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雍正帝嗣位之謎

清康熙帝駕崩以后,第四皇子胤禛在激烈的皇位爭奪中登上了皇帝的寶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雍正帝。雍正帝究竟如何嗣位至今仍是一個謎,是按遺詔之言登位還是篡位?

雍正帝朝服像

史書中記載,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冬至(初九)前,胤禛奉命代祀南郊。當時,康熙帝患病住在暢春園療養,“靜攝”政權。胤禛請求侍奉左右,但康熙帝認為祭天是件大事,命他應在齋所虔誠齋戒,不得離開。到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的病情突然惡化,這時才不得不破例把胤禛召到暢春園來。而未到之前,康熙帝命胤祉、胤祐(七阿哥)、胤禩、胤禟、胤(十阿哥)、胤祹(十二阿哥)、胤祥和理藩院尚書隆科多至御榻前,向他們宣布:“皇四子胤禛人品極好,令人敬重,與朕很相似,因此他肯定能夠繼承大統。”此時,恒親王胤祺因冬至奉命在東陵行祭奠,胤祿(十六阿哥)、胤禮(十七阿哥)、胤禑(十五阿哥)、胤祎(二十阿哥)等小皇子都在寢宮外候旨。當胤禛 來到康熙帝面前時,康熙帝還能夠說話,告訴胤禛他的病情日益惡化的原因,但是到了夜里戊時,康熙帝就歸天了。隆科多即向雍正帝宣布“遺詔”。胤禛聽后昏撲于地,痛不欲生,而胤祉等其他兄弟則向胤禛叩頭,并勸他節哀順變,因此雍正帝就履行新皇帝的職權,主持康熙帝的喪葬之事。雍正帝曾特別強調:當日情形,“朕之諸兄弟及宮人內侍與內廷行走之大小臣工所共知共見者”。

從上面的情況來看,雍正帝的即位是在父皇康熙帝壽終正寢后才開始的,是屬于正常并且合乎法理的。對此,清代官書眾口一詞,都是同一個口徑。后世有人根據雍正帝在品格、才干、年齡和氣質上的眾多特點以及雍正帝本人在皇宮中深藏不露、暗自修煉多年的特征,康熙帝對雍正帝的認識和父子感情基礎以及當時諸子爭儲互斗的背景,還有康熙帝在死之前留下遺詔的在場人物、地點、時間以及情節等來綜合分析,認為雍正帝根據皇父“倉促之間一言而定大計”,是合法即位的,可信的。

但是民間傳說中,雍正帝即位卻是非法的,是篡位奪權。

早在雍正帝在世時,社會上就盛傳康熙帝要將皇位傳給胤,并稱在他患病的最后幾日,曾經下旨要召胤回到京城,但是胤禛的死黨隆科多卻隱瞞了諭旨,致使康熙帝去世當日,胤不能趕到。隆科多于是假傳圣旨,擁立胤禛為皇帝。此所謂“矯詔篡立說”的由來。另外有一種說法是,康熙帝原來就有了手書,要把皇位傳給十四阿哥胤,是胤禛把“十”改成了“于”字,于是遺旨明明傳位于胤,卻變成了傳位于胤禛,此所謂“盜改遺詔說”的來源。那么,是誰來盜改了這個遺詔呢?有的說是雍正帝本人改的;有的說康熙帝把遺詔寫在隆科多的掌心,而隆科多將“十”字抹去了;也有的說是由一些雍正帝府中所收養的武林高手所改寫的;又有的說是雍正帝的親生父親衛某參與改的……

還有人認為,康熙帝原本要在胤禛和胤兩人中選立皇儲,而最終胤禛被選中,胤被任命為撫遠大將軍,確實說明康熙帝選擇皇太子時他是候選人之一。而胤禛在康熙帝四十八年晉封為親王,在皇子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先后22次參與祭祀活動,次數比其他皇子都多。此外,康熙帝對胤禛之子弘歷寵愛有加,稱贊其母是“有福之人”。由此可見,雍正帝是后來居上的皇太子候選人。也有人認為,臨終時康熙帝本想讓胤繼承皇位,但他遠在邊疆,若將他召回再宣布詔書,在空位階段必定會引發皇位糾紛,無奈之下只好傳位于雍正帝。

總而言之,雍正帝繼承皇位有著種種讓人難以理解的疑點。這些問題使一些清史專家耗費了很多的精力,直到現在也沒有能夠得到很好的解釋。可以說,在沒有獲得新的可靠材料之前,雍正帝的即位是否合法,仍然是個謎。這不僅僅是因為雍正帝在繼承皇位上有很多令人費解的問題,而且他即位后的很多言行,尤其是與大肆誅戮、貶斥功臣、兄弟、文人等事連在一起,更令人感到撲朔迷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图木舒克市| 凤阳县| 黎川县| 嵊州市| 平谷区| 明水县| 昆山市| 苏尼特右旗| 竹溪县| 万源市| 通河县| 清涧县| 尚志市| 开封县| 上蔡县| 鲁山县| 南丹县| 武清区| 临泉县| 千阳县| 瑞金市| 江源县| 宁武县| 宁海县| 社会| 华蓥市| 宜章县| 威信县| 临湘市| 石台县| 宜良县| 库伦旗| 那坡县| 龙江县| 偃师市| 会同县| 楚雄市| 抚远县| 青州市| 荥经县| 万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