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章 建設頂且可行性研究

【考試目的】

測查應試人員是否理解可行性研究的目的、任務、階段、內容、依據和特點;是否掌握建設項目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的方法;以及是否具有運用上述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評價的知識進行建設項目評價的能力。

【考試內容】

(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概述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和任務;可行性研究的四個階段及各個階段的基本要求;可行性研究的內容、步驟、依據;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方法的基本內容,建設項目財務評價與國民經濟評價的區別;國民經濟評價中影子價格、影子工資、社會折現率、影子匯率的概念;民用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特點和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二)建設項目評價

財務評價的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資本金利潤率指標的計算公式;建設項目經濟費用效益分析的概念、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指標計算公式的含義;建設項目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基本內容;國家對建設項目環境評價的有關規定、環境污染及其分類、環境污染源及其分類、大氣污染及其分類、噪聲污染的特征類型及其危害、固體廢棄物的分類,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環境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和環境保護評價的要點。

【要點詳解】

第一節 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概述

一、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與任務

(一)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1)在工程項目投資決策前,對與項目有關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等各方面的情況進行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

(2)對各種可能擬定的建設方案和技術方案進行認真的技術經濟分析、比較和論證;對項目建成后的經濟效益進行科學的預測和評價;

(3)在此基礎上,綜合研究建設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和適用性、經濟合理性以及建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4)由此確定該項目是否應該投資和如何投資等結論性意見,為決策部門最終決策提供科學的、可靠的依據,并作為開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礎。


【例3.1.1】可行性研究綜合研究建設項目中不包括( )。[2010年真題]

A.技術上的先進性和適用性

B.經濟上的合理性

C.建設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D.評估和決策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答案】D

【解析】可行性研究是工程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前,運用多種科學成果進行技術經濟論證的綜合性學科。可行性研究綜合研究建設項目的技術先進性和適用性、經濟合理性以及建設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由此確定該項目是否應該投資和如何投資等結論性意見,為決策部門最終決策提供科學的、可靠的依據,并作為開展下一步工作的基礎。


(二)可行性研究的任務

可行性研究是進行工程建設的首要環節,是決定投資項目命運的關鍵。可行性研究一般應回答以下七個方面的問題:

(1)該項目在技術上是否可行?

(2)該項目在經濟上是否可行?

(3)該項目財務上是否盈利?盈利多少?

(4)建設該項目需要多少投資?

(5)這些投資通過哪些渠道籌集?

(6)建設的周期多長?

(7)建設和維持該項目的生存發展需要多少人力、物力資源(包括建設時期和投產后的需要)?

上述七個問題概括起來有三個范疇:工藝技術;市場需求;財務經濟狀況。其中,市場需求是前提,工藝技術是手段,財務經濟狀況是核心。


【例3.1.2】可行性研究的任務不包括( )。[2010年真題]

A.工藝技術

B.市場需求

C.管理水平

D.財務經濟狀況

【答案】C

【解析】可行性研究是進行工程建設的首要環節,是決定投資項目命運的關鍵。概括起來有三個范疇:工藝技術、市場需求、財務經濟狀況。其中,市場需求是前提,工藝技術是手段,財務經濟狀況是核心。


二、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的階段和內容

(一)可行性研究的階段

生產性工程建設項目,從籌備建設到建成投產,直至報廢,其發展過程大體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即建設準備時期(規劃時期,又稱投資前期)、建設時期(又稱投資時期或實施階段)、生產時期。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可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例3.1.3】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可分為( )階段。[2011年真題]

A.機會研究

B.初步可行性研究

C.項目建議書

D.最終可行性研究

E.項目的評估和決策

【答案】ABDE

【解析】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可分為機會研究、初步可行性研究、最終可行性研究和項目的評估和決策四個階段。


1.機會研究

機會研究分為一般機會研究和特定項目的機會研究。前者又分為三種:地區研究;分部門研究;以資源為基礎的研究。后者是要選擇確定項目的投資機遇,將項目的意向變為概略的投資建議。

該階段投資估算的精度為±30%,所需費用約占投資總額的0.2%~1.0%。

2.初步可行性研究

其主要解決的問題有:

(1)分析機會研究的結論,在詳細資料的基礎上做出是否投資的決定;

(2)是否應該進行最終可行性研究;

(3)有哪些關鍵性問題需要做輔助性研究。

所謂輔助性研究是對投資項目的一個或幾個重要方面進行的單獨研究,是進行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的先決條件或用以支持這兩項研究。

初步可行性研究階段的投資估算精度可達±20%,所需費用約占投資總額的0.25%~1.5%。

3.最終可行性研究

最終可行性研究是建設項目投資決策的基礎,是在技術上、財務上、經濟上可行后做出投資與否的關鍵步驟。

這一階段對建設投資估算的精度在±10%,估算所需費用,小型項目約占總投資的1.0%~3.0%,大型復雜的工程約占0.2%~1.0%。

最終可行性研究應滿足以下幾項要求:

(1)作為投資決策和編制設計任務書的依據;

(2)作為向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申請貸款的依據;

(3)作為建設部門申請建設執照和與有關部門簽訂合同的依據;

(4)作為項目下一階段設計的依據;

(5)作為采用新技術、新設備計劃的依據;

(6)作為補充資料和政府有關部門審查的依據。

可行性研究應由建設單位或委托咨詢機構完成,并經國家財政部門或銀行提出審查意見。

4.項目的評估和決策

項目評估是由投資決策部門組織或授權于建設銀行、投資銀行、工程咨詢公司或有關專家,代表國家對上報的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全面的審核和再評價階段。其主要任務是對擬建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報告提出評價意見。

(二)可行性研究的內容

建設項目種類繁多,要求和條件各不相同,各有重點。但是,通常應包括下述內容:

(1)總論;

