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火星人的文明“遺跡”

兩年后,我與迪彼得羅和莫倫納才有再次交流的機會。在這兩年里我有許多事情要忙,包括關(guān)注與研究NASA在“行星探索的黃金時代”期間發(fā)現(xiàn)的另一個不解之謎——“土星光環(huán)上的神秘物體”。“土星光環(huán)上的神秘物體”(a thing in Saturn's rings):土星光環(huán)上的點狀物,能夠發(fā)射出異常強大的無線電波,位于太陽系最美麗的天體——土星的中部光環(huán)上。

在跟進“土星光環(huán)之謎”新線索的過程中,迪彼得羅與莫倫納再次引起了我的注意。因為在土星光環(huán)的邊緣可以找到這種神秘物體形成的潛在線索——一些小型衛(wèi)星,而NASA所公布的由“航海家號”送到土星上的機器人所拍攝的照片中,幾乎看不到這些小衛(wèi)星的存在。所以,面對如此模糊的影像,我突然想到迪彼得羅與莫倫納高超的圖像銳化技術(shù),并且立即給他們打了電話。

因為我打算尋找私人資金為土星照片增益提供財力支持,所以需要兩人提供他們的工作成果樣本。他們給我寄來許多最新版本的小冊子,還有一套“火星臉”地區(qū)的照片,包括經(jīng)過放射狀像素交織技術(shù)處理的“火星臉”放大圖。迪彼得羅與莫倫納還提供了許多“海盜號”拍攝的該地區(qū)的原圖,這些圖像是由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位于馬里蘭州綠地的國家太空科學數(shù)據(jù)中心處理的。資料寄過來之后,我坐在桌旁盯著這些照片。特別要提一下的是經(jīng)過全幅增益處理的、約5英寸見方的35A72號圖片,它讓我意識到,“火星臉”要么是無稽之談,要么就是人類20世紀最重要的發(fā)現(xiàn)。

“火星臉”究竟是不是自然形成的?如果是,那就沒有考察的意義,如果不是,那么我們的當務(wù)之急就是弄清“火星臉”的成因,因為從“火星臉”本身來看,它并不屬于火星。它的存在可能是為了向我們傳遞不同尋常的信息。

不過,我們還需要更多的探索,例如找到創(chuàng)造了“火星臉”的“人”住在哪里。

我的頭腦中有個模糊的想法:如果“火星臉”是人為造成,那么一定有其目的。我的大腦對我竊竊私語:“搞清楚這個目的,你就能找到證據(jù)來支持‘火星臉是智慧生物創(chuàng)造的’這一觀點。”

許多年前的那個下午,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一群記者曾經(jīng)嬉笑著傳閱“火星臉”的照片副本,有人開玩笑地評論說:“‘火星臉’是為了告訴我們在哪里登陸。”現(xiàn)在,面對清晰的圖像,我意識到,那根本不是一個笑話,而是我著手進行研究的切入點。

如果“火星臉”是外星生物所造,希望引起我們的注意,那么自然會把它做成人類臉部的樣子——再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來標記一個值得更深入探索的火星區(qū)域:在火星表面設(shè)置一個人類熟悉的圖案,一張與來自地球的探索者一樣的面孔。

“海盜號”拍攝到的歷史性照片證明,即使是技術(shù)較落后的無人航天器和深空攝像機,也很難錯過1英里長的“火星臉”。所以,也許“火星臉”的確是一個標記,可是標記什么呢?在荒涼的火星沙漠,這個北緯41度、西經(jīng)9度的地方,我們能發(fā)現(xiàn)些什么?感謝文斯·迪彼得羅,我現(xiàn)在得到一套整個地區(qū)的實體照片,在那些覆蓋了數(shù)千平方英里范圍的圖像中,文斯與格雷格可能忽略了什么……

我的注意力再次被“火星臉”西側(cè)幾英里處的“要塞”吸引,在實體照片上面,有著許多令人驚異的細節(jié),遺憾的是,它們的尺寸都很小,其比例大約為每英寸等于6.6英里。

“海盜號”所拍照片的實際分辨率應(yīng)是150英尺左右,即是說,“海盜號”的相機鏡頭在1000英里的高空中,理論上能夠分辨最小間距為150英尺的兩個點。如果想要查看照片中最微小的細節(jié),就得將兩個像素的間距放大到幾百英寸才能看得清楚!

