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瀅《實驗心理學》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第3版)
- 圣才考研網
- 2401字
- 2019-01-04 22:51:13
第二部分 課后習題
第1章 引論
1.怎樣理解實驗心理學是各門心理學的基礎?
答:心理學是自然科學,自然科學從根本上講,都是實驗科學,實驗乃科技之母。實驗心理學是將實驗研究的方法應用于心理學各個領域的一個心理學分支,是各門心理學的基礎。具體分析如下:
(1)認知心理學強調,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是人的內部心理過程。但是,人們不能直接觀察內部的心理過程,只能依靠輸入和輸出的東西推測內部發生的過程。因此,認知心理學特別依賴于實驗方法。
(2)構造主義心理學和機能主義心理學都運用實驗室實驗法,主要研究與生理心理學相關的感覺、注意、知覺等,只是他們分別強調研究心理的構造和心理的機能。
(3)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說,也是他在長期的醫療實踐過程中總結出來的,盡管沒有采用嚴格的實驗驗證,但弗洛伊德本人是個實證論者,認為每一件事情都有原因,試圖在對夢的解析中尋找有價值的線索,從而建立了精神分析學說。
(4)人本主義心理學,也不是僅僅在人本主義哲學思想中產生的,而是在做了大量調查工作之后,才得出的結果。
19世紀中葉開始用實驗的方法研究心理現象,這對于心理學來講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它使心理學從哲學中解放出來,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一百多年來,心理學的實驗方法和實驗儀器都有了很大的進步。現在,實驗的方法不僅用來研究心理過程,而且用來研究個性和意識,甚至用于社會心理現象的研究。因此,研究心理實驗方法的實驗心理學,成了心理學的一個分支。由于心理學的其他分支也要用實驗方法進行研究,所以,實驗心理學也是各門心理學的基礎。
2.實驗與觀察有什么不同之處?
答:實驗的方法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在研究者主動控制條件下對事物的觀察,它能對所觀察的現象作出因果性的說明。觀察的方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或預先設置的情境中,通過直接觀察或者借助儀器觀察而搜集事物信息的方法。
實驗法與觀察法的不同之處在于:
(1)實驗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觀察只能等待所要觀察的事物出現時才能進行,或只能對已有的事物進行觀察。
(2)實驗方法可以發現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觀察法則不能。
(3)實驗法所得資料可以進行定量分析,觀察法所得資料不易進行定量分析。
3.什么叫做自變量的混淆?怎樣避免自變量的混淆?
答:(1)自變量混淆的定義
自變量混淆是指由于應該控制的變量沒有控制好,從而導致研究者選定的自變量與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變量變化的現象。
(2)避免自變量混淆的方法
避免自變量混淆的方法應從刺激的控制方法和額外變量的控制方法兩方面進行考慮。
①刺激的控制方法
a.對于自變量必須給以清楚的操作定義。
b.檢查點的確定,對于連續的自變量,所選檢查點的數目要足以找出自變量和因變量的函數關系,一般為3~5個。
c.自變量的范圍,對于連續的自變量,選擇檢查點的范圍是一個重要的問題。
d.對呈現儀器的控制。
②額外變量的控制方法
a.用排除法把額外變量從實驗中排除出去。
b.用恒定法使額外變量在實驗過程中保持恒定不變。
c.用匹配法使實驗組和控制組中的被試屬性相等。
d.用隨機化法把被試隨機地分派到各處理組中去,隨機化法不會導致系統性偏差,能夠控制難以觀察的中介變量(如動機、情感、疲勞、注意等)。
4.舉出幾個實驗范式的例子,并說明它們的應用,提出它們的理論設想。
答:實驗范式是研究某種心理現象或心理過程相對固定的實驗程序。它的設計一般是為了使某種心理現象得到更清晰準確的描述和表達以及為了檢驗某種假設或新提出來的概念。
典型的實驗范式有:
(1)斯楚普測驗(stroop test)
①在斯楚普測驗中使用一系列顏色詞,但詞義與書寫該詞的顏色不匹配。例如,“紅”字用綠色寫。實驗中當要求被試盡快說出字的顏色時,被試常常自動地首先把字讀出來了,這就是顏色命名的過程與讀字過程的競爭。由于閱讀是一種自動化過程,因此人們傾向于先讀字,這樣,字義的自動加工過程就干擾了有意的顏色命名的過程。
②斯楚普測驗最初是研究言語過程的一種實驗范式。后來研究者通過稍加改動將它廣泛應用于個別差異、年齡差異、性別差異、大腦左右半球差異等領域。近年來,人們又將斯楚普范式應用于記憶、無意識知覺的研究中。
(2)加工水平效應(the level effect of processing)
①非隨意學習中,要求被試回答有關單字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要求進行不同水平的加工。后來的記憶成績是不同水平加工的函數。深層的有關意義的加工導致最好的保持,其次是語音的加工,最差是字形的加工。
②加工水平效應主要運用于記憶研究領域。
③Craik等人認為,短時記憶中復述的性質才是決定性的因素。機械復述(即死記硬背)對回憶幫助不大,只有涉及意義的復述才會導致良好的記憶。加工水平范式正是上述思想的體現。
5.怎樣理解心理學的規律更類似于生物學的規律而不似物理學的規律?
答:以認知心理學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1)認知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的主要潮流曾大大推動了心理學的前進,但是認知心理學僅強調用計算機程序來類比人的心理過程,即僅僅從軟件層次上來進行類比,而不涉及硬件,不涉及產生心理過程的大腦。這表明它遵循的是信息論的思想,即只強調信息本身,而認為信息的載體是無關緊要的。這是一種只強調形式而不重視物質本身的傾向或方法,這種方法在物理學中已獲得成功,它對物理學中的一系列基本問題都給予統一的描述和解釋。但是,幾十年來,這種方法已使人工智能不時陷入困境,它應用于心理學的局限性也愈來愈明顯。
(2)在知覺、注意、表象、記憶等基本過程中常常出現對立的觀點和流派而看不到解決的前景。心理學可能應當從生物學中得到啟發。生物學的知識依賴于對千百萬種微生物、植物和動物的研究,每種生物生存的環境又千差萬別。因此,僅僅在最抽象的和質的水平上才能談論生物學的最一般的規律,許多生物學的規律都只適用于單一的物種。由于人的心理活動既受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制約,又受人的大腦的約束,因而人的心理活動是很復雜的過程。因此,心理學的規律更類似于生物學的規律而不似物理學的規律。
- 2020年揚州大學340農業知識綜合二[專業碩士]考研真題(A卷)
- 西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435保險專業基礎[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孫桓《機械原理》(第7版)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上冊)
- 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微觀部分)》(第5版)章節習題精編詳解
- 2015年管理類專業學位聯考綜合能力考試試題歸類解析及知識點清單·邏輯分冊
- 吳式穎《外國教育史教程》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視頻講解)+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華中師范大學等六校合編《分析化學》(第4版)(下冊)配套題庫【名校考研真題+課后習題+章節題庫+模擬試題】
- 趙振宇《現代新聞評論》筆記和考研真題(含典型題)詳解
- 梁思成《中國建筑史》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王寧《古代漢語》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范健《商法》(第4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夏書章《行政管理學》(第6版)筆記和考研真題詳解
- 張軍濤《行政管理學》筆記和課后習題詳解
- 冒從虎《歐洲哲學通史(上卷)》筆記和典型題(含考研真題)詳解
- 張明玉《管理學》(2013年修訂版)筆記和課后習題(含考研真題)詳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