(2)市場需求情況和擬建的規模;

(3)資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設施;

(4)場址方案和建廠條件;

(5)技術、工藝和設計方案;

(6)環境保護及防震、防洪等措施;

(7)企業組織、勞動定員和人員培訓;

(8)建設進度計劃;

(9)投資估算與資金籌措;

(10)財務和經濟評價;

(11)綜合評價。

(三)可行性研究的步驟

可行性研究按以下五個步驟進行:

(1)籌劃準備。

(2)調查研究。

(3)方案選擇和優化。

(4)財務分析與經濟評價。

(5)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

(四)可行性研究的依據

在我國,建設項目的可行性研究的依據主要有:

(1)國家和地區經濟建設的方針、政策和長遠規劃;

(2)批準的項目建議書或同等效力的文件;

(3)國家批準的資源報告、工業基地規劃、國土開發整治規劃、交通網絡規劃、河流流域規劃等:

(4)自然、地理、氣象、地質、水文、經濟、社會等基礎資料;

(5)有關工程技術方面的標準、規范、指標、要求等資料;

(6)國家統一規定的經濟參數和指標。

(五)建設項目經濟評價

1.經濟評價的作用

(1)建設項目前期研究是在建設項目投資決策前,對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和項目備選方案的工藝技術、運行條件、環境與社會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分析論證和評價工作。

(2)項目活動是整個社會經濟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要與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相融,符合行業和地區發展規劃的要求。

(3)在完成項目方案的基礎上,采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對擬建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進行科學的分析論證,做出全面、正確的經濟評價結論,為投資者提供科學的決策依據。

(4)項目前期研究階段要作技術、經濟、環境、生態影響的分析論證,其中每一類分析都可能影響投資決策。

2.項目分類

建設項目可以從不同分析角度進行分類。

(1)按項目的目標,分為經營性項目和非經營性項目。經營性項目通過投資以實現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絕大多數生產或流通領域的投資項目都屬于這類項目;非經營性項目不以追求營利為目標。


【例3.1.4】將建設項目分為經營性項目和非經營性項目,這是按項目( )進行的分類。[2012年真題]

A.目標

B.投資主體

C.投資管理方式

D.融資主體

【答案】A

【解析】按項目的目標進行分類,可將建設項目分為經營性項目和非經營性項目。經營性項目通過投資以實現所有者權益的市場價值最大化為目標,絕大多數生產或流通領域的投資項目都屬于這類項目;非經營性項目不以追求營利為目標。


(2)按項目的產品(或服務)屬性,分為公共項目和非公共項目。公共項目是指為滿足社會公眾需要,生產或提供公共物品(包括服務)的項目;非公共項目是指除公共項目以外的項目。

(3)按項目的投資管理形式,分為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政府投資項目是指使用政府性資金的建設項目以及有關的投資活動;不使用政府性資金的建設項目統稱為企業投資項目。


【例3.1.5】下列建設項目類型中,屬于按項目融資主體分類的是( )。[2011年真題]

A.經營性項目

B.公共項目

C.政府投資項目

D.新設法人項目

【答案】D

【解析】建設項目從不同分析角度可分類為:①按項目的目標,分為經營性項目和非經營性項目。②按項目的產品(或服務)屬性,分為公共項目和非公共項目。③按項目的投資管理形式,分為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④按項目與企業原有資產關系,分為新建項目和改建項目。⑤按項目的融資主體,分為新設法人項目和既有法人項目。


(4)按項目與企業原有資產關系,分為新建項目和改建項目。改建項目和新建項目的主要區別是:改建項目是在原有企業基礎上進行建設的,不同程度上利用了原有企業的資源。

(5)按項目的融資主體,分為新設法人項目和既有法人項目。


【例3.1.6】將建設項目分為公共項目和非公共項目,這是按項目的( )進行的分類。[2013年真題]

A.目標

B.產品(或)服務屬性

C.投資管理形式

D.融資主體

【答案】B

【解析】建設項目可以從不同分析角度進行分類。按項目的目標,分為經營性項目和非經營性項目;按項目的產品(或服務)屬性,分為公共項目和非公共項;按項目的投資管理形式,分為政府投資項目和企業投資項目;按項目與企業原有資產關系,分為新建項目和改建項目;按項目的融資主體,分為新設法人項目和既有法人項目。


3.經濟評價內容與方法的選擇及側重點

(1)項目類型、項目性質、項目目標和行業特點都會影響評價方法、評價內容、評價參數的選擇。

(2)對于一般項目,財務分析結果將對其決策、實施和運營產生重大影響,財務分析必不可少。

(3)對于那些關系國家安全、國土開發、市場不能有效配置資源等具有較明顯外部效果的項目,需要從國家經濟整體利益的角度來考察項目,并以能反映資源真實價值的影子價格計算項目的經濟效益和費用,通過經濟評價指標的計算和分析,得出項目是否對整個社會經濟有益的結論。

(4)對于特別重大的建設項目,除進行財務分析與經濟費用效益分析外,還應專門進行項目對區域經濟或宏觀經濟影響的研究與分析。

4.經濟評價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1)“有無對比”原則。“有無對比”是指“有項目”相對于“無項目”的對比分析。“無項目”狀態指不對該項目進行投資時,在計算期內,與項目有關的資產、費用與收益的預期發展情況;“有項目”狀態指對該項目進行投資后,在計算期內,資產、費用與收益的預計情況。

(2)效益與費用計算口徑對應一致的原則。將效益與費用限定在同一個范圍內,才有可能進行比較,計算的凈收益才是項目投入的真實回報。

(3)收益與風險權衡的原則。收益與風險權衡的原則提示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不僅看到效益,也要關注風險,權衡得失利弊后再行決策。

