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9章 內科疾病(18)

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

正常人的外周血中的白細胞數量雖與年齡的關系有一定波動,但總的來看一般都是在(4.0~10.0)×109/升。如果低于4.0×109/升稱白細胞減少癥。而白細胞中主要是中性粒細胞及淋巴細胞,尤以中性粒細胞占主要成分,因此白細胞減少,常是中性粒細胞減少。當粒細胞絕對值低于2.0×109/升時,稱粒細胞減少癥。若粒細胞繼續下降,當低于0.5×109/升時,則稱粒細胞缺乏癥。白細胞減少癥一般可無明顯表現或有乏力及易感染等。若粒細胞缺乏癥,臨床常有頭暈,乏力,低熱及呼吸道、泌尿道等嚴重感染、高熱等表現。

本病中醫學屬于“氣血虛”、“溫病”等范疇。本病因勞倦內傷、病后失調或藥后伐傷、脾腎虧虛、氣血不足、陰陽失調,病位在脾腎,以虛證多見,可見兼有瘀、濕熱,虛實夾雜,尤以腎精氣虧虛為主。

【必備名方】

1.升白湯:黃芪30克,黨參30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茯苓10克,女貞子10克,黃精10克,雞血藤10克,菟絲子10克,枸杞子10克,生地黃10克,熟地黃10克,陳皮6克。水煎服。

2.健脾益氣方:黨參30克,北沙參15克,黃芪30克,薏苡仁15克,陳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白術12克,防風10克,砂仁6克,巴戟天15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3.補血益腎資生湯:白芍10克,枸杞子10克,淫羊藿10克,補骨脂10克,熟地黃10克,雞血藤30克,黃芪15克,益母草15克,當歸15克,虎杖15克,炙甘草6克,何首烏15克,女貞子15克,墨旱蓮15克,山茱萸15克。水煎服。

4.益脾補腎方:黃芪20克,女貞子15克,淫羊藿12克,黨參20克,益智15克,補骨脂12克,山茱萸10克,肉桂6克,白術15克,熟地黃12克,茯苓12克,何首烏15克,山藥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5.生血養榮丸:鹿角膠15克,紫河車12克,熟地黃12克,何首烏15克,菟絲子12克,巴戟天12克,狗脊15克,山茱萸10克,丹參20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人參10克,雞血藤15克,白術12克,山藥20克,女貞子12克,白花蛇舌草15克,花生皮10克。水煎服。

【名醫指導】

1.飲食宜清淡而富于營養,忌肥甘厚膩。感染期慎食羊肉、蝦、蟹等發物,不宜進食生冷。

2.注意氣候變化,及時增減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發病。

3.避免服用造成骨髓損害或白細胞減少的藥物。

4.避免接觸造成骨髓損害的化學物質及放射性物質。有接觸放射線的工作人員,注意安全防護,定期檢查血常規;如發現白細胞減少,立即調離崗位。對接觸苯、二甲苯類有毒化學品的工作人員,要定期查血常規。

5.對患傳染病、血液病、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病。

6.對營養障礙者,應有針對性檢查及糾正。

7.對曾有藥物過敏史或曾發生過用藥后粒細胞減少者,應避免服用同類藥物。

8.注意營養,供給足夠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

9.積極預防各種感染,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又稱消耗性凝血病或去纖維蛋白綜合征。是多種原因致彌散性微血管內血栓形成,繼之因凝血因子及血小板被大量消耗及纖維蛋白溶解亢進而發生的出血綜合征。早期可見凝血時間縮短而無出血傾向。到后期有凝血障礙時,出現出血癥狀,輕者皮膚見出血點,重者出現大片瘀斑,并有嘔血、咯血、便血、血尿、少尿或無尿,以及寒戰、驚厥、昏迷、呼吸困難、發紺、腹痛、黃疸等癥狀。

中醫學認為本病主要因感受外邪,可因熱邪溫毒,亦可因感受寒邪;或久病體虛,氣滯血瘀;或因于外傷,形成瘀血內阻。血瘀后,血運受阻,血不循經,溢于脈外,而為出血、瘀斑。此外,久病臟腑虛損,無力推動血液運行,血運不暢,可形成血瘀;嚴重外傷直接損傷血絡,傷及臟腑,同樣可發生血瘀。本病的發生原因雖多,但其基本病理機制主要是血瘀形成,血行瘀滯,相繼發生出血,進而導致臟腑功能衰敗。

【必備名方】

1.清瘟敗毒飲合桃紅四物湯加減:生地黃12克,犀角3克,石膏20克,黃連5克,黃芩10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牡丹皮15克,當歸12克,赤芍15克,桃仁10克,紅花6克。水煎服。出血嚴重者,加仙鶴草、白茅根、三七;便血者,加大黃;神昏譫語者,加服安宮牛黃丸。

2.當歸補血湯合桃紅四物湯加減:黃芪30克,人參10克,當歸15克,熟地黃10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桃仁10克,紅花5克。水煎服。出血嚴重者,加仙鶴草、三七;貧血嚴重者,加阿膠、大棗。