而且,我的目標是相當明確的。


一旦打破了觀念的“桎梏”,不再認定“火星臉”是自然形成的,而認真考慮它是“人造物”的可能性,那么一切皆有可能。如果暫時放下成見,就能得出至少以下三個推斷:

一、“火星臉”是由土生土長的“火星人”創(chuàng)造的。

二、“火星臉”是太陽系之外的生物在訪問地球與火星的時候留下的“名片”,以紀念這次旅行。

三、在人類蒙昧的史前階段,曾有一個技術(shù)先進的人類文明,他們來到火星,為后來者留下了“火星臉”這一指向未來的信息。

不過,這些假設(shè)中存在很大的疑團。例如,第三條假設(shè)——在遙遠的古代,地球上就出現(xiàn)過一個先進的文明——對我而言就是一個不能確定的前提。

有位古生物學者曾經(jīng)指出,想要弄清地球的歷史,好比企圖精確重建公元前415年被燒成灰燼的亞歷山大圖書館一樣不可能。如果把人類曾發(fā)現(xiàn)過的所有動植物化石都放進一間屋子,它們甚至連一座普通的禮堂都填不滿。探尋地球的起源以及地球生物發(fā)展史的過程中,追溯回去的時間越久遠,遇到的不確定問題越多,根本無法保證研究的精確性。

因此如果你嚴肅地提出,10萬年前地球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一個擁有先進技術(shù)的文明,一定會被人類學界當成笑料。他們還會進行一番長篇大論,告訴你已知的人類進化歷史是怎樣的,而你的假設(shè)缺少證據(jù)的支持——特別是你根本找不到與該文明有關(guān)的高科技物證。

不過,倒是存在許多不利證據(jù),暗示著10萬年前并沒有出現(xiàn)過“尚未發(fā)現(xiàn)的復雜人類技術(shù)文明”。或者說,即使這個所謂的文明真實存在,那么它們也肯定沒有留下什么有說服力的歷史遺跡。

在人類遺留的各類物品之中,有一種是不可能被完全清除的,那便是垃圾。這說明,即使在某個文明滅亡很久之后,當時的生活用具保存下來的概率也是相當高的。然而,我們不知道那個高科技文明的“垃圾”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堅持多長時間,不知道它們分解的速度有多快,一場滅絕性的核戰(zhàn)爭就能使它們蕩然無存。

所以,我不排除這樣一種可能性:曾經(jīng)存在過一個我們尚未發(fā)現(xiàn)的高度發(fā)達的地球文明,他們也許去過火星并留下了“火星臉”。這并非出于單純的信念,而是由于證據(jù)留存概率的不確定,讓我無法貿(mào)然排除這個可能。

對于“遠古高等地球文明可能存在”這一觀點,支持與反對的聲音都是有的。在面對這些意見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說服自己:一個擁有先進技術(shù)——例如能夠探索火星——的文明,其進化過程一定是十分復雜而且漫長的,因此不可能不在地球上留下大量的廢棄物,就像我們的現(xiàn)代文明一樣(雖然這樣想也許有點先入為主,把他們也想象成了一個喜歡亂丟垃圾的文明)。

因此,再看看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那些古代器物,它們很少是古人為了留給后人而特意制作的。相反地,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的更多是日常生活使用的東西,當然,為了炫耀富有和權(quán)力而建造的墓穴與紀念物等除外,有時某些紀念性建筑的建造也有一定的宗教目的。它們往往在尺寸、特征或者風格方面有著獨特的講究。

一如“火星臉”!