(4)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以定量分析為主的原則。經濟評價的本質就是要對擬建項目在整個計算期的經濟活動,通過效益與費用的計算,對項目經濟效益進行分析和比較。

(5)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相結合,以動態分析為主的原則。動態分析是指利用資金時間價值的原理對現金流量進行折現分析;靜態分析是指不對現金流量進行折現分析。項目經濟評價的核心是折現,所以分析評價要以折現(動態)指標為主;而一般的靜態財務和經濟指標內涵基本相同,比較直觀,但是只能作為輔助指標。

(六)建設項目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評價的區別

1.建設項目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評價的關系

國民經濟評價是從國家整體角度考察項目的效益和費用,采用費用效益分析或者費用效果分析方法,采用的是影子價格、影子工資、影子匯率和社會折現率等,計算項目給國民經濟帶來的凈效益,評價項目經濟上的合理性。

在財務評價基礎上進行國民經濟評價時,首先剔除在財務評價中已計算為效益或費用的轉移支付,增加財務評價中未反映的間接效益和間接費用,并以此為基礎計算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直接做國民經濟評價的項目,首先應識別和計算項目的直接效益、間接效益、直接費用和間接費用,并在此基礎上計算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指標。

2.國民經濟評價與財務評價的區別

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是從兩個不同角度對項目的投資效益進行分析評價,它們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財務評價與國民經濟評價的主要區別是:

(1)評價的角度不同。財務評價是從財務角度考察貨幣收支和盈利狀況及借款償還能力,以確定投資行為的財務可行性。國民經濟評價是從國家整體的角度考察項目需要付出的代價和對國家的貢獻,即國民經濟效益,用以確定投資行為的宏觀可行性。

(2)效益和費用的含義及劃分范圍不同。財務評價是根據項目的實際收支確定項目的效益和費用。稅金、利息等均計為費用。國民經濟評價著眼于項目對社會提供的有用產品和服務及項目所耗費的全社會的有用資源來考察項目的效益和費用。故稅金、國內貸款利息和補貼等不計為項目的效益和費用。財務評價只計算項目直接發生的效益與費用,國民經濟評價對項目引起的間接效益與費用,即外部效果,也要進行計算和分析。


【例3.1.7】國民經濟評價著眼于項目對社會提供的有用產品和服務,以及項目所耗費的全社會的用資源來考察項目的效益和費用,因此,效益和費用中不包括( )。[2013年真題]

A.間接效益

B.稅金

C.國內貸款利息

D.間接費用

E.補貼

【答案】BCE

【解析】國民經濟評價著眼于項目對社會提供的有用產品和服務,以及項目所耗費的全社會的用資源來考察項目的效益和費用。故稅金、國內貸款利息、補貼等不計為項目的效益和費用。但對項目引起的間接效益與間接費用,即外部效果,要進行計算和分析。


(3)評價采用的價格不同。財務評價對投人物和產出物采用現行價格,國民經濟評價采用根據機會成本和供求關系確定的影子價格。

(4)主要參數不同。財務評價采用的是官方匯率,并以因行業而異的基準收益率作為折現率;國民經濟評價采用由國家統一測定的影子匯率和社會折現率。


【例3.1.8】國民經濟評價采用的參數是由國家統一測定的( )。[2010年真題]

A.官方匯率

B.基準收益率

C.影子匯率

D.凈現值

【答案】C

【解析】財務評價采用的是官方匯率,并以因行業而異的基準收益率作為折現率;國民經濟評價采用由國家統一測定的影子匯率和社會折現率。


(七)國民經濟評價中的幾個概念

(1)影子價格

①影子價格是商品或生產要素的任何邊際變化對國家的基本社會經濟目標所做貢獻的價值。

②影子價格并非現行的市場價格和計劃價格,而是反映投入物與產出物真實經濟價值,反映市場供求狀況和資源的稀缺程度,使資源得到合理配置的價格,它是從全社會角度衡量商品或生產要素投入或產出的成本與效益。

③在進行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時,要以政府發展政策確定的社會目標為依據確定影子價格。

(2)影子工資

影子工資是指建設項目使用勞動力、耗費資源而使社會付出的代價,在建設項目國民經濟評價中以影子工資計算勞動力費用。影子工資按下式計算:

影子工資=勞動力機會成本+新增資源消耗

勞動力機會成本系指勞動力在本項目被使用,而不能在其他項目中使用而被放棄的勞動收益。

新增資源消耗系指勞動力在本項目新就業或由其他就業崗位轉移至本項目而發生的社會資源消耗,這些資源并沒有提高勞動力的生活水平。

幾種影子工資換算系數的取值是:對于技術勞動力,采取影子工資等于財務工資,即影子工資換算系數為1;對于非技術勞動力,推薦在一般情況下采取等于財務工資的0.2~0.8倍作為影子工資,即影子工資換算系數為0.2~0.8。


【例3.1.9】建設項目使用勞動力、消耗資源而使社會付出的代價,稱為( )。[2013年真題]

A.影子價格

B.影子匯率

C.影子工資

D.社會折現率

【答案】C

【解析】影子工資是指建設項目使用勞動力、耗費資源而使社會付出的代價,在建設項目國民經濟評價中以影子工資計算勞動力費用。A項,影子價格是商品或生產要素的任何邊際變化對國家的基本社會經濟目標所做貢獻的價值。B項,影子匯率是指單位外匯的經濟價值,區別于外匯的財務價格和市場價格。D項,通常將經濟凈現值計算中的折現率和經濟內部收益率判據的基準收益率統一起來,規定為社會折現率。


(3)社會折現率

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采用費用效益分析方法或者費用效果分析方法。在費用—效益分析方法中,主要采用動態計算方法,計算經濟凈現值或者經濟內部收益率指標。通常將經濟凈現值計算中的折現率和經濟內部收益率判據的基準收益率統一起來,規定為社會折現率。

