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基本功功力提升的基礎

一、釣魚應學會七檔基本技能

(一)會選竿、用竿、護竿

1.選竿。選竿分為聽、搖、看、查四個步驟。

圖2-1-1 倒插并繼型手竿

聽:主要是聽竿子的響聲。將未扯出的釣竿抓在手中上下左右搖晃,竿節(jié)在內部碰撞發(fā)出清脆的近似金屬聲為好竿,為碳竿。發(fā)出疲軟的聲音為玻璃竿,為差竿,最好用兩竿同時進行比較后確認,更為可靠。

搖:主要是試竿子的腰勁。將竿子全部扯出后抓在手中搖動竿身,以7米竿為例,竿身在二分之一位置晃動的為軟調竿,腰勁較差。在竿尖前二節(jié)位晃動的為硬調竿,為腰勁好的竿。選軟竿選硬竿,竿輕竿重,均由釣手的喜好和所釣對象魚決定。

圖2-1-2 振出型手竿

圖2-1-3 伸縮型磯竿

圖2-1-4 大導環(huán)海竿

圖2-1-5 伸縮型手竿

看:將全部伸出的竿子抓在手中,看腰部是否有彎竿現象,特別是6米以上的長竿,竿身越直越好,出現竿身彎曲為軟調竿,材質較差。

查:查竿節(jié)互套之間是否能滑動自如,是否卡竿?竿身的表面是否清晰明亮,有無掉漆現象,有無破損、裂開等印跡。必要時,品牌竿應核實真?zhèn)危乐辜倜啊?/p>

2.用竿。釣竿的主要作用是施放釣餌、剎魚、遛魚。用手竿施放釣餌有直放式、彈力式、蕩出式、甩鞭式等方法,應掌握其操作要點及使用環(huán)境。

剎魚分為點剎、拉剎、強剎、斜剎等上魚方式。遛魚分為收放線法、強拉硬扯法、8字交叉遛魚法等(關于剎魚遛魚方法后面再作表述)。

用海竿拋出釣餌釣組的落點要準,要求落點直徑在2米左右。是正拋還是斜拋可自行選定,一般30米以上遠距離用正拋,近距離用斜拋(必要時也可手拋)。至于車竿釣法、插竿釣法、涮竿釣法的用竿方法,也應適當掌握。

用手竿釣魚,有帶輪不帶輪之分,釣大魚應帶輪,釣小魚可不帶輪(臺釣竿一般不帶輪,磯釣竿必帶輪),魚輪的種類很多,應根據所釣對象魚來選擇配置魚輪。

3.護竿。釣魚前扯出竿節(jié)時,不要用力過猛出竿,防止兩節(jié)竿之間密封吸住、絞死收不回來。釣魚時不要讓竿子掉入水中,特別注意竿身有水時不要沾上細泥沙,收竿時一進一出,泥沙極易磨損竿身。要盡量防止折斷踩裂竿身,收竿回家后,釣竿一定要用軟布抹干水汽妥善收存,必要時可用布袋封裝。

(二)會選鉤、綁鉤、配置釣組

1.選鉤。魚鉤有三個主要質量指標:抗拉抗彎程度、光潔度(粗糙度)以及鉤尖鋒利度。

魚鉤有拉斷拉直之分,我們把能拉斷的鉤叫做脆性鉤,能拉直不斷的鉤為軟性鉤。是脆性還是軟性,可以用鐵鉗進行扭動來檢查確認,一折就斷為脆性鉤,久扭不斷為軟性鉤,左右來回扭動三次才斷的方可作為選鉤。

圖2-1-6 伊豆鉤

圖2-1-7 伊勢尼鉤

檢查魚鉤表面光潔明亮只是一個方面,是否銹蝕才是體現魚鉤的內在質量的關鍵。將魚鉤置于20%以上高濃度鹽水中浸泡24小時后查看鉤身銹蝕情況,無鐵銹點為好鉤。

魚鉤的鋒利度可用指甲來檢查,將鉤尖往指甲上扎,再往回拉鉤,有被黏住的感覺為合格鉤,無黏住感覺的鉤尖應丟棄或用細油石磨尖,鉤尖是可以磨鋒利的。

2.綁鉤。釣魚要盡量學會綁三種鉤,即綁單鉤、綁雙鉤、綁串鉤。

綁單鉤分為用軟腦線綁鉤或用主線直接綁鉤兩種方法,綁鉤繞線的方法有單繞和雙繞之分,至少應掌握一種綁鉤繞線方法。

綁雙鉤分為平行型雙鉤和上下型雙鉤兩種;綁平行雙鉤要設分鉤件,可防止絞線。

上下型雙鉤有傳統釣和臺釣之分。傳統釣上下型雙鉤的墜體在長腦線二分之一處,臺釣的墜體在對折雙線的頂部。兩鉤都是上下錯開的。

圖2-1-8 丸世鉤

圖2-1-9 袖鉤

圖2-1-10 秋田袖鉤 (有倒刺)

綁串鉤有用軟線綁鉤和硬線綁鉤兩種方法,軟線綁串鉤主要用于釣大魚,硬線(尼龍線)綁串鉤主要用于釣小魚。不論軟線硬線,從鉤尾到主線的腦線長應設置在50~80毫米為宜。串鉤為墜內鉤,魚鉤連接在主線上,腦線過長會影響上魚。串鉤數為五鉤居多,鉤與鉤之間距離以兩鉤不能相碰即可。

3.配置釣組。配置釣組是鉤、線、墜、標的組合技術,其中鉤線搭配和標墜搭配是相對應的,原則上是大鉤粗線配重墜大標,小鉤細線配輕墜小標。

配置釣組要防止出現粗線小墜細標的組合,也要防止細線重墜小標的組合。這類組合會直接影響釣魚。

是以墜定標還是以標定墜都涉及調標的方式問題。調標分為三種情況:

一種是調平水,鉤墜的重量與浮標浮力相等。

一種是鉤墜的重量輕于浮標的浮力,我們稱這為調出水。

再一種是調入水,鉤墜的重量重于浮標的浮力。

三種調標方式各有用途,釣魚之中應做到會調會用。

現在的浮標種類繁多,有長有短,有大有小,分成許多細目,垂釣使用時差別很大,表現在主攻目標魚種不同。

因此,在配置釣組時,應根據自己的垂釣習慣來選擇浮標,以標定墜為通常做法。

至于墜體應設在什么位置,通常情況下,沉墜釣的腦線長應為30~100毫米,懸墜釣為120~300毫米。如無特殊,不要將鉛墜設置在鉤尾。腦線長為零距離,魚咬鉤時上嘴唇會碰在主線上推鉤,影響釣魚。將墜體設在標尾叫全腦線,腦線長為水線,主要用于釣上層魚。

(三)會選線、用線、護線

魚線大致分為三種:單絲尼龍線、辮線、碳纖線。

單絲尼龍線:

1938年,杜邦公司研制出了尼龍線,這種材料叫“新的人造超聚體”,但未在釣魚界流行。1958年,杜邦公司推出了斯特思(stren)魚線,這種線更細,其適用性也更廣泛,很快被眾多的釣魚愛好者所接受,至今仍舊非常流行。

辮線:

辮線也叫編織線,單絲尼龍線推出后,辮線開始衰敗,釣魚使用范圍變小。20世紀90年代早期,凝紡聚乙烯、芳綸、凱夫拉爾、大力馬等新材料出現,構成“超級辮線”或者“微絲線”,線的強度更高,可以和單絲尼龍線配合使用或單獨使用,被釣魚人所接受。

碳纖線:

碳纖線主要用于擬耳釣,檢驗線的方法如下:用火燒線,如果火種移開后自動熄滅,斷口呈黑色,觸摸有碳粉沾染,即為碳纖線。火種移開后繼續(xù)燃燒,斷口色淡,無顆粒,即為尼龍線。

圖2-1-11 尼龍魚線

附主線和子線號徑參考表

1.選線。不論是盤裝線還散裝線,直觀線的表面很難判斷材質的優(yōu)劣,絕對相信線的品牌是一種作法,檢查線的拉力和柔軟度也為通常做法。

除此之外,有兩種檢查方法不可忽視:

一種是檢查線的恢復能力,將魚線任意扭曲變形,經過手指反復壓緊擦摸后能伸直還原者為好線,不能伸直還原者為差線。

另一種方法是將線打一個小結,用一定力量往兩頭拉線,同線徑的不同品牌的兩線相比,易拉斷的線為差線,不易拉斷的為好線。這是檢查魚線切力的一種土辦法,比較實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2.用線。線有五色,水有渾清。用什么線釣魚與水色有關:清水用淺色線,透明線為宜;渾水用深色線,可見度高的線適宜。在渾水中釣魚,用軟紅線作扎鉤腦線,可以提高上魚率。

