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前言
輕松實現輕松做事

效率最高的工作方法可以讓我們付出盡可能少的代價去做事,不管是制造家具、修建高速公路,還是享受生活。不過,我們需要付出“代價”這個現實情況還是說明:如果想要做什么事情,我們仍難免遇到阻力和障礙。要提升效率,我們必須高效地處理工作過程中出現的障礙和干擾因素——任何阻礙我們前進或削弱我們前進力量的因素。在完全無阻力的世界里,我們幾乎能夠心想事成,沒有多少必要去訓練更大的靈活性、更集中的精力,或者“安裝”更好的系統、采用更好的方法。然而,在你我所在的世界里,要想真正有效地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必須做好一切準備。而有些事情則是我們大家隨時都能去做的,這樣就可以更輕松地完成各種工作。

我已經花了20多年的時間探索以更輕松、積極、可持續的方式生活和工作的最佳策略。作為一名管理顧問和效率培訓專家,我曾經幫助成千上萬的人掌握我發明的最佳方法,幫助他們更有效率地工作,并從工作中得到更多樂趣。無論從事什么工作,如果能夠學會一種在日常生活中保持這種平衡的方法,人們就可以更輕松、更頻繁地利用自己的直覺,發揮自己的創造力。他們會變得更善于處理信息、管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關注結果,而且更加相信自己在下一步行動方面所做的判斷。他們有一套系統的方法來應對自我和工作中的問題,與單純依靠心血來潮式的反應來擺脫自己世界中的壓力和危機相比,這套方法要有用得多。如果人們知道自己有一套流程可以應對任何情況,他們就會感覺更放松。放松之后,一切都會改善。更多的事情會得到處理,付出的努力卻更少,而且還會產生許許多多奇妙的邊際效應,從而增加他們努力所帶來的成果,提升生活質量。

我傳授的方法源自我研究出的行為和系統,這些方法在維持我們的最佳狀態方面效果最佳。從20世紀80年代早期開始,我們就在測試這些方法,結果發現相當有效——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對組織來說。在第一本書《搞定I——無壓工作的藝術》(最新版)中,我曾經描述過這次發現的具體步驟和過程。該書在世界各地獲得的成功表明:各種文化背景、從事各種職業的人似乎都很喜歡書中的信息,渴望改變。他們厭倦了工作和生活的壓力。他們希望重新獲得已失去的創造性思維和游戲機會。他們在尋找一種新方法,希望有一套可以依賴的系統,無論自己是在從事什么工作、過什么樣的生活。他們希望有一個結構,一個與他們復雜的生活方式相匹配、創造更多自由而不是更多約束的自然結構。

在探索并貫徹我所提方案核心內容的要素、來源以及方法細節的過程中,我開始做另外一件事:我開始撰寫關于這些步驟背后原因的文章。為什么它們的效果這么好?為什么它們始終能幫助人們更好地發揮作用,讓人有更好的感覺?這里是否有某種深層原因在發揮作用?這次成功的基礎是什么?似乎有一些根本原則支撐著整個方法,無論方法用于何時何地,或者跟誰一起使用,這些因素似乎都能成立。

一個人即使對重力一無所知,也可能成為出色的賽車手,盡管重力是影響賽車手一切所作所為的潛在力量。要想在比賽中獲勝,賽車手只需要熟悉駕駛要領,控制好直道的速度,掌握好彎道的行駛技巧,同時記住始終控制好賽車即可。你做好自己的工作,重力也會做好它的工作。管理好你自己,汽車就不會有問題。但如果一段時間之后僅僅速度快還不夠呢?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自己的駕車技巧何以如此有效,想知道這些技巧是如何避免撞車和起火的呢?如果你想更加清楚地了解成功背后的秘密呢?如果了解這些秘密可以讓你掌握更多提升效率的工具,做出更大的成績呢?