社會折現率在項目的國民經濟評價具有雙重職能:

①作為項目費用—效益的不同時間價值之間的折算率;

②作為項目經濟效益要求的最低經濟收益率。

根據新中國成立以來經濟發展統計數據,預測我國未來20年以內的社會資本收益率為9%~11%之間。

考慮到社會資本收益率與社會時間偏好之間的折中,推薦的社會折現率為8%。

(4)影子匯率

影子匯率是指單位外匯的經濟價值,區別于外匯的財務價格和市場價格。在項目國民經濟評價中使用影子匯率,是為了正確計算外匯的真實經濟價值,它反映外匯對于國家的真實價值,影子匯率代表著外匯的影子價格。

實踐中大多數采用以外匯牌價乘以影子匯率換算系數得到影子匯率的方法。影子匯率換算系數是影子匯率與國家外匯牌價的比值,可以直觀地反映外匯影子價格相對于官方匯率的溢價比例,反映國家外匯牌價對于外匯經濟價值的低估比率。

影子匯率換算系數在項目國民經濟評價中用于計算外匯影子價格,影子匯率的取值對于項目決策有著重要的影響。根據我國現階段的外匯供求情況、進出口結構、換匯成本,影子匯率換算系數取為1.08。

【例3.1.10】根據我國現階段的( ),影子匯率換算系數取1.08。[2010年真題]

A.進出口結構

B.換匯成本

C.外匯牌價

D.國內貨幣供求情況

E.外匯供求情況

【答案】ABDE

【解析】影子匯率換算系數是影子匯率與國家外匯牌價的比值,可以直觀地反映外匯影子價格相對于官方匯率的溢價比例,反映國家外匯牌價對于外匯經濟價值的低估比率。根據我國現階段的外匯供求情況、進出口結構、換匯成本,影子匯率換算系數取為1.08。


(八)民用建筑項目可行性研究的特點

(1)項目評價的效果不能簡單地用貨幣表示的經濟指標來衡量。

(2)民用建筑項目的效果具有長期性、潛在性和不確定性的特點。

(3)民用建筑的“產出”是為社會提供非物質財富和非生產性的勞務,因而往往沒有適當的市場價格予以衡量。一般可按其有用效果來衡量,項目消耗的資源可以采用近似社會成本的影子價格或支付意愿;也可引用與其相當的社會經濟價值:一種辦法可以把取得同樣服務的最小費用作為其經濟收入;另一種辦法可按使用者意愿為勞務支付的金額,作為該項目服務行業的預期收入。

(4)某些民用建筑項目的效果,大部分不宜用貨幣衡量的無形效果,它們很難規定一個統一的度量標準,因而只能用產品和勞務本身的效用(服務質量)來表示,而無法確定其經濟效益指標量值的大小。此時,對這類非盈利項目主要采用“費用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等方法來評價較為適宜。


【例3.1.11】非盈利民用建設項目的效果,大部分是不宜用貨幣衡量的無形效果,只能用產品和勞務本身的效用(服務質量)來表示。評價這類項目,較為適宜的方法是( )。[2012年真題]

A.凈現值法

B.內部收益率法

C.經濟效益分析

D.成本效用分析

【答案】D

【解析】某些非盈利民用建筑項目的效果,大部分不宜用貨幣衡量的無形效果,它們很難規定一個統一的度量標準,因而只能用產品和勞務本身的效用(服務質量)來表示,而無法確定其經濟效益指標量值的大小。此時,對這類非盈利項目主要采用“費用效益分析”和“成本效用分析”等方法來評價較為適宜。


(5)民用建筑項目的投資資金來源除了向國家、地方主管部門申請和銀行貸款以及企業自籌資金外,還有可能是征集的各種稅收和規定上交的基金占用費。這些資金有的是有償的,也有不少是無償或低償的。這些項目建成后,作為公共福利待遇無償或低償提供給居民和企事業單位使用,這些項目的投資回收期較長或難以回收。

(九)建設項目經濟評價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1.項目計算期

計算期包括項目的建設期和生產期,在確定計算期時應注意以下兩點:

(1)有些折舊年限很長甚至是“永久性”的工程項目,如水壩等,其計算期中的生產(使用)期可低于其折舊年限。此時在現金流量表及資金來源與運用表中最末一年“回收固定資產余值”欄內可填寫該年的固定資產凈值。

(2)計算期不能定得太長。除建設期應根據實際需要確定外,一般來說,生產期不宜超過20年。

對于某些水利、交通等服務年限很長的特殊項目,經營期的年限可適當延長。

2.計算期的年序

財務凈現金流量表的年序為1、2,3、…、n,建設開始年作為計算期的第一年,年序為1,在折現計算時,采用年末習慣法。即年序1發生的現金流量,按(1+i)-1折現;年序2發生的現金流量按(1+i)-2折現;以此類推。

在項目建設期以前發生的費用占總費用的比例不大,為簡化計算,這部分費用可列入年序1。這樣計算的凈現值或內部收益率,要比列在建設期以前計算的結果略大一些,但一般不會影響評價的結論。

3.經濟評價的價格

(1)財務價格

財務評價用的價格可簡稱為財務價格,即以現行價格體系為基礎的預算價格。

①國內現行價格是指現行商品價格和收費標準,有國家定價、國家指導價和市場價格三種價格形式。

②現行價格的變化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導致價格變動的這類因素稱為相對價格變動因素。如:價格政策變化引起的國家定價和市場價比例的變化,以及因商品供求關系變化引起的供求均衡價格變化等。另一類使價格變動的因素是物價總體水平的上漲,即貨幣貶值(或通貨膨脹)而引起的所有商品的價格以相同比例向上浮動。

③在財務評價中,對于價格變動因素,項目財務盈利能力分析和清償能力分析原則上應作不同處理。

根據我國的現實情況:

