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序言

健康養脊,從點滴做起

脊柱是我們身體的支柱,位于背部的正中,脊柱包括33塊椎骨,分為頸、胸、腰、骶、尾5個部分,它們分別是7塊頸椎、12塊胸椎、5塊腰椎、5塊骶骨和4塊尾骨。脊柱的形狀如同柱子,中間有椎管,內有脊髓。正常情況下,脊柱有4個自然生理彎曲,即頸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這也使得脊柱從側面看呈S形。脊柱能夠保護內臟、支撐軀干、保護脊髓、參與身體運動。

老百姓通常把脊柱叫作脊梁骨,很多家長都對孩子說過“站直了,挺直脊梁骨,別駝背,像小老頭似的”這樣的話。可見,脊柱挺不直的人會“顯老”。而脊柱挺不直,除了先天因素,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后天的不良習慣導致的,很多人忽視了對脊柱的保護,坐沒坐相,站沒站相,脊柱長期受累,壓力逐漸累積,慢慢地,脊柱變形了,疾病也找上門了,椎間盤病變,骨質增生,退變性滑脫……脊柱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時才想起四處求醫問藥,希望通過外力來徹底治愈。

作為一名骨科醫生,我這些年治療過很多脊柱出現了問題的患者,他們大多是身患重病,才想到來找大夫。頸椎出現嚴重問題,一起床就頭暈目眩,只能躺著不動;腰椎出現問題,人都坐不起身來,被擔架抬進診室;危急時刻沒有保護自己的意識,受到了嚴重的外傷,導致脊柱骨折,隨時有癱瘓的風險……每一次行醫,我都盡了自己身為醫生最大的努力,有些病例成功治愈,醫生和患者皆大歡喜,有些則是大夫有心無力,患者只能抱憾終身。

治療過程中,我經常能遇到患者不解地問我:“溫大夫,我這個病是怎么得的呀?我沒做什么傷害脊柱的事兒啊!”每當聽到這樣略感“冤枉”的話語,我就會愈發感慨于《黃帝內經》里所說的“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明明是因為自己的不在意和錯誤行為導致生病,患者卻茫然無知,只能是病程發展到最后甚至無法動彈時才來求醫問診。而作為醫生,我們能否防微杜漸,以預防為主,讓自己成為一名“上醫”呢?

我認為,醫生治病救人固然重要,教會患者科學預防亦應是職責所在。好比洪災泛濫,真正救人的有效方式不是拼命在下游打撈落水者,而應是在上游修葺河堤,筑牢堤壩,避免更多人“落水”。

出于這樣的一種考慮,我與葉建新小友一同撰寫了此書。葉小友曾經身患腰椎重癥,被迫臥床十數日,病痛緩解后開始拜訪名醫,尋求脊柱保養之道,因緣與我結識。我們雙方背景不同,工作內容各異,年齡相差不少,但雙方對于保護脊柱健康,防治脊柱疾病,卻有不謀而合的看法和思考。由此也就有這本圖書來教大家如何保護脊柱。

行走坐臥、吃喝拉撒、跑跳玩鬧……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行為,都與脊柱健康密切相關。不經意的一個錯誤動作,你就給自己的脊柱增加了一點壓力,這些壓力日積月累,轉化成了導致脊柱不適的小問題,小問題年復一年地疊加,最后變成了脊柱的病痛……看到這里,你還不明白脊柱的疾病是怎么找上門來的嗎?

想讓自己的脊柱保持健康,其實也很簡單——從生活的一點一滴著手,不放過能讓脊柱保持健康的每一個關鍵點,堅持適度運動,遠離傷害脊柱的行為。最簡單的一點,時刻記住,挺直后背!脊梁骨挺直了,人就挺拔,顯得精神了,自然,年輕活力也就回來了。所以我們說,脊柱好,人不老。

我國有13億人口,解決每個人的健康問題,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打針吃藥上醫院,特別是很多慢性病,完全是可以通過預防干預來避免的,而脊柱疾病,就是通過每個人的自我保健能夠避免的慢性疾病,如何保護脊柱,更應該是每個人都掌握的健康知識!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郁南县| 崇礼县| 宜君县| 东方市| 合肥市| 根河市| 浠水县| 杨浦区| 峨山| 高邮市| 布尔津县| 平乡县| 武夷山市| 桑日县| 漳州市| 嘉鱼县| 扎兰屯市| 舒兰市| 磐安县| 双辽市| 六枝特区| 依兰县| 滦平县| 石渠县| 南和县| 香河县| 岚皋县| 漳州市| 深泽县| 商丘市| 专栏| 江达县| 徐汇区| 柘城县| 句容市| 兴业县| 紫金县| 建阳市| 鹤壁市| 泸水县| 利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