線有粗細,魚有大小,水有深淺。廣而言之,釣大魚應用粗線相對可靠,釣小魚應用細線為宜。釣深水要用細線,不用粗線,要防止魚線伸不直影響標相靈敏度。

3.護線。為防止斷線跑魚,釣魚人一定要保護好魚線,防止魚線打結、壓傷磨損、燒傷是護線的三個要點。

在拋竿下餌起竿剎魚的過程中,鉤線快速回落時容易打結,釣魚拉魚時,打結處的切力集中,上大魚時容易斷線,應盡早排除魚線打結。

魚線被壓傷磨損的原因很多,過線環(huán)表面粗糙,水底的石塊、墜體的移位、芊節(jié)咬緊等都可以導致魚線的磨損,一定要經常檢查,及時更換。

魚線出現燒傷,主要原因是抽煙的煙頭碰在魚線上,這樣的情況并不少見,揚竿上魚拋餌時應熄滅煙頭。

(四)會選餌、用餌、配餌(請參看用餌之道章節(jié))

1.選餌。選餌重點強調三個方面:

一是選味鮮餌。

二是選對口餌。

三是選熟悉餌。

無論是窩餌還是釣餌,餌料的新鮮度相當重要,俗話說,“一鮮當三香”,鮮餌為選餌之首。

餌的新鮮度可以通過看顏色、聞氣味來確認,再者,釣什么魚用什么餌,叫對口餌,選對口餌是涉及能不能釣到魚的關鍵。

餌料分為本味餌、香餌、腥餌、濃腥餌、腥餌、酸餌等。

一般情況下,釣鯽魚、鯉魚要選香腥餌,釣草魚要選本味餌,釣鲌魚、鯰魚等兇猛魚要用濃腥餌。

這些最基本的做法,一定要弄清楚,餌料分為餅餌、種子餌、粉餌、蟲餌、草餌、原生餌、袋裝餌等。

如果不是特別的需要,釣魚一定要選用自己熟悉的餌料,也叫經驗餌,選用已經通過自己實踐的餌,成功的概率要大。至于選用新餌,也是可以的,但成功的概率難定。

2.用餌。釣魚用餌與季節(jié)有關,與水質渾清有關。

春冬兩季宜用熟餌葷餌,夏秋時宜用本味餌素餌,這是廣義上的一種說法。

事實是,春冬兩季,氣溫偏低時,魚的消化能力會明顯降低,魚對熟餌比較感興趣。春魚產籽,冬魚抗寒,魚體都需要補充蛋白,攝食葷餌比較積極。夏秋之中,天氣炎熱,氣溫偏高時,魚的口味偏淡,此時用本味餌素餌更符合魚情。不論哪個季節(jié),在清水中用餌與在渾水中用餌是有區(qū)別的,在清水中可用深色餌,而在渾水中則應用淺色餌,以提高水體中的可見度,這是絕對不能顛倒的。

3.配餌。配餌也叫餌料的組合,任何釣魚人都可以制作自己的配方餌,但是,配方餌是以經驗作為支持的,是需要實釣基礎的。

通常的做法是:以粉餌、種子餌、餅餌、草餌為基礎原料,加上香料等組成釣溫馴魚的配方。

以魚粉、蝦粉為主,加入適量粉餌作黏合物,組成兇猛魚的配方。

目前,最為簡易的做法是:將袋裝商品餌與原生本味餌相配伍,能進入一種新的組餌狀態(tài)。

不過,在本味餌中加入增香劑和增味劑,更適合野釣用餌。配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多一個因素和少一個因素的誘魚效果是不盡相同的,餌好餌壞是相對的,是有變化的,一定要掌握應變技巧。

配餌要防止出現惡性配方,配方一味濃、重、多的做法,就可能出現壞配方,兩種不同的增香物混合在一起,為配餌之大忌。

如在袋裝香粉餌中再加入某種香品,就會出現異常。多數情況下,在新鮮的本味餌中加入味素和氨基酸之類作增味劑,有很大的配餌發(fā)展空間,實用效果相當明顯,更容易形成自已獨立的配方餌。

(五)會看天氣、看水質、看風響

1.看天氣。釣魚看天氣主要是看陰晴、看冷暖。陰天釣魚與晴天釣魚時選擇釣魚水域是不一樣的。

陰天可以選擇清水釣魚,晴天則要尋找渾水釣魚。

微生物比較豐富的養(yǎng)殖水域,也可列入晴天釣渾水之列,釣點可以適當加深。

天氣的冷暖是由氣溫的高低來決定的,不論春夏秋冬,氣溫低于10℃以下,除鯽魚之外,許多魚都會停止進食。

而氣溫高于35℃以上時,則要選擇早晚陰涼釣魚,這種高溫天氣,也是夜釣的好時機。

2.看水質。釣場水質差別很大,主要分為清水、養(yǎng)殖水、渾水、壞水四大類。

前三類是可以釣魚的,壞水是不能釣魚的。發(fā)黑、發(fā)綠、發(fā)藍、發(fā)紅、發(fā)臭的水體就是壞水。主要的特征是污染嚴重,水質質量極差,釣魚必須遠離這些地方。

在水庫山塘釣魚,有些有泉水的清水里是不好釣魚的,我們把它們叫做浸水塘(庫),即使是盛夏,這里也水冷刺骨,很難長魚,也很難釣魚,沒有必要下竿。

渾水有兩種:一種為雨后渾水,一種為養(yǎng)殖渾水,養(yǎng)殖渾水為鯉魚所為。顯然,那些水體中散出濃濃的魚腥味,是比較理想的釣場。腥塘有魚,而且有大魚。

3.看風向。風向可以分為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看風向主要分清南北風向,原則上是暖南風要釣浮,冷北風必釣底。

俗話說,“釣魚不看風,來去一場空”,看風向可以根據風力決定釣位。通常的選擇是:輕風釣尾,長風釣腰,大風釣風頭,不論那一季,見西風是很難釣魚的,“北風底、南風浮、西風快回頭”,是一條釣魚看風向的重要原則。

(六)會看魚泡、魚花、塘型

1.看魚泡。魚泡分為鯽魚泡、鯉魚泡、草魚泡、鳙魚泡、鰱魚泡等。

鯽魚為碎泡,直徑為5毫米左右,比較密集。大鯽魚也吐大泡。草魚吐泡又圓又大、直徑在10毫米以上。

泡越大魚越大。鯉魚泡為走泡,大泡帶小包,呈串狀移動。

看魚泡要會識別假魚泡,凡是原地不動,不斷連續(xù)冒出泡來,多數是浸水和發(fā)酵物所為,容易區(qū)分。泥鰍沙鰍也吐碎泡,區(qū)分有一定難度。至于鳙魚鰱魚泡,比較好識別,突然從水底翻出一大堆水泡,或是一長溜水泡從窩區(qū)劃過,都是它們所為。

將窩餌打在有魚泡的地方,只要餌料對口,八九不離十可以釣上魚來。

2.看魚花。魚花分為游魚花、鱤魚花、鲌魚花、鳊魚花、草魚花等,鯉魚跳出水面,扮子也可算在魚花之列。

通過看魚花,可以估計水體中魚情的厚薄,魚群的大小。如果水體中出現鱤魚花,說明水體中有兇猛魚;如游魚花密集,說明水體中小雜魚多;不斷有鯉魚跳出水面,可以判斷是口老塘,沉底魚比較厚實。

夏天雨后釣草魚,可以追花而釣。草魚為補充氧氣,會浮出水面追食生水而打花,此時可以追花而釣。容易得手。

3.看塘型。塘型主要分為長塘、方塘、圓塘、大塘、小塘、異形塘等。

看塘型與選擇釣位有關,通常的做法是:長塘釣腰、方塘釣角、圓塘釣北、大塘釣邊、小塘釣心、異形塘釣嘴等。

看塘型還需分清釣位的坐向,一般做法是:上午釣西、下午釣東、天冷釣北、天暖釣浮釣邊等。多數情況下,通過看塘型基本可以確定釣位位置,由于水底地勢多變,發(fā)現有誤,應及時調整。

(七)會識標、逗魚、剎魚、遛魚抄魚

1.識標。魚咬鉤的標相主要分為抬標、沉標、點標、頓標、走標、飛標等。

沉墜釣的標相與懸墜釣的標相是有區(qū)別的,沉墜釣的抬標、沉標、走標標相是可以上魚的,點標是不上魚的。而懸墜釣的抬標是不能上魚的,頓標是能上魚的。點標和頓標的特點容易分清。

不論用什么方法釣魚,不論魚咬鉤的標相如何變化,要盡快地掌握釣餌的入口標相,是識標的關鍵所在。有些水體,正常標相拉竿無魚,異常標相卻有魚,這樣的例子經常出現,釣友當細心察之,以悟出識標之要訣。

2.逗魚。無論是沉墜釣還是懸墜釣,垂釣中都需要逗魚咬鉤。逗魚的方法分為:輕逗、慢逗、靜逗、移逗、跳逗、拖逗等。

用什么方法逗魚咬鉤是由魚情水情來決定的,魚多魚密要用輕逗慢逗,才不驚魚。流水渾水釣魚可以用跳逗逗魚,釣兇猛魚應采用拖逗逗魚。清水中可見度高,可以采用靜逗逗魚,靜逗是餌逗,利用魚餌的顏色,氣味誘魚咬鉤。渾水中用移逗比較適宜,反復不斷輕輕移動釣餌誘魚咬鉤,是用得最多的一種逗魚方法。

