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六章 管理的基本方法

6.1 復習筆記

【知識框架】

【重點難點歸納】

一、管理的方法論

1.管理方法的重要性

(1)管理方法是指在管理活動中為實現管理目標、保證管理活動順利進行所采取的具體方案和措施。

(2)管理方法是管理理論、原理的自然延伸和具體化、實際化,管理原理指導管理活動的必要中介和橋梁,是實現管理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其作用是一切管理理論、原理本身所無法替代的。

2.管理哲學

(1)管理哲學是關于管理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管理主客體矛盾運動規律的科學。

(2)管理哲學的構成

①管理辯證法。管理活動的聯系觀、運動觀、變化觀、發展觀。

②管理認識論。人們對管理的認識過程,由于主客觀條件的限制,總要經歷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的多次反復才能完成。

③管理文化。指將一個組織的全體人員結合在一起的行為方式和標準。

④管理的科學價值觀。現代化管理思想以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發展為基礎。現代管理科學理論發展的水平直接制約著現代化管理思想的完善和成熟程度。

3.關于管理方法的分類

(1)管理方法一般可分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經濟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的技術方法。

(2)管理方法的其他分類方法

①按照管理對象的范圍,可劃分為宏觀管理方法、中觀管理方法和微觀管理方法;

②按照管理方法的適用普遍程度,可劃分為一般管理方法和具體管理方法;

③按照管理對象的性質,可劃分為人事管理方法、物資管理方法、資金管理方法、信息管理方法;

④按照所運用方法的量化程度,可劃分為定性方法和定量方法等。


二、管理的法律方法

1.法律方法的內容與實質

(1)內容。法律方法是指國家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條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調整社會經濟的總體活動和各企業、單位在微觀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關系,以保證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管理方法。

(2)實質。法律方法是實現全體人民的意志,并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代表他們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實行強制性的、統一的管理。

2.法律方法的特點與作用

(1)法律方法的特點

①嚴肅性。法律和法規的制訂必須嚴格地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規定進行。一旦制定和頒布出來后,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②規范性。法律和法規是所有組織和個人行動的統一的準則,對他們具有同等的約束力。

③強制性。法律、法規一經制定就要強制執行,各個企業、單位以至每個公民都必須毫無例外地遵守。否則,要受到國家強制力量的懲處。

(2)法律方法的作用

①保證必要的管理秩序。管理系統內外部存在著各種社會經濟關系,只有通過法律方法才能公正、合理、有效地加以調整,保證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②調節管理因素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對象有著不同的義務和作用,這需要管理的法律方法進行調節。

③使管理活動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法律方法的運用,有助于使符合客觀規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用法律的形式規范化、條文化、固定化,使人們有章可循。

3.法律方法的正確運用

(1)在管理活動中,各種法規要綜合運用、相互配合。就企業管理而言,法律方法不僅要求企業掌握和運用“企業法”以及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經濟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運用民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

(2)企業應根據國家、政府的有關法律、法規制訂自己的管理規范,保證必要的管理秩序,有效地調節各種管理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宏觀法規在本單位得以順利地貫徹執行,避免與法律、法規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三、管理的行政方法

1.行政方法的內容與實質

(1)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命令、規定、指示、條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工作的管理方法。

(2)行政方法的實質是通過行政組織中的職務和職位來進行管理。它特別強調職責、職權、職位,而并非個人的能力或特權。

2.行政方法的特點與作用

(1)行政方法的特點

①權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礎是管理機關和管理者的權威。管理者權威越高,他所能發出的指令接受率就越高。

②強制性。行政權力機構和管理者所發出的命令、指示、規定等,對管理對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強制性。行政方法通過這種強制性來達到指揮與控制的目的。

③垂直性。行政方法通過行政系統、行政層次來實施。因此基本上屬于“條條”的縱向垂直管理。行政指令一般都自上而下,通過縱向直線下達。

④具體性。相對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較具體、不僅行政指令的內容和對象是具體的,而且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方法上也因對象、目的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⑤無償性。運用行政方法進行管理,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人、財、物等的調動和使用不講等價交換的原則。一切根據行政管理的需要,不考慮價值補償問題。

