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遼沈戰役(1)

  • 三大戰役全記錄
  • 文朝利 楊帆
  • 4969字
  • 2017-07-06 14:36:32

從1948年9月12日開始的52天里,在東北地區的黑土地上,一場大決戰拉開了大幕。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野戰軍,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消滅及改編國民黨軍1個剿匪總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6個師共47.2萬人。尺地寸草的爭奪,一卒一彈的計較,勾勒出驚心動魄而又五彩繽紛的戰爭畫卷。遼沈戰役結束后,解放軍獲得了鞏固的戰略后方和強大的戰略預備隊,從根本上改變了國共雙方總兵力的對比。而此戰役也是國共雙方決戰的關鍵節點,尤其是塔山一戰,被稱為國民黨軍全面失敗的開始。遼沈戰役結束,國民黨軍已猶如強弩之末了。

【引子:第一個勝仗】

夜幕下,白雪皚皚,寒月冷照。

萬籟俱寂中,兩顆信號彈騰空升起。霎時,隆隆的轟炸聲席卷了整個秀水河畔,國民黨軍陣地中,頓時火光沖天。

嘹亮的軍號聲劃破夜空,東北民主聯軍戰士沖出陣地,向秀水河子國民黨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

這是1946年2月13日,晚22時。

就在前不久,即元月10日,國共雙方剛剛簽署了《停戰協議》,并于13日午夜正式生效。但蔣介石卻利用停戰之機,加緊向東北調運軍隊,于2月上旬,將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新編第6軍運抵秦皇島,隨即經北寧路開抵錦州。

與此同時,國民黨軍兵分三路向北寧路兩側地區的民主聯軍大舉進攻。其中,北路一隊向公主屯、秀水河子一帶“掃蕩”而來。

當時,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正在秀水河子一帶休整練兵,聞聽敵人打上門來,了解戰況之后,這位一向不茍言笑的司令員,雖然從不相信蔣介石所謂的“和平”,但也沒想到,國民黨軍竟企圖以5個營的兵力,在遠離主力的情況下,將秀水河子一帶的民主聯軍一掃而光。

“實在是不自量力!”

林彪將炒黃豆咬得咯蹦蹦響,指著墻上的地圖,對作戰處長李作鵬說:

“孤軍深入乃兵家之大忌,如此狂妄的結果就是被吃掉!”

旋即,林彪調動秀水河子附近的民主聯軍——新四軍第3師彭明治的第7旅、山東軍區梁興初的第1師,以彭明治與梁興初為正副指揮,很快包圍了已占領秀水河子的國民黨軍第13軍第89師的一個加強團,決心吃掉這塊送到嘴邊的“肥肉”。

這是東北民主聯軍出關以來,第一次與國民黨軍主力部隊進行大規模攻防戰。

秀水河子是一個有500余戶人家的小鎮,位于遼寧省法庫縣西部,彰(武)法(庫)公路從小鎮中穿過,將小鎮分為南北兩半,秀水河從小鎮南流過。由于秀水河子周圍地形開闊,易守難攻,2月12日中午的戰斗打響后,國民黨軍火力密集,又占據有利地形,民主聯軍進攻受挫。

于是,林彪選擇了夜間進攻。

盡管如此,國民黨軍憑借精良的美械裝備,將一顆顆照明彈射向夜空,使夜晚變得如同白晝。

民主聯軍的沖鋒隊在秀水河子周圍的開闊地中,完全暴露在敵人的槍口之下。

戰斗打得十分激烈,雙方陣地炮火交織,轟炸聲震天動地。

林彪鉆出指揮所,站在附近小山包上觀戰。

突然,一團團火球射向進攻的沖鋒隊中,緊接著,戰士們變成一團團火球,在雪地上翻滾、慘叫。

林彪大吃一驚:“這是什么武器?”

“是火箭炮吧?”一個參謀猜測。

“我見過蘇聯的喀秋莎火箭炮,根本不是這樣!”