①按國家規定,要打足投資,不留缺口。

②相對說來,建設項目的建設時間較短、價格水平上漲指數預測比較容易;生產經營期較長,價格水平上漲指數預測難度較大。

③當建設期較長時,在建設期內預測物價總水平的變化,同樣存在著因測算不準而導致人為的指標虛假問題,項目盈利能力分析和清償能力分析在整個計算期內均不考慮物價總水平上漲因素,按基年(或建設期初)物價總水平確定財務價格,計算有關評價指標,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避免這些實際上難以克服的困難。

基于上述情況,對物價總水平上漲因素可區別為以下不同情況,分別作不同的簡化處理:

①建設期較短的項目,財務評價和國民經濟評價在建設期內各年均可采用時價,生產經營期內各年均采用以建設期末物價總水平為基礎,并考慮生產經營期內相對價格變化的價格。

②建設期較長,確實難以預測物價上漲指數的項目,兩種分析在計算期內均可采用以基年物價總水平為基礎,僅考慮相對價格變化,不考慮物價總水平上漲因素的價格。但應就物價總水平變動因素對項目盈利能力的影響,進行敏感性分析。

(2)影子價格

國民經濟評價使用的影子價格是指依據一定原則確定的,比財務價格更合理的價格,所謂合理,從定價原則來看,應能更好地反映產品的價值,反映市場供求情況,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從價格產生的效果來看,應能使資源配置向優化方向發展。

第二節 建設項目評價

一、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

財務評價應在項目財務效益與費用估算的基礎上進行:

①對于經營性項目,財務分析應通過編制財務分析報表,計算財務指標,分析項目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財務生存能力,判斷項目的財務可接受性,明確項目對財務主體及投資者的價值貢獻,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

②對于非經營性項目,財務分析應主要分析項目的財務生存能力,即根據國家現行財稅制度和價格體系,分析、計算項目直接發生的財務效益和費用,編制財務報表,計算評價指標,考查項目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和財務生存能力,并進行不確定性分析,包括盈虧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據此判別項目的財務可行性。

1.財務盈利能力分析

財務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標包括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總投資收益率、項目資本金凈利潤率等。其中財務內部收益率為項目的主要盈利能力指標,其他指標可根據項目特點及財務評價的目的、要求等選用。


【例3.2.1】下列建設項目評價指標中,屬于項目財務盈利能力評價指標的有( )。[2012年真題]

A.利息備付率

B.內部收益率

C.資產負債率

D.凈現值

E.投資回收期

【答案】BDE

【解析】財務盈利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標包括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財務凈現值、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總投資收益率、項目資本金凈利潤率等。其中財務內部收益率為項目的主要盈利能力指標,其他指標可根據項目特點及財務評價的目的、要求等選用。

(1)財務內部收益率(FIRR)

財務內部收益率是指項目在整個計算期內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累計等于零時的折現率,用以反映項目所占用資金的盈利能力,是考查項目盈利能力的動態指標。其表達式為:

式中,Ci為現金流入量;C0為現金流出量;(Ci-C0)t為第t年的凈現金流量;N為計算期。

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和投資各方財務內部收益率都依據上式計算,但所用的現金流入和現金流出不同。

判別規則:當財務內部收益率大于或等于所設定的判別基準iC(通常稱為基準收益率)時,項目方案在財務上可考慮接受。項目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項目資本金財務內部收益率和投資各方財務內部收益率可有不同的判別基準。


【例3.2.2】下列假設項目的財務評價指標中,屬于動態指標的是( )。[2011年真題]

A.償債備付率

B.資產負債率

C.利息備付率

D.財務內部收益率

【答案】D

【解析】財務內部收益率是指項目在整個計算期內各年凈現金流量現值累計等于零時的折現率,用以反映項目所占用資金的盈利能力,是考查項目盈利能力的動態指標。


(2)財務凈現值(FNPV)

財務凈現值是指按設定折現率(一般采用基準收益率iC)計算的項目計算期內各年凈現金流量折現到建設期期初的現值之和,其表達式為:

式中,iC為設定的折現率(同基準收益率)。

一般情況下,財務盈利能力分析只計算項目投資財務凈現值。

判別規則:按照設定的折現率計算的財務凈現值大于或等于零時,項目方案在財務上可考慮接受。

(3)項目的投資回收期(Pt

投資回收期是指以項目的凈收益回收項目投資所需要的時間,是考慮項目在財務上的投資回收能力的主要指標。回收期一般以年為單位,并從項目建設起始年算起。若從項目投產開始年算起,應予以特別注明。其表達式為:

項目投資回收期可根據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計算,項目投資現金流量表中累計凈現金流量由負值變為零的時點,即為項目的投資回收期。其計算公式為:

投資回收期(Pt)=(累計凈現金流量開始出現正值的年份數-1)+上年累計凈現金流量的絕對值/當年凈現金流量值

即:

式中,T——各年累計凈現金流量首次為正值或零的年數。

判別規則:在財務評價時,求出的投資回收期(Pt)與行業的基準投資回收期(Pc)比較,若Pt≤Pc時,表明該項目的投資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回收。通常投資回收期越短,表明項目投資回收越快,抗風險的能力越好。

(4)總投資收益率(R0I)

總投資收益率表示總投資的盈利水平,是指項目達到設計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稅前或運營期內年平均息稅前利潤(EBIT)與項目總投資(TI)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EBIT為項目正常年份的年息稅前或運營期內年平均息稅前利潤;TI為項目總投資。

總投資收益率高于同行業的收益率參考值,表明用總投資收益率表示的盈利能力滿足要求。

2.償債能力分析

償債能力分析就是通過計算利息備付率(ICR)、償債備付率(DSCR)和資產負債率(L0AR)等指標,分析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等償還借款本息的保障程度。