3.剎魚。剎魚也叫上魚、起魚。用手竿釣魚,剎魚的方法分為直剎、拉剎、點剎、強剎、改剎等。

直剎、拉剎、點剎都屬于輕剎之類,剎魚不會直接導致驚魚散窩。而強剎是重剎,剎魚揚竿的速度相當快,剎魚不當,就可能直接造成驚魚散窩。不論用什么方法剎魚,剎魚的力度一定要控制好,剎魚中揚竿用力過猛,會制造水底驚魚、掛上樹枝等嚴重后果。輕揚竿,輕剎魚,是釣魚必須掌握的技巧,不可忽視。

4.遛魚抄魚。用手竿海竿釣魚,都必須遛魚抄魚。遛魚的方法主要分為收放線法、強拉硬扯法、8字交叉遛魚法等。

圖2-1-12 密眼型抄網(小目網布)

圖2-1-13 輕便抄網

圖2-1-14 密網漁護

圖2-1-15 稀網漁護

圖2-1-16 前抄法

圖2-1-17 腰抄法

圖2-1-18 尾抄法

收放線法主要用于遛大魚,強拉硬扯法適合海竿釣,特別適合晚上釣鯰魚等兇猛魚,夜釣遛魚有困難,只能強行把魚拖上來。8字交叉遛魚法適合不帶漁輪的齊竿線釣法遛魚。在釣上大魚遛魚時,一定要等所釣之魚肚皮翻白才抄魚,抄魚時要防止魚鉤掛在抄網上脫鉤跑魚。

二、不同類別釣組的配置原則

釣組是由鉤線標墜及輔件組合而成的,不同類別的釣法,需要配置不同形式的釣組、如沉墜釣的單鉤釣組、懸墜釣雙鉤釣組、串鉤墜內多鉤釣組和炸彈鉤墜外群鉤釣組。

釣組配置得好,釣魚就順手,上魚率就高。釣組配置得不好,釣魚就受阻,甚至釣不上魚。由于鉤有大小之分,線有粗細之別,標有浮力差異,墜有輕重選擇的諸多因素組合中,要想合理搭配一副理想的釣組,并不是一件簡單容易的事,不但要講究配置方法和技巧,更要把握好總的配置原則,在源頭上弄清那些是應該做和不應該做的事情,事事有據可依,行而不罔。現將不同類別釣組配置原則分別表述如后,供為參考。

(一)沉墜釣釣組配置原則

沉墜釣釣組是由鉤線漂墜四大件組成,多數為單鉤釣組(也可配雙鉤),配置沉墜釣釣組時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以墜定標原則。

沉墜釣的墜體是必須觸底的,深水和淺水,靜水與流水,清水和渾水中墜體的輕重配比是不一樣的。

深水、流水、渾水中墜體應相對加重放大;清水、淺水,靜水中墜體應相應減輕縮小。墜重1~5克為小墜,10克以上為大墜,根據不同情況定墜,是沉墜釣配置釣組的基礎,小墜配小標,大墜配大標的原則必須遵守。如無特殊,切記不要小墜配大標,大墜配小標。沉墜釣可以采用調平水、調出水和調入水三種方法按墜配標。

圖2-2-1 沉墜釣釣組

2.線徑等于或小于鉤徑原則。

無論是用軟線綁鉤還是用硬線綁鉤,線徑應等于或小于鉤竿直徑,特別是用尼龍硬線直接綁鉤,線徑一定要小于鉤竿直徑5%~10%為宜,以保持拉竿輕便。用大于鉤竿直徑的軟線綁鉤,會出現線粗鉤小,拉竿汲水等情況,不利釣魚。

3.腦線長度分級確定原則。

沉墜釣釣組的腦線長度(從鉤尾到墜底的長度)設置相當緊要,主要與標相靈鈍有關。

腦線過長,漂相反應遲鈍滯后,引起觀標麻痹。腦線過短,標相反應會過快過急,制造緊張。

其實,設置腦線長度有兩個依據:一個是根據魚的個頭大小來確定腦線長度,一個是根據線的彎曲度(曲率)來確認腦線長度。

沉墜釣更多地傾向采用魚的個頭大小設置腦線長度,而且根據魚體重量將腦線長度分成多個等級。

腦線長度在0~15毫米時適合釣100克以下魚類,腦線在15~30毫米時,適合約500克以下的魚類,腦線在30~60毫米時,適合釣2000克以下的魚類,在60~90毫米時,適合釣3000克以下的魚類,在90~120毫米時,適合釣5000克以下的魚類。120毫米以上的腦線長度為特別情況,可根據實情自行確定。

將腦線長度分成多個級別,是一種原則性的做法,是必須遵循的。至于實釣中出現的短腦線釣大魚和長腦線釣小魚的反串情況,也是比較常見的,不必質疑分級確定原則。需要說明的是:對于每一級的兩個長度的取用作法是:軟線取小值,硬線取大值;線細取小值,線粗取大值,長短變化同樣可以靈活取舍。

(二)懸墜釣釣組配置原則

懸墜釣釣組是由鉤線標墜等零件組成,多數為雙鉤釣組,配置懸墜釣組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圖2-2-2 懸墜釣雙釣釣組

圖2-2-3 手竿輪配置

1.以標定墜原則。懸墜釣墜體是不觸底的,釣餌有觸底與不觸底之分,浮標有大有小,有長有短,不同的釣魚習慣和技巧會選用不同的標型。通常情況下是先選標后定墜,墜體重量是根據浮標浮力的大小來確定的,一般可選擇整體可修剪的墜體(如鉛皮)配標,也可采用多個分散的墜體(如開口咬墜)配標。標的浮力等于或大于墜體重量。

調標只有兩種方式:調平水或調出水(目數)。一旦墜體重于浮標,哪怕一點點,浮標就會沒入水面,形成沉墜形式。

2.釣線優(yōu)選搭配原則:就競技釣(含臺釣)而言,釣組的主線和子線的搭配(子線小于主線)是講究優(yōu)選的。

通常情況下,實配釣組中都是根據個人經驗來確定主線和子線的搭配比例,并沒有固定的標準。其實我們可以引進0.618法來近似確認母子線的配比。比如,選擇0.20毫米尼龍線為主線,子線直徑為0.20毫米×0.618=0.1236毫米。如沒有這種線徑號,可選擇接近的線徑也可。

3.按完全彎曲度設置腦線長度。懸墜釣釣組腦線長度要滿足兩個指標:

一是標訊的傳遞速度要快,二是釣餌的入口性要好。腦線過短,標訊快但釣餌的入口性差。腦線過長,釣餌入口性好,但標訊相對要差。為解決這一矛盾,可采用完全彎曲度設置腦線長度。

確認線的完全彎曲度的具體做法是:

任取一尼龍線,使線頭朝上,用手指不斷將線頭向上推,尼龍線達到一定高度時,線頭會倒向一側,繼續(xù)推線,線頭便會下垂,當線頭垂到手指捏線位平行時,停止送線,并將線拉直,在捏線位剪斷,這段線的距離就是完全彎曲度腦線長度。在保證釣餌有較好的入口性的前提下,可以獲得滿意的標訊。一線綁兩鉤時,應增加綁鉤打結長度。

(三)串鉤釣釣組設置原則

串鉤釣是墜內群鉤釣組,屬于無標釣法釣組,由鉤線墜等主件組成。配置串鉤釣組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按魚的個頭大小選定鉤型原則。

圖2-2-4 串鉤釣釣組

串鉤可以釣游魚、鯽魚等小魚,也可以鉤鯉魚、草魚、青魚之類大魚,配置串鉤釣組一定根據所釣對象魚個頭大小來選擇鉤型。如配置釣小魚的串鉤釣組,應選擇丸世6號7號鉤型(丸世是長把窄門鉤,上魚取鉤方便,適合串鉤釣魚)。如釣鳊魚、黃鴨叫、鯉魚之類,就可以選擇丸世9號10號鉤配置釣組。如釣草魚、青魚、鯰魚之類大魚,應選用丸世14號15號大鉤配置釣組。

2.子線小于主線原則。

選擇扎串鉤的子線一定要小于主線,子線線徑可用0.168×主線線徑來近似確認。子線小于主線可提高釣餌的入口性,拉竿收線時能減少水的阻力。特別是一旦掛住異物,可丟車保帥,只斷子線,不斷主線。

3.按魚頭大小分組設置腦線長度。

釣500克以內小魚,從鉤尾到主線的腦線長度為40~60毫米。釣500~2000克的魚,腦線長度為60~80毫米,釣2000~4000克大魚,腦線長度為80~120毫米,4000~10000克大魚,腦線長可達200毫米,原則上是線短綁小鉤,線長綁大鉤,兩鉤之間鉤距以不能相碰為準。

根據不同水情魚情可以拉開鉤距,其寬度應不妨礙拋投打竿。

4.按鉤型配置墜體原則。

串鉤是墜內排鉤釣法,可以實現自動掛魚,其自掛作用與墜體配置有關,墜體承載掛嘴魚鉤的刺魚力度,如果魚大墜輕,魚鉤會刺不進魚嘴而滑鉤松鉤。因此,必須按鉤型配置墜體。

選用竿釣串鉤墜體重量一般為10克、15克、20克、25克、30克、40克、50克、60克等。20克以內為小墜,30克左右為中墜,50克以上為重墜。比如丸世6號7號小鉤,可配置20克以內小墜,丸世13號14號大鉤,可配置50克重墜等。流水釣魚,要適當加大墜體重量。

