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險員絕不會告訴你這些事(她理財「虹」系列)
- 趙小姐
- 7字
- 2019-01-04 06:37:43
1.3 家庭保險規劃
1.3.1 典型85后小夫妻——趙小姐家的保險之路
趙小姐今年30歲,典型的80后……2008年畢業后誤打誤撞進入“宇宙行”,做起了大堂經理,天天忙得四腳朝天為別人數錢數到手抽筋。這一年我光榮地加入了月光族!
2010年開始每個月發了工資,我都強迫自己先存1000塊定期,就算月末餓死也不能花!就這樣,加上年終獎,我攢下了人生的第一個2萬塊。
2011、2012年又陸續嘗試了基金定投、12存單法(后來才知道這么洋氣的名字),但以宇宙行理財為主,那時真的是銀行理財的天下,股市不好,互聯網金融還沒這么火。
2013年結婚買房后,又回到了身無半分存款的日子,一切從零開始。
2014年開始接觸互聯網金融,基本已經放棄定期存款了,用靈活性和收益性都更高的小火雞代替了定存。
作為距離錢最近的人,我家的理財規劃做得還不錯吧?請準許我小小嘚瑟一下,嘻嘻。
在銀行的這幾年,見到了太多人,什么都不清楚,就簽字買了一大堆不知道是什么鬼的理財產品。理財經理們為了完成任務,多拿獎金也不得不只說半句有用的話,一堆沒用的話忽悠他們各種買。
我真心想說,錢是你自己辛苦掙來的,不是大風刮來的,買什么自己都先多學學。別為了給銀行和理財經理創造收入,白白損失自己的錢。
銀行銷售的產品,爭議最多的就是保險和信托。
信托一出事就是大事,因為至少100萬起。但這個還是少數人。更多的人都是被保險騙了。起點低,幾千塊錢就可以買,所以被騙的人也多(也不能說被騙,要怪還是怪自己沒搞清楚)。
為了使得自己不上當,我花了好多時間去學習保險到底是一個什么東西。我的結論是:保險真的是個好東西,有些風險只有保險能夠轉移。但是中國的保險被做爛了,真正保障功能很強大的保障型保險沒人問津,賣保險的因為不掙錢也不賣,而那些個聲稱既有保障功能又有理財功能的雞肋產品橫行霸道。
在搞清楚這些之后,我陸陸續續買了很多保障型保險(銀行肯定不賣的,幾百塊保費還不夠費事的呢),300多萬(當然是保額,不是保費哈),但每年保費只有6000左右,保障了趙小姐、老公、爸爸、媽媽、弟弟五個人。
1.弟弟——剛參加工作的單身一族。
25歲、典型的90后小盆友;剛畢業掙錢少、幾乎月光(紅包支出特別多,他說就放零存整取了),沒太多的存款;真是一個人吃飽全家不餓的狀態。
(1)意外險。
弟弟有個好哥們,家里獨生子富二代。某年大年三十兒晚上騎摩托,白發人送黑發人。那天弟弟語重心長地問我:“他家有那么多錢,這是換了我,咱爹咱媽也沒錢,怎么辦呀?”想不到小家伙還有這等覺悟,不過意外真的是太可怕了,誰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個先到。
所以我給全家所有人買了意外險,開始的時候是每人每年240塊,30萬意外身故殘疾+3萬意外醫療。
從最早在代理人那里買那種意外保障卡,300元左右;到后來在網上買,幾乎一樣的保額變成240塊;2016年到期后陸續換成了規劃君推薦的好規劃底價保險,一樣的保障內容便宜了60塊,變成每人每年180元。
也去看了很多說比這個便宜的,但保障都縮水了,以趙小姐多年買保險的經驗看,這是目前市面上性價比最高的意外險。
(2)重疾險。
我們家人都是微胖體質,感覺總是在健康上比別人差了那么一點。現在北京這霧霾天兒,真擔心自己會得肺癌,所以給弟弟買了15萬重疾、保額不算高,我的意思是先給他買點,等他再大些了,讓他自己再補充吧。我是姐姐不能管他一輩子呀。
總結:對于像弟弟這樣單身小青年來說,沒有太多的責任,照顧好自己就是最大的任務。所以買個意外和重疾就夠了。壽險對他來說,如果保費預算多,買點也成,不買也不是什么大問題。但是重疾一定要買,以他自己的收入和存款,重疾肯定是沒錢治療的,到時候還得爹媽出錢,爹媽有錢會給出錢,像我們家這樣子,爹媽沒錢的呢?