【例3.2.3】下列建設項目的財務評價指標中,屬于償債能力分析指標的是( )。[2011年真題]

A.總投資收益率

B.財務內部收益率

C.利息備付率

D.財務凈現值

【答案】C

【解析】償債能力分析即通過計算利息備付率(ICR)、償債備付率(DSCR)和資產負債率(L0AR)等指標,分析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等償還借款本息的保障程度。


(1)利息備付率(ICR)

利息備付率是指在借款償還期內的息稅前利潤(EBIT)與應付利息(PI)的比值,該值從付息資金來源的角度反映項目償付債務利息的保障程度。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EBIT為息稅前利潤;PI為計入總成本費用的應付利息。

利息備付率應分年計算,利息備付率高,表明利息償付的保障程度高。

利息備付率應大于1,并結合債權人的要求確定。

(2)償債備付率

償債備付率是指借款償還期內,用于計算還本付息的資金(EBITAD-TAX)與應還本付息金額(PD)的比值,該值表示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償還列款本息的保障程度。

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EBITAD為息稅前利潤加折舊和攤銷;TAX為企業所得稅;PD為還本付息金額,包括還本金額和計入總成本費用的全部利息;融資租賃費用視同借款償還;運營期內的短期借款本息也應納人計算。

如果項目在運行期內有維持運營的投資,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應扣除維持運營的投資。

償債備付率應分年計算,償債備付率高,表明可用于還本付息的資金保障程度高。

償債備付率應大于1,并結合債權人的要求確定。

(3)資產負債率(L0AR)

資產負債率是指各期未負債總額(TL)同資產總額(TA)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TL為期末負債總額;TA為期末資產總額。

適度的資產負債率,表明企業經營安全、穩健,具有較強的籌資能力,也表明企業和債權人的風險較小。

二、經濟費用效益分析

對于下列類型的項目應做經濟費用效益分析:具有壟斷特征的項目;產出具有公共產品特征的項目;外部效果顯著的項目(指項目的產出或投入無意識地給他人帶來費用或效益,且項目卻沒有為此付出代價或為此獲得收益);資源開發項目;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項目;受過度行政干預的項目。


【例3.2.4】應做經濟費用效益分析的項目不包括( )。[2010年真題]

A.產出具有公共產品特征的項目

B.外部效果顯著的項目

C.資源開發項目

D.建設工程項目

【答案】D

【解析】應做經濟費用效益分析的項目有:①具有壟斷特征的項目;②產出具有公共產品特征的項目;③外部效果顯著的項目(指項目的產出或投入無意識地給他人帶來費用或效益,且項目卻沒有為此付出代價或因此獲得收益); ④資源開發項目;⑤涉及國家經濟安全的項目;⑥受過度行政干預的項目。


項目投入的自然資源,無論在財務上是否付費,在經濟費用效益分析中都必須測算其經濟費用。不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影子價格應按資源的機會成本計算;可再生自然資源的影子價格應按資源再生費用計算。

項目經濟費用效益分析采用社會折現率對未來經濟效益和經濟費用流量進行折現。

經濟費用效益分析可在直接識別估算經濟費用和經濟效益的基礎上,利用表格計算相關指標;也可在財務分析的基礎上將財務現金流量轉換為經濟效益與費用流量,利用表格計算相關指標。

(1)經濟凈現值(ENPV)

經濟凈現值是指項目按照社會折現率將計算期內各年的經濟經效益流量折現到建設期初的現值之和。其計算公式為:

式中,B為經濟效益流量;C——經濟費用流量;(B-C)t為第t期的經濟凈效益流量;is為社會折現率;n為項目計算期。

經濟費用效益分析中,如果經濟凈現值等于或者大于0,表明項目可以達到符合社會折現率的效率水平,認為該項目從經濟資源配置的角度可以接受。

(2)經濟內部收益率(EIRR)

經濟內部收益率是指項目在計算期內經濟凈效益流量的現值累計等于0時的折現率。其計算公式為:

如果經濟內部收益率等于或大于社會折現率,表明項目資源配置的經濟效率達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

(3)經濟效益費用比(RBC

計算公式為:

式中,Bt為第t期的經濟效益;Ct為第t期的經濟費用。

如果經濟效益費用比大于1,表明項目資源配置的經濟效率達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

對于效益和費用可以貨幣化的項目,應采用上述經濟費用效益分析方法;對于效益難以貨幣化的項目,應采用費用效果分析方法;對于效益和費用均難以量化的項目,應進行定性經濟費用效益分析。

三、費用效果分析

費用效果分析是指通過比較項目預期的效果與支付的費用,判斷項目的費用有效性或經濟合理性。費用效果分析中的費用是指為實現項目預定目標所付出的財務代價或經濟代價,采用貨幣計量;效果是指項目的結果所起的作用、效應或效能,是項目要實現的目標,一個項目可選用一個或幾個效果指標。

費用應包含從項目投資開始到項目終結的整個期間內所發生的全部費用。費用可按現值公式或按年值公式計算。

費用效果分析可采用效果費用比為基本指標,按下式計算:

式中,REC為效果費用比;E為項目效果;C為項目的計算期費用,用現值或年值表示。

有時為方便或習慣起見,也可采用費用效果比指標,按下式計算:

費用效果分析可采用下列基本方法:

(1)最小費用法,又稱固定效果法,在效果相同的條件下,應選取費用最小的備選方案。

(2)最大效果法,又稱固定費用法,在費用相同的條件下,應選取效果最大的備選方案。

(3)增量分析法,當效果與費用均不固定,且分別具有較大幅度的差別時,應比較兩個備選方案之間的費用差額,分別獲得增量效果所付出的增量費用是否值得,不可盲目選擇效果費用比大的方案或費用效果比小的方案。