(四)炸彈鉤釣組配置原則

炸彈鉤是墜外群鉤釣法,鉤尾到墜底腦線是開放的,一般4~6鉤,屬無標拋竿鉤法,釣組由鉤線墜環(huán)等零件組成,配置炸彈鉤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圖2-2-5 卷線輪

1.選用紅色腦線原則。

用紅色線綁炸彈鉤,可以提高上魚率,利用魚對紅色的敏感性和主動吸食性,容易將魚鉤誤食入口。在渾水和深水中釣魚,紅色可以提高魚的視覺,使魚及時發(fā)現食物(餌料)。

2.選用先硬后軟腦線原則。

炸彈鉤入水后,魚鉤應均勻散開分布,不使魚鉤成堆,腦線相對要保持一定硬度才能伸展開。入水之后,魚在吸食時,釣餌應能順利離底進入魚口,要求腦線的柔軟性要好,彎曲度要高。紅色魚線有全硬魚線、全軟魚線、入水后先硬后軟魚線三種,各有用途,炸彈鉤應選用入水后先硬后軟魚線綁鉤。如何確認,用水一試便知。

圖2-2-6 炸彈鉤釣組

3.按鉤型大小配置墜重原則。

炸彈鉤屬于開放式外群鉤釣法,可以自動掛魚。魚鉤能不能自行掛住魚嘴,與墜體的輕重有關。墜體是根據鉤型大小來配置的,如8號9號伊勢尼鉤型,墜重應不輕于30克(流水中至少加5克);10號11號伊勢尼鉤型,墜重應不輕于40克(流水中加5克)。12號13號伊勢尼鉤型,墜重為50克(流水不變);14號以上大鉤,特殊情況用墜,墜重可大于50克。

(五)方板鉤釣組配置原則

方板鉤也叫翻板鉤,是硬餌誘釣合一的釣法。釣組由鉤板(一般為4~6鉤)、餌塊、墜體、主線等零件組成。配置方板鉤釣組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圖2-2-7 自動翻方板鉤釣組

1.鉤板布置必須朝上原則。

方板鉤的鉤板位置布置,有墜外布置和墜內布置之分。墜外布置鉤板,拋竿后應將方板拉翻過來,讓鉤板朝上,故又叫翻板。墜內布置鉤板,鉤板在主線內端,拋竿后鉤板自然朝上。有一種能使鉤板自動朝上的方法。在墜體外布置的鉤板之內墊入一塊30毫米×30毫米×8毫米泡沫塑料塊,利用泡沫塑料塊的浮力和相應墜體的沉力可以使方板自動翻轉過來,使鉤板始終朝上。

2.鉤板直徑與方板邊徑同徑原則。

方板鉤釣法的魚鉤是必須落在或黏在塊餌的邊緣的,以便讓魚吸餌時準確吸入魚鉤。要求鉤板與餌塊四周邊徑一致。比如選用60毫米×60毫米×30毫米的塊餌作誘板,邊徑為60毫米,那么扎鉤板上的每口魚鉤的鉤尖到中心點的半徑距離以30~35毫米為宜,有泡沫塑料塊的腦線可以加長5毫米。讓魚鉤既能落在也能黏在塊餌的邊緣上。

3.用軟線扎鉤原則:

由于受餌塊邊徑的限制,扎在鉤板上的每口鉤腦線長度約為20毫米。如果采用硬線綁鉤,線的彎曲度不夠,魚鉤很難被吸入魚口,因此,扎鉤板上的腦線一定要采用軟線綁鉤。錦綸軟線、絲線、大力馬之類軟線均可。切記不要用硬尼龍線去扎吸入式方板鉤,硬線雖然也能掛魚,但上魚率會大大低于軟線綁鉤。

圖2-2-8 塔形托餌彈簧

圖2-2-9 太空豆

圖2-2-10 8字形連接轉環(huán)

圖2-2-11 轉環(huán)加別針

圖2-2-12 三叉扁擔環(huán)

圖2-2-13 B式別針

圖2-2-14 鉛片三叉環(huán)

圖2-2-15 手竿線輪

三、釣魚用墜技巧

墜體也叫墜子、釣砣、沉砣,主要有鉛皮墜、保險線墜、開口墜、錐形墜等。

圖2-3-1 鉛皮墜

圖2-3-2 保險絲墜

墜體的設置與釣魚的方法有關,不同的釣魚形式,有著不同的設墜技巧。

圖2-3-3 開口墜

圖2-3-4 外掛式和貫穿式鉛墜

如沉墜釣法與懸墜釣法、手竿釣法與拋竿釣法、簍式釣法與方板釣法以及車竿釣法等。這些釣法的墜體設置不但有形狀、大小、輕重、長短之分,也有配標不配標之別。

浮標是信號顯示的標志,墜體是標相的制造源,不同的墜體移動走向,會產生不同的標相動作:墜體上移,浮標會升;墜體平移或下移,浮標會走會沉等。浮標的動作是受墜體控制的,墜體設置妥與不妥,將會直接影響到垂釣的效果,如何掌握用墜技巧,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一)手竿沉墜釣法用墜技巧

手竿沉墜釣法的設墜原則是以墜定標,由于長竿短線釣法是以釣鯽魚為主,強調用細鉤細線,小標小墜釣魚。鉤墜相距較近(軟腦線一般為15~30毫米),為防止墜體驚魚,往往會選用不足1克的小墜(薄鉛皮、牙膏皮、5安保險絲均可),并可以按墜體大小來定標,蘆葦稈、鴨羽竿、鵝羽竿之類都能滿足要求,也可以用高尾標和七星標。

事實上,這樣的小型標墜設置,只適合用于淺水釣魚,一旦進入深水區(qū),小型墜體的下降速度會受到影響,施放釣餌的時間過長,感覺很不順手,必須相應加大墜體重量,重新按墜體配標,重新調標。

手竿沉墜釣法的調標有三種做法:

一是調平水,墜體重量與浮標的浮力相等。

二是調出水,墜體重量輕于浮標的浮力。

三調入水,墜體重量重于浮標的浮力。

按沉墜釣法設墜原則,墜體是必須觸底的,三種調標方式會出現三種情況:

1.調平水的墜體觸底后,浮標會升出水面。

2.調出水的墜體觸底后,浮標會傾斜水面。

3.調入水的墜體是觸底的,浮標可以升出水面,也可以不升出水面。

三種調標設墜存在一個問題,沉墜釣法選擇哪一種設墜方法更好呢?墜體輕于浮標浮力的調出水,實際上是懸墜釣法,即是墜體觸底,仍有極高的靈敏度,但墜體容易被浮標拖走,不好固定。墜體重于浮標浮力的調入水,浮標完全被墜體控制,雖然有極好的穩(wěn)定性,但標相靈敏度會受到影響,特別是魚小墜重,魚的力量拉不動墜體時,浮標會沒有任何反應。墜體等于浮標浮力的調平水,墜體觸底后,浮標可升出水面,墜體也不會被浮標拉走,小魚拉墜,浮標會有反應。

通常情況下,長竿短線釣法原則上是按照調平水來設置墜體的,墜體觸底,墜體重量可以按照魚的個頭大小來界定:釣50克左右的小魚,墜體在1克重以內為宜,釣500克左右的鯽魚,墜體可以達到2克,風天可適當加重,如無特殊,墜體應不超過5克,過重不好揚竿上魚。

不論采用什么形狀的墜體,如開口墜、鉛皮墜、保險絲墜等,墜體的長度應控制在20毫米之內,墜體過長,橫臥水底,會降低標相靈敏度。

值得推薦的是:沉墜釣法用保險絲作墜,優(yōu)點很多,剪補方便,可調性好,5安、10安、15安保險絲都可繞墜。繞墜的方法是:可先將保險絲纏繞在1毫米左右的硬鋼絲上,然后將鋼絲拿出,按所需長度剪斷,將魚線從中插入,找準腦線長度位置扭緊便可。

圖2-3-5 保險絲墜的做法

(二)手竿懸墜釣法用墜技巧

與沉墜釣法相反,手竿懸墜釣法原則上是以標定墜,浮標的種類相當多,手竿懸墜釣法主要使用長尾立式標,應根據魚情、水情以及個人的釣魚習慣來選擇浮標。

不論大標小標,長標短標,重墜輕墜,由于都是以目數(格數)計算標尾(尖)露出水面的長度,而且要求比較準確地達到所需目數,必須對墜體重量進行微量調整。

因此,選擇薄鉛皮及保險絲之類材料作墜,能夠滿足配標時的剪補要求(剪鉛皮能升高標尾目數,釣餌上升;補鉛皮能降低目數,釣餌下沉)。

如無特殊,懸墜釣法的墜體是不觸底的,墜體長度在水中與水底是垂直的,選長選短,由個人的用墜習慣而定,一般為30毫米左右為宜。

圖2-3-6 環(huán)保調標器

由于考慮腦線垂直于水底需要足夠的彎曲度,設置腦線應相應放長(從鉤尾到墜底腦線長度一般為120~400毫米)。墜體離釣餌的距離較遠,無論魚從哪個角度咬鉤,拉動墜體的動作都很難驚魚,墜體的大小形狀變得并不重要,沒有必要為縮小墜體而直接往主線上纏墜包墜,采用墜體座設墜成為可能,同時也解決了裝墜纏墜造成傷線的缺陷。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市場上出現的快速調標器,可以在調標時進行微調,將墜體標準化向前推進了一大步,能減少調標剪補鉛墜的麻煩。

