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漢信息年鑒(2013)
- 武漢市信息協會
- 4884字
- 2019-01-03 23:43:00
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于1991年設立,是武漢地區唯一的住房公積金管理機構,管理著2萬多個單位的190萬職工住房公積金賬戶,累計歸集住房公積金1024億元,累計為34萬職工發放住房公積金購房貸款806億元。2013年,歸集住房公積金182億元,為15萬職工辦理各類住房公積金提取92億元,為5.92萬繳存職工發放職工公積金購房貸款210億元,實現增值收益10億元。2013年末,歸集余額590億元,貸款余額544億元。
住房公積金管理包含資金的歸集、提取、貸款、財務等幾個方面業務,類似商業銀行的基礎業務,這使得住房公積金管理具有顯著的金融屬性和服務大眾的稟賦。同時,由于住房公積金的強制儲蓄性質,以及限制性提取和購建房定向貸款的使用限定,使得住房公積金管理又具有顯著的政策特性。因此,安全、規范、高效、嚴謹的管理,是住房公積金工作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標。
20多年來,武漢住房公積金中心不斷推進信息化建設,著力構建以公積金信息系統為核心,拓展多層次應用領域的信息化應用格局,基本實現了信息系統對公積金管理、使用、服務的全方位融合,在核心運用、容災能力、網上業務、客戶服務等方面成效顯著。
一、武漢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發展歷程
(一)信息化起步階段(1992—1996年):財務核算計算機管理
住房公積金制度是上海市首創,因此,全國的住房公積金管理學習上海,采用公積金中心委托銀行管理模式,由銀行及其網點面向繳存單位和職工服務,住房公積金存款核算和貸款核算都由銀行負責。為管理銀行承辦住房公積金業務,公積金中心核算到單位級賬戶。為提高核算效率降低工作強度,武漢公積金中心從1992年住房公積金制度建立之初,就采用計算機代替手工記賬,為順利完成制度初建和加強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在這一階段,住房公積金的數據信息基本由銀行管理,公積金中心的信息化只是起步,信息工作和技術人員歸屬財務部門,計算機設備只是1臺PC服務器和幾臺PC計算機和簡單的網絡通信設備,業務應用只有公積金單位明細賬核算,專業技術人員1~2人。
(二)信息化擴展階段(1997—2006年):計算機的普及和新的業務應用
隨著計算機逐步普及到各部門和工作人員,更多的工作開始借助計算機完成。貸款部門自行開發了公積金貸款審批系統,各業務部門運用計算機記錄業務臺賬和業務統計,財務部門運用計算機接收銀行傳送的職工明細流水數據記錄職工賬務、記錄公積金中心與銀行單據交接明細用于財務結算管理和核算對賬管理,建立武漢住房公積金網站用于政策宣傳和提供職工賬務查詢及貸款試算等服務。計算機廣泛的運用,幫助一些工作流程初步規范化,一些大數據量的工作得以高效完成,開始提供直接面向職工的信息服務,成效顯著。
在這一階段,計算機應用漸趨多樣化,工作效率大幅提高,大量的業務還是通過銀行的計算機系統完成,設備投入有所增加,但仍呈分散和低層次狀況。在階段后期成立了獨立的信息部門信息技術處,專業人員有2~3人。
(三)信息化轉折突破階段(2006—2008年):公積金中心主機系統規劃開發應用
為規范和優化業務流程,加強住房公積金管理,更好地為廣大繳存單位和繳存職工服務,公積金中心決定采用中心主機模式建立武漢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系統。通過對全國同類城市公積金中心的信息系統比較,武漢公積金中心為追求安全、穩定、專業、規范,最終選擇了與具有銀行管理系統和多個特大城市公積金系統開發經驗的系統集成公司合作。確立了搭建“大腦在中心、四肢在銀行”的系統管理模式,確定了完整的信息構架和系統建設方案,在機房建設滯后的情況下借助漢口銀行機房部署了住房公積金管理系統。