采用費用效果增量分析時應先確定基準指標,如果增加的效果能夠抵補增加的費用,選擇費用高的方案,否則,選擇費用低的方案。

宜按下列步驟選優:將方案由小到大排隊;從費用最小的兩個方案開始比較,通過增量分析選擇優勢方案;將優勝方案與緊鄰的下一個方案進行增量分析,并選出新的優勢方案;重復第三步,直至最后一個方案,最終被選定的優勢方案為最優方案。


四、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區域經濟影響分析是指從區域經濟的角度出發,分析項目對所在區域乃至更大范圍的經濟發展的影響。

宏觀經濟影響分析是指從國民經濟整體的角度出發,分析項目對國家宏觀經濟各方面的影響。

直接影響范圍限于局部區域的項目應進行區域經濟影響分析,直接影響國家經濟全局的項目應進行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具備下列部分或全部特征的特大型建設項目,應進行區域經濟或宏觀經濟影響分析:

①項目投資巨大、工期超長(跨五年計劃或十年規劃);

②項目實施前后對所在區域或國家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以及群體利益格局等有較大改變;

③項目導致技術進步和技術轉變,引發關聯產業或新產業群體的發展變化;

④項目對生態與環境影響大,范圍廣;

⑤項目對國家經濟安全影響較大;

⑥項目對區域或國家財政收支影響較大;

⑦項目的投人或產出對進出口影響大;

⑧其他對區域經濟或宏觀經濟有重大影響的項目。

分析重點應是項目與區域發展戰略和國家長遠規劃的關系。分析內容應包括直接貢獻和間接貢獻、有利影響和不利影響。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指標體系宜由下列總量指標、結構指標、社會與環境指標和國力適應性指標構成:

(1)經濟總量指標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總量的貢獻,包括增加值、凈產值、純收入、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

(2)經濟結構指標反映項目對經濟結構的影響,主要包括三次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影響力結構等指標。

(3)社會與環境指標主要包括就業效果指標、收益分配效果指標、資源合理利用指標和環境效果指標等。


(4)國力適應性指標表示國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承擔重大項目的能力,一般用項目使用的資源占全部資源總量的百分比或財政資金投入占財政收入或支出的百分比表示。


【例3.2.5】下列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指標中,屬于經濟總量指標的是( )。[2013年真題]

A.就業效果指標

B.三次產業結構

C.財政收入

D.環境效果指標

【答案】C

【解析】區域經濟與宏觀經濟影響分析的指標體系宜由下列指標構成:①經濟總量指標,反映項目對國民經濟總量的貢獻,包括增加值、凈產值、純收入、財政收入等經濟指標;②經濟結構指標,反映項目對經濟結構的影響,主要包括三次產業結構、就業結構影響力結構等指標;③社會與環境指標,主要包括就業效果指標、收益分配效果指標、資源合理利用指標和環境效果指標;④國力適應性指標,表示國家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承擔重大項目的能力,一般用項目使用的資源占全部資源總量的百分比或財政資金投入占財政收入或支出的百分比表示。AD兩項屬于社會與環境指標;B項屬于經濟結構指標。


五、建設項目環境評價

(一)國家對建設項目環境評價的有關規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于2004年12月29日公布,自2005年4月1日起施行。

該法規定:

①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需要配套建設的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

②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必須經原審批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該建設項目方可投入生產或者使用。對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設施的驗收應當與對主體工程的驗收同時進行。

1.必須進行環境評價的建設項目

建設單位應當按照下列規定組織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或者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以下統稱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1)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2)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3)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的內容

(1)建設項目概況;

(2)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3)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4)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5)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6)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7)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的其他規定

(1)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

(2)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經批準后,建設項目的性質、規模、地點、采用的生產工藝或者防治污染、防止生態破壞的措施發生重大變動的,建設單位應當重新報批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3)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自批準之日起超過五年,方決定該項目開工建設的,其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報原審批部門重新審核;原審批部門應當自收到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之日起十日內,將審核意見書面通知建設單位。

(4)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法律規定的審批部門審查或者審查后未予批準的,該項目審批部門不得批準其建設,建設單位不得開工建設。

(5)建設項目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應當同時實施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以及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審批部門審批意見中提出的環境保護對策措施。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1.環境污染的概念

(1)環境污染及其分類。環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質或因子進入環境,并在環境中擴散、遷移、轉化,使環境系統結構與功能發生變化,對人類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不良影響的現象。

(2)環境污染源及其分類。環境污染源是指造成環境污染的發生源或環境污染的來源,即向環境排放產生有害物質或對環境有影響的場所和設備等。

①按污染物發生的類型可分為工業污染源、交通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等;

②按污染存在的形式,可分為固定污染源和移動污染源;

③按污染物排放的形式,可分點源、線源和面源;

④按污染排放的空間,可分為連續源、間斷源和瞬時源。

(3)大氣污染及其分類。大氣污染就是空氣污染,是指人類向空氣中排放各種物質,包括許多有害物質,使空氣成分長期改變而不能恢復,以致對人體健康產生不良影響的現象。

根據污染物的形態,可分為顆粒污染物和氣態污染物兩大類。

(4)噪聲污染的特征、類型及其危害。

噪聲污染有三個特征:

①噪聲污染是能量污染;

②噪聲污染是感覺公害;

③噪聲污染具有局限性。

按噪聲產生的機理可分為機械噪聲、空氣動力噪聲和電磁噪聲三類;按噪聲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可分為穩態噪聲和非穩態噪聲兩類。

(5)固體廢棄物的分類。

①按固體廢棄物的形狀,可分為顆粒狀廢物、粉狀廢物、塊狀廢物和泥狀廢物(污泥);

②按廢棄物的化學性質,可分為有機廢物和無機廢物;