圖2-3-7 穿入式、線接式鉛皮座

誘釣合一是手竿懸墜釣法的最大特點,為實現更好地誘魚成窩,特別強調拋竿落點的準確性,如何合理配置墜體的重量,就顯得十分重要。

有一種簡單的做法可以確認墜重是否合理:按正常蕩式拋竿,如果釣餌不能順利重復落在目標區(qū)內,拋出的魚線稍稍彎曲,鉤組有不好控制的漂移感(風天更為明顯),這種現象說明墜體的重量不夠,應加重墜體。

如果鉤墜拋出后,落點準確,可以重復落在目標區(qū)內,但出現鉤墜往前拉竿的感覺,需要有意進行限制,則是墜體超重,需要適當減輕墜體。

事實上,誘釣合一的懸墜釣法,是需要黃金組合釣組的,墜標合一,就顯得十分重要,尋找適合自己釣魚習慣的墜標組合,對提高競技能力是有助益的。

值得注意的是:手竿懸墜釣法的升標,多數表現為浮標的回位,很難出現像沉墜釣法那樣拉起墜體的升標,由此而構成懸墜釣法和沉墜釣法升標的標相差別,是墜體位置不同造成的。

(三)拋竿沉墜釣法用墜技巧

拋竿沉墜釣法主要指墜外群鉤釣法(含單鉤釣法),如炸彈鉤釣法等;以及墜內群鉤釣法,如串鉤釣法。

這兩種拋竿沉墜釣法的設墜原則,與水流有關,與釣組結構有關,如無特別情況,一般都不設浮標,以魚線拉動竿尖作為傳遞咬鉤的信息。

墜外群鉤的炸彈鉤,腦線上的釣餌是向外延伸開放的,魚咬鉤會先拉動墜體,然后才能通過魚線拉動竿尖。

墜體的重量有兩個作用:一是壓住主線,并保證主線能夠繃直;二是控制釣餌的距離讓魚咬鉤的信息能及時地傳到竿尖。

但流水和靜水的墜體重量是不一樣的。通常情況下,靜水釣魚的墜體設為30克左右為宜,水流流速在每秒0.5米左右的流水中,墜體重量應不低于50克。炸彈鉤是墜外鉤,釣餌的運動空間半徑較大。

無論流水靜水,墜體過輕,釣餌易浮易漂,很難掛住魚嘴,魚汛表現不真實。墜體過重,會過于壓緊主線。魚咬鉤拖不動墜體,給不出咬鉤信號,同樣不好釣魚。

需要注意的是:風天用炸彈鉤釣魚,不要用空心墜,主線被風吹動揚線,不易掛住魚嘴。

墜內群鉤的串鉤,墜體設置有別于炸彈鉤,串連設置在主線上的魚鉤,與主線和墜體是相聯的。魚在咬鉤時,既能通過主線拉動竿尖,同時也能拉動墜體,墜體的重量繃住主線。無論靜水流水,墜體都比炸彈鉤要輕,特別是在靜水中持竿釣串鉤,墜體可輕到15克左右,即是在流水中釣魚,墜體也可控制在30克左右。

串鉤能夠通過墜體的重量和竿尖的彈力實現自動剎魚,因此,應選用彈力較好的竿子釣魚,切記不要用粗竿硬竿玩串鉤。至于墜體的形狀、炸彈鉤和串鉤都選用錐形尖墜和扁平鱉形墜較好,收竿時,墜體的阻力較小,特別是扁平墜,收竿時會漂浮行進以減少阻力。

圖2-3-8 圓錐形墜

圖2-3-9 斗笠墜、圓餅墜

(四)拋竿懸墜釣法用墜技巧

拋竿懸墜釣法可以釣流水,也可以釣靜水,可以是單鉤,也可以是雙鉤、群鉤。

這里主要講單鉤,拋竿單鉤懸墜釣法的用墜原則主要是按腦線位置設墜。不論使用球形標、棒形標和立標,墜體分別設在水線上兩個位置:

一種是設在標座之下,腦線等于水線,我們把這種墜體設置稱為全腦線釣組,主要用來掛活餌釣兇猛魚。

一種是墜體設在鉤尾到標座之間某一位置,這種墜體設置叫段腦線釣組,可以釣兇猛魚也可以釣溫馴魚。

全腦線釣組的墜體設在標尾底部,也叫壓標墜,以穩(wěn)定標體標尖朝上不變。根據浮標的大小配墜,可以將墜體直接捏穩(wěn)在主線上,也可以用太空豆限住墜體。腦線在一米以內,中間一般不再加分墜,腦線超過一米或是更長,可以加設分墜壓住釣餌,尤其是在流水中釣兇猛魚,能夠防止活餌翻出水面,出現異常。

段腦線釣組的墜體可設在鉤尾至標尾二分之一水線上,也可設在鉤尾之上200~500毫米的地方。無論流水還是靜水,可以不再加設分墜,采用哪一種腦線長度,由水情魚情而定,如水較深,腦線宜短不宜長,以保證咬鉤標相的靈敏度。

無論是全腦線設墜還是段腦線設墜,墜體的重量應結合拋竿的遠近來考慮。

通常的情況下,拋竿在30米之內時,墜體重量約為15克(含分墜重量)。拋竿在50米左右時,墜體可達到20克以上,竿越長,拋竿距離越遠。墜體過輕,會無法拋遠,墜體過重,容易斷線(拋竿懸墜釣法強調用細線釣魚)。

(五)簍式懸浮釣法用墜技巧

簍式懸浮釣法也叫網狀兜餌釣法,是一種用器具裝軟餌誘釣合一的方法。

簍式懸浮釣法有定位與不定位兩種設墜方法,定位設墜,空心墜設在浮標座以上的主線上,拋竿后,在浮標浮力的作用下,墜體會立即通過主線回落到水底,并壓住主線,將簍餌浮標定位于水中。一般情況下,墜體重約為20~30克,風天釣魚,可加重至50克。由于是空心墜,魚咬鉤會拖動餌標,并不會拖動墜體,同時也不會拖動竿尖。

所以,簍式釣法是以看標識別標訊的釣法,與沉底拋竿釣法是有區(qū)別的。由于空心墜體會在魚線上滑動,一定要防止卡線,線的粗細與墜孔之間要有足夠的間隙,保證拋竿下釣拉竿剎魚時墜體不會卡在主線上。

圖2-3-10 通心套瓷墜

不定位設墜:多數情況下,簍式懸浮釣法是可以用簍餌本身的重量當墜的,而且標餌是會漂移的,當餌料在水中溶化掉或是被魚吃掉,浮標是會自動上升浮出水面或傾斜于水面的,通過浮標這種變化可以及時換餌。至于在風中釣魚設壓標墜,應使用15克左右的小墜,墜的位置可以設在標尾之下,也可以設在簍餌位,浮標只會出現上升位移變化,不會出現傾斜變化。

(六)方板釣法用墜技巧

方板釣法也叫翻板釣法,是一種方形塊硬餌誘釣合一的方法,方板釣法設墜與水流流速有關,與魚鉤大小有關。

在流水中用方板釣魚,流速快于每秒0.5米,魚鉤大于伊勢尼8號,墜體應不輕于30克;流速在0.2米之內,魚鉤在8號以下,墜體可減輕至20克左右。為減少水流對墜體的影響,應選擇錐形尖墜和斗笠墜為宜,而且錐形墜要倒裝,即墜體小頭在前,大頭在后,方板落入水中,墜體大頭會向下翻,使方板上的魚鉤朝上落入水底。

在靜水中用方板釣魚,魚鉤大于伊勢尼8號,墜體重約為25克;魚鉤小于伊勢尼8號,墜體重約為20克;用5號、6號鉤釣鯽魚,墜體重可輕到10克、15克。至于墜體的形狀,可以用錐形尖墜,也可以用斗笠,扁形墜體。

值得指出的:方板釣是利用墜體重量實現自動剎魚的,一般情況下,墜體與糠餅塊方板鉤板是并聯的,是不分開的,一旦發(fā)現墜體與鉤板松動,應及時設法壓緊,以防止魚鉤掛不了魚。

(七)車竿釣法用墜技巧

車竿沉底釣法分為墜外單鉤(含雙鉤)釣法和墜內串鉤釣法,墜體設置與水流有關,與魚的個頭有關。流速快于每秒0.5米,不論墜外鉤還是墜內鉤,不論釣大魚還是釣小魚,墜體重應不輕于30克。

流速慢于每秒0.2米,釣小魚時墜體重可以不超過20克。晚上用墜外單鉤釣鯰魚、鯉魚等大魚,就可以用重墜,墜體可超過30克。如用串鉤白天在深水里釣小魚(游魚、嫩子魚之類),墜重可以輕至10克、15克。

