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四節 失業與通貨膨脹的關系

失業與通貨膨脹是經濟中的兩個主要問題,那么,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呢?這是許多經濟學家所關心的問題。不同學派的經濟學家對這一問題作出了不同的回答。

一、凱恩斯的觀點:失業與通貨膨脹不會并存

凱恩斯認為,在未實現充分就業,即資源閑置的情況下,總需求的增加只會使國民收入增加,而不會引起價格水平上升。這也就是說,在未實現充分就業的情況下,不會發生通貨膨脹。在充分就業實現,即資源得到充分利用之后,總需求的增加無法使國民收入增加,而只會引起價格上升。這也就是說,在發生了通貨膨脹時,一定已經實現了充分就業。這種通貨膨脹是由于總需求過度而引起的,即需求拉動的通貨膨脹。

二、菲利浦斯曲線: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交替關系

菲利浦斯曲線是用來表示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由新西蘭經濟學家菲利浦斯提出。

1958年,菲利浦斯根據英國1861—1957年間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計資料,提出了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交替關系的曲線。這條曲線表明: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低,甚至是負數。根據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理論,貨幣工資增長率可以表示通貨膨脹率。因此,這條曲線就可以表示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的交替關系,即失業率高,則通貨膨脹率低;失業率低,則通貨膨脹率高。這就是說,失業率高表明經濟處于蕭條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低,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低;反之,失業率低表明經濟處于繁榮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高,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高。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反方向變動關系,是因為通貨膨脹使實際工資下降,從而能刺激生產,增加勞動的需求,減少失業。

可以用圖4-3來說明菲利蒲斯曲線。

圖4-3 短期和長期的菲利普斯曲線

菲利浦斯曲線為政策選擇提供了理論依據。這就是可以運用擴張性宏觀經濟政策,以較高的通貨膨脹率來換取較低的失業率;也可以運用緊縮性宏觀經濟政策,以較高的失業率來換取較低的通貨膨脹率。這也是菲利浦斯曲線的政策含義。

菲利浦斯曲線所反映的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交替關系基本符合50—60年代西方國家的實際情況。20世紀70年代末期,由于滯脹的出現,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又不存在這種交替關系了。于是對失業與通貨膨脹之間的關系又有了新的解釋。

三、短期菲利浦斯曲線與長期菲利浦斯曲線:貨幣主義與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

1.貨幣主義的觀點

貨幣主義者在解釋菲利浦斯曲線時引入了預期的因素。他們所用的預期概念是適應性預期,即人們根據過去的經驗來形成并調整對未來的預期。他們根據適應性預期,把菲利浦斯曲線分為短期菲利浦斯曲線與長期菲利浦斯曲線。

在短期中,工人來不及調整通貨膨脹預期,預期的通貨膨脹率可能低于以后實際發生的通貨膨脹率。這樣,工人所得到的實際工資可能小于先前預期的實際工資,從而使實際利潤增加,刺激了投資,就業增加,失業率下降。在此前提之下,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之間存在交替關系。短期菲利浦斯曲線正是表明在預期的通貨膨脹率低于實際發生的通貨膨脹率的短期中,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存在交替關系的曲線。所以,向右下方傾斜的菲利浦斯曲線在短期內是可以成立的。這也說明,在短期中引起通貨膨脹率上升的擴張性財政與貨幣政策是可以起到減少失業的作用的。這就是宏觀經濟政策的短期有效性。

但是,在長期中,工人將根據實際發生的情況不斷調整自己的預期。工人預期的通貨膨脹率與實際上發生的通貨膨脹率遲早會一致。這時,工人會要求增加名義工資,使實際工資不變,從而通貨膨脹就不會起到減少失業的作用。這時菲利浦斯曲線是一條垂線,表明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不存在交替關系。而且,在長期中,經濟中能實現充分就業,失業率是自然失業率。因此,垂直的菲利浦斯曲線表明了,無論通貨膨脹率如何變動,失業率總是固定在自然失業率的水平上。以引起通貨膨脹為代價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并不能減少失業。這就是宏觀經濟政策的長期無效性。