1997年的時候,我編輯了一套似乎是高效行為基礎的原則,開始探討這些問題,并開始撰寫隨筆,闡述這些原則的意義和在生活中的應用。我開始進一步闡述我的理論前提,那就是一個人提升效率的能力與他休息的能力成正比。我研究了高效行為的4個主要方面:

1. 把握我們所有內部和外部的“未竟之事”,恢復到目標明確、精力充沛的狀態。

2. 在承諾要完成的多個層面的結果和承擔的責任中,有意識地保持自己的關注重心。

3. 創建值得信賴的結構并持續使用,從而引發適當的關注和必要的行為提示。

4. 把一切建立在靈活機動的行動基礎之上。

我發現人們并不需要更多的約束,而是需要一種訓練有素的方法。他們不需要更努力地工作,而是需要更加詳細地明確自己在各個層面承擔的工作,同時集中注意力做好這些工作。

這一切的背后就是“心如止水”的理念,這一理念是我多年前練習空手道時想出來的。如果你向池塘中扔一塊石頭,水面會出現什么情況?它會極其自然地根據石塊的力量和重量做出反應,既不多也不少。既不會過度反應,也不會反應不夠。而從另一角度說,它自己其實根本不會做出反應,只是與石塊發生相互作用,然后恢復到自然狀態。水的這種做法只能是由于上天的刻意安排。人類要想做出這種反應,就必須具備一種有意識的系統,而且這種系統必須基于能夠抵御混亂和壓力的原則。這些原則必須跟我們本性中更深刻的某些東西相一致。

開始寫作隨筆兩年之后,我決定編寫一份電子簡訊,發送給開始熟悉我的方法的讀者。我的想法是聯系一批實踐者,建立一個交流社區,讓專心做好工作的人可以分享他們的最佳做法與生活體驗。每期電子簡訊的目的,都是為了強化、擴展輕松控制和優秀業績背后的理念。當時我拿不準人們是否會有回應。

結果超出了我的預料。在兩年內,我們的讀者人數增長了10倍,訂戶從2 000人增長到了2萬人。第三年之后,人數增長到3萬人,而且還在迅速增長。人們通過自己的網絡通信工具把電子簡訊發送給自己的親朋好友。通過電子郵件,電子簡訊被發送到了全國各地、世界各地。有些人把我們的方法打印、裝訂起來分送給朋友和同事,還有些人把它們張貼在工作場所的電梯里。有些文章更加傾向于務實的建議,還有一些文章探討了表層之下的東西。這一切都在幫助我增加對“原因”的了解,為此前的內容增加了價值。

壓倒性的正面反饋表明,人們似乎都渴求基本問題得到闡明、細微之處得到探討,也期望獲得最簡單的技巧、工具和意識帶來的驚喜和冒險。這些人也根本不是參加“提升生活品質”這類課程的人,因為使用這種材料得到的最深刻的回報,都屬于一些地球上工作效率最高的人,其中有許多人已經處于效率最高者的行列,無論你根據什么標準來評判。

是該把手頭的材料整理成一本著作了。

隨后的原則、評論以及短文組成了一個思想整體,我相信它能夠為你提供超越建議或訣竅的內容。無論人們是否完全貫徹實施我在《搞定I》(最新版)中提出的最佳方法,仍然有許多事情他們可以做得更連貫一些,從而提升效率、改善生存狀況。你會發現,在這些原則和短文中,這些元素得到了驗證和強化。

我的文章已經按照它們支持的觀點被分成了高效行為的4個領域:完成、關注、結構和行動。這些原則和短文之所以如此分類,并不是要把內容限制在這些標題之下或詳盡地闡述這些話題,而是要激發你的想法,尋找更好的處理問題的方式。

有時候個人(或群體)通過完成舊的項目或清空障礙就可以獲得最大收獲(第一部分);有時候關注恰當的對象是最關鍵的部分(第二部分);有時候在其他一些情況下結構和系統是發展最重要的因素(第三部分);也有時候只需單純放棄追求完美,只要推進工作即可(第四部分)。所有這些方面都很重要,但通常情況下,一個具體的方面將會成為把效率提升到一個新層次的觸發點。第五部分則提供了核查清單供讀者參考,提醒讀者要掌控流程需要注意的主要環節。