由于車竿釣釣魚需要不斷地拉竿上餌剎魚,特別是釣小型墜內串鉤,拉竿更為頻繁,如無特殊,應選用錐形尖墜比較適宜。為了減少墜體在流水中的阻力,也可選用兩個小型錐形尖墜相并設立,效果更好。值得注意的是:墜外單鉤的墜體是可以滑動的(也可以固定),墜內串鉤的墜體是必須限位固定的,是不允許滑動的。

四、識鉤、選鉤、驗鉤、綁鉤、護鉤、做鉤的技巧

人類釣魚用鉤的歷史相當久遠,新石器時代就已使用骨鉤,用金屬鉤釣魚也有兩千多年歷史了。當今釣魚界,五花八門、琳瑯滿目的魚鉤令人眼花繚亂,無論是競技釣還是休閑釣,不同的釣法使用不同的魚鉤,應有盡有,用鉤的技巧也不盡相同。多數情況下,魚鉤是可以通用的,即一種鉤可釣多種魚,也可以是多種鉤釣一種魚,這就給竿釣釣魚用鉤有了很大的使用空間。我們通常接觸的魚鉤主要有伊勢尼、丸世、伊豆、袖鉤之類,而且主要用于竿釣用鉤,個別情況下才用于繩釣。現將竿釣用鉤技巧的基本作法介紹于后,供為賞析。

(一)識鉤的技巧

釣魚是必須認識魚鉤的,由于地區(qū)不同和個人釣魚習慣不同,認識魚鉤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有以柄長窄門和柄短寬門來認識魚鉤的,也有從鉤尖歪與不歪來區(qū)別魚鉤的,也有以魚鉤形狀變化來劃分魚鉤的,等等。

其實,魚鉤的分類是按型號規(guī)格安排的。常見的竿釣魚鉤有伊勢尼、丸世、伊豆、白狐、千又、小磯、袖鉤等。

這些不同型號的魚鉤,用于竿釣用鉤大致可以分成三類。

第一類為伊勢尼鉤型類,相近似的鉤型有千又、小磯、伊豆等。千又、小磯鉤尖內摳與伊勢尼大同小異,但鉤竿比伊勢尼略細,其中,伊豆是直鉤尖,鉤尖長度比伊勢尼略短,鉤底圓比伊勢尼略短、略小。伊勢尼鉤的特點是:鉤柄短,鉤門寬,鉤尖內摳,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短柄寬門鉤。

第二類為丸世鉤型類,相近似的鉤型有白狐鉤等。丸世鉤鉤底弧度比白狐鉤要大,白狐鉤鉤門比丸世鉤更窄,因此鉤柄顯得更長。丸世的特點是:鉤柄長,鉤門窄,鉤尖高度較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柄長窄門鉤。

第三類鉤型為袖鉤類,相近的有秋田袖。袖鉤與秋田袖在鉤尖上稍有區(qū)別,袖鉤的鉤尖為直鉤尖,淺倒刺也可以是無倒刺。秋田袖鉤尖和鉤底彎部向內傾斜,倒刺張開,因此顯得更加鋒芒。袖鉤的特點是鉤柄長,鉤門寬,鉤竿細,應該列入柄長寬門鉤。

每一個型號的魚鉤都有各種規(guī)格,伊勢尼的規(guī)格為1-17號,丸世鉤規(guī)格為4-20號,伊豆為3-15號,袖鉤為3-14號,秋田袖為3-10號。以上鉤型規(guī)格是由小號向大號循序變大的,也有鉤型規(guī)格是由大號向小號縮小的,如515丸型鉤,就是以20號鉤為最小鉤,以小號鉤為大鉤這樣排列的。能夠準確認識魚鉤,對釣魚選鉤是有幫助的。

(二)選鉤的技巧

釣大魚選大鉤,釣小魚選小鉤,釣什么魚選什么鉤,這是通常的做法。

其實,釣魚選鉤主要是針對式選鉤,針對式選鉤分為兩種情況:

一是針對魚的個頭大小選鉤,比如釣1000克以上草魚,就可以選擇丸世14號、伊勢尼10號以上大鉤。釣100克以下鯽魚,就可選丸世6號以下、伊豆5號以下、袖鉤5號以下小鉤,個別情況下也可選伊勢尼4號以下鉤型。

一種是針對魚種不同選鉤,釣兇猛魚鯰魚要選伊勢尼11號以上粗竿鉤,如釣小鯉魚之類溫馴魚,就可選丸世袖型之類6號以下鉤型,等等。

其實,釣魚選鉤與個人釣魚的習慣和水平有關,有的釣友只習慣釣某種魚或某幾種魚,因此只選某一種型號的魚鉤;有的釣友技藝高超,不論釣什么魚都只用6號以下細鉤,并以小鉤能釣大魚而自豪。這些一鉤通的選鉤方式不能說不對,但發(fā)生跑魚的概率相對要高,采用針對式選鉤的好處更多。

魚鉤的顏色一般分為白色、黑色、上黑、金色、赤色、茶色等。使用得廣泛的是白色、黑色、上黑三種顏色魚鉤。需要注意的是:晴天在清水中釣魚不要選金色,而在渾水中釣魚卻可選金色。釣草魚不要選金色,釣鯉魚則可以選金色,特別在渾水中釣鯉魚,金色鉤的效果十分明顯。

(三)驗鉤的技巧

魚鉤的質量有好壞之分,有人以為進口鉤就是好鉤,國產不及進口鉤,事實也可能確是如此。

但是,不論是進口鉤還是國產鉤,是不是好鉤要讓事實來說話,只有通過驗鉤才能知道。檢驗是不是好鉤,有如下一些檢驗方法:

1.鋒利度的檢驗方法。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捏緊魚鉤,將鉤尖往左手拇指指甲上刺去再提起,如果連刺數十次提鉤仍然感覺鉤尖有黏住感,可判定鋒利度合格,出現刺不進指甲而打滑,開始黏手后來不黏手的鉤類可判為不合格鉤。

2.誘蝕度的檢驗方法。將魚鉤直接置于濃度為20%左右的鹽水中浸泡三天,凡是出現多點銹蝕甚至全鉤銹蝕特別是鉤尖倒刺位誘蝕的現象,可以判定為質量差的鉤。凡是只有鉤尾銹點、或沒有任何銹點,則可判定為合格的防銹鉤。

3.扭斷檢驗方法。準備兩個小手鉗。一鉗鉗穩(wěn)鉤竿位,一鉗鉗住鉤尖位,不斷前后60度以上扭動。凡一扭就斷的為脆性鉤,因高度淬火所致。凡扭動超過四五次以上而不斷的為柔性鉤,因淬火不力造成,這兩種鉤均為問題鉤,前者易斷鉤跑魚,后者易拉直跑魚。凡是扭動三四次才斷或竿身開裂的鉤,為具有彈性的鉤,是很難拉直拉斷的鉤,即合格鉤。

4.倒刺檢驗方法。凡倒刺深度超過竿尖直徑一半以上,倒刺向上翻飛或倒刺尖又小又淺,用手指探不到倒刺尖的,均為不合格鉤。

5.鍍層檢驗方法。凡出現鍍層開裂,可見斷紋起泡,甚至局部脫落,竿身光澤淡、變黑、變黃、有銹等異常情況,可判斷為不合格鉤。

6.鉤身形狀檢驗。凡鉤尖向外張開與鉤柄不在平行線上,出現鉤門敞開形狀,鉤尖刺魚角度外翻,此形極易跑魚,為不合格鉤。如在釣魚中被大魚拉開,應及時將鉤尖調回合格位置。

(四)綁鉤的技巧

綁鉤是釣魚人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由于各人對釣魚的認識理解不同,釣魚習慣不同,綁鉤的方法是不相同的。釣魚綁鉤的方法相當多,竿釣綁鉤需要掌握三種綁鉤技巧:綁單鉤、綁雙鉤和綁串鉤。

1.綁單釣有兩種做法:一種是直接用主線綁鉤,一種是用軟線綁鉤套接在主線上。

主線綁鉤與軟線套接綁鉤的腦線長度是不一樣的,用軟線綁鉤的腦線長度由所釣對象魚個頭大小而定,釣50~500克大小個頭的魚,從鉤尾到墜底的腦線長度約為20~50毫米;釣500~3000克大小的魚,腦線長度約為30~60毫米;釣3000~5000克的大魚,腦線長約為60~120毫米;釣大于5000克的魚,腦線長度可大于120毫米。

用尼龍線主線直接綁鉤,腦線長度約為軟線長度的一倍,在每一個腦線段,魚小取小值,魚大取大值。需要注意的是:不論用主線綁鉤還是用軟線綁鉤,線的直徑不要超過鉤竿直徑,腦線粗于魚鉤,揚竿會發(fā)生拖竿現象,影響釣魚。

2.綁雙鉤。綁雙鉤也有兩種做法:一種是一線綁兩鉤套接,一種是兩線分別綁鉤連接。

我們這里主要介紹一線綁兩鉤的做法。一線綁兩鉤有兩種形式,一種為懸墜釣法雙釣,一種為沉墜釣法雙鉤。綁懸墜釣雙鉤,主要用尼龍線。綁鉤線長需經過計算來確認,除了腦線實際長度(從鉤尾到墜體連接處長度)之外,需要加上綁鉤線打圈結長度,在線的兩頭綁好鉤后,再對折打結。