2.理性預期學派的觀點

理性預期學派所采用的預期概念不是適應性預期,而是理性預期。理性預期是合乎理性的預期,其特征是預期值與以后發生的實際值是一致的。在這種預期的假設之下,短期中也不可能有預期的通貨膨脹率低于以后實際發生的通貨膨脹率的情況,即無論在短期或長期中,預期的通貨膨脹率與實際發生的通貨膨脹率總是一致的,從而也就無法以通貨膨脹為代價來降低失業率。所以,無論在短期或長期中,菲利浦斯曲線都是一條從自然失業率出發的垂線,即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之間不存在交替關系。由此得出的推論就是:無論在短期還是長期中,宏觀經濟政策都是無效的。

失業與通貨膨脹關系理論的發展,是對西方國家經濟現實的反映。凱恩斯的論述反映了30年代大蕭條時的情況,菲利浦斯曲線反映了50—60年代的情況,而貨幣主義和理性預期學派的論述,反映了70年代以后的情況。凱恩斯主義、貨幣主義與理性預期學派,圍繞菲利浦斯曲線爭論,表明了他們對宏觀經濟政策的不同態度。凱恩斯主義者認為,無論在短期與長期中,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都存在交替關系,從而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在短期與長期中都是有用的。貨幣主義認為,短期中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存在交替關系,而長期中不存在這種關系,從而認為宏觀經濟政策只在短期中有用,而在長期中無用。理性預期學派認為,無論在短期或長期中,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都沒有交替關系,因此,宏觀經濟政策就是無用的。

案例分析:蔡昉:勞動力市場上規制太多是好事嗎?

我的一位朋友在澳大利亞從事一種小生意:自己買一輛小型貨車,雇用幾個中學生,為人送牛奶。一次,他向我抱怨生意難做。原來,他收到一份代表他所雇用的送牛奶孩子們的工會的警告信,要求他第一,每周至少為每個小幫工提供30小時的工作機會,第二,幫工每小時工資不得低于10澳元。這個要求的涵義就是,生意做下來,我這位做“老板”的朋友反倒不如小幫工們掙錢多。

聽了這番抱怨,我真替朋友擔起憂來。“這樣一來,你的生意不就做不下去了嗎?”我擔心地問。誰料這位朋友倒滿不在乎,并向我解釋說:“沒關系的,我又不是一個人做這種生意。我也有工會,我的工會自然會代表我們這個行當的人去交涉。最后總會有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币院蟮慕Y果怎樣我就不得而知了,但發揮一下想象力,無非就是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小幫工們的工作時間和小時工資有所上升,像我的朋友這樣的“老板們”也還有錢可掙,只不過是雙方都通過工會組織的談判活動,間接地為此事件支付了交易費用。

像澳大利亞和歐洲的許多國家,勞動力市場上規制甚多。所見情形已經完全不像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描述的那樣,大腹便便的資本家挺胸走在前面,饑腸轆轆的工人垂首跟在后邊,中間是一條饑餓的鎖鏈。對于勞動力市場上的成交,政府法律干預多,工會組織的干涉也多。以致工資不能低,勞動強度不能高;工作時間不能長,帶薪假期不能短。一位在北歐像我一樣當研究所所長的同行,對此就深有體會。他對我說,無論是冗員還是工作表現不佳的原因,解雇一個職工都常常會惹得官司纏身。既然研究所也不是私人所有,所以他們常常選擇少惹麻煩的辦法。由此導致的研究效率低下也就在所難免,因而我們也就有了更多的共同語言。這諸多的規制,導致在這些國家勞動力市場沒有足夠的彈性和活力,缺乏激勵機制。雇主們因為雇用工人成本太高,回旋余地太小,而喪失了增加就業的熱情。于是,歐洲有著最引人嘆為觀止的高失業率。