林彪叫過作戰處長李作鵬,吩咐馬上審問俘虜,弄清是什么武器。

據俘虜交代,那種火球是120毫米迫擊炮施放的燃燒彈,還有更厲害的武器,就是火焰噴射器。但在東北戰場,目前只有新6軍有這種武器。林彪當即叮囑李作鵬注意,與新6軍交手時,一定提防他們使用火焰噴射器。

盡管燃燒彈威力無窮,但在民主聯軍火力網的掩護下,沖鋒的號角很快響徹秀水河畔,民主聯軍戰士從四面八方沖向敵軍陣地。

次日清晨7時,民主聯軍成功攻占敵軍陣地,殲滅秀水河子全部敵軍1500人,繳獲火炮38門,槍械800余支,彈藥7萬余發,汽車30多輛,電臺2部。

這是民主聯軍在東北取得的第一個殲滅戰的勝利,也是八路軍、新四軍主力部隊一部出關后的第一個大勝仗,其意義深遠而重大!

早在抗戰勝利之初,共產黨利用蘇軍解放東北的有利形勢,于1945年9月下旬開始,先后抽調解放區各主力部隊11余萬人,抽調干部2萬人,調動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20人,開赴東北,基本完成控制東北的部署。

而當時蔣介石的主力部隊遠在西南、西北,數十萬精銳部隊尚在中緬、中越邊境或境外地區,一時難以調運東北。

但由于東北在國防戰略、工業經濟以及地緣政治等方面,在全國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時間上的落后并不能改變蔣介石占領東北的欲望,憑借優良的美械裝備,國民黨軍于11月中旬占領山海關,打開了通往東北的大門,并連續占領綏中、興城、錦西、錦州等戰略要地。

與此同時,蔣介石改變外交策略,以退為進,使蘇聯為了既得利益同時礙于與美國的關系,對中共態度發生逆轉,不僅將長春、沈陽等大城市接收權讓給國民黨,而且勒令共產黨退出各大城市,甚至表示不惜以武力驅逐共產黨。

在此情況下,中共中央作出“讓開大路,占領兩廂”的戰略方針,將軍隊調至大中城市、鐵路干線周邊及較遠的城市鄉村,發動群眾,清剿殘余偽軍和土匪,建立根據地。

東北民主聯軍的撤退,使國民黨軍隊愈發覺得不可一世。

毫無疑問,秀水河子殲滅戰的勝利,給予國民黨軍以強烈震懾與打擊。

【第一章】決戰序曲——扭轉東北戰局

四平保衛戰,迷霧重重

蔣介石派到東北的最高軍事長官,是東北保安司令長官杜聿明。

當第13軍整團被殲的時候,杜聿明因腎病發作,正有氣無力地躺在病床上。

戰報很快送進位于錦州的國民黨軍保安司令長官官邸。參謀長趙家驤拿著戰報,猶豫了一下,還是遞到了杜聿明手中。

杜聿明看罷,驚出一身冷汗,捂著肚子坐起來,但話說出口,卻很有些自我安慰的味道:

“都是第13軍長官無能,整個部隊戰斗力差,讓共軍鉆了空子!”

“不錯。”趙家驤雖點頭稱是,內心卻不無憂慮,“不過,整團被殲,足以說明一個問題……”

“什么問題?”

“共軍的實力,已今非昔比。”

杜聿明不得不點頭承認:

“不可掉以輕心啊!”

事實正是如此,共產黨雖然“讓開大路,占領兩廂”,但林彪一直密切注視著敵軍動態,時刻尋找著戰機。此時,他的目光轉向了四平街——

四平地處吉林省西南部,松遼平原中部,位于沈陽與長春之間,遼、吉、蒙交界處,中長、平(四平)齊(齊齊哈爾)、四(四平)梅(梅河口)三條鐵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滿的重要交通樞紐,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要控制東北,必須控制四平。”毛澤東如是說。

“沒有四平,難以得到東北。”蔣介石如是說。

早在停戰令下達之前,即1946年1月8日,國民黨“接收大員”劉翰東,帶領百余名官員進入四平,成立了遼北省政府和四平市政府,并親任省政府主席。

然而,四平地勢平坦,一條鐵路從市中心穿過,將城市分為東西兩半,城東、南、北30里外為丘陵地帶。也就是說,四平既無防守城垣,亦無險可據。

3月13日,駐守四平的蘇軍撤離。此時,四平守軍為劉翰東臨時收編的偽“鐵石部隊”殘余,以及自外地逃至四平的土匪武裝,總兵力3000余人。

林彪看準時機,當機立斷:攻占四平!

