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武漢市環保局

一、信息化機構及人員情況

武漢市環保局于1995年10月設置環境信息中心,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正處級),主要工作是制定全市環境信息化建設規劃、計劃;貫徹和實施國家、省、市電子政務和環境信息標準、技術規范;組織開展全市環境信息和數據的收集、傳輸、存儲、處理和共享工作;負責組織環境管理信息系統(應用軟件)的開發、管理和運行工作;承擔武漢市環保局計算機網絡系統、應用系統和政府網站的建設、維護和管理工作;開展環境信息技術研究、培訓和交流工作;負責武漢市環保局檔案管理、網絡輿情、信息公開及環境統計等相關工作。該中心歷任主要負責人為李民新(任職時間1995年至2001年)、王潔芳(任職時間2001年至2005年)、詹煒(任職時間2006年至今)。目前編制為10人,實有在職職工8人,退休1人,人員學歷均達到大學本科及以上,其中博士生1名,碩士研究生2名。人員職稱均為中級及以上,其中高級技術人員5名。中心始終秉持認真負責、開拓創新的精神,為武漢市環境信息化建設做出不懈努力,2010年被國家環保部授予“全國環境信息化工作優秀集體”榮譽稱號,被湖北省環保廳授予“湖北省環境信息化優秀集體”榮譽稱號,2012年被湖北省環保廳授予“湖北大部分地區突發環境空氣異常事件應急處置工作先進單位”榮譽稱號。2011年國家環保部在《中國環境報》開辟“建設一網一庫,打造數字環保”專欄,在全國選取10個省市的環境信息化建設作為示范典型進行宣傳,武漢市位列其中,《中國環境報》于12月19日頭版以“整合資源,統一打造(副標題:武漢市堅持建設一體化信息大平臺)”為標題進行了專題報道。同時,武漢市環境信息化相關工作及技術方案被選入全國環保系統局領導培訓教材《中國環境信息化技術方案精選》一書。

二、基礎設施及網絡安全情況

武漢市環保局大樓采用以光纖為主干的千兆以太網和100M外網帶寬,中心機房配備硬件防火墻、上網行為管理硬件等多種軟硬件防護設備,確保信息傳輸安全。此外,大樓局域網還與全市政務內、外網對接,實現了跨部門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

三、重點應用系統及項目情況

隨著武漢市環境信息化工作的不斷推進,相關的應用系統不斷建設和完善,現簡單介紹以下部分系統平臺:

(一)“武漢市環境保護局”網站(www.whepb.gov.cn

該網站是武漢市環保局門戶網站,2010年被評為武漢市十佳網站。該網站始建于1999年,采用網頁腳本編程語言及HTML格式文件。2006年下半年重建,采用了具有可視化信息發布的操作平臺,實現相關部門對相關欄目的授權管理,操作界面基于瀏覽器,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實現對多數據庫的支持和轉換。同時對整體布局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在首頁醒目位置設置了“環保投訴”等互動欄目,并通過制定《武漢市環境保護局信息發布管理辦法》等制度規范運維。2007年,在湖北省九次黨代會省委召開的記者見面會上,省委書記俞正聲在談到網站應具備的“與民互動”等功能時特別提到:“……武漢市環保局政務網站是盡職的”。

此后,該網站逐年進行升級改版,不斷調整完善,目前共有政務公開、在線服務、公眾互動和環保業務4大板塊31個一級欄目,實時提供網民關注的空氣質量、湖泊水質等環境質量數據和重點污染源視頻監控系統,為企業和個人提供在線申報、查詢等功能,連續多年在湖北省市(州)環保局政府網站績效評估中名列第一。

(二)武漢市環境信息集成平臺

該系統利用數據倉庫和GIS等技術將市區兩級污染源、環境質量等環保業務數據信息和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整合,建立了統一的中心數據庫,初步解決了由于環境管理數據分散、業務系統分散所帶來的信息孤島問題,實現了環境管理數據信息的高度集成和資源共享,為相關的環境信息平臺建設夯實了基礎。該項目始建于2009年,2011年由寧津生院士為組長組成的專家鑒定委員會對該軟件平臺進行了科技成果鑒定,鑒定委員會一致認為該項目技術先進、創新性強,成果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總體上達到了國內領先水平,獲得武漢市科技成果證書,并被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授予“2011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優秀工程銀獎”(見圖2-26)。

