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魚情分析深入淺出

一、魚性十辨

近水知魚性,釣魚是需要了解魚性的,而要真正了解魚性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水中之魚,來去不定,常藏于水底,不便直觀,加上一年四季,寒來暑往,受日月聲光,風雨雷電的影響,魚的活動變化多端,它們在水體中的實際生活狀況十分復雜,由此而留下的疑問不少,需要我們認真地去了解,去辨明。

(一)細辨聲音,遠尋食物

魚類通過細辨聲音,找到遠處水體中的食物,是比較常見的。對于近距離的食物,魚類是通過視覺和味覺來確認的;而對于遠距離水域是否有食物,則是通過聲音分辨的。

圖1-1-1 細辨聲音,遠尋食物

圖1-1-2 聞聲而動

發生在水體中的聲音有很多種,有些是自然環境的因素,如風吹沙石樹葉等物入水,蝴蝶飛蟲之類落水等。有些則是魚類自己弄出來的聲響,比如魚類追搶食物發出的聲響,魚類吃東西的聲響,等等。

即是這些聲音十分細小,它們都能分辨清楚。比如我們用水面窩誘方法釣魚,只要在水面丟餌開窩,有魚吃食之后,在水體中的游魚、鳊魚、草魚都會從很遠的地方向窩區游來,窩區吃食聲越來越大,聚在窩上的魚也越來越多。

顯然,這是它們通過細辨聲音之后直奔食物而來的。這種聞聲而來的狀況,在打底窩誘魚時是一樣存在的,它們紛紛上窩,與同類吃東西的聲響誘引有關。值得說明的是:晚上在江水中釣蘭刀魚,能夠在黑夜中將魚誘上窩,除了丟餌響聲,餌的味道和影像誘來少數魚上窩之外,而真正將大量的蘭刀魚誘上窩的重要原因是它們爭搶食物時所發出來的聲響。

由此看出,通過細辨聲音,尋找遠處食物是魚的天生本能,這與它們的聲吶聽覺有關。值得推薦的是:打窩釣魚時,不斷地往窩區丟投一些酒米、顆粒餌之類散餌,弄出一些特別細小的聲響來,對誘魚上窩是有幫助的,魚是能辨明這種聲音的。

(二)春夏進食,葷素有別

魚類在春天進食和在夏天進食是有區別的,春天的氣溫偏冷,魚的消化能力較弱,但身體內又急需補充蛋白質以提高體溫,因此對于葷餌比較感興趣,如蚯蚓、活蛆、魚粉之類。夏天氣溫較高,魚的消化能力增強,需要大量進食,由于體內溫度增高,需要攝取大量的微生素和降溫食物,以平衡體內的溫度,如灰面、麥麩、谷芽、青草,酒米之類素餌。

圖1-1-3 春夏進食,葷素有別

其實,春葷夏素只是一種用餌傾向和用餌原則,并不等于春天不能用素餌和夏天不能用葷餌。在一些特殊情況下,春天用熟饅頭,熟灰面、熟粉餌等素餌釣溫馴魚,夏天用牛肉塊、活蛆、青蟲之類釣兇猛魚,也是通常的做法。

但是我們必須注意到,春葷夏素是一種用餌變化,也是魚類生活習性的變化,魚的生理變化與季節有關。這就讓我們充分了解到,季節的改變會引起魚類的飲食變化,釣魚用餌必須服從滿足、適應這種變化,才能更好地把魚釣上來。至于冷熟熱生、冷腥熱淡等用餌技巧,也是魚的飲食變化引起的,可照用不誤。

(三)活動半徑、氣溫約束

魚的活動半徑(也可以叫活動范圍)是受氣溫約束的(也可以叫限制)。所謂活動半徑,是我們假設在水體的某一點為圓心,魚從這一點出發,最大的活動半徑在岸邊,魚能不能到達岸邊,實現最大的活動半徑,是由氣溫高低來決定的。

圖1-1-4 活動半徑、氣溫約束

比如氣溫在冰點0℃左右時,魚的活動范圍會集中在圓心位置,半徑較小。隨著氣溫的增高,魚的活動半徑會不斷增大,當氣溫高于35℃時,魚的身影便會到達最大半徑的岸邊。炎熱的夏天,我們在夜晚用插竿釣在塘邊可以釣上大魚來,就是魚的活動半徑最大化的體現。

在寒冷的冬天,我們必須選擇最深的地方釣魚,就是魚的活動半徑最小化的體現,認識魚受氣溫約束活動半徑的這個規律,對我們選擇釣位是有幫助的,根據釣魚當天的氣溫來選擇釣點的深淺,也是通常的做法。

比如氣溫在20℃左右時,水深在1米左右是適宜的。氣溫低于10℃時,水深應在1.5米以上,這只是一種估計和比較的做法,實際釣魚時,可以作為參考。至于夏天高溫下釣深水,在圓心位置釣魚,這是強烈的光線和高溫引起的,魚是變溫動物,既怕冷,也怕熱。

(四)冷風陡至,迅速下沉

魚對風是特別敏感的,特別是冷風,不論什么季節,只要冷風一到,魚便會迅速下沉。當然這個冷風的溫度相對應在20℃以下,在溫度突然變化時對魚體產生明顯影響。

圖1-1-5 冷風陡至,迅速下沉

冷風陡至的氣候多發生在晚春和晚秋之中。這種寒熱交替的天氣里,氣流變化多端,往往釣魚時的天氣很好,甚至陽光燦爛,魚在水中吃食自如,人們釣得熱火朝天。但是,有時天氣會突然變化,一陣冷北風吹來,從水面橫掃而過,只要人感覺到寒意,所有水面的魚都會迅速下沉,淺水窩區的魚也會停止咬鉤,離開窩區潛入深水。

遇上這種情況,凡是釣上層魚的,不管是水面窩誘釣法還是懸浮釣法,顯然只能收起釣竿或打道回府。在淺水打窩釣魚的,應改釣深水,選擇在背風的地方下釣,也可以改用炸彈釣或串鉤釣魚,這算是一種權宜之法。

(五)潛入深底,集團而棲

當氣溫低于10℃時,多數魚類便會潛入深底,集團而棲,集團而行。不論是在池塘靜水還是江河流水中,都會出現這種現象。魚在冷天成團,聚集一起相互取暖,減少體溫散發。

“團子”的大小因魚而異,游魚、鳊魚、鰱魚等上層魚,“團子”比較大,特別是在江河流水中,一個“團子”可達10米或數十米之長,魚的數量之大,很難統計。池塘里的“團子”魚移動比較緩慢,有時甚至不移動,江河里的“團子”魚在某一個區域則是不斷上下移動的。主要是因為在江河的水流中魚的身體不好穩定。

“團子”魚在水底是分層的,鯽魚、鯉魚、鯰魚之類底棲魚,仍棲在最深的水底。游魚、鳊魚、鰱魚之類中上層魚,仍在底棲魚之上,而且都在流速不是很快的水體中活動。

釣“團子”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劃鉤釣法,一種是坐鉤釣法。劃鉤釣法在靜水流水中都能用,坐鉤釣法就只能在流水中使用。如果遇上比較龐大的“團子”魚,用劃鉤很容易掛上它們,用坐鉤也能釣到它們。

(六)溫兇兩魚,不共巢穴

溫馴魚與兇猛魚之間,雖然魚種不同,卻是可以共巢穴同入一個魚窩的。比如鯉魚和鯽魚,鳊魚和草魚等魚,它們之間是可以同巢而棲,同窩而食的。而這些溫馴魚同兇猛魚之間,則是勢不兩立、水火不容的。