3月15日,民主聯軍占領四平西郊機場。

3月16日夜,民主聯軍包圍了四平。

3月17日凌晨2時,攻城戰斗打響。民主聯軍第7縱隊一個團、新四軍第3師第10旅一個團和保安一旅等部隊,自東、西、北三個方向,同時向四平發起攻擊。

一時間,激烈的槍彈聲響成一片,黑暗的夜幕中火光四起。

戰斗一直持續到當天下午,除200余名守軍潰逃外,3000余名守軍全部被殲滅,遼北省政府主席劉翰東、保安司令張凱、匪首王大化和王耀東等人均被生擒。

此次戰斗,繳獲輕重機槍69挺,大小炮32門,步槍2000多支,汽車20輛,軍馬700匹,以及大批軍用物資。

順利攻占四平,為中共在國共兩黨談判中爭取到一定主動權。

蔣介石在得知四平被民主聯軍占領后,立即下令,重新奪回四平。

當時杜聿明并沒有在東北,他已于2月18日飛抵北平,秘密入住白塔寺中和醫院,并于民主聯軍攻占四平的前一天,即3月16日做了左腎切除手術,這個時候,正處在術后觀察治療的關鍵時期。

于是,國民黨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梁華盛披掛上陣,指揮國民黨王牌新1軍、第71軍向四平方向大舉進攻。

4月7日,新1軍由昌圖沿公路向四平外圍興隆一帶進擊。

4月10日,國民黨東北保安副司令長官鄭洞國趕赴開原前線,命令部隊繼續向四平外圍進擊。

就在新1軍沿中長路向四平以南進攻的時候,第71軍第87師、第91師繞道八面城向四平迂回。

林彪料到蔣介石會重奪四平,占領四平后,即調整部隊,集中優勢兵力,部署四平外圍戰斗。遂令梁興初的1師、羅華生的2師萬毅縱隊、黃克誠的第3師第8旅、第10旅共12個團,迅速到達昌圖西北地區集結。

4月15日,國共雙方在四平外圍的戰斗打響。

在八面城以南的金山堡、大洼,民主聯軍以14個團的兵力,向國民黨第87師展開猛烈進攻。一夜激戰,第87師大部被殲,前來增援的第91師一部被擊潰。戰斗結束,民主聯軍共殲敵4400余人,繳獲汽車30多輛,大炮31門,機槍136挺,步槍1200多支,以及大量軍用物資。

這是東北民主聯軍進入東北初期,在運動中集中局部優勢兵力殲敵的一個范例,此戰有力挫傷了國民黨軍的銳氣。

4月17日,國民黨新1軍新30師占領了四平以南的山地;新38師攻占了老四平,并很快占領泉眼車站,71軍在金山堡、大洼遭受重創之后,放棄從左翼迂回四平的計劃,向右翼新1軍靠攏,對四平城區形成弧形包圍態勢。

4月18日,四平城區爭奪戰正式打響!

此次戰役大體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4月18日至26日,國民黨軍銳氣旺盛,尤其素有“天下第一軍”之稱的國民黨新1軍,在印緬戰場上戰功赫赫,軍長孫立人享有“東方隆美爾”之譽,戰斗一開始便擺出一副銳不可當之勢,借助猛烈的炮火掩護,向四平近郊民主聯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

為了迎擊國民黨軍,林彪在百里防線上部署6個師的兵力,頑強抵抗。雖暫時守住一些陣地,但傷亡慘重。

隨著雙方增援部隊陸續開至四平,25日的戰斗打得異常慘烈。

國民黨方,在飛機、坦克的配合下,鄭洞國親率新1軍向三道林子和北山陣地發起猛烈攻擊,飛機投擲炮彈的密度,平均每分鐘400余枚!

