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白理財課(好規劃專刊006期)
- 好規劃網
- 16字
- 2019-01-04 05:27:18
1.理財不怕晚,怕的是,你不敢開始
01
這周末,有個用戶在看了規劃君寫的基金周報后,問了我一個問題:
我今年32歲了,是個普通的上班族,每月拿著6000多塊錢的工資,由于平時開銷比較有節制,上班這些年一共攢下了近20萬,基本上都存在銀行里。身邊有不少朋友掙得比我少,可是人家從一開始工作就一直堅持投資,年入也很可觀。最近跟他們吃飯,聊起了理財的話題,自己的理財興趣也被帶動起來了,不知我現在開始理財是不是有些晚了?
規劃君想對這位用戶說,理財不怕晚,怕的是,你不敢開始。
我們總說,理財越早越好,當然,在任何時候開始投資、開始規劃未來都不晚。20歲開始理財很好,30歲也不晚,甚至40歲、50歲、60歲都不晚。只要你想理財了,從那一刻開始行動就是最早也最好的。
為什么這樣講?因為我們理財追求的是“財務的持續健康發展”,而不是“暴富”。
況且,你還得再活40年、50年甚至60年呢,未來幾十年,足以讓日積月累的小錢變成大錢。
1955年,哈蘭·山德士上校在65歲那年,才開辦了肯德基公司,1964年,上校把它賣了200萬美元后退休了;米開朗琪羅也是在66歲時才完成了西斯廷大教堂的穹頂壁畫。
所以,無論什么事情,只要你想去做,什么時候開始都不晚,理財亦然。
02
有些人就這么一直觀望著,觀望著,然后錯過了很多……
當我在微信里發些投資干貨時,經常有人留言說投資風險大,虧了你能負責嗎?
講真的,收益低的你看不上不愿意買,收益高你又嫌風險大不敢買,不高不低的產品你又沒興趣,咋這么難伺候呢?找到一種適合自己產品,該出手時就出手,不要總比別人慢半拍,否則吃不著西瓜,也撿不到芝麻。
有幾種人,規劃君覺得可能天生就跟賺錢無緣:
(1)永遠覺得把錢放在銀行、保險或者口袋里才最安全。
(2)永遠能說會道,卻只看不行動。
(3)永遠不相信互聯網已經涉及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投資理財。
03
對剛開始接觸理財的人,規劃君給點兒小建議:
一、先定個小目標
人家首富都有目標,更何況我們一介草民。做任何事之前,有個小目標,然后朝著目標去奔,才有意義。
我們不能把賺1個億看作是小目標,但目標至少可以是:年底要攢夠5萬元、兩年后攢夠買車的20萬、30年后等我退休了,我要有300萬的資產補充養老金……先從小目標開始,慢慢地實現全部目標。
二、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別人炒股賺錢了,那是別人的事,換作是你炒股,說不定賠到姥姥家去了。如果你也剛開始理財,建議還是把門檻放低,多學點理財知識,掌握更多的理財技巧。在理財產品的選擇上,盡量以貨幣基金、銀行理財、P2P、基金定投等為主,小額投入,風險可控。
三、準備一筆應急資金和買保險的錢
無論拿多少錢投資,一筆應急的錢和一筆用來買保險的錢,都是不可少的。
經常遇到用戶特別著急地找我,想提前把攢錢助手的錢取出來,應急用。出于感性,規劃君當然希望能協助你們渡過難關,可客觀的現實是,攢錢助手在沒到期前,真的不能取出來,我也無能為力。
這時候,就凸顯應急閑錢和保險的重要性了。一般來說,我們可以預留3~6個的生活費作為應急資金,可是對于有老人和小孩兒的家庭,這筆閑錢可以多留一些,但切記,務必放在能隨用隨取的產品上,比如存活期和貨幣基金。
而保險則是給未來用錢的地方提早進行規劃。建議在社保的基礎上,加點意外險和重疾險,保障未來的生活。
所謂理財要趁早,不如說理財趁當下,因為無論你的年齡多大,現在就是最“早”。
獲取更多的理財知識,歡迎關注好規劃官方微信號(plan141),規劃君在這里等著你!
- 雪球專刊097期:揭秘萬科股權戰
- 對話:拉斯·特維德(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25期)
- 買入大牛股的9個關鍵(雪球「島」系列)
- 從人口紅利到人才紅利(《復旦金融評論》第14期)
- 看世界杯,學管理(《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
- 數字化轉型風口(《商界》2020年第11期)
- 程序員大本營(2019年5月)
- 從卡奴到卡神,怎么辦(財蜜eMook)
- 選好CEO(《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7期)
- 生二胎,怎么辦(財蜜eMook)
- 對話:嘉實基金基金經理姚志鵬(《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1期)
- HBR的100年(《哈佛商業評論》2022年第12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1年第4期)
- 騰訊、阿里進入定投好時期(《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32期)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2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