圖1-1-6 潛入深底,集團而棲

圖1-1-7 溫兇兩魚,不共巢穴

凡是有兇猛魚的地方,是很難看到溫馴魚的。特別是那些成群結隊的小魚,只要看見兇猛魚的出現,它們會飛快地向四周逃竄,躲得遠遠的。

在打窩釣魚時,有一個現象很能說明這個問題。窩子發了,窩上的魚泡密集,上魚也十分正常,可是突然間釣不上魚了,魚不咬鉤了,窩上的魚泡也不見了,檢查發現并無失誤動作,也沒有出現外界異常事件影響,為什么突然間便沒魚了呢?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誰能想到這是兇猛魚入窩造成的呢?直到把兇猛魚釣出水面,才真相大白,恍然大悟。

圖1-1-8 羅非魚

如果僅此一條兇猛魚,釣上來便沒事了,稍等片刻,窩子上便會出現魚泡,可以照釣不誤,如果是一群入窩,只能將計就計,改釣兇猛魚了。

當然,也有一種辦法,就是換地方另起爐灶,惹不起躲得起,兇猛魚不釣了,還是換個地方釣溫馴魚吧。所以說,釣溫馴魚與釣兇猛魚,必須嚴格分開進行,不可同窩進行。

圖1-1-9 烏鱧

(七)不同魚種,各有“地盤”

魚是有“地盤”的(也可叫水域場所),不同的魚種會占據不同的“地盤”。

圖1-1-10 不同魚種,各有“地盤”

比如池塘里的鯉魚,它們喜歡占據在深水和淺水過渡的地方,并將在這一帶挖洞。夏天的中午,鯉魚會來到池塘的西北角淺水區曬太陽。

又如鯽魚,春天的鯽魚喜歡占領有平臺、有水草的場所產籽,而且是成群結隊而來。

草魚和鳊魚,晴天喜歡在池塘中部淺水區活動,特別那些有風吹到水面的地方,它們會在這里補充氧氣和尋找食物。而鳙魚、鰱魚則占據在沒有風吹的深水區水域游弋,等等。

魚的這種“地盤”現象容易識別,我們常常能在固定的窩點或水域,不斷重復地釣上同一種魚來,甚至可以說,你想釣哪一種魚,知道那個水體的位置去釣,一般不會落空。

這種現象在江水中更加突出,不同魚種都有自己活動的水區,如鯉魚喜歡在激流水中游弋,草魚喜歡在平流的水區活動,鯰魚則占據深水區中的石縫,等等。

(八)水體缺氧,依次上浮

由于氣壓變化,水底缺氧時,魚便依次上浮。首先浮頭的是鳙魚、鰱魚、鳊魚、游魚之類,接著便是鯉魚、鯽魚、草魚等,最后才是羅非魚、鯰魚、才魚之類底層魚浮出水面。

圖1-1-11 水體缺氧,依次上浮

造成水體缺少氧氣有以下一些原因:水質過肥、日照時間過長、陰雨連綿等。水體中是否缺氧,是由溶解在水里的氧氣比例來決定的,溶氧高于3毫克/升時,屬于正常生長要求;溶氧低于2毫克/升時,常見的一些養殖魚類會表現輕微浮頭;低于1毫克/升時,則會發生嚴重浮頭,甚至死亡。

某些鳙魚、鰱魚、鳊魚中上層魚輕微浮頭時,鯽魚、鯉魚、羅非魚之類底層魚是能釣的。所謂輕微浮頭,就是浮頭魚的數量不多,反應靈敏,稍一聽到響聲,擊掌或丟投小石子它們即下沉,如果加大響聲而沒有反映,就說明是嚴重浮頭,水底之魚,也很難釣上來了。

(九)喜歡活水,天性秉然

多數魚類喜歡在活水中活動,喜歡活水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

1.活水里氧氣充分,魚類能盡快地更換體內氧氣,提高生長能力。

2.活水里有許多新鮮食物,魚類可以享受美餐,填飽肚子。

3.活水能沖洗魚身上的污物,包括一些寄生蟲,能使它們身體輕松健康。

圖1-1-12 喜歡活水,天性秉然

我們常常在山泉下瀉、水庫排放、溝渠通水的地方看到魚兒奮力游動的身影,喜歡活水是它們的天性。魚類產籽喜歡在活水中進行,為了產籽,有些魚種會不辭辛勞,千里迢迢沿江而上,在活水淺灘上產籽,產完籽且便光榮死去,完成大自然給予的使命。

在活水中釣魚,有許多種方法,江河流水中要釣射心水水域,池塘活水則要釣交界處水區。

射心水能使餌料流向江心,可以誘更多的魚上窩,而且能釣之不盡。池塘上的活水流入死水交界水區,流動水中的食物會在這里停下來,方便魚的吸食,用手竿在這種水里釣魚,不必打窩,可用寡餌懸浮釣法釣魚,用蚯蚓、活蛆等活餌作釣餌,盡量做到讓魚類看到活餌的蠕動,效果更明顯。

(十)跳出水面,只為助產

鯉魚、鯽魚都有跳出水面的習慣,特別是在農歷三四月間的日子里,它們會忽然跳出水面,將身體重重地甩下去,弄出很大聲響來,好像要跳到什么地方去,以至有鯉魚跳龍門之說。

圖1-1-13 跳出水面,只為助產

其實,鯉魚鯽魚這種跳出水面的做法,只是為了助產,通過身體的擠壓,它能更順利地產下自己的小蛋。我們把這種跳出水面的動作叫做鯉魚扮籽。

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扮籽魚并不適合打窩釣魚的,因為此時它正在忙碌著產籽,游來游去不得休息,沒有時間進窩。但是散籽魚是可以釣的,釣散籽魚要釣邊,可用寡餌追泡釣,用細線細雙鉤上活蛆釣散籽鯉魚,容易得手。只要看見有游動的鯉魚泡,就可以將釣餌放在前面,它們游過來便吃,用這種方法可以同時釣上散籽鯽魚和鳊魚來。

二、十二時辰與釣魚

一晝夜有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兩小時,一天24小時,按地支順序排列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時為第一位,亥時為第十二位。

十二個時辰都能釣魚,但有白天和晚上之分。白天釣魚,又有早晚釣魚之分,晚上釣魚,有上半夜和下半夜之分。

季節不同,早晚黃昏的時辰是不一樣的。夏季的白天見長,天亮得早,早黃昏(日出前后的一段時間)會在卯時之前出現,晚黃昏(日落前后的一段時間)去得遲,會在戌時之中收尾。早晨5時到7時為卯時,晚上7時到9時為戌時。冬季的白天見短,天亮得遲,天黑黑得早,早黃昏會在巳時開始,黃昏會在申時結束。上午9時到11時為巳時,下午3時到5時為申時。至于晚上釣魚,則以夏季為主,上半夜和下半夜是以子時為界,容易區分。

雖然十二個時辰都能釣魚,但白天釣魚與晚上釣魚是有區別的。白天釣魚有好釣和不好釣之分,晚上釣魚也有魚肯咬鉤和不肯咬鉤之別,有的魚要釣這個時辰,有的魚要釣那個時辰,不管白天晚上,時辰不對,就可能什么也釣不上來,時辰釣對了,就可能有釣不完的魚。掌握時辰釣魚,是釣魚之機要,釣魚人不可不知,不可不察。

圖1-2-1 十二時辰分布圖

(一)子時

深夜11時至凌晨1時為子時,也叫子夜。

夏天,子時是大魚活動進食的時間,特別是大鯉魚、大鯰魚、大草魚、大鯽魚之類,白天它們會潛伏在深深的水底,以避酷熱。在寧靜深沉的午夜,它們會來到岸邊淺水覓食,知其釣法,是能夠得手的。

