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胡博予:為了超級獨角獸,錯過爆款不可惜
- 為什么投你Ⅱ:一線投資人解密創業融資密碼
- 南立新 劉辰
- 4289字
- 2016-09-20 17:39:47
【“賽道”一詞最早來自紅杉資本。它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對行業趨勢有獨特的前瞻性判斷,選擇最有前途和投資機會的領域,買最好的“賽道”。
尋找賽道的投資人通常不太“跟風”,而是把精力放在尋找長期機會上。他們多強調“看穩了再下手”,前期花費足夠多的時間,跟項目接觸時就能足夠快。
這些基金多有鮮明的賽道標簽:消費升級、企業服務、文化體育……一旦遇到團隊強、產品好、市場方向正的項目,或合適的人做著適合的事,他們會毫不猶豫地出手。】
人若能獨立判斷,就不會輕易隨大流。
賣菜是個苦活,賣家的工作時間從每天的后半夜開始,早于市場開張的時間把菜準備好。任何人,只要想真正了解賣菜這個行業,都得去大菜場感受一下“后半夜”。胡博予就這么做了。
2014年10月,胡博予“看上”了美菜網。彼時,生鮮電商還在萌芽初期,前景并不明朗。但胡博予覺得,真要判斷這個項目行不行,肯定不能只是看幾頁別人做的報告就下結論,要自己去看。
美菜做的是自營項目,所以胡博予去的不是大菜場,而是美菜的倉庫。他盯了一晚上,看美菜怎么做分揀、打包、配送。“累肯定是累,但是這鮮活的一手資料很值得。”
更關鍵的是,一手資料還有一個好處:胡博予親自下倉庫,省去了普通投資經理一層一層打報告的冗長流程,決策反而更快。他還客串了一把記者,找批發商、供應商、原產地的農民伯伯聊天。
看準后,胡博予很快給出A輪的投資意向書,從國慶節前接觸,到國慶節后調研,再到敲定,前后不到兩周的時間。
看人:抓住天生的領袖
敲定美菜網當然不僅僅是看中了美菜網的倉庫,胡博予有自己的一套看人理論:一看判斷力,二看領導力。
簡單說,判斷力和領導力就是“攢項目”和“攢人”來做項目的能力。“攢項目”即做產品,胡博予認為,每一個好的CEO都是好的產品經理,要懂用戶,對所做的事情有競爭判斷力;“攢人”則是吸引人才的能力、領導力,胡博予更看重領導力潛力,是否會判斷人,從而組建出執行力很強的團隊。
美菜網創始人劉傳軍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在“抓人”,經常親自去脈脈上篩人。在聊投資的過程中,劉傳軍甚至一度想拉胡博予加入美菜網擔任某個高管職務。“碰到好的人就有強烈的沖動要拉進來”,這種對人才的極度渴望,無疑是符合胡博予的領導力理論的。
“好的創業者,在為創業做準備的蟄伏期,內心會有一個小本兒,記下周邊誰是好的創業拍檔、誰是好的人才,一旦創業,很快就能聚攏一批牛人。”胡博予總結道。他還會觀察創業者身邊聚攏的到底是真人才還是庸才。如果是庸才,那么無論創業者本身是否聰明,都說明他眼光有問題。
胡博予總會去了解創業者身邊的人的品行、能力,以及被何種動機驅動,如何加入這家創業公司的。如果創業者能允許身邊人比自己強很多,并且能驅動這些強人,在胡博予心里也是一個加分項。這至少說明這位創業者心胸寬廣,同時愿意跟身邊的人分享利益,也說明創業者做的事情有社會效應,能用理想來驅動,更說明團隊的人都懷有點理想主義,而理想最后能夠驅動人長期地克服各種各樣的困難。
他自己就是一定程度上的理想主義者,堅信自己做的事情能夠創造價值。“這能使我們在遇到很多困難的時候,挺過去。”
但天生的領袖總是自帶光環,項目被搶不可避免,藍湖資本畢竟是一只新基金,而當時看過美菜網的還有許多著名的基金。但胡博予說藍湖資本能夠抓住這個項目就在于最早做調研,最快出投資意向書。快速與創業者建立起信任關系,用對行業的理解、投資專業度和投后服務來贏得創業者的認可,也是能夠“搶到”項目的關鍵因素。