3.生脈散加二至丸合桃紅四物湯加減:生地黃12克,西洋參6克,麥冬20克,五味子10克,墨旱蓮15克,女貞子15克,當歸15克,白芍15克,桃仁10克,紅花5克,阿膠10克,三七10克。大便干結者,加火麻仁、黑芝麻;心煩不寧者,加茯神,少佐黃連。

4.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黃芪20克,桂枝10克,當歸15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大棗3枚,川芎10克,桃仁10克,紅花5克,細辛3克。水煎服。肢厥冷者,加附子、人參;出血不止者,加艾葉炭、血余炭。

【名醫指導】

1.本病危重,重在預防,應及時有效地控制感染、嚴重創傷、腫瘤等,及時去除原發病因。

2.予高營養、易消化食品,避免過熱、過硬及化學刺激性食物。少食乳制品及豆制品。

3.清潔口腔時,盡量使用軟毛牙刷及非酒精類漱口液(如生理鹽水、朵貝液)。

4.指導患者避免各種可引起出血的活動,如用力擤鼻涕、使用剃須刀、用牙簽剔牙、挖鼻孔、屏氣及剪指甲等。

5.保持大便通暢,指導患者多飲水,多食香蕉、蜂蜜。必要時,遵醫囑給予糞便軟化劑,避免灌腸及應用栓劑,以防止損傷黏膜出血。

6.在病情不允許活動時,應絕對臥床休息;病情好轉后可適當活動,避免用力、過勞。

7.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清除分泌物,避免用力咳嗽。

8.一旦發生本病,應積極治療,避免皮膚、腦、腎、肺、心、肝等栓塞壞死及功能不全。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是一組骨髓克隆異常的惡性疾病,骨髓中造血干細胞增殖分化異常,造血細胞發生形態、結構、功能和細胞遺傳學的變化。臨床主要癥狀為貧血、出血、感染。少數患者有淋巴結、肝脾大及胸骨壓痛等。本病可原發或繼發于化療、放療之后。在疾病過程中部分病例可轉變為白血病。

本病中醫學屬于“虛勞”、“血證”、“熱勞”、“瘰疬”、“溫病”等范疇。病因多為先天稟賦不足,因虛致病,氣血虧虛,漸至陰陽。外因為邪毒侵襲,邪毒入里,傷及營陰,累及于骨髓,生血不足,也至血虛,血虛則可至氣虛,病程日久,而成虛勞。本病的出血,可由瘀血內阻使血不循經而外溢,熱傷血絡,迫血妄行,或因氣不攝血,血虛不固而引起出血,可用止血、祛瘀、寧血、補虛等方法治療。

【必備名方】

1.銀翹白虎湯加減: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蒲公英20克,板藍根30克,生石膏30克,白花蛇舌草15克,水牛角30克,生地黃15克,赤芍10克,牡丹皮10克,紫草15克,玄參15克,牡蠣30克,夏枯草15克,水蛭10克,生甘草6克。水煎服。

2.當歸補血湯合二至丸加減:黃芪30克,當歸10克,女貞子15克,墨旱蓮15克,制何首烏15克,熟地黃15克,鱉甲30克,三棱15克,紫河車20克,阿膠30克,丹參30克,雞血藤15克,青黛10克,豬苓15克,土茯苓15克。水煎服。

3.滋陰養血方:生地黃20克,枸杞子20克,白茅根20克,墨旱蓮20克,雞血藤20克,麥冬15克,山茱萸15克,牡丹皮15克,當歸15克,側柏葉15克,阿膠(烊化)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4.溫腎填精方:太子參15克,補骨脂15克,天冬15克,知母15克,女貞子15克,墨旱蓮15克,龜甲15克,鎖陽15克,紫河車3克,黃芪30克,仙鶴草30克,生地黃15克,黃柏10克,地骨皮12克。水煎服。

5.補氣滋陰方:黃芪30克,紅參15克,阿膠20克,三七15克,山茱萸10克,丹參15克,玄參15克,黃芩10克,金銀花12克,菊花10克,黃連6克,羌活10克,防風10克,茯苓15克,鉤藤15克,佛手10克,枳殼10克,遠志15克,橘絡5克,甘草6克。水煎服。

【名醫指導】

1.生活規律:若無癥狀,可正常活動,注意避免過勞。當嚴重發作時,應臥床休息。

2.預防感染:避免精神創傷及過度勞累,防止誘發本病加劇的因素。

3.注意營養,合理飲食。宜進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飲食;對肉類、蛋類、新鮮蔬菜的攝取要全面,不偏食。