2.我和先生——兩口之家向三口前進。
85后小夫妻,我在銀行他在政府,五險一金收入穩定;兩邊父母四個老人目測5~10年都暫時不用我們花錢照顧,逢年過節禮節性照顧金額可忽略不計;結婚兩年,存款有但不多,貸款倒是不少;5年內還面臨著要孩子,小區幼兒園每月3500只是學費,還得等著搖號買個車,帶著娃娃出去玩長見識,頓感壓力山大。
(1)意外險。
因為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上面已經提到了,全家都買了意外險;30萬意外身故殘疾+3萬意外醫療=180元/年。
(2)壽險。
我們兩個人收入相當,任何一方出現意外,另一個人貸款還起來就會很費勁,外加上四個老人和一個孩子,活著的那個人都會很艱難,因為對彼此的愛,還有對父母孩子的愛和責任,我們兩個人分別投保了50萬的壽險。
現在孩子還沒有到來,只考慮房貸和父母各買了50萬,有了孩子肯定不夠啊,到時候夫妻雙方會每人再增加50萬壽險。
(3)重疾險。
現在北京這環境,大家都懂哈;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呀……是吧;裝修污染什么的,各種疾病年輕化真的是太可怕了。真擔心自己萬一生病了,花光家里積蓄不算,說不定還得再去借錢,一病回到解放前啊。
“宇宙行”除了五險一金,還有補充醫療,具體細則不說了,總之基本自己不用負擔太多。之前有個阿姨得了腦瘤,在天壇做了兩次手術、花了40萬,社保報了十多萬,單位補充醫療報銷了差不多20萬,工會還給了幾萬塊錢。所以我的重疾險只買了15萬,要是離開宇宙行,我會立刻再增加15萬的重疾。
重疾險買的規劃君推薦的新華i健康,因為常年銀行工作壓力大多少有點亞健康,所以需要體檢的估計我身體也不會特別好,干脆選這個不用去體檢,五分鐘投保完畢,soeasy。
先生單位說是國有企業,但福利沒有“宇宙行”好,只有五險一金,所以給他買了30萬的重疾。真生病了30萬夠也就夠了,不夠說明這人也就差不多了。
總結:像我和先生這樣剛成立的小家庭,兩個人除了要照顧好自己,更要照顧好彼此,這是我們的責任。照顧自己意外和重疾肯定要買,照顧彼此就只能是壽險,必須買。
3.芭比媽咪——安享晚年老兩口。
60后老夫妻,沒有五險一金,只有新農合。其實他們兩個是太需要健康保障了,重疾醫療都需要。有多需要每一個做兒女的都懂,不想贅述,怕自己眼淚掉下來弄臟了鍵盤。
(1)重疾。
這個年齡買定期的只找到一款產品,還只能保障10年,真的是不管用啊。看了好幾款終身重疾,保障10萬,每年交1萬甚至1萬多,我只能“呵呵”了,還是自己攢錢吧。
我只期盼上天照顧,他們健健康康的。但誰都知道,人年紀大了不可能一直健健康康的,只希望不好的事情來得晚一點、再晚一點……
(2)高端醫療。
沒有給爸媽買成重疾險,我真的是不甘心啊。但老人家年紀大了我知道,保險公司也知道,誰也不會做賠本的買賣。后來我想哪怕多花點錢,我給他們買個醫療險吧,高端醫療險,這個老年人也能買。