雙鉤有平行雙鉤和上下雙鉤兩種,由對折腦線時確定。懸墜釣腦線長度多數在120~400毫米,上下雙鉤分為一鉤位雙、兩鉤位雙鉤、多鉤位雙鉤等,都應先留線位,后打結,墜體在雙線連結位之上。綁沉墜釣雙鉤,主要用錦綸軟線綁鉤。沉墜釣平行雙鉤和上下型雙鉤的墜體位置是不相同的,平行雙鉤的墜體在線的頂端,在與主線的連接位;而上下型雙鉤的墜體則安排在長線鉤的二分之一處。如長腦線為60毫米,短腦線為30毫米,墜體則安置在長腦線二分之一位置,即從鉤尾到墜體下部為30毫米。沉墜釣上下雙鉤腦線長度設置范圍主要在50~120毫米(按5千克以下大小的魚設置范圍)。

同樣,腦線長度設置由魚的大小來決定,魚小取小值,魚大取大值,墜體位長度是相應變化的。

3.綁串鉤:串鉤有竿釣與繩釣兩種,竿釣串鉤主要用套接法綁鉤,即先用單線綁好鉤,再套接在主線上,分三鉤、五鉤和七鉤,一般為五鉤。

串鉤的腦線長度(從鉤尾到主線)是由所釣對象魚的個頭大小來決定的,而且是分段設定的,一般腦線長度為30~100毫米。釣鯽魚、游魚、鳊魚之類的小魚串鉤,腦線長度為30~50毫米;釣草魚、鯉魚之類的大魚,腦線長度則可選擇60~100毫米。

用單線綁好的鉤子,應將尾線折回并打一個套節(jié),設留10毫米長一個圈,然后將主線套在這個小圈內扎緊。鉤與鉤之間距離以兩鉤不能相碰即可,如釣流水,即可將魚鉤上移,腦線也可放長至120毫米,魚鉤上移的位置應以不妨礙拋竿為準。

(五)護鉤的技巧

在垂釣過程中,保護魚鉤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魚鉤在使用過程中,掛魚取魚時,掛上異物,接觸泥污等都有可能損傷魚鉤。掛魚取魚容易損傷鉤尖和倒刺,掛上異物會拉直鉤竿,接觸泥污會產生銹蝕等,魚鉤的這些損傷,都會直接影響到釣魚效果,特別是鉤尖變鈍失去鋒利度,魚鉤拉直鉤尖向外變形,會造成鉤尖刺不進魚嘴和鉤形掛不住魚嘴。所以,在釣魚過程中注意保護魚鉤,應該引起足夠重視。通常情況下,護鉤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輕剎魚。釣魚有重剎輕剎之分,剎竿過重,鉤尖直刺魚骨時,容易損壞鉤尖鋒利度和拉直魚鉤。輕剎竿是可以防止這些損害魚鉤的事情發(fā)生。

2.穩(wěn)取鉤。魚鉤刺入魚嘴后,有時倒刺也同時進入魚骨,被卡在其中,而且不易取下魚鉤來。如用力過大取鉤,一頓亂扯亂搖鉤身拔鉤,很容易將倒刺扳斷,因此,一旦發(fā)現魚鉤刺得太深,應盡量用取鉤器取鉤或采取其他措施取鉤。

3.善保存。魚鉤掛餌、接觸泥污,都可能造成魚鉤生銹,特別是釣餌未取下來便收藏起來,更容易引起銹鉤(多數魚鉤是碳鋼制造的,接觸水分極易生銹)。因此,在釣完魚之后,應將魚鉤清理干凈后保存,主要做法是:用酒精將鉤身擦拭干凈,抹上少許機油,或用軟布包扎起來保存。值得注意的是,如發(fā)現魚鉤問題嚴重,一定要堅決換鉤。換鉤有兩種方法:一種是剪線換鉤,一種是套接換鉤。剪線換鉤仍舊用主線綁鉤,套接換鉤則要另取腦線綁鉤,做成套圈,主線也做成套圈,兩套相接即可。

(六)做鉤的技巧

釣魚的方法很多,有些釣法是需要自己做鉤的。比如:坐鉤釣的錨鉤,刷竿釣的三角鉤,花籃釣的雞毛鉤等。這些鉤都是根據特定的釣法而做的,一般在漁具店是買不到的。

傳統釣有這么一條規(guī)則,當你要學會某一種釣法時,必須首先學會做這種魚鉤,而要學做魚鉤,必須備齊幾件做鉤的工具:什錦銼1盒(6~8支),尖嘴鉗2把,虎口鉗1把,油石1塊,鋒鋼鏨子2把(10毫米寬),砂輪板1~2個,機油一小瓶,200克重小錘1把,小鋼板1塊。

做鉤的步驟:

1.取材。建議使用彈簧做鉤,也可用其他鋼材,如做游魚鉤可用0.1~0.2毫米直徑的彈簧鋼絲做鉤。做錨鉤可用1.5毫米左右直徑的鋼絲,做其他魚鉤,鋼絲粗細可根據對象魚確定。

2.將彈簧拉直。用尖嘴鉗和虎口鉗配合將彈簧拉直。

3.磨尖。首先用砂輪板粗磨鋼絲。然后用油石細磨鉤尖,鉤尖是否鋒利,可用前文所述的指甲驗鉤方法驗鉤尖。

4.彎鉤。用尖嘴鉗鉗住鋼絲磨尖部分,先彎出鉤尖為90度以上,然后再彎鉤底,喜歡什么鉤型可彎出什么鉤型,也可參照標準魚鉤彎鉤。

5.留鉤柄長度。用鏨子鏨斷鋼絲,其鉤柄長度自定。

6.鏨倒刺,將需要鏨倒刺的魚鉤平放在小鋼板平面上,用左手無名指壓住魚鉤鉤身,用食指拇指捏住鏨子,將鏨子斜向上對準鉤尖倒刺位,用鏨子適當用力打擊鏨頂,在鉤尖上鏨出倒刺。

7.錘出鉤尾。用蠟燭之類明火將鉤尾燒紅,置于鋼板邊上,再用力錘出尾柄。至此,魚鉤基本做成,然后用驗鉤方法驗鉤,看是否合格。

五、配置沉墜釣組講五防

手竿沉墜釣組是由鉤、線、標、墜四大要件搭配組合而成。由于鉤的品種型號不同,線的粗細軟硬有別,標的浮力大小多變,墜的輕重需調配等因素影響,釣組選配已經不易,再加上釣場水情、魚情多變,更給配置釣組增加許多難點問點,搭配處理不當,就可能出錯,會弄得不好釣魚,甚至失手。為做到有備無患,未雨綢繆,擬配好一副手竿沉墜釣組,需要把住五道防線,現分別介紹于后:

(一)防腦線設置過長過短

從鉤尾到墜底的長度叫腦線,沉墜釣的腦線長度是有規(guī)矩的,不是隨意安排的,腦線過長過短,都會產生問題。腦線過長(超過一定比例),魚咬鉤時,會出現隱食現象,在一定時間內,魚線沒有拉動墜體,浮標沒有訊號。腦線過短,比如墜在鉤尾,腦線長度為零,零腦線雖有極高靈敏度的標相,但魚在吸食釣餌時,上嘴唇會碰在主線上,會出現推線搖標,釣餌難入魚口的現象。怎樣才能選擇合理的腦線長度呢?主要有兩種做法:

1.按線的曲率(也叫彎曲度)設置腦線長度。不論軟線硬線,讓線頭朝天,不斷送線上升,線頭會倒向一方,讓其彎曲到水平線位齊平時,停住送線,取下在水平線上的兩點,即為腦線長度,也叫完全彎曲度腦線長度,是確認腦線長度的主要方法。

2.按魚的個頭大小設置腦線長度。魚的個頭大小不同,腦線長度是不一樣的,從魚的嘴唇處到魚的牙齒的距離,也可以作為設置腦線長度的依據。通常情況下,500克左右的草魚、鯉魚、鯽魚,由嘴唇到牙齒的距離為30~35毫米,2千克的草魚嘴唇至牙齒為70~80毫米,3千克的草魚為90~100毫米。這些長度就是腦線長度,可以作為設置腦線長度的依據,是一種劃區(qū)確認腦線長度的做法。總之,不論用以上哪種方法設置腦線,腦線長度誤差在10%之內是允許的,超過30%以上,如果不是流水,深水等特殊情況,就應列入防范之內。同樣,墜在鉤尾的零腦線,也是需要避免的。

(二)防主線下水彎曲不直

主線彎曲不直是需要防范的,造成主線彎曲不直的主要原因是:

1.用海竿魚線輪繞線或其他方法繞線出現的彈簧圈狀。

2.線徑過粗,線形不直,墜輕標細,不能拉伸魚線。

3.魚線材質差,已經老化,線的柔軟度不好。

主線彎曲不直是不好釣魚的,特別是在2米以上的深水里釣魚,將直接影響標相的真實性:升標標相升不到位,好像魚的吃食無力,不敢拉竿上魚。點標標相也有變化,浮標甚至出現輕微的彈跳動作,極易影響拉竿上魚的決心。一旦拉竿,往往是時機錯失,魚已悔鉤。

防主線彎曲不直應做到以下幾點:

1.改用車輪式漁輪放線。由于海竿輪的繞線輪是90度橫向出線進線,收線時容易將線壓成圈狀。車輪式漁輪放線是直向出線,切線角接近20度,線的出進不會形成彈簧圈狀。車輪式漁輪有大有小,最小的直徑約為30毫米,最大的直徑達200毫米,都可以作沉墜釣法的放線輪。

2.選用細線釣魚,合理配置墜標。只要不是釣特別大的魚,手竿帶輪沉墜釣法選用0.2毫米以內的尼龍線作主線是完全可行的,容易克服主線彎曲不直。這類細線,即使稍有不直,可以通過適當加大墜體,按墜配標,即可解決。主線是否彎曲,配墜之后,舉起釣竿,一看便知,如覺不直,可稍稍加大墜重,重新按墜配標。

3.把住線的質量關。魚線的軟硬度與魚線的質量有關,魚線越軟,質量最好,垂度越好,越不易彎曲。有一種方法可以識別線的優(yōu)劣:不論什么線抓在手里任意折彎、扭變、搓揉,凡是經過手指輕輕撫擦之后能夠恢復垂直的,為柔軟度好的線。反之,不能回位的則為差線。

(三)防墜體過重過長

沉墜釣法的墜體過重過長是會影響釣魚的,不論釣什么魚,只要出現魚拉不動墜體時,就會沒有標相,或出現不完整的標相,墜體的重量是需要控制的。同樣,墜體的長度也是需要限制的,不論什么墜材,保險絲、鉛皮墜、開口墜以及其他重物作墜,如無特殊要求,墜身長應控制在20毫米之內。墜身過長,墜體必然橫臥水底,魚咬鉤時,受長墜體的影響,標相會出現明顯的滯后或異常,直接影響釣魚。

為防止墜體過重,沉墜釣法設置墜體有兩種基本作法:

1.按魚的個頭大小設墜。多數情況下,魚的個頭大小與墜體的輕重是成比例的,魚越大,能拉動的墜體越重,也就體現魚力較大,如何來確認這種魚力和墜體的比例關系呢?

就個人經驗而言,沉墜釣設置墜體重量與魚體重的比例為0.5%~1%為宜。比如,魚的個頭在100克左右,墜體重量可選擇在0.5~1克;魚的個頭在500~1000克,墜體重量可為2.5~5克或5~10克。但是,魚的重量大于3000克,墜體就應控制在魚重的0.5%以下。

以上這種配墜的比值,并不是絕對的,只是說明配墜的基本范圍,供為參考。

事實上,為防止墜體過重,我們常常會采用最小重量配墜原則,來作為沉墜釣法的配墜方法。比如釣100克左右的魚體,我們只按0.5克重量配墜;約500克的魚體,只按2.5克重配墜。這種按魚的個頭大小,取最小重量的配墜原則,是防止墜體過重的有效方法,這種做法與沉墜釣強調的用細鉤細線細墜細標釣魚理念有關,與墜體在水底的運動狀況有關。

2.按垂釣水深變化設墜。沉墜釣法通常的做法是:凡在1米以內的水深釣魚,不論使用什么墜型墜材,墜體的重量可選擇在1克左右即可,每加深一米,墜體可增加20%~50%重量。主要用來提高釣餌的下沉速度。但是,水深超過5米時,應重新配置墜標,以考慮保證標相的靈敏度。

值得說明的是:沉墜釣法配墜是不同于懸墜釣法的。懸墜釣法設墜原則是按標定墜,多為一標一墜,并且不按魚體大小配墜。沉墜釣法基本是按墜體定標,墜重與魚體有關,并且墜體重量是可以分級的,墜體不是經常變更的,同一墜體,可以配置不同的浮標釣魚。

(四)防浮標質劣易斷易折

在沉墜釣組中,不論配用什么樣的浮標,一定要防止出現浮標斷裂折損,以保證正常釣魚。浮標出現狀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浮標的材質太差,制標技術低劣,這種標就是正常的拋竿放釣,也會發(fā)生斷標腳、折標尾的現象。特別是風天釣魚,大風中揚竿,浮標不知去向。二是保管不善,浮標被擠壓弄破弄裂,無法使用。三是揚竿剎魚用力過猛,人為地造成浮標斷腳折尾。防止浮標斷裂折損應采取如下措施:

1.選購質優(yōu)浮標。沉墜釣用標的范圍比較寬,長身標、短身標、蘆葦標、孔雀羽、鵝羽、鴨羽、巴爾杉、塑料標等都能用。在選購浮標時,一定要檢查兩個地方:一是標腳與標身的結合處是否松動,是否一折就斷,特別是塑料標,更要認真檢查;二是標身與標尾的結合處,合縫是否黏牢,是否泡水后不松動。一定要選購好標,這一點是必須堅持的。

2.自制羽竿浮標。羽竿浮標結實耐用,用鵝羽竿、鴨羽竿等材料自制沉墜釣浮標,是比較常見的做法。取直徑為5毫米左右的羽竿,將羽毛剪掉,磨光羽竿。長度自定,用開水燙軟后用重物壓直,取一根3毫米直徑的竹簽作標腳,長約50毫米,兩頭削尖,一頭插入羽根位(防止擠破羽根口),用強力膠黏穩(wěn)后,打磨好羽竿及羽根外竹簽后,再涂上光油及有色油漆(可單色也可多色),在陰處晾干即可使用。

3.控制拋竿剎竿力度。在風中釣魚,盡量不要用力迎風拋竿,浮標在風力的作用下,容易出現狀況。順風或側順風拋竿,就沒有這個問題。為防止出現過猛的剎魚動作,可采用點剎和拉剎動作剎魚。點剎和拉剎都是可以改剎的輕剎動作,確認這種剎魚動作力度的大小輕重,原則上是釣餌和墜不能飛出水面為準。這種剎魚速度及行程距離,對浮標是能起到保護作用的。

(五)防鉤型選用不當

魚鉤有很多品種,如伊勢尼、伊豆、丸世、千又、袖鉤等。各品種之間的型號也大小不一,不同鉤型的用法有所不同。而在傳統的沉墜釣法時人們習慣把魚鉤分成兩大類別:一類為短把寬門鉤(以伊勢尼為代表的鉤型),一類為長把窄門鉤(以丸世為代表的鉤型)。這兩類鉤,各有各的好處和優(yōu)勢,也各有各的不足,如何選用,值得推敲。

通過測量,伊勢尼鉤型的鉤尖頂至鉤竿尾之間的高度與鉤內寬的比例約為0.75:1,形成短把鉤。而丸世鉤的鉤尖頂至鉤竿尾之間的高度與鉤內寬度為1.7:1形成長把鉤。

由于伊勢尼的鉤門寬,鉤把短,鉤尖與鉤竿尾形成的刺魚角度被打開放大(大于45度),鉤竿的阻擋減少,鉤尖在嘴邊刺魚的概率增大。加上伊勢尼的鉤竿粗壯,有不易斷鉤、不易拉直等優(yōu)點,在沉墜釣法里,如釣大草魚、大鯉魚、大青魚、大鯰魚之類體重力大的魚種,就應選用伊勢尼鉤型為宜。

但是鉤門寬也有不利之處,上餌的直徑增大,會降低釣餌的入口效果,這種情況,釣小魚時更加明顯。由于鉤把短,摘鉤時,也不十分順手。

丸世鉤的鉤門窄,鉤把長,鉤尖與鉤竿尾形成的刺魚夾角被縮小(小于45度),鉤尖在嘴內刺魚的效果更明顯,加上鉤門窄,鉤把長,餌的體積減小,形成餌小把長,有入口性較好、摘魚方便的優(yōu)勢。因此,釣小鯽魚、小鯉魚、鳊魚、游魚嫩子之類,就應選用丸世鉤釣魚。

但是,盡量不要選用丸世10號以內的鉤去釣3千克以上的大魚,這是需要注意避免的。

值得說明的是:沉墜釣用雙鉤釣魚是常見的,無論是上下型雙鉤釣組,還是平行型雙鉤釣組,釣小魚之類用丸世鉤較好,釣大魚用伊勢尼較妥當。至于用兩種鉤型搭配組裝也是可以的,如果配置上下型雙鉤,伊勢尼鉤應在下,丸世鉤在上,同一種鉤型,大號鉤在下,小號鉤在上,平行雙鉤就沒有這些講究了。上小下大,上輕下重,這是雙鉤釣組的基本要求,應該熟悉。至于用伊豆、千又、袖鉤之類鉤型組裝沉墜釣組,可以根據個人釣魚習慣及釣場魚情而定,并不在禁止之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扬州市| 慈利县| 灌阳县| 大丰市| 弥勒县| 江口县| 巫山县| 荔浦县| 平邑县| 渝中区| 吉木萨尔县| 桑植县| 获嘉县| 从化市| 横峰县| 遂昌县| 丹阳市| 平罗县| 阿图什市| 伊宁市| 嘉峪关市| 嵩明县| 浦江县| 萨嘎县| 余江县| 新源县| 龙口市| 曲水县| 大连市| 奉节县| 华宁县| 塘沽区| 潢川县| 夏邑县| 耒阳市| 曲水县| 玛纳斯县| 沛县| 孟津县| 英德市| 镇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