事實上,藍湖資本整體的速度也一直很快,對于所投的十六七個項目,基本都是一兩周內就做出決定。做決定足夠快的一個基本前提是,前期對行業足夠了解,對創業者能夠準確地做出判斷。
“所有溝通都是低效的”
2014年,胡磊、胡博予、殷明一起創立藍湖資本。至今,投資團隊也僅有6個人。胡博予說,未來藍湖資本的投資團隊成員數也會一直保持在個位數,精兵強將。“我們相信VC(風險投資)到最后仍是一個匠人機構,還是比較依賴于每一個合伙人的個人能力。”
采用扁平機構,強調單兵作戰能力,是因為胡博予堅持認為所有的溝通都是低效的溝通,不如減少溝通。藍湖資本所有合伙人都自擔投資經理角色,深入一線工作,從研究行業到找項目、看項目,再到投后管理,都是親力親為。
藍湖資本沒有投后管理團隊做投后服務,所投企業要融資,胡博予就親自幫它們梳理融資材料,甚至還會親自介紹投資人給創業者。獵頭、FA等專業的第三方可以提供專業的服務,而真正需要藍湖資本來做的投后服務,都需要合伙人自己出馬,比如用個人影響力去幫創業者做背書,吸引牛人,吸引下一輪投資人。
胡博予所投的項目,平均后續融資額都超過了1億美元,且融到的資本都來自全球頂級的投資機構,包括孫正義、DST、老虎基金等。
絕不寫長篇累牘的調研報告再一級一級匯報,不相信隔靴搔癢的溝通,相信自己的第一手資料帶來的獨立判斷,這些觀點與胡博予挑創業者看重判斷力一脈相承:“我要親眼看到真實的信息,這樣我腦子里用于做決策的虛擬世界跟真實世界的差距很小,才能做出更正確的判斷。”
當然,獨立判斷不是固執。在胡博予看來,固執是不聽勸,而自己做投資,顯然并不會有被別人勸的情況出現。
因為相信自我判斷力,藍湖資本不會跟風外界的“爆款明星創業項目”,而是把精力放在尋找長期的大機會上。例如,胡博予認為各種在公眾場所鋪設的“免費WiFi”都只是過渡的形態,因為在他想象中的未來,各種移動設備都能夠直接無線上網,用戶不用擔心流量。在這種思路下,錯過一些“爆款”幾乎是命中注定的事。但胡博予說:“短期的熱門領域,可能會賺一筆錢,但是我們希望的是一家能夠做30年、50年的好公司。找這種有長期壁壘的好公司,才是我們的目標。”
胡博予要投的,是長期的“超級獨角獸”。短期爆款明星項目會消耗投資機構有限的精力和資源,他寧愿錯過短期爆款項目,也絕不想因為分散精力而錯過了真正的超級獨角獸。
強調看穩了再下手,所以藍湖資本投資的項目不會多,基本是一個月一個,每年投大約12個項目。
不相信溝通,所以三個創始人都是“宅男”,總是悶頭研究問題。他們對外宣稱自己是研究型打法——前期花了足夠多的時間,跟項目接觸時就能足夠快。對于美菜網的投資,也很符合藍湖資本的標準打法——在前期做大量研究,看準后迅速敲定。
在與美菜網接觸前的兩個月,藍湖資本就已開始研究生鮮電商行業。藍湖資本最先看好的是手機對生活的巨大改變,在手機的業態里看到了智能手機對中小餐廳老板、金杯車司機等群體的迅速滲透,它改變了結構成本,從而捋出了生鮮電商B2B。
在研究了兩個月,挨個看了幾家公司后,對比、判斷不同團隊對行業的理解力、領導力和執行力,胡博予最終鎖定美菜網,迅速扣響扳機。有的基金會同時投一個賽道里的幾家創業公司,而胡博予只投一家。他不相信賽道戰術,而且,為了與創業者建立完全的信任關系,一個賽道里只投一家。
公司里人少力量大的另一個好處在于,可以更專注。胡博予的說法是,專注在自己認為更有潛力的行業里,找到結構性變革的巨大機會。
所謂結構性變革,指大的交替換代性變革。這一變革真正能夠創造價值,提高效率。盡管發展過程中有困難,但只要事情本質上提高了效率,即便碰到風險、要解決的問題,最后都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掉。