這產品真好,看病還能去私立醫院,社保外的也報銷,真好,哪哪都滿意,好的就買這個了。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保費一人一年兩萬多,兩人一年5萬多塊!此刻我真恨自己掙錢怎么這么少,我要是一年掙100萬,眼兒都不帶眨一下就買了。
因為我接觸金融、接觸保險的時候他們就已經50歲了,我盡我所能,也沒有找到一款經濟實惠、性價比高的健康保險買給他們。我只想等我老的時候,我的孩子不用為我操這份心。
截至目前,爸媽每人買了一份意外險,意外造成的小傷小痛可以給報銷了。要是大病大災,就只能靠新農合報銷一部分,剩下的我和弟弟負擔了。
總結:中老年人最需要的就是健康保險,醫療也好重疾也罷。但是保險就是保險,不是一般的商品,不是你想買就可以買的,等不再健康需要保險的時候,想買就晚了。
4.關于孩子。
趙小姐的干兒子浩浩今年2歲,明年就該上幼兒園了。浩浩爸爸是趙小姐的男閨密,兩口子都是公務員,家里條件不錯。
孩子剛出生,就有做保險的親戚去忽悠他們買教育險,一年交好幾萬,上高中大學返錢的那種。趙小姐果斷沒讓浩浩爸爸買,我說你有那錢就給自己買份保險,每年花不了幾百塊錢。真出事了賠給孩子的一大筆錢也能好好生活學習。
另外小男孩好動淘氣,買份意外也很有必要;再買一份到浩浩20歲或者25歲的重疾,20萬保額。兩項加起來一年500塊足夠了。
總結:愛孩子給自己買保險,孩子做受益人;愛孩子就給他未成年的保障,以后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去處理;一切都為孩子安排好了,真擔心將來孩子生活不能自理……
1.3.2 給90后小夫妻的購買保險建議
今天收到一位妹子關于保險的咨詢,我覺得他們家還挺有90后小家庭的特點,就專門開個帖子,也給其他90后小夫妻一個參考。表格中的數據是根據財蜜提供的資料提煉的。

家庭情況分析:
1.這個家庭的收入在當地(目測是三四線城市)應該算是中等水平。
有了小寶,支出還能控制在每月1000,真厲害!現在每年大約有6萬元的結余,80%的結余率真的是太厲害了。如果兩年內要買車就要花光所有積蓄,或者就得貸款了,可以考慮買個便宜點的車或者晚一點買車。
2.考慮到家里有孩子,留出緊急備用金。
雖然說預期未來三年收入和工資都不變,但還是建議你先至少留出1萬塊錢放在貨幣基金,以防萬一有個什么用途,據說這叫緊急備用金,一般建議為3~6個月的生活支出,但是考慮到有孩子我覺得還是稍微多點比較好一點。
因為現在家里儲蓄為0,我覺得你還是先把這1萬塊留出來,再進行保險配置,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三四個月吧。
3.保險購買順序上,丈夫作為家庭經濟支柱,建議優先為其購買。
考慮到孩子在媽媽心頭的位置。在這個家庭中,建議優先為孩子和先生購買,自己可以稍后一些。如果保費預算確實有限,可以考慮降低重疾險和壽險的保障時間,這樣保費可以低很多。等過三五年手頭富裕了,可以再補充。保險和理財從來都不是搞一下就完事了,都需要不斷地調整更新完善。
4.買什么保險呀?買多少呀?