與此相比,人們發現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比較有彈性,雇主通常有更為充分的權力,根據工人的人力資本條件、工作要求、宏觀經濟景氣等等決定雇用、解雇和工資水平。由于美國的勞動力市場有能力進行調整,便能夠為有著不同需求的雇主和有著不同人力資本的雇員之間牽線搭橋。這對于那些寧可掙錢少一點,也需要有一份養家糊口的工作的人來說,不啻一種福音。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美國的收入分配差距,則遠比歐洲要大,既有雅科卡那樣年薪以百萬計的高級經理,也有勉強維持溫飽的麥當勞快餐店打工者。人們把這種對比的結果,形象地概括為“歐洲人缺工作(jobless),美國人缺錢(pennyless)?!辈贿^話又說回來,歐洲人能夠心平氣和地接受較高的失業率也好,一部分美國人心甘情愿少掙一點錢也好,在某種程度上都是自愿的。也就是說,在歐洲,由于社會保障體系提供了過于優越的失業福利,以致一部分人積極尋找工作的熱情不高,也不愿意接受不滿意的工作機會;在美國,人們愿意根據自身的條件接受相應的工作和工資,但也自愿地面對掙錢少一點的事實。

中國對于勞動、就業、工資和福利的政府規制也實在夠多的,弱化了勞動力市場調節勞動供給和需求的功能。為了有效地發育勞動力市場和實施失業治理政策,我認為對每一項勞動就業規制都有必要慎重反思。如果說對于最低工資立法以及職工崗位資格認定規定等規制來講,我們需要的是一個如何把握“度”的問題,以便使其不致傷害企業雇用職工積極性的話,諸如為外地勞動力限定種種不準從事的崗位,則是地地道道的傷害勞動力市場發育的規制,是大錯而特錯的做法。這種政策的針對性十分明顯不過,是由于許多城市政府擔心來自農村的外地勞動力占掉過多的就業崗位,而加劇城市失業,造成社會不穩定。為了保護本地職工的飯碗不致被搶去,所以城市政府運用強制性政策干預勞動力供給。這里,我有至少兩個理由,足以證明這種政策出發點是站不住腳的。

第一,解決失業問題,歸根結底需要依靠社會總需求的擴大,而農村市場的開拓,對于啟動總需求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目前中國農村人口占全國的7成左右,而其實現的社會零售商品總額卻不到一半。原因沒有別的,只因為農民收入水平提高緩慢,導致消費這一龐大消費者的需求嚴重不足。而且,農民收入中又有相當大的一個組成部分來自于外出打工收入,一旦這個收入來源被斷流,我們不難預期中國的消費總需求的進一步萎縮。

第二,解決失業問題,還要靠勞動力市場本身的調節功能。我們需要問一問,在城市存在失業現象的情況下,為什么外地勞動力反而比本地職工更具有競爭力?原因是顯而易見的,那就是外地勞動力愿意接受相對低的工資,而符合雇主降低勞動成本的意愿??咳藶榈谋Wo,無異于提高了勞動力價格。如果與增加勞動相比,提高企業的資本構成更為合算,誰又能阻擋得住企業家這樣做?結果是事與愿違,勞動力市場上的總需求反而因就業保護而降低了。

我無意暗示,中國勞動力市場的建立應該學習美國模式,避免歐洲模式。我也并不反對國家對勞動立法,以及政府對勞動力市場進行宏觀調節和管理。但第一,畢竟我們面臨最為棘手的問題是失業,勞動力市場上政府干預過多所導致的就業機會減少,是我們所承受不起的“奢侈品”;第二,中國勞動力市場正處在發育的初期階段,應該放開的方面自然多過應該限制的方面。不錯,市場會失靈,勞動力市場也如此。但我們在尚不知道勞動力市場本身能夠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之前,不該為其作出一個“有罪推定”。

(經濟學家茶座,蔡昉)

【課后思考題】

1.簡述影響失業的持續時間的重要因素。

2.如何區別適應性預期和理性預期?

3.簡述現代凱恩斯主義對菲利普斯曲線的解釋。

4.你認為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原因是什么?解決的對策有哪些?

5.你認為我國當前通貨膨脹的嚴重程度如何?有哪些治理方法?