(2)行政方法的作用

①行政方法的運用有利于組織內部統一目標、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能夠迅速有力地貫徹上級的方針和政策,對全局活動實行有效的控制;

②行政方法是實施其他各種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③行政方法可以強化管理作用,便于發揮管理職能,使全局、各部門和各單位密切配合,前后銜接,并不斷調整它們之間的進度和相互關系;

④行政方法便于處理特殊問題。行政方法時效性強,它能及時地針對具體問題發出命令和指示,較好地處理特殊問題和管理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

3.行政方法的正確運用

(1)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行政方法的本質是服務;

(2)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為領導者水平所制約;

(3)信息在運用行政方法過程中至關重要;

(4)行政方法的運用由于借助了職位的權力,因此,對行政下屬來說有較強的約束力。從而可能不利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所以,不可單純依靠行政方法,而要與其他方法相結合。


四、管理的經濟方法

1.經濟方法的內容與實質

經濟方法是根據客觀經濟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種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管理方法。

管理的經濟方法的實質是圍繞著物質利益,運用各種經濟手段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勞動者個人三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

不同的經濟手段存在于不同的領域中,可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

(1)價格。在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社會里,價格是計量和評價勞動的社會標準。價格體系合理,是社會經濟活動能實現良性循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

(2)稅收。稅收是國家取得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國家管理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3)信貸。信貸是銀行存款、貸款等信用活動的總稱。信貸是最為靈活、有效的經濟杠桿。其具體手段主要有:貸款條件、貸款額度以及差別利率和貸款期限等。

(4)利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潤是反映經濟組織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利潤把企業經濟效益與職工的經濟利益掛起鉤來,促使企業勞動者從關心個人利益的角度更多地關心企業的經營及其成果。

(5)工資。這一經濟手段直接涉及企業和勞動者個人的物質利益,正確使用它,對于調動企業的經營積極性和職工個人的勞動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6)獎金與罰款。獎金是根據職工對企業所作額外貢獻的大小,用貨幣形式付給職工的獎賞。罰款是對職工違反規章制度和給企業群體造成危害的行為進行的經濟懲罰。獎勵與懲罰最重要的是嚴明,該獎即獎,當罰則罰,激勵正氣,祛除邪氣。

2.經濟方法的特點

(1)利益性。經濟方法是通過利益機制引導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種利益,間接影響被管理者行為的一種管理方法。

(2)關聯性。不但各種經濟手段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影響面寬,而且每一種經濟手段的變化都會造成社會多方面經濟關系的連鎖反應。

(3)靈活性。一方面,經濟方法針對不同的管理對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另一方面,對于同一管理對象,在不同情況下,可以采用不同方式來進行管理,以適應形勢的發展。

(4)平等性。經濟方法承認被管理的組織或個人在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上是平等的。

3.經濟方法的正確應用

(1)要注意將經濟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

(2)要注意經濟方法的綜合運用和不斷完善,既要發揮各種經濟杠桿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視整體上的協調配合;

(3)不要迷信重獎重罰的作用,防止以罰代管的傾向。


五、管理的教育方法

1.教育方法的實質和任務

(1)實質。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對受教育者從德、智、體諸方面施加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教育的目的是為了讓受教育者的行為符合管理的要求。

(2)任務。通過教育,不斷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質、文化知識素質、專業水平素質,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2.教育方法的特點

(1)強制性。某些教育內容在組織的規章制度中作了強制性的規定。

(2)示范性。領導者的行為對成員具有示范效應。

(3)群體性。在教育中,要注意對群體的教育,提高每個人對群體的認知,加強團隊的凝聚力和榮譽感。

(4)個體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性,教育工作要采取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方法,要有針對性。

(5)自主性。教育應是員工自身的一種內在需要。

3.教育方法應用的方式

(1)專業式教育。學校可按專門的、系統的教學計劃進行培養,各種專業機構結合有關法規、案例進行生動的教育,都能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2)情景式教育。可結合實際的現場情景或模擬現場情景進行教育,也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3)啟發式教育。采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啟發式教育,讓職工聽過講話后會自己受到感染、受到啟發、受到鼓舞、受到教育。