對于這個家庭我的建議如表格所示,下面會展開一一詳細說。
丈夫:壽險和重疾
你對丈夫的保險計劃是壽險和意外。因為其健康狀況良好,基本不吸煙也不胖,所以去買人保的精心優選還是很有優勢的,我覺得應該能是個超優體,即使50萬壽險附加20萬的重疾,每年也就1000塊。同樣的年齡要是買那種沒有體檢統一按照標準體收費的保險,1000元也就50萬壽險,所以你自己考慮是不是要保留這部分重疾保障。
已經有小寶了,在小寶成人之前你們兩個的責任是最重大的,所以保障期限我建議暫時選擇20年,一方面同樣的保障,如果選擇30年,保費會貴一倍。另一方面過三五年,可能買房換車了,資產和收入也會改變,可以到時候再調整。
想在25歲的時候就考慮好一輩子的事情不太可能,陸陸續續慢慢調整就好了。
妻子:壽險和重疾
考慮到妻子的收入2.5萬/年,原本不建議你買精心優選的,因為至少要選擇50萬的壽險對你來說稍微有點多。但是去看了其他產品,你這個年齡,精心優選50萬壽險+20萬重疾,每年650左右。如果換成其他不需要體檢統一按照標準體收費的產品,20萬壽險+20萬重疾就差不多每年650了。
所以我本著花一樣的錢,干更多事情的原則,還是建議你買精心優選。
意外險可以選擇和丈夫同一款產品,因為考慮到收入,可以將保額降低到10萬。其中寶航1萬元的意外醫療,對于平時的一下小傷小碰還挺管用的。
孩子:醫療和意外
中民國壽健康寶貝A計劃10萬意外+10萬醫療+1萬意外醫療=350元/年,這個產品我很喜歡他的10萬的住院醫療,其實剩余的保障10萬意外身故+1萬的意外醫療,完全可以由用10萬意外險替代。但是如果那樣想單獨購買10萬醫療保險基本就沒有了,所以我覺得還是這個比較靠譜。另外,等孩子到了3歲,就可以換成190元/年的那個了,價格更實惠了。
重疾險建議買個20年期限的。18歲上大學,22歲畢業,你買20年已經保障到孩子大學畢業了。足夠了,剩下的事情交給他自己吧。
相信咱自己的孩子22歲肯定可以生活自理了,不用什么都當媽的給包辦。而且你真給他買個六七十年的保險,或者考慮孩子養老什么的就真的屬于沒有必要了,保費多花十幾倍不說,還不如為自己安排好養老現實呢。
5.其他投資。
畢竟孩子上學是一筆不小的費用,現在每年剩余的錢也挺多的,建議可以考慮其他投資方式,但一定不要買教育金保險喲,那玩意兒收益太低了。
1.3.3 保險備忘錄——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忘繳保費啦
趙小姐家爸爸媽媽弟弟先生和趙小姐五個人,一共購買了11張保單,保額總計300多萬,每年保費6000元左右。見《典型85后小夫妻——趙小姐家的保險之路》篇可以看趙小姐買的全部保險。
其中有一年期的意外險,到期需要繼續購買;10年、20年的重疾或者壽險,需要到期記得向相應的銀行卡存錢(這年頭貨幣基金秒贖,所以我的銀行卡里活期余額基本為零)。
這11張保單到期日又分散在一年四季,真是百花齊放啊。記不住啊記不住,長險到期沒交費還有兩個月的寬限期,可萬一一年期的意外險到期沒有續上,不就等于又裸奔了咩?受其他妹子的理財備忘錄啟發,也做了一個保險到期提醒備忘錄:
百度云鏈接鏈接:http://pan.baidu.com/s/1bnRWvYv 密碼:ptvd

這個表格需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將被加粗的基本信息填寫好。提醒日會根據你填寫的“最近一次交費日期”自動生成,一年期意外險到期續保直接點擊后面的續保即可跳轉到相關頁面,長期保險點擊最后的查看詳情可以看到產品的詳細介紹。
如果最近一次需要交費的日期距離在今天后30天外,將會自動提示你“暫不需交費”;如果最近一次需要交費的日期距離在今天后30天內,將會自動提示你“××天后需繳費”;如果最近一次需要交費的日期就是今天,將會自動提示你“當日需交費”;如果最近一次需要交費的日期距離在今天之前,將會自動提示你“繳費過期××天”,因需要額外注意,所以對于過期的將會紅色顯示。
這個表格對我來說,沒有紅色,就可以暫時不理它。
有兩個小常識提示一下:
1.保險公司很變態,一般都會提前扣費。所以我的扣費銀行卡一般余額都是0,等到需要交費的時候再將貨幣基金贖回秒到賬。
2.長期保險晚幾天交費一點問題都沒有。真出了事保險公司照樣賠你錢,只是會扣除你欠的保費和利息,這叫作寬限期。通常寬限期是60天。但我怕自己忘了,一般都自己給自己寬限30天,你可以根據自己的記憶力靈活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