子夜釣魚有兩種釣場:一種是釣流水,一種是釣靜水。

釣流水主要是車竿釣釣魚(也可海竿釣),大船的尾部,躉船的兩側,橋面上、木排上、自制的舟筏上,都可以釣魚,一般都是寡餌釣,即利用釣餌的顏色、形狀、氣味誘魚咬鉤,主釣鯉魚和鯰魚。

釣靜水主要是以海竿釣和手竿釣為主。海竿釣要釣淺水,釣灘面,可以釣炸彈鉤、串鉤、方板鉤,主釣鯉魚、草魚、鯽魚。手竿釣要釣深水、遠水,釣大窩,釣夜光標,主釣鯉魚。

子時釣魚,與亥時釣魚是相連的,特別是打窩釣魚,應盡量在戌亥時之間打窩,盡早地將魚引入窩區,以保證夜釣有魚。子時釣魚的溫度應不低于25℃,白天溫度越高,子時越好釣魚。

(二)丑時

凌晨1時至3時為丑時。

與子時比,丑時釣魚的咬鉤頻率下降得相當快,子時出現的連續上魚的現象在丑時可能消失。這種反差極大地快速切換,常常讓人感到茫然而不得其解,為什么本來釣得人心歡暢的場面,會很快變得冷火秋煙,沒有了動靜,好像這些魚被什么東西趕走了似的。

其實,真正讓魚離場的是時辰,是魚的生物鐘在起了作用。在夜晚,魚的活動規律不但受氣溫的影響,同時也被神秘的大自然的某種力量控制和支配。

再者丑時的氣溫下降得比較快,也是容易起風的時辰,魚對這些變化是十分敏感的,好像時辰一到,它們都會匆忙地趕回自己的老窩。所以丑時釣魚,雖然偶然也能釣上幾條魚來,但連續上魚的狀況是很少出現的,有月光與無月光時都是如此。

值得一提的是,丑時在江河釣魚可能遇上特別大的鯰魚,而要用釣線將它們拖上來,是相當不容易的,往往是線斷竿斷,沒有結果。丑時是大魚真正出沒的時辰。

(三)寅時

凌晨3時至5時為寅時。

和丑時一樣,寅時頭是不好釣魚的,主要是氣溫和夜風的影響。寅時是黎明前的黑夜,一日之中氣溫最低的時候,一旦起風,什么魚也不會咬鉤了。但是,在江河放釣,寅時是收魚的好時辰。

夏天,砣子釣、卡子釣都是戌時放釣,寅時收魚,收魚不能見光,要在天亮前收完。在沒有光線或者光線微弱(如月光)的水體中收魚,魚會弄不清逃竄方向,只好乖乖地隨著釣繩而來,上魚也就不會出現什么麻煩,即便是釣上幾千克的大魚,也是這樣聽話。如果在明亮的光線下收魚,就不會那么順利了。

為了在卯時與辰時之中釣好魚,在寅時布窩是一種通常的做法,特別是在一些淺水里釣魚,要釣好早黃昏,打窩提前到寅時,利用夜幕,即可以防止驚魚,又可以引來更多的魚群上窩。

(四)卯時

早晨5時到7時為卯時。

夏天的卯時天已大亮,天亮得早,無論是釣手竿、釣海竿、釣涮竿,都能在卯時釣魚。

在江河流水里釣涮竿釣,多數是卯時布窩,辰時釣魚,要喂上一窩魚,一個時辰不算多。

其實,在早晨釣魚不是單指釣辰時,而是指早晨能釣魚的時候,卯時是夏天能釣魚的時候,夏天的早黃昏主要在卯時。冬天,早黃昏來得遲,在辰時以后,其中就不包括卯時了。

不論什么天氣,晴天、陰天、風天、雨天,卯時釣魚,可以釣淺水、釣清水。卯時的光線暗淡,模糊,是散射的,投射到物體上是沒有影子的,在淺水清水中釣魚,竿影、人影、鉤墜、標影是不會驚魚的,是比較好釣魚的。

有句俗語為“三早當一工”,卯時釣魚的上魚率是相當高的,有時一個早辰釣的魚,比平常一天釣的魚還要多,釣魚強調釣早晨,就是沖著它的上魚率而來的,夏天釣卯時是不錯的選擇。

(五)辰時

早上7時到9時為辰時。

辰時是一天之中,一季之中,甚至一年之中,最好釣魚的時辰。

釣早晨主要講的是辰時,雖然卯時能釣魚,但卯時僅僅局限在夏天。而辰時的跨度就要長得多了,就是冬天,只要溫度適宜,辰時是照樣可以釣魚的。

特別是春天,辰時是黃金釣時,無論是用手竿釣鯽魚,還是用涮竿釣游魚,用拋竿釣大魚,都有可能滿載而歸。

值得一提的是,春天的辰時釣鯽魚,有兩種釣法:一種是打窩釣,一種是寡餌釣。

春天的鯽魚,為了配種,會成群結隊出現在淺灘淺水之中。這種魚,如果布窩,特別是用手投塊餌之類布窩,是很容易驚魚的,它們受驚之后會棄之而去,不肯回來。這種配種之魚,就要用寡餌釣,即利用釣餌的顏色、氣味、形狀誘魚咬鉤??梢砸粭l接著一條將它們釣上來,直至無魚可釣,方可布窩。不過夏天的辰時釣魚,往往已接近早黃昏的尾聲,只要太陽光照射在窩子上,就應收竿移窩,改釣深水,改釣大魚。

(六)巳時

上午9時到11時是巳時。

巳時好釣大魚,無論是手竿釣,海竿釣,涮竿釣,巳時都是黃金時段。

圖1-2-2 不同時辰光線入水長度變化,直接對魚的活動位置產生影響

有一種說法,如果過了11時而沒有釣上魚,這一天就可能一無所獲了。當然,事情并不絕對如此,能這么說,足以說明巳時釣魚的重要性。

其實,大魚的覓食時段,并不僅僅局限于辰時,由于它們的個頭大,需要進食的數量比我們想象的要多。比如草魚,在30℃以上的天氣中,草魚一天的進食量相當于體重的40%,如果食源不足,它們不可能在短的時間內填飽肚子,因此,它們會將進食時段延長到巳時。

無論是春天、夏天、秋天的巳時,還是冬天的巳時,都是好釣魚的。

冬天的早黃昏,就在巳時之中。在夏天的季風中釣魚,也要釣巳時,尤其是釣大魚,巳時為上,至于用手竿布窩釣魚,特別是釣草魚,巳時是一個高上魚率的時段,只要在釣技上不出現失誤,連續不斷地釣上大草魚,就不是問題。

值得指明的是:如果想要在巳時打窩釣大魚,必須在辰時或辰時以前布窩,而且應布大窩,布硬餌窩,中途還應補窩。

(七)午時

中午11時至下午1時為午時。

自古就有“神仙難釣午時魚”之說,這種話是針對某種特定的規律而說的。

事實上,在辰時、巳時已經將肚子弄飽的魚,需要有一個慢慢的消化過程,這個過程就分布在午時。加上午時的日光最強,溫度最高,動物需要停止運動進行休息,魚也不例外。

所以,在這種狀況下的午時釣魚,是不會那么順手的,特別是釣某種特定的魚,更是如此。

但是,事情并不是絕對的,午時是能釣魚的,比如說釣鯉魚。午時釣鯉魚要釣塘的西北角,鯉魚是深水魚,需要曬太陽,它們會在午時來到塘的西北角上,這與我們的地理位置有關,也與鯉魚的習性有關。

又如在渾水里釣鯉魚,也要釣午時,而且要釣有太陽的午時,這與渾水的可見度有關。至于在風天釣涮竿釣,釣串鉤,在20℃左右的陰雨天釣魚,在午時都是能釣上魚來的。在知了高叫的中午,烈日之下的午時,停竿休息是一般的做法,也是不錯的選擇。