(4)互動式教育。采取平等的、開放的、討論的、互動的方式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


六、管理的技術方法

1.技術方法的內容與實質

(1)內容。管理的技術方法是指組織中各個層次的管理者(包括高層管理者、中層管理者和基層管理者)根據管理活動的需要,自覺運用自己或他人所掌握的各類技術,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的管理方法。各類技術包括信息技術、決策技術、計劃技術、組織技術、控制技術等。

(2)實質。技術方法是把技術融進管理中,利用技術來輔助管理。善于使用技術方法的管理者通常能把技術與管理很好地結合起來。具體體現在兩個方面:

①根據不同的管理問題,選用不同的技術;

②在了解每種技術的適用范圍的前提下,盡可能把所掌握的技術用到實處,發揮技術的積極作用。

2.技術方法的特點與作用

(1)特點

①客觀性。一是技術是客觀存在的,它不依賴人的意識并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二是技術方法產生的結果是客觀的。

②規律性。一是技術脫胎于現實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客觀規律;二是技術方法是有規律的,每種方法都是有章可循的。

③精確性。它是指只要基礎數據是正確無誤的,由技術方法產生的結果就是精確的。

④動態性。管理者在管理過程中時時會遇到新情況、新問題。這要求管理者必須緊密追蹤技術的發展,將現有的管理技術及時更新換代。

(2)作用

①信息技術的采用可以提高信息獲取的速度與信息的質量;

②決策技術的采用可以提高決策的速度與質量;

③計劃、組織和控制技術的采用可以提高有關職能的執行效率,促進管理過程的良性循環;

④技術在組織中的運用和被重視為技術創新創造了良好的氛圍和條件,一直致力于技術創新的組織才有可能長盛不衰。

3.技術方法的正確運用

管理者想要正確運用技術方法,必須注意以下幾點:

(1)技術并不是萬能的,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

(2)管理者在解決管理問題時,不能僅僅依靠技術方法。應該把各種管理方法結合起來使用。

(3)管理者要知道技術的價值和局限所在,并在可能的情況下,多向組織內外的技術專家請教,彌補自身某些方面知識的不足。

6.2 課后習題詳解

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有何特點和作用?如何正確運用?

答:(1)管理的法律方法的內容與實質

①內容。國家根據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通過各種法律、法令、條例和司法、仲裁工作,調整社會經濟的總體活動和各企業、單位在微觀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關系,以保證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管理方法。

②實質。法律方法是實現全體人民的意志,并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代表他們對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活動實行強制性的、統一的管理。

(2)管理的法律方法的特點與作用

①法律方法的特點:

a.嚴肅性。法律和法規的制訂必須嚴格地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規定進行。一旦制定和頒布出來后,就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b.規范性。法律和法規是所有組織和個人行動的統一的準則,對他們具有同等的約束力;

c.強制性。法律、法規一經制定就要強制執行,各個企業、單位以至每個公民都必須毫無例外地遵守。否則,要受到國家強制力量的懲處。

②法律方法的作用:

a.保證必要的管理秩序。管理系統內外部存在著何種社會關系,只有通過法律方法才能公正、有效地加以調整,保證社會經濟秩序的正常運行。

b.調節管理因素之間的關系。不同的對象有著不同的義務和作用,這需要管理的法律方法進行調節。

c.使管理活動納入規范化、制度化軌道。法律方法的運用,有助于使符合客觀規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用法律的形式規范化、條文化、固定化,使人們有章可循。

(3)正確運用管理的法律方法

①在管理活動中,各種法規要綜合運用、相互配合。就企業管理而言,法律方法不僅要求企業掌握和運用“企業法”以及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直接相關的經濟法律,而且也要掌握和運用民法賦予的權利和義務。

②企業應根據國家、政府的有關法律、法規制訂自己的管理規范,保證必要的管理秩序,有效地調節各種管理因素之間的關系,使宏觀法規在本單位得以順利地貫徹執行,避免與法律、法規有悖而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有何特點和作用?如何正確運用?