如果讀者一時間較難接受其他星球上也會有地球文明“遺跡”的假設(shè),我要提醒大家,二十多年來,我們總是用地球人的邏輯來搜尋地外文明。例如,從經(jīng)濟角度認為,外星人為了“省錢”,會發(fā)射無線電波到地球,而不可能派太空船穿越銀河系親自前來;想當然地覺得外星飛船如果來地球,一定會降落到白宮草坪,而絕不會首先暗中窺探一番。這些都是典型的地球人邏輯,是為“地球沙文主義”。

另外,如果讀者認為作者的推斷不足為信,例如,懷疑僅憑“人力”無法在火星上建造1英里寬的“火星臉”,那么不妨想想地球上也有許多同樣難以置信的建筑。

從我手上拿的照片來看,“火星臉”與古埃及的遺跡有不少相似之處:“火星臉”很像法老木乃伊戴的面具,都需要投入大量的努力來完成(如果“火星臉”真是“人造”的話),與金字塔一樣都是大型建筑工程——也許需要挖出十座金字塔那么多的土方才能形成“火星臉”的立體眼窩、眉弓、鼻子和嘴巴。這樣浩大的工程,即使對于先進文明來說,也絕非短期可以完成的。

這讓我不得不思考建造“火星臉”的目的:為什么投入如此大的力量在1英里寬的小山上雕琢一張人類的面孔?難道這件工程對建造者來說有什么十分重要的意義嗎?

突然間,我覺得,與“向未來傳遞信息”的作用相比,“火星臉”其實更有可能對建筑者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意義……而且,只有矗立在火星這顆目前基本沒有侵蝕作用的行星上,“火星臉”才能保留下來。

從建造“火星臉”投入的力量來分析,我們是否可以獲得與其建造者的文明有關(guān)的重要信息呢?這個文明是非常落后、非常先進還是介于兩者之間?


一個技術(shù)先進程度介于兩者之間的文明(例如現(xiàn)代人類社會)也許需要在經(jīng)濟或者短期利益的驅(qū)動下完成這樣的工程。在真正民主的社會體系中,必須征得全部個體的同意才能動用社會財富與大量資源投入大型的工程修建。因此,想要修建“火星臉”是非常困難的,這也是為什么在現(xiàn)代社會中,太空探索計劃的推出需要經(jīng)歷諸多磨難——我們試圖用短期的利益來說服整個社會拿出一(小)部分財富,用來探索某個可能為(一代)人類帶來巨大回報的未知領(lǐng)域。

現(xiàn)代社會中,只有軍事力量才能在地球上完成“火星臉”這樣的工程,但是據(jù)我們所知,目前在地球上,人們似乎沒有必要建造這樣的一座建筑。

所以,“火星臉”的建造者要么來自一個非常落后的文明,要么屬于非常先進的社會。

不過,從地球現(xiàn)階段的趨勢來看,似乎那些獨立的非政府組織,甚至富有的個人都有能力調(diào)動足夠的技術(shù)和財力,來建造“火星臉”一類的工程。只要擁有先進的機器人、計算機技術(shù)、太空船設(shè)計以及相當?shù)呢敻蛔龊蠖埽诓贿h的將來,人類也可以憑一己之力在火星上留下印記。例如,現(xiàn)代藝術(shù)家克里斯托等人,能夠用布料營造出綿延幾英里的大地景觀、用粉色的塑料把整個島嶼包裹起來——體現(xiàn)出他們所在社會的技術(shù)水平與富裕程度。另外,社會自由度也是實現(xiàn)這類計劃的決定因素之一。

“火星臉”是否是火星上的“克里斯托”動用巨大的技術(shù)資源創(chuàng)造的“藝術(shù)作品”呢?

雖然作者提出了許多相關(guān)的問題(例如,為什么這位“藝術(shù)家”選擇了人類的面部作為表現(xiàn)的主題……而且選擇在火星?),但完全驗證該假說的可能性很小,而且對回答最基本的問題——“火星臉”真的不是自然形成的嗎?——并無幫助。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武区| 榆林市| 垦利县| 永安市| 比如县| 西丰县| 甘孜县| 景德镇市| 金塔县| 上栗县| 石河子市| 南汇区| 汪清县| 广元市| 科技| 南昌县| 陆河县| 全椒县| 文昌市| 大田县| 五台县| 天柱县| 临邑县| 汾阳市| 遵义县| 明光市| 扶风县| 临沭县| 上杭县| 陵川县| 攀枝花市| 三河市| 聂拉木县| 太康县| 榆社县| 桂平市| 黄骅市| 资溪县| 安陆市| 景泰县| 汉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