(八)未時

下午1時到3時是未時。

夏天的未時,是午時的延續,同樣是難釣魚的。

三伏之天,烈日似火,真正炎熱的時辰不是午時,而是未時。未時釣魚,需要勇氣,在烈日下釣上魚來,雖然有點難度,但只要熟悉魚的習性,再加上一點點運氣,還是有可能的。

特別是釣中上層的鳙魚、鰱魚,未時是一個好時段,鳙魚、鰱魚的趨溫性十分明顯,未時最適宜它們的活動。

在三冬之天,冬陽高照的未時,更是冬天釣鯽魚的黃金時段。至于早春和深秋的未時,只要不是氣溫偏低的天氣,都是好釣魚的。

在未時釣鯉魚,同樣可以釣渾水,在塘的西北角下釣,午時的釣法可以延續到未時。至于在未時釣草魚,則應在深水區的半水之中下釣,十分炎熱的天氣,草魚既不在深底,也不在上層,而在深水的中部、下部。

(九)申時

下午3時到5時為申時。

下午釣魚,申時是一個相當重要的時段。

春天釣魚,申時是釣魚的黃金段,春天的晚黃昏出現在申時。冬天釣魚,申時是晚黃昏的尾聲,此時,魚最肯咬鉤。夏天釣魚,申時是重新開窩的時段,三伏之天,經過午時未時太陽的烘烤,太陽在申時已開始偏西,強烈灼熱的光線已經開始減弱,經過休息的魚類又會開始活動起來。夏天釣魚講究釣晚黃昏,即釣傍晚,申時重新開窩就能提早誘魚。申時也是夏天釣炸彈餌的時段,容易得手。

值得指出的是:在晴天釣魚,申時不能坐在池塘西邊,主要是竿影、釣餌影、人影都會投射到水中驚魚。雖然上午的巳時也有這個問題,但巳時的影響時間較短,而申時會一直延續到酉時以后,時間太長了。當然,陰天釣魚和晴天在渾水中釣魚,就沒有這個問題了。

(十)酉時

下午5時到7時為酉時。

酉時是春天秋天的晚黃昏時段,基本上是好釣魚的。

夏天釣大魚,酉時是一個好時辰,此時的大魚,為迎接夜晚的到來,會開始緊張覓食,大魚的肚子大,要想填滿肚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種食物都不會放過,酉時釣大魚,容易上鉤。

但是,三冬之天釣鯽魚,在酉時已經收竿回家了。

春夏之交,酉時也是比較好釣魚的,特別是用涮竿釣釣上層魚,由于氣溫的適宜,酉時又在晚黃昏之中,游魚的咬鉤頻率會高于其他時辰,滿載而歸是常有的事。

應該了解在早春和深秋的晚黃昏并不十分好釣魚,特別是氣溫偏低的晚黃昏,它們會停止進食,盡早地藏入深深的水底,讓你什么也釣不上來。

(十一)戌時

傍晚7時至9時為戌時。

夏天,太陽落水落得遲,戌時正處在晚黃昏之中,太陽在落山之后,天空會出現晚霞,此時的光線暗淡模糊,太陽落山的信息對某些魚而言,是有一定的激勵性的,它們會在這個時段拼命地進食,這種現象夏季更突出,以防黑夜中找不到食物而出現饑餓,為什么夏天戌時容易釣上各種魚來,就是這個原因。

晚黃昏出現在戌時,只是在三伏天前后一段日子里,過了秋分,晚黃昏就會提前到酉時,而且還不一定能釣上魚來了。到了冬至,晚黃昏就會提前到申時,也就是下午5時之前,時辰的這種變化,與氣候的回歸有關,而且直接影響釣魚。

在江河里放釣釣魚,酉時未,戌時頭,是施放砣子釣、卡子釣的最佳時機。黃昏之中下釣,魚尚能看見釣餌,釣餌被魚吸之入口,天色漸黑,魚掛鉤后不敢亂動,其他釣餌可繼續釣魚,直到寅時收魚,才捉上它們。

(十二)亥時

上半夜9時到11時為亥時。

夏天在江河夜釣,一般都在亥時下竿。被烈日曬了一整天的水體,在習習晚風之中,會慢慢冷卻下來。此時有的魚會在夜幕之中先歸窩,在窩里慢慢消化食物,直到第二天早晨才離窩出行。而有的魚則會利用夜晚的光線模糊,在亥時外出覓食。其中以鯰魚和鯉魚最為典型,這兩種底層魚,白天會深藏河谷深淵,躲避烈日,不肯出來,在亥時則容易釣上它們。

在池塘水庫中釣手竿、釣串鉤、釣方板,亥時也易出現上魚的高潮,特別是有鯉魚的水體里,在亥時很容易釣到它們。鯉魚是深水魚,夏天的亥時,它們同樣會來到淺水里覓食,晚上釣鯉魚比釣其他魚更容易,特別是在清水內釣魚。

三、釣魚找魚八看八分清

釣魚是必須講究找魚的,不論釣野魚還是釣養殖魚,來到水邊,首當其沖的是盡快找到魚在什么地方,是在遠水區還是在近水區,是沉在水底還是浮在上面,只有找到魚,才能釣好魚,而且找得越準就越好。其實,近水識魚性,多數野釣高手也是找魚能手,他們憑借日積月累的釣魚經驗,能在不同情況的水環境中很快找到魚,他們的方法各有千秋,有根據魚泡、魚花、太陽、水色找魚的,也有根據風向、塘型、水草找魚的。雖然方法不一,但找魚的目標是一致的,歸納起來,找魚需要強調八看八分清,現分別介紹于后。

(一)看泡相找魚、分清大小魚泡

魚在水底是會吐泡的,不同的魚種會吐不同的泡,草魚多數是大泡,鯽魚多數是小泡,鯉魚是走泡,鳙魚、鰱魚是堆泡等。

圖1-3-1 看泡相找魚、分清大小魚泡

泡相有遠有近,有多有少,有疏有密,有單一魚種泡,也有混合魚種泡。看泡相找魚,一定要分清魚泡的大小,因為大泡是大魚,小泡是小魚,釣大魚與釣小魚的釣法是不一樣的。

圖1-3-2

圖1-3-3 草魚、團頭魴魚泡

凡是直徑在10毫米以上的大泡,多數是草魚泡,就應使用大魚釣組。幾是直徑在5毫米左右的小泡,多數是鯽魚泡,就要選用小鉤小線釣魚。凡是在窩里窩外成串走動的魚泡,無論大泡小泡,基本上是鯉魚泡,釣鯉魚的方法有所不同,要線細活餌。凡是大泡帶小泡,成堆從水下翻上來或一溜煙跑去不回頭,這都是鳙魚、鰱魚的泡相,要用懸餌的方法釣魚。至于大泡小泡混在一起,加上有散泡的泡相,說明有大魚也有小魚,就應作出針對性的選擇,明確主釣魚種,必要時也可以兼而釣之。

值得指出的是:泡相是有真假的,凡是在同一個位置冒出的泡相,有一定的規律,不論大小,多數是假泡,不是魚泡。至于泥鰍、沙鰍、甲魚之類的吐泡,雖然是魚泡,但并不好釣魚,觀察泡相時,發現有泥鰍彈出水石,甲魚冒出水面,都應心中有數,一般不在垂釣之列。