在如此猛烈的炮火下,民主聯軍陣地被炮火包圍。這一天,國民黨軍向北山陣地連續發起9次沖鋒,皆被民主聯軍7旅特務營一連擊退。

人在陣地在,一連死守陣地,三分之二的戰士在炮火中傷亡。至夜,陣地上只剩下3人!

而7旅趁夜色襲擊國民黨軍,使之徹夜難眠,第二天難以組織新的進攻。

到26日,雙方激戰9天,均傷亡慘重。

4月27日到5月14日,為此戰第二階段。國民黨軍因對四平久攻不下,只得轉攻為守,開始構筑工事,鄭洞國因此請求杜聿明增援四平。在這個階段,雙方陷入對峙、僵持局面。

而此時,杜聿明手術后,經過一個月的觀察治療,不等完全恢復,便于4月16日返回沈陽。經過近10天偵查,杜聿明發現,民主聯軍在四平與本溪兩個戰場部署兵力10萬,而四平的兵力遠遠優于本溪,林彪又坐鎮四平,正好是取本溪之機。

這一發現,讓杜聿明興奮不已。本溪乃沈陽的門戶,拿下本溪,自然是對林彪的沉重一擊,然后集中兵力攻打四平,必然事半功倍。

于是,杜聿明電令鄭洞國,堅守四平,守而不攻,以此拖住林彪;同時在報紙上發布消息,稱他已開赴四平前線,以此迷惑林彪。

林彪對此毫無懷疑。

非但如此,林彪斷定杜聿明會增援四平,還將本溪守軍三縱調到四平右翼昌圖、開原一帶,修筑工事,阻止國民黨增援部隊。

卻不料此舉正中杜聿明下懷,杜聿明令新6軍廖耀湘、52軍趙公武,率10萬精銳部隊,兵分兩路,向本溪包抄而去。

5月3日,本溪戰斗打響。由于本溪守軍兵力薄弱,杜聿明輕取本溪。

緊接著,國民黨新6軍、第52軍、第71軍88師開赴四平,四平的國民黨軍陡增一倍!

林彪棋錯一招,形勢急轉直下。此時林彪已攜總部從四平撤出,移駐四平近郊梨樹縣。在該縣一個小村莊的普通民宅里,林彪像往常一樣,時而盯著墻上的地圖,一動不動;時而在屋里久久踱步,一言不發。

“下令359旅,火速南下,增援三縱,阻攔新6軍北進。”

林彪對著墻上的地圖,頭也沒回,發出一道指令。

這道指令令很多人困惑不解。當時359旅位于梨樹縣以北,即四平大北方的公主嶺,要跨越梨樹、四平,南下到三縱所在的昌圖、開原一帶,能否阻止國民黨主力新6軍北上暫且不說,繞開四平周圍的國民黨軍也并非易事。

當時東北的形勢,對民主聯軍極為不利——沒有根據地,沒有群眾基礎,連戰斗結束后的傷兵都無人照顧,如此形勢下,面對國民黨主力部隊源源北上,因何要死守四平?

主站蜘蛛池模板: 澜沧| 德兴市| 泸州市| 巴马| 手机| 诸暨市| 新化县| 民勤县| 杨浦区| 洪雅县| 德钦县| 甘德县| 涞水县| 贵德县| 东海县| 那坡县| 台南县| 谢通门县| 德保县| 榕江县| 汉阴县| 巨鹿县| 万全县| 铜川市| 昌乐县| 长春市| 满洲里市| 大港区| 景洪市| 南城县| 垣曲县| 甘肃省| 石狮市| 莒南县| 张家口市| 长宁县| 平定县| 北流市| 新沂市| 高台县| 虎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