【課后練習題】

一、選擇題

單選題

1.如果導致通貨膨脹的原因是“貨幣過多而商品過少”,則此時的通貨膨脹是(?。?。

A.結構型的

B.需求拉上型的

C.成本推動型的

D.混合型的

2.通貨膨脹對收入和財富進行再分配的影響是指(?。?/p>

A.造成收入結構的變化

B.使收入普遍上升

C.使債權人收入上升

D.使收入普遍下降

3.(?。﹥煞N情況不會同時產生。

A.結構性失業和成本推動通貨膨脹

B.結構性失業和結構型通貨膨脹

C.摩擦性失業和需求拉上型通貨膨

D.需求不足的失業和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4.假定充分就業的國民收入為1000億美元,實際的國民收入為950億美元,增加20億美元的投資(MPC=0.8),經濟將發生( )。

A.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B.達到充分就業狀況

C.需求不足的失業

D.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

5.凱恩斯等認為經濟衰退或蕭條的根源是(?。?。

A.投資過度

B.消費不足

C.心理因素的變化

D.政治周期

6.某一經濟在3年中,貨幣增長速度為8%,而實際國民收入增長速度為10%,貨幣流通速度不變,這3年期間價格水平將(?。?/p>

A.上升

B.下降

C.不變

D.上下波動

7.在充分就業的情況下,( )最可能導致通貨膨脹。

A.出口減少

B.進口增加

C.工資不變但勞動生產率提高

D.稅收不變但政府支出擴大

多選題(從給出的選項中選出2-4個正確答案

8.治理需求拉上型通貨膨脹,應該采用的經濟政策(?。?。

A.降低工資

B.增稅

C.控制貨幣供給量

D.擴大出口

9.緊縮通貨膨脹的需求管理政策要求(?。?。

A.實現較低通貨膨脹,但不引起產量下降

B.政府支出減少

C.降低名義貨幣增長率

D.政府提高稅率

10.如果通貨膨脹沒有被預料到,收益者是( )。

A.股東

B.債權人

C.債務

D.工薪收入者

二、判斷題

1.由擴張性貨幣政策所引起的通貨膨脹被稱為成本推動的通貨膨脹。(?。?/p>

2.如果實際通貨膨脹率低于預期的水平,則債務人受益,債權人受損。( )

3.滯脹意味著實際GDP停止增長甚至下降,而通貨膨脹率上升。(?。?/p>

4.收入政策主要是用來對付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 )

5.通貨膨脹會與國民收入沒有必然聯系。(?。?/p>

6.如果通貨膨脹沒有被預料到,收益者是債權人。( )

7.高估通貨膨脹將會使菲利普斯曲線向左位移。(?。?/p>

8.實際工資率的提高是均衡失業的一個重要原因。(?。?/p>

9.當利息或本金或兩者都根據通貨膨脹進行了調整時,債券就指數化了。( )

10.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都是對付通貨膨脹和失業的需求管理政策。( )

三、計算題

1.根據下列數據,計算1978—1983年每年的通貨膨脹率和實際利率。

2.假設測定消費者物價指數的一籃子商品只包括三種,且有下列數據:

求:從第一年到第二年一般價格水平的上漲率。

3.1984年某國通貨膨脹率從1979年的9%下降到4%,而1980年到1984年間每年潛在的GNP和實際的GNP之差分別為1050、1150、2700、2500、1100億美元,求逆轉通貨膨脹的代價。

4.已知產品市場的均衡條件為Y=850-25r,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為Y=-500+5 Ms+10r,經濟在Y=650時達到充分就業,如果名義貨幣供給Ms=200、物價水平P=l,試求:

(1)是否存在通貨膨脹壓力?

(2)當物價水平為何值時,才能實現宏觀經濟的一般均衡?

5.假定某國某時期有1.9億工作年齡的人口,其中有1.2億人有工作,1千萬人在尋找工作,1千5百萬人放棄尋求工作,4千5百萬人不要工作,試求:

(1)勞動力數;

(2)勞動力參與率;

(3)失業率。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州市| 长沙市| 英德市| 瑞金市| 澄江县| 深州市| 城步| 山丹县| 延庆县| 普格县| 赤壁市| 化州市| 阳春市| 会同县| 芜湖市| 会昌县| 依兰县| 廉江市| 浑源县| 景宁| 淮滨县| 正阳县| 崇义县| 蒲江县| 隆林| 渝中区| 城步| 洮南市| 涞水县| 德化县| 永川市| 昆山市| 平定县| 通榆县| 临澧县| 泾源县| 和林格尔县| 青河县| 邯郸市| 平舆县| 壤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