(二)看魚花找魚,分清兩類魚種

魚花有兩種:一種是溫馴魚魚花,一種是兇猛魚魚花。

溫馴魚魚花主要是吸取氧氣和食物造成的,表現為平和的動作,一般身體不會脫離水面。

圖1-3-4 看魚花找魚,分清兩類魚種

而兇猛魚的魚花則是追趕小魚時造成的,表現為激烈的動作,常常會沖出水面,甚至會弄出很大的響聲。

溫馴魚的魚花可分為游魚花、鳊魚花、草魚花以及鳙魚、鰱魚魚花等;兇猛魚的魚花可分為鳡魚花、鲌魚花、才魚、鱸魚花等。

通過觀察溫馴魚或兇猛魚兩類魚花以確定釣魚方法及技巧是通常做法:比如游魚花多則可采用花籃擬餌釣法或水面窩子釣法釣魚。鳊魚、鰱魚、草魚花多,則可以采用懸浮釣法釣魚。

如果鳙魚、鰱魚大嘴浮出水面,不斷叭水,說明缺氧浮頭,這種魚是不好釣的。兇猛魚追趕小魚,以鳡魚最為激烈,有時整個身體會在高速中沖出水面,被追小魚會四散飛逃,鲌魚習慣在晚上追魚,而且弄出很大聲響。這幾種兇猛魚都可以用小魚及泥鰍作釣餌,主要是在白天釣魚。

需要說明的是:魚花分為流水魚花和靜水魚花兩種,流水魚花常常表現為有區域性,比如鳡魚魚花會出現在兩股水流交匯的水域。而靜水魚花則與風向有關,比如草魚、鳊魚魚花,常常會出現在風鋒面(即風從上方吹向水面泛起波紋的地方)。

鯉魚跳出水面也是魚花,它為我們提供兩條信息:鯉魚正在扮籽,天氣相當暖和。

(三)看塘型找魚,分清基本釣位

塘型有自然塘型和人工塘型兩種,其形式可以分為長塘、方塘、圓塘、半圓塘、刀形塘、異形塘等。

通過長期垂釣的實踐總結,每一種塘形都有它的基本釣位區域。比如長塘的基本釣位在腰部即分布在塘的二分之一區域;方塘的基本釣位在角上,即分布在塘的四角區域;圓塘的基本釣位在北向,即分布在塘的北方區域;半圓塘基本釣位在拱部,即分布在塘內拱起區域;刀形塘基本釣位在“嘴部”,即分布在塘內尖角區域;異形塘基本釣位在凸部,即分布在塘內凸出區域。

圖1-3-5 看塘型找魚,分清基本釣位

其實,看塘型找魚并不神秘,確認基本釣位與魚的活動習慣有關。魚喜歡在通風順暢、氧氣充足、水面開闊、水的流動性好的水體中游動,凡是在能滿足這些條件的地方,都可以選擇為基本釣位水域,將窩子打在這些地方,八九不離十是可以釣上魚來的。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這些選擇并不是唯一的,因為塘型只是水面平面的形狀,水底的縱面形狀并不清楚,一旦出現過淺或過深的水情,再選為基本釣位肯定是不行的,就像下棋,此時再按定式下棋,是走不出棋的。

(四)看風響找魚,分清沉浮魚種

風有南北東西之分,魚對風向是特別敏感的,根據風向找魚,要以分清沉浮魚種為主。

圖1-3-6 看風向找魚,分清沉浮魚種

多數情況下,北風之中的魚是沉底的,南風之中的魚是上浮的。由于我們所處的地理位置的特點,一年四季,北風相對是冷風,溫度總是要低一些,魚對冷風十分敏感,只要現有的溫度開始降低,它們便會沉入深深的水底不肯出來,所以,北風之中釣魚應釣沉底之魚。

同樣是由于地理位置的關系,一年四季,多數的南風是暖風,溫度相對總是要高一些,特別是清明谷雨之后的季風時節,溫度相對平穩升高,魚便會離開深底,上浮至淺水水域吸取熱能,所以,南風中釣魚要以釣上浮魚為主。

至于東風和西風之中如何分清魚的沉浮,并沒有明確的歸類,東西風都是不好釣魚的,特別是西風。無論沉浮,想要釣上魚來是不容易的。

值得注意的是,北風中釣底,有風頭、風腰、風尾之分。五級以上的大風要釣風頭,也叫釣背風,主釣小鯽魚之類;三級左右的輕風要釣風腰,也叫釣浪,主釣草魚之類大魚;一二級的微風要釣風尾,也叫釣斗風,主釣鯉魚之類喜歡吃活食的魚。

(五)看水色找魚,分清渾清水質

池塘的水色與水質肥瘦渾清有關,水色主要可以分成瘦水、肥水、壞水三大類。瘦水:水呈淺綠色或淡青色;肥水:水色為草綠帶黃、黃褐或油綠;壞水:水色為灰藍色或深綠色、墨色等。

圖1-3-7 看水色找魚,分清渾清水質

看水色找魚,一定要分清水質的渾清,肥渾瘦清是水質的基本特征,可見度在0.2米以內為渾水,0.2~0.4米為肥水,0.4米左右為半清水,0.6米以上為清水。

通常情況下,渾水中必須釣浮釣近,清水中可以釣遠釣深。所以,渾水肥水之中應該在近水浮水中找魚,清水瘦水應該在遠水深水中找魚。如果水色發綠發藍,甚至黑藍,就沒有必要在這種水體中找魚。

沒有下大雨,池塘里的水質呈泥色渾黃,這種水色也是渾水,是鯉魚所為,同樣可以在近水浮水中找魚。值得掌握的是,渾水中找魚,主要是通過試釣來完成的,特別是渾水中找不到魚泡的情況下,很難判定魚的所在位置時,應通過試釣以確認魚情狀況。

(六)看太陽找魚,分清魚群走響

根據太陽的位置找魚,可以分清魚群活動的走向。

圖1-3-8 看太陽找魚,分清魚群走向

比如春秋兩季低溫天氣的晴天,太陽在東方的天空升起后,魚群便會來到池塘的西邊或西北角,中午過后,太陽運行進入西邊天空,魚群便會轉移到池塘的東邊或東北角。魚的這種追趕太陽光的行為,是魚的生理需要形成的,主要發生在低溫天氣。

但是,在夏秋兩季的高溫天氣中,太陽在東方升起后,魚群便會潛入深深的水底,以躲避烈日照射。這種活動方式同樣與魚的生理狀況有關。

我們常說的春魚在灘,夏魚在潭,其實就是與太陽光的強弱照射有關,也是看太陽找魚的基本做法。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種天氣,它既不是陰天,也不是能稱晴天,就是我們常說的多云天氣。這樣的天氣里找魚,不論何季,魚群都保持在一定的水深之內,不會出現追趕太陽的情況,這是在多云天氣找魚的要點。

(七)看陰涼找魚,分清藏魚層次

看陰涼找魚,主要用于夏秋酷熱的天氣,冬魚怕冷,夏魚怕熱,在烈日之下,魚會來到有陰涼的地方避暑。

圖1-3-9 看陰涼找魚,分清藏魚層次

常見陰涼的地方有:樹陰、屋陰、坡陰、水草陰等。魚在這些陰影之中是有層次的,通常情況下,游魚之類上層魚在水面游玩,水的中層是草魚、鳊魚、鳙魚之類,水的底層是鯉魚、鯽魚等魚。

看陰影找魚,可以借助魚泡、魚影來判斷水中魚的多少、疏密、大小,多數情況下,陰影中的魚是混雜的,既有上層魚、也有下層魚。釣什么魚一定要有的放矢選擇釣法,比如可以用涮竿釣釣上層游魚,用懸餌釣釣中層草魚、鳊魚,也可以用沉墜釣釣鯉魚、鯽魚等魚。在陰影中釣魚可以釣淺水,揚竿不會驚魚。