答:(1)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內容和實質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命令、規定、指示、條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工作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的實質是通過行政組織中的職務和職位來進行管理。它特別強調職責、職權和職位,而并非個人的能力或特權。任何部門、單位總要建立起若干行政機構來進行管理。它們都有著嚴格的職責和權限范圍。由于在任何行政管理系統中,各個層次所掌握的信息絕對是也應當是不對稱的,所以,才有了行政的權威。上級指揮下級,完全是由于高一級的職位所決定的。下級服從上級是對上級所擁有的管理權限的服從。

(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特點和作用

①行政方法的特點:

a.權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礎是管理機關和管理者的權威。管理者權威越高,他所能發出的指令接受率就越高;

b.強制性。行政權力機構和管理者所發出的命令、指示、規定等,對管理對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強制性。行政方法通過這種強制性來達到指揮與控制的目的;

c.垂直性。行政方法通過行政系統、行政層次來實施。因此基本上屬于“條條”的縱向垂直管理。行政指令一般都自上而下,通過縱向直線下達;

d.具體性。相對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較具體、不僅行政指令的內容和對象是具體的,而且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方法上也因對象、目的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e.無償性。運用行政方法進行管理,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人、財、物等的調動和使用不講等價交換的原則。一切根據行政管理的需要,不考慮價值補償問題。

②行政方法的作用:

a.行政方法的運用有利于組織內部統一目標、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能夠迅速有力地貫徹上級的方針和政策,對全局活動實行有效的控制;

b.行政方法是實施其他各種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c.行政方法可以強化管理作用,便于發揮管理職能,使全局、各部門和各單位密切配合,前后銜接,并不斷調整它們之間的進度和相互關系;

d.行政方法便于處理特殊問題。行政方法時效性強,它能及時針對具體問題發出命令和指示,較好地處理特殊問題和管理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

(3)管理的行政方法的正確使用

行政方法是實現管理功能的一個重要手段,但只有正確運用,不斷克服其局限性,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①管理者必須充分認識行政方法的本質是服務。服務是行政的根本目的,這是由管理的實質、生產的社會化以及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決定的。

②行政方法的管理效果為領導者水平所制約。因為它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管理效果,基本上取決于領導者的指揮藝術和心理素質,取決于領導者和執行者的知識、能力。

③信息在運用行政方法過程中是至關重要的。首先,領導者駕馭全局、統一指揮,必須及時獲取組織內外部有用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確決策,避免指揮失誤;其次,上級要把行政命令、規定或指示迅速而準確地下達,還要把收集到的各種反饋信息和預測信息發送給下級領導層,供下級決策時使用。

④行政方法的運用由于借助了職位的權力,因此,對行政下屬來說有較強的約束力,較少遇到下屬的抵制,這種特點可能使得上級在使用行政方法時忽視下屬的正確意見和合理的要求,從而容易助長官僚主義作風,不利于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3.管理的經濟方法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有何特點?如何正確運用?

答:(1)管理的行政方法的內容和實質

行政方法是指依靠行政組織的權威,運用命令、規定、指示、條例等行政手段,按照行政系統和層次,以權威和服從為前提,直接指揮下屬工作的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的實質是通過行政組織中的職務和職位來進行管理。它特別強調職責、職權和職位,而并非個人的能力或特權。任何部門、單位總要建立起若干行政機構來進行管理。它們都有著嚴格的職責和權限范圍。由于在任何行政管理系統中,各個層次所掌握的信息絕對是也應當是不對稱的,所以,才有了行政的權威。上級指揮下級,完全是由于高一級的職位所決定的。下級服從上級是對上級所擁有的管理權限的服從。