③按廢物的危害狀況,可分為有害廢物和一般廢物;

④按廢物的危害狀況,可分為城市垃圾、工業固體廢物(主要是煤渣和粉煤灰、有色金屬渣、鉻渣、化工廢渣)、農業廢棄物和放射性固體廢物。

對環境影響最大的是廢水、廢氣和廢渣,簡稱為“三廢污染”。

2.建設項目對環境的影響

建設項目的建設和生產對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影響主要來自三個方面:

(1)建設項目投入的物料,如有毒或易爆的物料。

(2)建設項目建成后的生產過程,如生產過程中的噪聲污染及產生的污水、廢渣和有毒氣體直接對空氣、土壤和水體等自然環境產生的污染等。

(3)建設項目的產出物,如化肥和農藥等對環境及生態產生的有害影響等。

(三)建設項目環境評價

1.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中的環境評價

(1)評價的主要內容應包括:

①建設項目所在地區的環境現狀;

②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③資源開發可能引起的生態變化;

④采用的環境保護標準;

⑤控制污染和生態變化的初步方案;

⑥環境保護的投資估算;

⑦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或環境影響分析;

⑧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2)環境污染治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廢氣治理可采用冷凝、吸附、燃燒和催化轉化等方法。

②廢水采取三級處理法

一級處理是采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將廢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去除,或轉化為非污染物;

二級處理是微生物處理,采用生化方法,把污水中的有害成分去除,即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和固體懸浮物;

三級處理是高級處理和深度處理,使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化學等方法使水質達到排放標準。


【例3.2.6】廢水處理可以分為若干級。其中,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和固體懸浮物的處理是( )。[2013年真題]

A.初級處理

B.一級處理

C.二級處理

D.三級處理

【答案】C

【解析】廢水三級處理法分別為:一級處理是采用物理和化學方法,將廢水中的部分污染物去除,或轉化為非污染物;二級處理是微生物處理,采用生化方法,把污水中的有害成分去除,即去除大部分有機物和固體懸浮物;三級處理是高級處理的深度處理,使用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等方法使用水質達到排放標準。


③廢物治理可采用防滲漏池堆存、封閉固化、露天堆存、生物降解、焚燒方式等處理。

④對于因項目所需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可能引起的生態變化,如土壤污染、土地沙漠化、水產資源減少、水源枯竭等,亦應采取必要的保護措施。

⑤噪聲的治理可采用吸聲、隔音、減震等措施。

(3)綜合利用治理污染源,是環境保護的根本途徑,必須從項目設計方案著手,可采取的預防措施有:

①選擇合理的燃料結構,改善燃燒方式;加強廢渣和廢水的綜合利用,防止排放污染。

②采用無害工藝,組織密閉生產,消煙除塵,防止有害氣體對大氣的污染。

③對污水進行凈化處理,循環使用,防止水源污染。

④采取先進傳動、擠壓、鍛造等工藝設備,減少噪音。

2.環境保護評價要點

其主要內容有:

(1)各個場址所在地的大氣、水源等環境是否經過測試和環境評估,其結果是否正確,有無證明文件。

(2)擬建項目排放的“三廢”含有哪些有害物質,有無綜合利用,回收措施是否有效。

(3)除“三廢”以外是否還有噪聲、振動、余熱、強磁、高頻、輻射等其他污染,有無防治措施,是否有效。

(4)分析評估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設施與治理工程項目,是否做到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即分析工程項目是否符合“三同時”的要求。

(5)分析評估通過各項環保的實施,項目各項有害物質的排放是否遵守國家規定的標準要求,“三廢”治理后是否達到有關標準要求。以國家頒發的有關標準作為依據,檢測經過治理的“三廢”是否保證環境的應有質量。

(6)“三廢”治理工程所需的資金來源是否落實和有無保證,并須分析評估在資金使用的時間安排上能否保證“三廢”治理工程主體工程實行“三同時”的要求。

(7)“三廢”治理措施在技術上是否科學合理和有效,對治理技術的可靠性進行分析,還可在必要時采取可替代的生產工藝解決污染問題。

(8)分析評估“三廢”治理的經濟問題,就是分析治理“三廢”所需的投資與不治理“三廢”所造成的經濟損失之間的比例關系,力爭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協調一致。

推薦閱讀
  1. 鄭克魯《外國文學史》(修訂版)課后習題詳解
  2. 碩士學位研究生入學資格考試GCT外國語運用能力測試題庫【歷年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3. 孫桓《機械原理》(第7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冊)
  4. 馬海濤《中國稅制》(第9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5.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歷史學基礎(中國史)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6. 2020年同等學力申碩《新聞傳播學學科綜合水平考試(新聞學專業)》題庫【歷年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7. 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8. 陳慶云《公共政策分析》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9.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434國際商務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0. 楊長江《國際金融學》(第3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1. 2014年在職攻讀碩士學位全國聯考英語考試閱讀200篇
  12. 寧波大學外國語學院357英語翻譯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13. 2020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農學門類聯考動物生理學與生物化學考點歸納與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14. 唐朔飛《計算機組成原理》(第2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15. 田自秉《中國工藝美術史》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主站蜘蛛池模板: 佛教| 江源县| 湖北省| 昭平县| 南江县| 琼结县| 阿瓦提县| 五寨县| 金华市| 平潭县| 齐齐哈尔市| 华安县| 昭通市| 黄石市| 五常市| 会东县| 梧州市| 通化市| 满洲里市| 台北县| 洛宁县| 鄂尔多斯市| 兰坪| 丹巴县| 浙江省| 永年县| 海南省| 双桥区| 大安市| 沅陵县| 虎林市| 姜堰市| 昌吉市| 商都县| 上蔡县| 嘉峪关市| 永靖县| 长丰县| 长寿区| 徐州市| 兴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