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愛的詛咒: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
- (英)雅基·馬森
- 892字
- 2019-01-03 20:46:52
艾拉:害怕壞女孩兒
在艾拉(Ella)長大的過程中,她的父親在一家大型跨國公司工作,經常被派往不同的國家,每次一待就是好幾年。于是,艾拉也總是換學校,所以她一直都覺得自己是個新生,甚至常常不知道如何用母語與人交流。
艾拉很聰明,學東西也快,所以她不覺得有太大問題,直到她進入了青少年時期。“那時候,我在美國的一所高中讀書,那感覺就像是電影《賤女孩》里面的場景。學校里有一群超級酷的女孩,簡直是酷中極品。那時的我有點兒像書呆子,既不會打扮,也不會玩兒。對于像我這樣的人來說,她們完全就是壞女孩兒。她們嘲笑我的發型、口音,以及我對男孩子的無知。”
艾拉感覺自己格格不入并受人排擠,別人嘲笑她是“失敗者”,她也漸漸將這種嘲笑內化了。“每周六晚上,我總是待在家里,和爸爸、媽媽一起看那些垃圾的電視節目。從來沒有人給我打電話。周一早晨,那些女孩兒閑聊時總會提到她們參加了什么樣的聚會、誰跟誰打得火熱、誰喜歡誰……而我總是被排除在這個令人興奮又喧雜的世界之外。”
長大后的艾拉對朋友的認可十分依賴,始終擔心自己會被朋友們拒絕或排斥。如果她知道某次社交活動自己沒受到邀請,就會一連好幾天分析自己對誰說過什么,想要弄清楚自己是否得罪了人。艾拉癡迷于迎合她那群朋友。雖然她現在已經有能力為自己添置新衣服,也有錢做個“合適”的發型,但她在人群中還是常常會覺得不安,并總是控制自己要說的話和要做的事,以便讓自己不會顯得太突出,以免引來不友好的關注。
“我從未覺得我可以做自己,甚至我現在都無法確定我到底是個怎樣的人。我從來都不覺得自己可以拒絕別人的請求或邀請,因為我不想得罪人。”這就是艾拉不快樂的全部原因。“有時候,我很討厭自己的生活,真想搬得遠遠的,一切從頭開始。”她直截了當地這樣對我說。
很多人會對艾拉逃離的想法深有同感。我們會在后面的內容中再談到她(見第四章和第八章),屆時我們會知道,她是如何努力與真正的自我重建聯系,又是如何強化她的評價內源,并減少對同齡人認可的依賴。
評價內源
關于自身對異性吸引力的認知和態度的形成,青少年時期是一個關鍵時期:我迷人嗎?男孩們/女孩們會想要和我約會嗎?我怎樣做才能變得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