你會注意到,每個章節并不是對某項原則的準確闡釋;這些原則是針對本書編排的順序,不是按照它們在電子簡訊中出現的順序(最初的數字順序也是隨機安排的)。此外,有些短文現在搭配的原則跟最初的搭配對象也有所差異。而每章末尾的“順便想想……”,也只是讓你“回過頭來”想想如何應用原則的催化劑。人類的行為和意識可能會同時具有真正簡單、真正復雜而又可以無限探索的特點,而我的做法是盡量避免過于牽強地下結論。但你至少會發現一些線索,可以了解工作如何在更高的層面起作用、我們如何發揮作用,以及世界如何運轉。在你消化吸收并將這些原則付諸實踐的過程中,很有可能你將對整體的工作和生活做出更大的貢獻。閱讀本書可能會強化你感官方面的某些細微變化,從而帶來行為的變化。行為的變化將會帶來行動的變化,自然也會帶來結果的變化。事物以螺旋狀向外發展,越變越大。變化出現,而積極的轉變也就發生了。最經常出現的情況是,些微小事,因為在戰略位置上堅持不懈地做,最后帶來了最大的變化。

正如我前面提到過的,你可能用不著更加努力地工作,你也可能感覺沒有必要執行《搞定I》(最新版)中提供的按部就班的系統訓練內容。但有些時候,你可能還是需要更好地管理自己未完成的工作,更好地發揮創造力,更宏觀地考慮問題,思考的時候精力更集中,利用你的直覺,打造更好的結構,更靈活、更放松,或者就是一步步實施后續步驟。做到上述某個方面或所有方面都可以讓你提升效率。在所有這些領域,本書都為你提供了重要的視角,或許就是讓你開始進入獲益豐厚的新表達層面的鑰匙。

你可能會感覺本書的材料有點熟悉。這并不是說你在其他地方讀過,而是你會感覺書中的內容都是你憑直覺已經了解的。要從本書得到收獲,并不需要新的技巧,也不需要學習一套復雜的新系統。本書可能會證實很多已經了解的東西和正在采用的有效手段。但你也將面對是否能將這種意識以更清醒、更連貫的方式加以使用的挑戰——而這才是真正的力量所在。本書匯集了各種有效的視角和行為,可以隨時隨地派上用場。雖然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優點所在,但作為整體而言,它們也即將為讀者提供更為全面的豐富背景體驗。無論你是一時心血來潮地閱讀還是通篇讀完,我都建議你在閱讀的過程中以一種更加動態、積極的姿態去準備,以便這種更宏大的場面在生活中呈現出來。

我仍然在為探討及感受個人效率原則的似乎無限的途徑感到驚訝。我們不同的旅程總是會回到一些同樣的基本真理,但我們的探索卻以更深刻的新方式引導我們再次去關注這些意識。本書闡述的思考方式無疑將會打開更多的通道、引發進一步的發現。一個層次的意義將會帶來另一個層次的意義,而且這個過程將循環往復下去,螺旋將進一步擴展。對我來說,考慮本書沒有涉獵的內容幾乎就像考慮書中已有的內容那樣感覺妙趣橫生、令人鼓舞。我希望你能像我這樣,把本書看成是一個途徑,而不是戲劇的最后一幕。

武術家的“就緒狀態”并不是被動的消極反應,也不是有限的反應,而是完全動態、充滿生機、極具創造力又非常膨脹的反應。但這種反應并非免費的午餐,它是通過工作和生活中一天天的精心訓練和體會而造就的。希望本書中總結的原則能夠成為你前進道路上的路標。

主站蜘蛛池模板: 繁峙县| 桐梓县| 从化市| 新蔡县| 台东市| 依安县| 山丹县| 会宁县| 互助| 元江| 岚皋县| 灵山县| 余干县| 青冈县| 克东县| 托克逊县| 铜川市| 永福县| 庐江县| 东乌珠穆沁旗| 得荣县| 历史| 麻阳| 广州市| 海林市| 通城县| 恩施市| 房产| 福安市| 灵武市| 仪征市| 资溪县| 谢通门县| 博野县| 洪雅县| 盐山县| 娄烦县| 拜泉县| 将乐县| 东兰县| 洛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