(八)看水草找魚、分清里外魚情

水草有單顆草、群草、片草之分,從釣魚角度講,蘆葦、茭菱之類也應列入水草之列,魚和水草之間有著親密不可分的關系,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圖1-3-10 看水草找魚、分清里外魚情

1.有草就有魚過來,魚的身體上容易長寄生蟲,魚要借草來擦掉身上這些小蟲子,并會制造草的搖動。

2.有水草的地方較為隱蔽、安全,可以防預天敵的傷害。

3.有水草的地方便于繁殖、覓食,魚會結隊而行來到這里。

在有水草的地方找魚,草里草外的魚情是不一樣的。一般情況下,大魚活動在草外,小魚活動在草內,特別是有片草的地方,大魚是很少進去活動的。小魚(特別是小鯽魚、游魚之類)喜歡在片草的間隙里穿來穿去,釣小魚,就應將窩子打在片草空隙間水域;釣大魚,就必須將窩子打在片草之外不遠的地方。

所以,看水草找魚,一定要找四通八達有空隙的水區下竿,過于厚密的水草之間,是很難釣到魚的。

圖1-3-11 釣草

四、釣魚不可忽視的細節

許多場合下,細節是能夠決定成敗的,釣魚也不例外,同樣講究細節的重要性。由于釣魚經驗不足等原因,導致一些舉足輕重的細節被忽視,因細節處理不到位而造成有魚釣不上來的被動局面,也屢見不鮮,事發之后反思,方知是在細節上出了問題。為防患于未然,現將釣魚不可忽視的幾個細節介紹于后,供為參考。

(一)夏天不要直對太陽打窩

不管看上什么樣的好釣位、好釣點,夏天釣魚,不要直對太陽打窩,根據我們所在北半球的地理位置,夏天的太陽在北回歸線區間運行。

圖1-4-1 夏天打窩

因此,上午8時至11時,注意不要坐在池塘的西面朝東面打窩,(但可以朝東北或東南45度角位打窩)。下午3時至6時,不要坐在池塘的東面朝西面打窩,(但可以朝西北或西南45度角位打窩)。

在這兩個時段中,太陽移動經過窩區時,會將太陽光反射到我們身上。夏天太陽光通過水面反射的光線是相當強烈的,窩點上光芒四射,放釣后不但會看不清浮標,而且極容易灼傷眼睛,出現流淚紅腫這類癥狀,戴上墨鏡,雖然可防眼睛受傷,但會降低觀察浮標的準確度。

從經驗上講,夏天釣魚要選擇坐北朝南或坐南朝北打窩,無論太陽運行到什么位置,眼睛都不會受到太陽光反射的刺激,也不影響觀察浮標的動靜。

同樣必須注意的是:有太陽的晴天,上午十時以前不要坐在池塘的東邊朝西邊打窩;下午三時以后也不要坐在池塘的西邊朝東邊打窩。在斜射的太陽光線下,人體的影子及竿線餌標的影子,投射到水體中是會驚魚的。

(二)細心檢查魚線是否受損

魚線受損將會直接影響釣魚,其后果就是斷線跑魚。

其實,使用過的魚線受損與未受損,必須經過細心地檢查才能確認的。

圖1-4-2 檢查魚線

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并沒有把魚線檢查放在心上,而且容易被忽視,更多的則是不懂怎樣檢查魚線。

其實,魚線受損分為明傷和暗傷兩種,凡是擦傷、壓傷、火傷、折傷、拉傷等都是明傷,凡是老化、變形等都是暗傷。不論是明傷還是暗傷,都需要通過檢查來發現傷勢情況,通常的檢查方法有如下幾種:

1.手感檢查: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魚線表面,在另一只手的配合下,不斷在線上滑動,檢查是否有刮手、磨損、變硬等問題,主要檢查明傷。

2.照光檢查:將使用過的魚線一節一段地對著燈光檢查(光源亮度應不超過40瓦)線的表面是否生毛、失去光澤,線體內部是否有老化性變白,線的透明度是否降低,等等。

3.拉力(切力)檢查。兩手輕輕拉動魚線,一拉就斷的線已經老化,應當報廢。在線上打一小結,用力拉,而不易切斷的線為好線。

凡是通過檢查發現有異常狀況的,就應將線段剪掉或全線換掉。有一種通常的做法,即釣線一年一剪,一年一換。我們認為,好線宜剪,差線應換。是剪是換由經濟狀況來定。

(三)注意及時除去手上的異味

手上的異味有可能會影響釣魚,用手接觸藥膏、香蕉水、油漆等物質之后,都會留下強烈的刺激性氣味,這種異味一旦弄到餌上,特別是弄在釣餌上(哪怕一點點),嗅覺特別靈敏的魚類是會拒絕進食的。

圖1-4-3 注意及時除去手上的異味

再者,釣魚時在身上抓癢也要注意,身體上的氣味、汗味通過手指傳到釣餌上,同樣會釣不上魚來。因此,在釣魚的過程中,注意及時除去手上的異味是十分必要的。釣魚中除去手上異味有如下幾種做法:

1.用高度白酒或酒精洗手和擦手??梢詳y帶一小瓶白酒或酒精置于包內,上餌前將少許酒液倒于手指上,搓洗或用酒精棉擦手之后才接觸糧食類釣餌。

2.用干凈清水洗手。在釣位旁備一小桶或小盆清水,上餌前將雙手洗凈擦干后再接觸釣餌。

3.用干凈濕毛巾擦手。備用干凈濕手巾一條或兩條(可以互換使用),不時地擦掉手上的殘餌,并及時地將毛巾洗干凈。這種做法,特別適合晚上釣魚。

(四)不要久捏和好的灰面等軟餌

用和好的灰面等軟餌作釣餌釣魚,稍不留意,容易出現一種習慣性的動作,會把抓在手中的軟餌不斷捏來捏去,甚至以為越捏越熟,越熟越好釣魚。

圖1-4-4 不要久捏和好的灰面等軟餌

圖1-4-5 手捏魚餌

其實,灰面之類軟餌越捏是會越硬的,在捏捻過程中,手上的汗味及其他異味,都會摻入餌中,即是十分微量的,但也騙不過魚的靈敏嗅覺,它們會棄餌而去;再者,軟餌變硬是不好釣魚的,硬餌雖然有很好的附鉤性,但會失去散發度,軟餌入水后的散發狀態相當重要,上魚的快慢多少都與軟餌的散發度有關。

釣魚過程中,除了要克服無意識的捏餌玩餌動作,還應時刻注意檢查軟餌的硬度,相應采取有效的調整措施,必要時,應進行重新配餌和餌。

(五)不要在窩點上二次試標

用長竿短線釣法打窩釣魚,在同一窩點上變更釣組是常有的事。比如將小魚釣組變為大魚釣組,墜外鉤釣組變為墜內鉤釣組,等等。

顯然,改變釣組的重新試標,我們稱之為二次試標,或叫重新調目。這種試標的事情,如不嚴格審視,常常會選擇直接在窩點上進行,以為試空鉤不會發生什么事情,不會出現什么異常。

圖1-4-6 不要在窩上二次試標

事實上,這種在有魚的窩點上試標調標,是相當容易驚魚的。而且問題就出現在空鉤上。假如窩點上已經有足夠多的魚(有時魚的密度是相當高的),空鉤進入它們之中,必然會接觸到它們的身體,如果調標時需要上上下下多次調試才能完成,鋒利的鉤尖完全有可能掛在劃刺上或魚尾上。一旦出現空鉤掛魚,完全有可能出現驚魚散窩,即便僅僅是鉤墜接觸它們的身體,也同樣會產生不良后果。