(2)管理的行政方法的特點和作用

①行政方法的特點:

a.權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礎是管理機關和管理者的權威。管理者權威越高,他所能發出的指令接受率就越高;

b.強制性。行政權力機構和管理者所發出的命令、指示、規定等,對管理對象具有程度不同的強制性。行政方法通過這種強制性來達到指揮與控制的目的;

c.垂直性。行政方法通過行政系統、行政層次來實施。因此基本上屬于“條條”的縱向垂直管理。行政指令一般都自上而下,通過縱向直線下達;

d.具體性。相對于其他方法而言,行政方法比較具體、不僅行政指令的內容和對象是具體的,而且在實施過程中的具體方法上也因對象、目的和時間的變化而變化;

e.無償性。運用行政方法進行管理,上級組織對下級組織的人、財、物等的調動和使用不講等價交換的原則。一切根據行政管理的需要,不考慮價值補償問題。

②行政方法的作用:

a.行政方法的運用有利于組織內部統一目標、統一意志、統一行動,能夠迅速有力地貫徹上級的方針和政策,對全局活動實行有效的控制;

b.行政方法是實施其他各種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c.行政方法可以強化管理作用,便于發揮管理職能,使全局、各部門和各單位密切配合,前后銜接,并不斷調整它們之間的進度和相互關系;

d.行政方法便于處理特殊問題。行政方法時效性強,它能及時針對具體問題發出命令和指示,較好地處理特殊問題和管理活動中出現的新情況。

(3)管理的經濟方法的正確使用

經濟方法與其他方法一樣,必須正確運用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

①要注意將經濟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人們除了物質需要以外,還有更多的精神和社會方面的需要。在現代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條件下,物質利益的刺激作用將逐步減弱,人們更需要接受教育,以提高知識水平和思想修養。

②要注意經濟方法的綜合運用和不斷完善。既要發揮各種經濟杠桿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視整體上的協調配合。如果忽視綜合運用,孤立地運用單一杠桿,往往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4.管理的教育方法的內容和實質是什么?如何正確運用?

答:(1)管理的教育方法的內容

教育是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對受教育者從德、智、體諸方面施加影響的一種有計劃的活動。其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質,教育的內容涉及與人的素質完善有關的各方面。

(2)管理的教育方法的實質

管理活動中人的因素第一,管理最重要的任務是提高人的素質,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創造性。而人的素質是在社會實踐和教育中逐步發展、成熟起來的。通過教育,不斷提高人的政治思想素質、文化知識素質、專業水平素質,是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務。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導致了人的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因此全面提高人的素質,對組織成員不斷進行培養教育,就必然成為管理者管理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

(3)管理的教育方法的正確運用

教育方法是管理的最好方法,因為教育能使人的思想品德、思維方法、知識水平、知識結構、文明程度、勞動態度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但應用方式不當不僅起不到應有效果甚至產生抗拒和反作用。常用的較好的教育方式有:

①專業式教育。所有強制性教育和專業性教育都應盡可能外包給專業機構,請有資格的權威人士來進行;②情景式教育。可結合實際的現場情景或模擬現場情景進行教育,也能起到較好的效果;

③啟發式教育。采用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啟發式教育,讓職工聽過講話后會自己受到感染、受到啟發、受到鼓舞、受到教育;

④互動式教育。采取平等的、開放的、討論的、互動的方式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溝通。

6.3 考研真題詳解

一、選擇題

在管理的基本方法中,具有強制性特點的管理方法有( )。(中科大2013年研)

A.管理的經濟方法

B.管理的行政方法

C.管理的法律方法

D.管理的技術方法

【答案】BC

【解析】法律方法的特點包括:①嚴肅性;②規范性;③強制性。行政方法的特點包括:①權威性;②強制性;③垂直性;④具體性;⑤無償性。經濟方法的特點包括:①利益性;②關聯性;③靈活性;④平等性。教育方法的特點包括:①強制性;②示范性;③群體性;④個體性;⑤自主性。技術方法的特點包括:①客觀性;②規律性;③精確性;④動態性。


二、概念題

管理的經濟方法(中山大學2009年研)經濟方法(中南財大2008年研)

答:(1)管理的經濟方法的內容與實質

①管理的經濟方法是指根據客觀經濟規律,運用各種經濟手段,調節各種不同經濟主體之間的關系,以獲取較高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管理方法。