比如智能手機的應用普及就是結構性變革,通過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改變了供應鏈、娛樂、購物、社交等領域。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也是如此:人工智能解放了勞動力,勞動力可以節省下來去做新的創造;云計算用計算能力給小公司普及了基礎設施,使得小公司也可以做自身的技術搜集。
到現在為止,胡博予已經投資了8家早期公司,項目估值平均上漲21倍,每家公司后續輪次的融資金額平均達1億美元。
比起執行,更喜歡也更擅長思考
胡博予從大學開始創業,10年的創業成果是帶出了在創業板上市的安碩信息,隨后進入風險投資行業,參與推動豌豆莢、優信拍和51Talk等企業的投資。
“但我內心深處還是一個創業者,總覺得能創造一些東西、一些價值,能做得更好。”胡博予很像傳說中一心想改變世界的那撥人。
但他又覺得自己不適合創立企業,原因可能在于自己偏思考型,在某些事情的執行力上很遲鈍,比如對不感興趣的事,他就會犯拖延癥,常會因為不回郵件、不回微信而被別人催。他說:“這樣反正挺弱智的。”
“如果說創立一家企業需要用30%的時間來思考,70%的時間來解決問題,那么做一家基金則只需花30%的時間去管理、協調,可以留出70%的時間用來思考。”胡博予說。揣著這樣的想法,2014年9月,胡博予離開DCM(美國頂級風險投資機構),開始在藍湖資本實踐“新東西”——研究新打法,關注結構性變化,扁平化機構結構等。
專心倚仗自己的思考研究能力后,在長期的思考實踐中,胡博予甚至摸索出了一套快速研究一個行業的方法:觀察行業里的企業如何運作,觀察企業的核心客戶人群與用戶核心需求,以及觀察美國、日本的市場同行業現狀、行業變遷史、與中國市場的不同及原因。
比如在對生鮮電商的研究中,胡博予花了兩周的時間密集地采集樣本,訪談餐館、農民,詳細采集餐館買菜都怎么買、去哪里買、什么時間去買,有什么痛點,價格怎么樣,是不是有穩定的供應商等信息,回去再自己分析。全部親力親為。
研究消費升級后,胡博予又得出觀點:消費升級只可能在以下三個領域內做出創新:第一個是在供應鏈上創新,重新組織供應鏈或找到新的供應鏈;第二個是在服務交付方式上創新,線下轉線上,PC轉移動互聯網,移動互聯網轉另外一種形式的移動互聯網;第三個是在前端發現上創新,在商品的發現或服務的發現上創新,讓匹配更高效,或者讓發現更容易,讓發現體驗更好。
出于對獨立思考的信仰,胡博予很喜歡“自我訓練”。在他的世界里,優秀一定不是教出來、帶出來的,而是通過自我學習得來的,包括見大量優秀的項目、大量不靠譜的項目,觀察市場上成功的項目,思考已經非常成功的公司的商業模式、成長路徑、成長競爭史、企業家特質,不斷地總結、分析、吸收。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投資人,胡博予認為應該訓練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良好的思維習慣,包括好奇心、獨立思考、自省力、專注;二是做人,要熱愛創業者,有基本的同理心,人品要好。
思考還有一個附加好處,那就是思考出來的結晶可以凝結成文字。胡博予把自己對行業的觀察記下來,寫成博客發表在藍湖資本公眾號、知乎上,在創業者中形成口碑,“這是真正塑造品牌的一個方法”。
經驗之談
1.看人,一看判斷力,二看領導力。
2.做決定足夠快的一個基本前提是,前期對行業足夠了解,對創業者能夠準確地做出判斷。
3.人少力量大的好處在于,對項目可以更專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