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迪亞”號沉寶之謎
1907年,一位希臘的打撈工人,在北非突尼斯東部的瑪迪亞海的水深40米的海底,看到了像軍艦大炮樣子的文物。自此開始,潛水工人們又在附近海底發現了很多雙耳陶瓶和青銅制品的碎片。打撈上來的文物向當時法屬突尼斯的海軍司令官杰·拜姆大將作了匯告并被移交給官方,拜姆動員了潛水員進行調查,其結果證明被看成海底大炮的文物并不是大炮,而是希臘浮雕的大理石伊奧尼亞式圓柱。
這一發現在歐洲的學術界引起了極大的轟動,為20世紀初考古學調查的發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實習機會,并為其方法的摸索和實習創造了一個良好開端。在法國海軍的幫助下,突尼斯當局集中了希臘、意大利的一流潛水員,1908~1913年共進行了5次調查。對于距陸地6000米、海流非常急且水深40米的海底調查作業來說,技術上受到各種限制,而且沉船完全被埋在海底淤泥中,發掘作業極為困難。沉船中,有之前所提到的像大炮的大理石圓柱,共6排,約60根,還有凌亂地散布著的柱頭、柱礎以及其他大理石的建筑材料和雕像等。雖然打撈上來了雙耳陶瓶等部分文物,但大部分遺物仍然留在了海底,調查最后沒有完成。

雙耳陶瓶

羅馬競技場
當時的潛水技術和調查方法不能繪制出船體復原圖,也不能將船體打撈上來。盡管如此,潛水工人們仍然打撈出了各種文物,并在海底淤泥的清除過程中,搞清了下面厚約20厘米的木材堆積層和其分布范圍,并確認了這是船的甲板,還了解到打撈上來的遺物是甲板上的貨物。
在甲板下的船艙里,裝滿了大量的細小貴重品,在最下面的船艙中貯藏著很多大理石藝術品,其中主要有希臘雕刻家加爾凱頓的刻有“波埃特斯”銘文的“海爾梅斯”青銅像和同樣大小的“奔跑的薩爾丘斯洛斯”青銅像、大理石“阿弗洛迪忒”半身像、牧神“波恩”的頭像等。此外,還有燭臺、家具等日用品和希臘阿提加工的精美酒杯。其中帶有銘文的“海爾梅斯”像被認為是希臘時代著名的珍品。
據推測,這艘沉船是滿載著羅馬從希臘掠奪的藝術品及其他貨物的大型運輸船。船從雅典的皮萊烏斯港出航,在駛往羅馬的途中,向南漂流而沉沒。該船長約36米,寬約10米,可能是無槳的橢圓形帆船。從當時的造船技術看,似乎是為了運送沉重貨物而設計的。其年代根據遺物的研究推定,在公元前2世紀末到公元前1世紀初。

羅馬萬神殿
隨著對遺物的文化性質及對船體構造的研究,“瑪迪亞”沉船逐漸在學術界引起了較大的反響。據有關專家考證,該船是公元前86年征服掠奪雅典的羅馬執政官魯希阿斯·斯魯拉有組織地將掠奪品滿載運回羅馬,而在途中遇到暴風,飄流到瑪迪亞海域沉沒的貨船。當時,斯魯拉是羅馬共和時代的猛將,深得人民的擁護。他在羅馬凱旋時經常帶回眾多的俘虜和戰利品向民眾夸耀,以求得狂熱的歡迎。據說他在當時已獲得很多的戰利品,但為了掠奪,他又率領羅馬軍隊進一步侵入了作為古希臘象征的雅典。他在那里下令拆毀奧林匹亞的一座神殿,將大理石建材和雕塑裝上運輸船送往羅馬。
有的史學家說,他打算用這些戰利品在羅馬復原神殿,以作為他的勝利紀念碑裝點城市。據說這一船隊繞行到意大利半島與西西里島之間的墨西那海峽時,突然遇到風暴,其中一艘向西南方向漂流至北非近海沉沒,在以后漫長的歲月里安眠在海底厚厚的淤泥之下,估計至今仍有大批珍寶沉睡在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