而恰恰這一切都發生在我們看不明白的水底,不容易察覺到它的嚴重后果。如何防止在窩上二次試標時驚魚,通常有兩種做法:一種是比齊法,一種是相近水域試標法。

1.比齊法。將新釣組的標尖位到墜體位的長度與原已調好的釣組長度比齊,只要稍稍耐心和細心一點,其長度完全可以做到基本一致,達到調標要求。

2.相近水域試標法。選擇在離窩點1米左右的橫向位置上二次試標,不要在前后縱向位置上二次試標。多數情況下,塘底是前深后淺的,是有坡度的,縱向位是不好試標的。而橫向位的塘底,深淺是接近的。在相近的水域初步試好標后,再移至窩點上進行微調,可降低鉤墜在窩上驚魚的概率。

(六)防止釣竿泡水縮不回

一般情況下,釣竿泡水打濕之后,很容易出現竿節收不回的故障。特別是炎熱的夏天,釣竿被曬熱之后,一旦竿身掉入水中泡水打濕,在熱脹冷縮的物理作用下,竿節的配合面便被冷水吸緊咬死,在沒有特別工具的情況下,很難將竿節收回,事情將變得十分麻煩。如何防止釣竿掉入水中泡水,有幾種防備做法:

1.嚴防釣竿落水。在離開釣位時,不要將釣竿擱在水面某些不夠穩當的物體上,一旦有點風吹草動,釣竿就會落入水中,配合面會打濕泡水。

2.不要讓魚把竿子拖入水中。在離開釣位時,要將鉤上有餌的釣竿收上來。鉤上有餌,一旦被大魚咬住,釣竿又沒插穩的情況下,完全有可能將釣竿拖入水中,出現竿身泡水。

圖1-4-7 防止釣竿泡水縮不回

3.拉出竿節時留有余地。在一節一節拉出竿節時,不要用力太猛,拉得太緊,拉出竿節時一定要留有余地,防止咬死。上魚過程中被拉緊的,也要退出放松,特別是雨天釣魚,竿節之間沒有余地,被雨水淋濕之后,同樣會被吸緊咬死,收不回竿節。

(七)不要穿過于醒目的衣服釣魚

釣魚不是參加演出,不要穿過于醒目的衣服釣魚。

魚在水中對于岸上的影像是十分敏感的,特別是對某些醒目的色彩,反應十分突出。如果有人穿著黃色、紅色、金色以及接近這些暖色調的衣服,出現在塘邊,而且不斷移動,一旦被中上層的草魚、鳊魚、鲌魚等魚看見,它們便會遠離而去,不會再游過來。

凡是穿著接近自然生態顏色的衣服,如草綠色、青色、淺黃色之類的衣服,魚的反應就要小多了,只要不是特別地快速移動,魚類表現就要安靜得多。傳統釣法里的擬餌花籃釣和涮竿窩誘釣,都強調穿青藍色衣服下竿,掌握魚類對顏色的選擇和反應,是垂釣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細節。

圖1-4-8 不要穿過于醒目的衣服釣魚

五、釣魚容易出現的差錯

釣魚出現的差錯,除了粗心大意、經驗不足、操作不當等因素外,有不少差錯是釣場魚情、水情變數太多引起的。由于隔水相望,水底發生的事情我們并不完全清楚,我們在釣魚過程中一些做法是否妥當,并不容易區別確認。以誤當正,似是而非的事情可能常常發生,而我們當事人卻毫不知情,依然故我,將錯就錯,更是難辯利害。為正本清源,現將釣魚容易出現的差錯分述如后,供為參考。

(一)不試深淺便打窩

來到塘邊釣魚,不問青紅皂白,不管水深水淺,便把窩餌打在水中,這樣做,多數釣不上魚來。

除了生手之外,引起大家這樣做的原因有兩個:

1.認為是熟門熟路,熟塘熟地,已經多次得手,不會出問題。

2.釣魚人多,為了爭搶釣位,打了窩子再說,不怕釣不上魚來。

這兩種做法,都有可能出現這樣的結果,什么也釣不上來。

究其原因,主要是忽視了釣魚的一條重要原則,水底的魚情是變化的,而且是隨著氣溫的變化而改變的。

也就是說魚的活動半徑及深淺水域,是受氣溫高低來控制的,釣深釣淺是需要選擇判斷的。

通常的做法是:當溫度高于20℃時,就可以打一米之內的淺水窩,當溫度低于15℃或高于35℃以上時,需要考慮選擇打兩米以上的深水窩。

這里需要指明的是,根據氣溫高低來選擇水深,是打窩之前就是心中有數的,先試深淺后打窩,就是要確認水深是否與現時溫度相符,如有不相符,是沒有必要下窩的。

比如氣溫在10℃左右,窩點的水深不足1米;氣溫在35度以上的晴天,水深也不足1米(渾水除外)。不管是什么原因,不經過測試深淺,硬要把窩子打下去,那就是我們常說的睜開眼睛來尿的問題,結果肯定會不妙。

所以,不管怎樣有信心和不管怎樣地“忙”,先試深淺后打窩是需要遵循的,“磨刀不誤砍柴工”,先試后釣,才是上策。

(二)打海竿忘了檢查線道

打海竿忘了檢查線道,容易出現兩種意外:一種是餌飛墜落,必須收線重新裝餌;一種是線斷彈飛,必須重新裝鉤捏餌。引起這兩種意外的真實原因,是主線繞在竿尖的過線環上了,釣餌打不出去。

忘記檢查線道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忙中出錯,一種是新手走火。多數的忙中出錯是釣魚釣得興起,又卸魚又裝餌,高興之中,打開壓線架便投竿,沒想到主線會反過來繞在竿尖過線環上。新手走火多是不熟悉打竿的要領,也不知如何檢查線道,冒冒失失把釣餌拋了出去。

打海竿檢查線道有兩種做法:

一種是在打竿前,先舉起竿身,讓餌砣和墜體在竿尖位垂下,然后一進一退搖動線輪,查看主線是否能順暢上下滑動,直到沒有被卡住纏繞的感覺,這才打開壓線架拋竿。

一種是先打開壓線架,用左手手指壓住主線,右手手指將線輪前主線捏住,來回反復扯動二到三次,確認竿尖的主線沒被竿尖反繞,才打竿拋餌。

打海竿(包括用磯竿放釣等)的全過程有很多環節,檢查線道是相當重要的一環,在匆忙之中極易被忽視,嚴格按照打竿要領進行操作,是可以防范的。

(三)在窩上甩大鞭放釣

甩大鞭放釣是海竿和磯竿釣魚比較常用的方法,可以實現遠拋遠投,屬正常操作。

如果用手竿打窩釣魚,再采用甩大鞭放釣,就會出現異常情況而完全不知情,造成無魚可釣也找不出原因,怎么樣也無法與甩大鞭放釣聯系起來。

在窩子上甩大鞭放釣,一般會有兩個基本動作:

一是甩大鞭施放釣餌入水。

二是移動釣餌進窩。

甩鞭放釣餌會出現釣餌落水的響聲,這種急驟的聲音是會驚魚的。甩大鞭放釣的釣餌沉底后,因不一定在窩區,需要一把一把將釣餌拉進窩區。釣餌在這種移動進窩的過程中,一旦接觸魚體也極易引起驚魚。問題是只甩一竿兩竿,可能無大礙,如果不斷重復使用這種不良施放釣餌的方法,窩上的魚是沒法待下去的。

出現甩大鞭放釣有兩個主要原因:

一是風力太大引起的,用拋竿動作無法將釣餌放進窩區。

二是放釣技術不熟練,不能按要求正常施放釣餌進窩。

不論什么原因,甩大鞭放釣進窩是需要糾正的??朔檬指退Υ蟊薹裴炦M窩,有三種做法:

一是選擇背風釣魚,大風中順風放釣,容易放準窩區。

二是使用長竿,加重墜體,配好大漂,采用直放式放釣,直接將釣餌準確放進窩區。

三是加強手竿放釣技術訓練,盡快掌握甩竿放釣技術。

(四)盲目頻繁更換釣餌

釣魚靈活更換釣餌是一種技巧,可以提高上魚率。

如果用餌目的不明確,盲目頻繁更換釣餌,就可能適得其反,會出現“疲口”現象,有魚也釣不上來。

盲目頻繁更換釣餌,主要是對魚情失去判斷或用餌花費信心引起的,其操作過程中的動作是混亂的。

比如:剛剛將動物餌蚯蚓放入窩區不到兩分鐘,不見漂動,就認為今天的魚不吃葷餌只吃顆粒餌,于是立即提竿換上糠粒之類硬餌,誰知糠粒放下也沒有漂迅,于是又換……如此折騰來折騰去的頻繁換餌,花費的時間并沒有換來上魚的驚喜,甚至自始至終也沒有弄清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魚不咬鉤。

其實,魚不咬鉤,除了氣候影響、餌味不對口等因素引起外,一旦發現餌料在不斷變化變換,它們是會警惕的,是會拒食的。

而真正值得考慮的是:垂釣中使用釣餌的針對性是很強的,什么樣的季節、氣溫和水質,什么樣的魚種,應首先使用什么樣的釣餌,都是有原則的。

比如春天用蚯蚓、活蛆之類,夏天用硬餌、生餌等素餌,冬天秋天用軟餌熟餌等,是用餌的基本點。

而更換釣餌的規則是:選用這些釣餌已經釣上魚來,只是窩上魚口變得很滑或操作不當而停止咬鉤,經延釣而不能奏效的,可以考慮改變餌味、餌型、餌色,刺激滑魚開口咬鉤。

比如:香味餌改腥味餌,長形餌改圓形餌,硬餌改軟餌,紅色餌改白色餌等。

需要注意的是:更換釣餌應控制在兩到三種餌型內為好,超過四種以上,就應列入頻繁更換釣餌之列了,有盲目換餌之嫌,容易引起魚不咬鉤。

(五)在窩上用大力氣剎魚

釣海竿、釣磯竿用大力氣剎魚,是比較常用的做法,線長鉤遠,沒有什么不妥。

而打窩釣魚在窩上用大力氣剎魚,是不正常的做法,常常會造成驚魚散窩的后果。

打窩釣魚常有這樣的事情,只要一見浮漂抖動,便使用大力氣揚竿剎魚。這種剎魚動作,會有兩種結果出現:一種是魚鉤掛中了魚嘴,一種是魚鉤沒有掛中魚嘴。

掛中了魚嘴,會拉翻魚的白色肚皮,讓其他魚受到驚嚇。

沒有掛中魚嘴,釣餌會飛快地穿過水區離開水面,水內會留下一串水花驚魚,釣餌飛上天空可能掛在樹枝電線上。頃刻間鬧出不必要的麻煩,弄得什么魚也釣不下去。

出現大力氣在窩上剎魚的動作,是釣魚情緒過于緊張,思想高度集中造成的??傉J為咬鉤的一定是大魚,揚竿剎魚寧重勿輕,擔心鉤子掛不住魚口跑魚,才使出有多大力氣用多大力氣這一招,這樣做是對用手竿打窩釣魚的剎魚技巧認識不足造成的。

其實,用手竿打窩釣魚,有重剎、輕剎、拉剎、點剎等多種剎魚方法,其中用拉剎剎魚是比較穩妥的做法。拉剎的力度是連續的,剎魚過程中是可以加力的,既能剎小魚也能剎大魚,發現是大魚,拉剎可以改為加剎,進一步讓魚鉤刺進魚嘴,大魚難逃。拉剎的釣餌是受竿尖控制的,它不會迅速飛出水面而出現其他麻煩。

值得注意的是:用手竿打窩釣魚,一定要控制好剎竿的力度,讓釣餌不跳出水面的做法,更有利于控魚遛魚,萬無一失。

(六)在窩上遛大魚

在窩上遛大魚的現象是相當普遍的,造成驚魚散窩的后果也是相當明顯的。

仔細分析,雖不完全是主觀行為,仍然屬操作上有問題之列,是需要討論的。

構成在窩上遛大魚的原因有兩個方面:

第一是心理準備不足,釣小魚沒有想到會碰上大魚,手忙腳亂中只得在窩上應戰搏擊。

第二是不熟悉控魚引魚的方法,沒有辦法控制大魚的沖擊,失去了主動權,任其在窩上亂撞。

事實上,在窩上遛大魚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定要意識到,不論什么情況,必須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在窩上遛大魚。

下面介紹如何防止窩上遛大魚的做法:

揚竿剎魚之后,根據手感判定確認是大魚時,在立即錨住釣竿的同時,必須馬上站起身來,迅速打開漁輪保險,立即用手控制漁輪轉動,做好收放線的準備,但不要急于強行拉魚回走,而是根據魚的游動方向,順勢讓竿,必要時應緊竿放線。

再將魚從一側拉出窩區,如果拉不動,就應錨竿相持不動,如果拉動了,人應立即起身,盡快走向一側,牽引大魚從窩區游出。

無論是收放線遛魚,還是交叉來回8字遛魚,都應遠離窩區5米以上的水域進行,而且盡量不要弄得水聲四起,太響太鬧。在窩外遛完大魚之后,應仔細觀察窩上的魚泡情況,判斷是否驚魚散窩,必要時應補窩誘魚。

(七)丟投大餌補窩

補窩是打窩釣魚的一種重要手段,補窩得當,窩上的魚會越來越多。補窩不得當,容易出現驚魚散窩,變成無魚可釣,丟投大餌補窩,是比較常見的錯誤,需要糾正。

出現丟投大餌補窩(用大塊餌、大砣子餌等餌補窩)的做法,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為圖方便省事又覺得打窩麻煩,抓起大餌往水里一丟了事。

二是對大餌丟入水中會造成異常認識不足,甚至認為丟大餌補窩沒有什么不對,沒有什么不好。

事實上,用大餌補窩造成的廢窩事件屢見不鮮,常常突然發生。通常是在用大餌補窩之前,窩點位是能正常釣魚的(多數補窩是為了延長釣時),一旦用大餌補窩之后,窩上沒有魚了,無論用什么釣餌,魚不再咬鉤了,有時通過重新打窩,可以誘魚回來,有時無論怎么努力,都是徒勞的,只能浪費時間。一丟之誤,后果嚴重。

正確的補窩方法有如下幾點:

1.一定要想辦法將大塊餌或大團餌弄碎、弄成小塊,完了應用打窩器水面翻轉補窩,一次不宜太多,不要怕麻煩,而且動作要輕,防止打窩器突然斷線,滑線翻餌等意外發生,造成驚魚。

2.將軟餌(膨化餌、灰面豆粉餌等)捏在鉤墜上補窩,最好在入水一半時抖落,不要讓砣形餌從上至下進入底層驚魚。

3.可用手分多次拋投酒米、小顆粒餌、散濕粉餌等小形散餌補窩,較為穩妥,也不會驚魚。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巴河县| 元氏县| 清水县| 桑日县| 环江| 冀州市| 商水县| 清苑县| 张家界市| 静海县| 南通市| 普兰店市| 古丈县| 永昌县| 定陶县| 西吉县| 泰和县| 云浮市| 邹城市| 永泰县| 镇江市| 陵水| 班戈县| 全南县| 和林格尔县| 安吉县| 宣武区| 武隆县| 大名县| 龙岩市| 泸水县| 南漳县| 洞头县| 宜都市| 宣恩县| 河间市| 南宁市| 阿拉善左旗| 孝义市| 兴义市| 普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