不同的經濟手段存在于不同的領域中,可發揮各自不同的作用。

a.價格。在存在著商品貨幣關系的社會里,價格是計量和評價勞動的社會標準。價格體系合理,是社會經濟活動能實現良性循環的一個十分重要的條件。

b.稅收。稅收是國家取得經濟收入的重要來源,也是國家管理社會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

c.信貸。信貸是銀行存款、貸款等信用活動的總稱。信貸是最為靈活、有效的經濟杠桿。其具體手段主要有:貸款條件、貸款額度以及差別利率和貸款期限等。

d.利潤。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利潤是反映經濟組織經濟效益的綜合指標。利潤把企業經濟效益與職工的經濟利益掛起鉤來,促使企業勞動者從關心個人利益的角度更多地關心企業的經營及其成果。

e.工資。這一經濟手段直接涉及企業和勞動者個人的物質利益,正確使用它,對于調動企業的經營積極性和職工個人的勞動積極性,有著重要的作用。

f.獎金與罰款。獎金是根據職工對企業所作額外貢獻的大小,用貨幣形式付給職工的獎賞。罰款是對職工違反規章制度和給企業群體造成危害的行為進行的經濟懲罰。獎勵與懲罰最重要的是嚴明,該獎即獎,當罰則罰,激勵正氣,祛除邪氣。

②經濟方法的實質是:圍繞著物質利益,運用各種經濟手段正確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勞動者個人三者之間的經濟關系,最大限度地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和責任感。

(2)管理的經濟方法的特點

a.利益性。經濟方法是通過利益機制引導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種利益,間接影響被管理者行為的一種管理方法。

b.關聯性。不但各種經濟手段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影響面寬,而且每一種經濟手段的變化都會造成社會多方面經濟關系的連鎖反應。

c.靈活性。一方面,經濟方法針對不同的管理對象,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另一方面,對于同一管理對象,在不同情況下,可以采用不同方式來進行管理,以適應形勢的發展。

d.平等性。經濟方法承認被管理的組織或個人在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上是平等的。

(3)管理的經濟方法的正確使用

經濟方法與其他方法一樣,必須正確運用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

①要注意將經濟方法和教育等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人們除了物質需要以外,還有更多的精神和社會方面的需要。在現代生產力迅速發展的條件下,物質利益的刺激作用將逐步減弱,人們更需要接受教育,以提高知識水平和思想修養。

②要注意經濟方法的綜合運用和不斷完善。既要發揮各種經濟杠桿各自的作用,更要重視整體上的協調配合。如果忽視綜合運用,孤立地運用單一杠桿,往往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


三、簡答題

管理的經濟方法有哪些特點?(中科大2011年研)

答:管理方法一般可分為:管理的法律方法、管理的行政方法、管理的經濟方法、管理的教育方法和管理的技術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較,管理的經濟方法具有以下特點:

(1)利益性

經濟方法是通過利益機制引導被管理者去追求某種利益,問接影響被管理者行為的一種管理方法。

(2)關聯性

經濟方法的使用范圍很廣。不但各種經濟手段之間的關系錯綜復雜,影響面寬,而且每一種經濟手段的變化都會造成社會多方面經濟關系的連鎖反應。有時,它不僅會影響當前,而且會波及長遠,產生一些難以預料的后果。

(3)靈活性

一方面,經濟方法針對不同的管理對象,如企業、職工個人,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另一方面,對于同一一管理對象,在不同情況下,可以采用不同方式來進行管理,以適應形勢的發展,例如,稅收的增減可分別鼓勵與限制某一產業的發展,增減的幅度越大,作用越明顯。

(4)平等性

經濟方法承認被管理的組織或個人在獲取自己的經濟利益上是平等的。社會按照統一的價值尺度來計算和分配經濟成果;各種經濟手段的運用對于相同情況的被管理者起同樣的效力,不允許有特殊性。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田县| 钟山县| 阿鲁科尔沁旗| 南通市| 绥江县| 凤冈县| 秦皇岛市| 措美县| 伊通| 民和| 久治县| 兴安县| 翁牛特旗| 沁阳市| 揭东县| 湘阴县| 聂荣县| 阿勒泰市| 邯郸市| 丰宁| 方正县| 黄冈市| 健康| 荥阳市| 弋阳县| 方正县| 康定县| 郓城县| 察哈| 澄迈县| 孝感市| 开封市| 布尔津县| 南陵县| 屯留县| 贵德县| 安阳市| 阿拉善左旗| 浪卡子县| 宜城市| 城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