通過嚴格控制項目建設進度,仔細清理銀行移交數據,審慎的需求論證,嚴密的測試,2008年3月份,“武漢住房公積金信息管理系統”的“核心系統”和“歸集管理系統”完成開發,于2008年5月1日正式上線并順利運行。2008年7月1日貸款管理系統上線,至2008年11月,10多家公積金貸款業務承辦銀行貸款數據移交上線完成,實現公積金業務數據大集中。2009年1月1日,成功辦理2008年業務系統年度結轉和財務決算,在這一階段,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系統成功上線,轉變了以往委托銀行記賬的方式,由過去信息系統“以銀行為主”轉變為“以中心為主”,實現了公積金職工個人賬目實時到賬,業務資金日清日結,維護了職工的權益,保證了資金安全,實現了公積金中心在公積金管理上的主體地位。從此,公積金管理信息化成為公積金管理的核心手段。
為此,公積金中心投入1000多萬元,配置了IBM550小型機兩臺和大量的網絡設備,采用了大型數據庫和專業的操作系統及其中間件,選用了專業的第三方工具,信息化基礎裝備提升到專業化層次,信息化水平實現突破性提高。
(四)信息化跨越式提高發展階段(2009—2013年):信息化助力業務快速發展和不斷規范
2009年3月,推出“按月扣劃公積金還貸款”,使職工當月繳存的公積金可以用來還公積金貸款,簡化了手續,提高了職工支付能力,受到繳存職工極大的歡迎。此后,加強管理提升服務的業務品種不斷推出,滿足了繳存職工的需求,提高了管理水平。
2009年11月,完成對省直分中心,高校分中心、鐵路分中心數據集中和系統的合并,實現了政策的統一、流程的統一、系統的統一、核算的統一。
2010年公積金中心標準機房建成和容災機房啟用,從而達到了數據零丟失應用、2小時內切換的數據容災三級標準,實現了從數據級到應用級的容災。同時建立了系統監控平臺,全面監控系統運行狀況和性能,保障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
2010年2月,武漢住房公積金事后監督系統上線,實現對前臺公積金業務的有效督查和監控,提高了公積金管理中心對業務風險的防范能力。
2011年9月,武漢住房公積金網上業務系統上線,實現了7×24小時不間斷服務,繳存單位可全天候自助辦理的公積金業務和公積金繳存資金實時結算實時記賬個人,極大地擴展了公積金中心服務的空間和時間,方便了繳存單位,維護了繳存職工的權益。
2012年,實現了與人行征信系統對接,上線住建部、省住建廳監管系統,開通電話客服系統并實現語音解答,開通短信提醒服務,實施武漢公積金網站改版。
2013年,實現與多個政府部門聯網共享信息提高行政效率。
這一階段,信息化助推多種業務快速發展,服務手段不斷完善,公積金管理日趨規范,信息化成效十分顯著。信息化投入繼續,信息技術設施不斷完善,配備專業人員7人。
二、武漢住房公積金信息化現狀
武漢住房公積金信息系統可以概括為業務管理信息系統和社會服務信息系統兩個方面。
(一)業務管理信息系統
武漢住房公積金信息管理系統是住房公積金業務管理信息系統。系統采用三層架構:系統的底層核心為統一的賬務核心系統,負責處理所有業務的資金賬務,以及實時的資金清算和對賬;中間層為應用服務系統,負責各類業務模塊的業務實現;表現層采用多渠道接入系統,支持靈活多樣的服務實現。
這樣的三層體系結構,可實現賬務核心與應用系統的分離,從根本上解決了核心業務穩定性的要求與業務應用需求不斷擴展的矛盾,保證了核心業務系統的高效性和穩定性,同時允許各個應用服務系統不斷進行自身產品和服務的擴展,在核心賬務層中采用標準的賬務接口設置,允許各應用系統通過標準接口,實現復雜業務的處理。
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信息系統已經建成四個系統環境,即開發環境、測試環境、生產環境、標準環境。全系統包含9大模塊,即歸集匯補繳、歸集提取、貸款貸前審批管理、貸款貸中劃算、貸款貸后管理、財務管理、投資管理、規模控制、系統管理。信息系統通過兩種渠道提供服務支持:一是專線連接11個公積金中心服務網點和18家商業銀行的280個網點,有2445個柜員通過柜面業務終端辦理業務服務;二是7400多個繳存單位的15000多名住房公積金經辦人員,通過武漢住房公積金網上業務平臺自助辦理單位公積金業務。系統每日處理各項業務交易25000千余筆,可以滿足繳存單位繳存職工辦理公積金業務的需要,規范公積金管理行為,確保資金安全,高效提供服務。
此外,還有住房公積金事后監督系統防范監控業務風險。通過憑證掃描提取業務數據與系統業務數據比對和業務風險點防范監控,一方面可實現業務憑證真實完整歸檔、電子影像保存及在線查詢,為繳存單位和職工,提供電子化查詢服務;另一方面可強化對前臺業務的復核、防控操作風險,降低前臺錯誤處理業務的風險,減少和杜絕違法行為的發生。
