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世界未解之謎大全集(超值白金版)作者名: 文若愚本章字數: 1737字更新時間: 2019-01-04 03:19:00
伊凡雷帝殺死了親兒子嗎
伊凡雷帝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沙皇,他3歲就繼承了莫斯科和全俄羅斯大公位,人稱伊凡四世。他性情兇殘又生性多疑,獨斷專行且手段殘酷,因而得名“雷帝”。這與伊凡四世幼年的生活環境有著重要的關系,他17歲親理朝政以前可以說是生活在一片黑暗中,先是他的母親倒行逆施且不明原因地暴亡,然后是貴族們為了爭權奪利而每天火并廝殺,沒有人顧及到年幼的小沙皇的教育。從這種爾虞我詐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伊凡四世,過早地目睹了宮廷生活的黑暗和丑惡,在他的性格中埋下了暴戾多疑的種子。俗語說:虎毒不食子,伊凡雷帝卻被懷疑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俄國著名畫家列賓創作過一幅名為《伊凡雷帝殺子》的油畫:在灰暗壓抑氣氛籠罩下的畫面上,奄奄一息的皇太子伊凡無力地靠在父親的胸前,伊凡雷帝驚恐地摟著兒子,他用一只蒼老的、血管突出的手抱著伊凡的身體,另一只手緊緊按住兒子流血的傷口,試圖挽回兒子的生命。但死神已經快要降臨了,兒子的身體軟綿綿地支撐在地毯上,用一雙絕望卻寬恕的眼睛看著衰老的父親。而伊凡雷帝的雙眼中充滿著悔恨,兩人的眼神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整幅畫有著一種攝人心魄的藝術魅力。
人們為什么會懷疑伊凡雷帝呢?主要是伊凡雷帝的性格非常殘忍,在他還是個孩子時,就經常把捉住的小鳥一刀一刀地殺死,或是站在高高的墻上,將手中的小狗摔死,從而發泄心中的不滿。而在他13歲的時候,就放出豢養的惡狗,將執掌朝政的皇叔伊斯基活活咬死。而當他剛登上皇位后,為了加強皇權,就在全國范圍內實行恐怖政策,懲罰反對皇權的大貴族,也不可避免地殺害了許多無辜的平民,用尖樁刑、炮烙、活挖人心、抽筋剖腹等酷刑處死了數萬人,得到了“雷帝”的稱呼,意思就是“恐怖的伊凡沙皇”。
他的暴政和獨裁不僅使遭到鎮壓的大貴族們心懷怨恨,也引起了廣大人民的強烈反對,就連沙皇身邊的人,也有“伴君如伴虎”的危機感。本來,伊凡雷帝的這種暴戾性格在他娶了年輕美貌、溫柔善良的皇后之后有所改變,她能理解他,開始以自己的愛溫暖著沙皇那顆受傷的心靈,總是像天使一樣地撫慰著他。可是,保佑他的天使沒有永遠伴隨他,1560年,他親眼看著心愛的女人被疾病奪去了生命。失去了皇后之后,童年時期形成的性格又激發出來了。到了晚年,孤獨的伊凡雷帝性情更加乖戾、喜怒無常,他總是疑神疑鬼,覺得有人要害他。但是,對于他的長子、未來的皇位繼承人伊凡,他還是寵愛有加的,經常讓他跟隨在自己左右。可以說,除了這個兒子,他已經不再相信任何人了。可是這位皇太子卻死在伊凡雷帝的前面,上演了一出“白發人送黑發人”的悲劇。

伊凡雷帝殺子 俄國 列賓 1855年
伊凡雷帝的驚恐與其子的無奈絕望形成鮮明對照,伊凡雷帝真是誤殺兒子嗎?
伊凡太子的死因有著不同的說法,最普遍的一種是:從1581年起,伊凡雷帝開始懷疑太子有奪取皇位的嫌疑,多疑的性格使這種想法日益強烈,父子關系也因為他的提防而緊張起來。有一天,伊凡雷帝看見伊凡的妻子葉蓮娜只穿了一件薄裙在皇宮中走來走去,違反了當時俄國婦女至少要穿三件衣裙的慣例。伊凡雷帝勃然大怒,動手打了兒媳,使已經懷孕的葉蓮娜因驚嚇而流產。伊凡聽到這個消息后,對伊凡雷帝大吼大叫,伊凡雷帝也很生氣,一邊大罵著“你這個可恥的叛徒”,一邊舉起手中的鐵頭權杖向兒子刺去。晚年的伊凡雷帝手里常常拿著一根鐵頭杖,這是一根頂端包有鐵錐尖、柄上刻有花紋的長木杖。伊凡四世一旦發怒,就會隨時用這個鐵尖木杖向對方刺去,所以宮內的人只要聽到木杖敲擊地面的聲音,就會嚇得趕緊躲起來。可是沒想到當時伊凡雷帝的鐵杖正好刺中了兒子伊凡的太陽穴,然后就是列賓筆下《伊凡雷帝殺子》悲劇場面,最后伊凡因傷勢過重而死去了。
俄羅斯歷史學家斯克倫尼·尼科夫卻不同意這種說法,他認為,當時伊凡父子雖然發生了激烈的爭吵,但父親只不過在兒子身上用權杖敲了幾下,并沒有造成致命的傷害。太子伊凡原先就有病,再加上喪子和恨父,心情極度悲傷,以致癲癇病發作,后來又引起并發癥死去了。因為伊凡雷帝在爭吵前幾天的信中曾談到:“兒子伊凡病倒了,今天他仍在病中。”所以,伊凡的死主要是病死,而不是伊凡雷帝失手殺死了他。
各國歷史上宮廷內部血雨腥風,像這樣的父子相殘、兄弟反目的事情層出不窮。伊凡雷帝有沒有殺死自己的親兒子,只有讓歷史來慢慢尋找真實答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