣耐守。至說墳上作怪,高家洼那個地方,盡是墳冢,何以見得就是他呢!”那人道:“我不過在此閑談罷了。可見人生在世如浮云過眼,一口氣不來,就聽人了。畢順死過之后,他的女兒又變做啞子,豈不是可嘆。”說著穿好衣服,望外而去。洪亮聽了這話,知這人曉得底細,復向袁五問道:“此人姓什么?倒是個口快心直的朋友呢。”袁五道:“他就是鎮上的鋪戶
,從前那畢順絨線店就在他家間壁。他姓王,我們見他從小長大的,所以皆喊他小王。也是少不更事,只顧信口開河不知利害的人。”洪亮當時也說笑了一聲,給了澡錢。出來已是三鼓光景,想道:“這是雖有些眉眼,但無一點實證,何能辦事?”一路想著,已到了狹巷。又進去走了兩趟,仍然不見動靜,只得回轉寓中,將方才的話稟知了狄公。狄公道:“既是如此,明日先到高家洼看視一番,再為訪察。”一夜已過。
次日一早,狄公起身,叫小二送進點心。兩人飲食已畢,向著小二說道:“今日還要來此居住,此時出去尋些生意,午前必定回來。現有這銀兩在此,權且收下,明日再算便了。”當時在身邊取出一錠碎銀交與小二,取了藥包,出門而去。到了鎮口,見有個老者在那里閑游。洪亮上前問道:“請問老丈,此地到高家洼由哪條路去?離此有多少路程?”那老者用手指道:“此去向東,至三岔路口轉彎,向南約有里半路就可到了。”洪亮說了聲道謝,兩人順著他的指示一路前去,果見前面有條三岔路口,向南走不多遠,看見荒煙蔓草,白骨壘壘,許多墳地列在前面。洪亮道:“太爺來是來了,你看這一望無際的墳墓,曉得哪個冢壙是畢家的呢?”狄公道:“本縣此來專為他審理冤枉,陰陽雖有隔別,以我這誠心,豈無一點靈驗?若果畢順是因病身死,自然尋不著他的墳墓。若是受屈而死,死者有知,自來顯靈。”說著就向墳冢一帶四面默禱了一遍。
此時已是午正時候,忽然日光慘淡,當地起了一陣怪風,將沙灰刮起有一丈高下,當中凝結一個黑團,直向狄公面前撲來。洪亮見了這光景,已唬得面如土色,渾身的汗毛豎立起來,緊緊的站在狄公后面。狄公見黑團子飛起,復又說道:“狄某雖知你是冤抑,但這荒冢如云,怎能知你尸骸所在?還不就此在前引路!”說畢,只見陰風瑟瑟。漸飛漸遠,過了幾條小路,遠遠見有個孤墳堆在前面。那風吹到彼處,忽然不見。狄公與洪亮也就到了墳前,四面細望,雖不是新葬的形象,卻非多年的舊墓。狄公道:“既是如此顯靈,你且前去找個當地鄉民,問這墳墓究否是畢家所葬,我且在此等你。”洪亮心里雖怕,到了此時也只得領命前去。約有頓飯時候,帶了一個白發的老翁到面前,向著狄公說道:“你這郎中先生也太走時了,鄉鎮無人買藥,來到這鬼門關做生意么?老漢正在田內做生活,被你這伙計胡纏了一會,說你有話問我,你且說來究為何事?”不知狄公如何說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