還通過實時與人行征信、省廳、住建部、市監察局網絡對接,實時上報業務生產數據,滿足各級監管部門的監督要求,保障公積金管理規范,服務高效。
(二)社會服務系統
1.12329電話服務熱線
12329電話服務熱線通過自動語音服務和人工接聽服務,為繳存職工解答涉及公積金政策、辦事流程、個人具體情況分析等各方面的問題。自動語音日均1200起以上,人工接聽日均800起以上。
2.短信通知
短信通知應用于住房公積金繳存到賬和公積金支取通知,公積金貸款的審核通過、放款、逾期提醒和催收等通知,讓繳存職工及時知曉公積金賬戶的變動情況和公積金貸款的狀況,合理安排好收支,防止職工權益受損。年發送短信已超過160萬條。
3.武漢住房公積金網站
武漢住房公積金網站是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的官網,提供網上政務服務和單位公積金業務網上自助辦理服務。
網上政務服務通過政策法規、辦事指南、咨詢服務、資料下載、公積金計算器、職工公積金賬務查詢等13個欄目,竭力為繳存職工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務,幫助職工了解最新的住房公積金信息、政策法規和辦事流程,掌握繳存、提取和貸款情況,解答住房公積金問題。網站提高了中心工作的透明度,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
網上業務服務是單位住房公積金經辦人員自助辦理單位公積金業務的平臺,公積金繳存資金實時結算實時記賬個人。可7×24小時不間斷的運行,沒有下班、公休、節假的限制,大量的單位在公積金網點服務時間以外包括凌晨的各個時段辦理業務,甚至在春節國慶節長假期間都天天有人辦理業務。網上業務平臺從時間上和空間上,極大地延伸擴展了公積金中心的服務能力。
(三)信息系統硬件配置和安全措施
1.公積金中心主機機房配置完備。擁有雙供電線路電源、UPS不間斷電源及專業配電柜保證機房供電的連續性及穩定性;安裝了三臺機房精密空調及新風設備保證機房環境的恒溫恒濕;安裝了門禁、消防、防水、防雷等專業設備保證機房安全。災備機房借用商業銀行機房,確保萬無一失。
2.高處理性能高穩定性的設備配置。采用高可用性主機集群、關鍵設備雙機冗余設計、熱備方式網絡通訊線路,徹底解決系統的單點故障,保障系統的穩定運行。
3.多方面多層次的安全控制。在操作控制方面,一是柜員權限控制,根據業務內容和業務流程設置崗位,明確不同權限,關系崗位設置不相容,管辦分離等崗位制衡機制,提高信息防控能力;二是運維控制,采取“預防為主,監控為輔”的技術類風險控制方案,預防和降低運維環節造成的風險。
在網絡安全保護措施方面,利用防火墻系統,安全策略配置,建立網絡防火墻運行及內、外網絡殺毒防毒管理制度,嚴格內網、外網隔離制度,統一部署查毒客戶端軟件,降低網絡安全風險。
在信息保障環節控制方面,一是具有完備的操作日志和必要的系統記錄功能;二是嚴格執行電子檔案、電子數據的異地備份制度,建立雙數據中心,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三是從人員管理上嚴格區分系統管理員、操作員和維護人員等不相容職務,保護核心區域,杜絕因未經授權的非法訪問所造成的信息泄露、篡改及存儲安全等。
在數據的安全處理方面,一是部署網絡入侵防御系統(IPS),阻斷有害攻擊;二是部署安全隔離和信息交換系統(網閘);三是部署容災服務器和存儲,確保業務系統數據不丟失和應用不間斷。四是定期開展系統容災演習,確保系統安全運行。五是核心設備冗余規劃,防止單點故障。
在重要設備和重要系統監控方面,強化對機房內的主要設備及系統的運行、環境情況的實時監控,通過IBM TIVOLI軟件實時監控每一臺服務器的進程、磁盤空間等,如有異常情況發生,能夠迅速反應、及時處理。
經過二十多年的行業經驗積累和近6年來的快速發展,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信息化已日趨完善和成熟,信息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保障了各項住房公積金業務正常辦理,豐富了服務手段,滿足了廣大繳存單位和職工的需求,為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武漢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 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