4.保持情緒平穩,心情舒暢,心態積極樂觀,配合治療。

5.保持室內清潔,通風,空氣新鮮,避免交叉感染。

6.注意皮膚、口腔、前后二陰的清潔。

7.不能自行亂用藥物,尤其是抗生素,以避免二重感染。

8.如有必要可行造血干細胞移植。

脾功能亢進

脾功能亢進(簡稱脾亢)是一種綜合征,臨床表現為脾大,一種或多種血細胞減少,而骨髓中卻是相應細胞系的幼稚細胞過度增生,脾切除后血常規恢復,癥狀緩解。脾亢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原發性脾亢由于病因不明,很難確定該組疾病是否為同一病因引起的不同后果,或為相互無關的獨立疾病。繼發性脾亢一般有較明確的病因。

中醫學認為本病多因情志抑郁,寒濕侵襲,病后體虛,或黃疸、瘧疾等經久不愈,使臟腑失和,阻滯氣機,瘀血內停,或兼痰濕凝滯而成癥積。

【必備名方】

1.歸脾湯合大黃(庶蟲)蟲丸加減:白術9克,茯神9克,黃芪12克,龍眼肉12克,酸棗仁12克,人參6克,木香6克,炙甘草3克,當歸9克,遠志6克。水煎,送服大黃(庶蟲)蟲丸。血虛明顯者,加熟地黃、阿膠、丹參、龍眼肉;出血明顯者,加仙鶴草、三七;有腹水者,加牽牛子、胡蘆巴、冬瓜子。

2.軟肝縮脾丸加減:柴胡6克,黃芩10克,蟬蛻6克,僵蠶10克,片姜黃6克,紅花10克,炙鱉甲20克,生牡蠣20克,生大黃6克,焦三仙10克。水煎服。出血者,加小薊、生地黃、藕節;腹水浮腫者,加牽牛子、茯苓皮。

3.失笑散:蒲黃6克,五靈脂6克。共為細末,每服6克,用黃酒或醋沖服。氣滯血阻較甚兼有寒象者,酌加丹參、桃仁、紅花、赤芍,以攻除其積。

4.膈下逐瘀湯合六君子湯加減:五靈脂6克,當歸9克,川芎6克,桃仁9克,牡丹皮6克,赤芍6克,烏藥6克,延胡索3克,甘草9克,香附5克,紅花9克,枳殼5克,人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陳皮3克,半夏4.5克。水煎服。

5.八珍湯合化積丸:當歸(酒拌)10克,川芎8克,白芍8克,熟地黃(酒拌)15克,人參3克,白術10克,茯苓8克,炙甘草5克,水煎,送服化積丸。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疲倦乏力者,加黃芪、山藥,以健脾益氣;面色蒼白、頭暈眼花、心悸脈細甚者,加何首烏、阿膠,以養血補血;口干咽燥、渴欲飲水者,加石斛、南沙參、天花粉、麥冬,以生津養液;積塊堅硬、瘀血尤甚者,加穿山甲、鱉甲、水蛭、虻蟲、桃仁、丹參,以軟堅活血祛瘀。但應注意掌握分寸,不可過度,以免血脈潰破,血液外溢而致大出血。

【名醫指導】

1.積極治療引起脾大的各種疾病,如血液系統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淤血性疾病等。

2.要慎起居,適寒溫,注意預防外感;適當進行戶外活動,多呼吸新鮮空氣;進行適宜的體育鍛煉,如氣功、打太極等,增強體質及抗病能力。

3.注意飲食調養,宜進食營養豐富的食物,忌辛辣、生冷不潔之物。宜食用鯉魚、牛肉、豬肚、帶魚、黃花菜等;避免食用利氣消食、油膩的食物,如鴨肉、螃蟹、牡蠣、海帶、綠豆芽、黃豆芽、洋蔥等。

4.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多食新鮮蔬菜、水果,注意補充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等微量元素(如鋅、硒)。

5.伴有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者,應禁食硬食、油炸、粗纖維食物。

6.保持心情舒暢、樂觀。

7.必要時可行脾切除手術。但脾切除后易患血源性感染,故對幼年、老年及長期臥床的患者切脾要特別慎重。

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統的惡性腫瘤,即造血干細胞及祖細胞的惡性變。根據白血病細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分為急性與慢性兩大類,各自有其特點。急性白血病的細胞多為原始細胞及幼稚細胞,起病急,病情發展迅速,自然病程僅幾個月。慢性白血病的細胞多較成熟,病情發展緩慢,自然病程為數年。臨床以高熱、貧血、出血、浸潤為特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托里县| 思南县| 韩城市| 墨玉县| 柘荣县| 岳阳县| 云龙县| 荆门市| 孟村| 漳州市| 西林县| 甘德县| 明水县| 梧州市| 新宾| 南郑县| 江陵县| 项城市| 新干县| 呼图壁县| 墨脱县| 新化县| 苍南县| 清原| 始兴县| 金坛市| 昭苏县| 海南省| 新干县| 梁河县| 沈丘县| 新邵县| 牡丹江市| 山阳县| 新建县| 乐业县| 贡觉县| 汽车| 潍坊市| 罗平县| 太仆寺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