圖2-26

(三)面向環境數據服務的統一辦公平臺

該系統將辦公自動化系統(OA系統)及其他10個環境管理業務系統進行了集成,通過建立數據交換平臺將各業務系統數據實時交換到數據中心;提供了統一的登錄界面,對各類數據按不同權限進行訪問、查詢、搜索,實現了單點登錄及統一權限,;將移動終端、無線網絡、OA系統三者有機結合,開發出移動辦公系統,實現任何辦公地點、辦公時間的無縫接入。系統開發和運行基于內部網絡,具有實用性、可擴展性、安全性及經濟性特征。該系統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并隨著應用的不斷推進而不斷調整完善,已成為武漢市環保局工作人員不可或缺的辦公助手(見圖2-27)。

圖2-27

(四)污染源數據集中采集系統

該系統始建于2007年,是湖北省環保廳試點示范項目,主要是針對中國環境管理行業“數出多門”的難題、實現“三表合一”的概念,是行業內的一次創新和突破,主要應用于全市市區兩級環保部門環境統計和污染源申報工作中。系統提供全市統一的污染源基礎臺賬和各種分析數據,免去了環保管理中相關具體操作人員大量的手工錄入,減小了具體操作人員的工作量和容易出錯的機會,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企業通過點擊市環保局門戶網站登錄端口實現電子報送,不需要重復填報表格,提高了數據填報質量。在2011年12月19日《中國環境報》頭版題為“整合資源,統一打造”的文章中重點報道了這個系統及其應用(見圖2-28,圖2-29)。

圖2-28

圖2-29

(五)污染源在線監控及視頻監控系統

市環保局直屬單位市環境監察支隊建設的在線監控系統由監控中心、通訊系統、現場數據采集、通訊裝置、在線監測儀表幾個部分組成,實時接收管理各排污企業的污染排放數據、公共環境數據,為環保部門提供實時、準確的數據參考。

視頻監控系統是一套針對重點污染源的視頻在線管理平臺,通過與市環保局現有的排污數據采集數據中心建立有機關聯,對各主要污染企業排污進行數字化管理,具備視頻、數據多種信息管理能力。

重點污染源信息發布系統實現了重點污染源污染數據及視頻實時狀況和歷史數據的查詢,網民通過點擊部署在市環保局門戶網站上的該系統即可參與本地區重點污染源排污情況的監督(見圖2-30)。

圖2-30

(六)放射源在線監管系統及武漢市危險廢物智能監管系統

市環保局直屬單位市輻射和危險固體廢物防治管理中心積極應用信息技術進行管理。已建成的放射源在線監管系統主要建設了放射源動態信息數據庫、劑量及視頻監控系統、電子巡檢系統及移動執法系統。在建的武漢市危險廢物智能監管系統已完成包括產廢單位用戶系統、經營單位用戶系統、市區級環保管理用戶系統,實現危險廢物市內轉移電子聯單、臺賬、申報登記、數據查詢統計等功能,建設相關的視頻監控系統。

四、2013年環境信息化建設情況

(一)強化公眾服務理念,不斷提高服務公眾的環境信息應用系統

(1)開展“武漢市環境公眾服務綜合管理平臺”建設。該平臺主要是為公眾監督環境違法行為、投訴環境污染擾民問題提供方便的受理渠道,為市區兩級環保管理人員受理、處理、回復提供有效的管理系統。通過該平臺,可受理公眾通過12369投訴熱線、來信來訪、門戶網站投訴、媒體曝光、微博、手機APP等多種途徑提出的服務請求。各級處理部門在處理同一投訴問題時共享資訊,避免由于多頭訴求、重復訴求所帶來的困擾,規范公共服務工作。平臺設計理念是一頭受理、全網聯動,實時監控、快速響應、過程監督、結果反饋。

(2)繼續完善“武漢市環境空氣質量實時發布系統”。該系統結合GIS系統,將全市10個自動監測站進行了標注,點擊圖標即可顯示該自動監測點位的實時監測數據,監測數據包括環境空氣中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臭氧(O3)、一氧化碳(CO)、顆粒物PM2.5(粒徑小于等于2.5μm)和顆粒物PM10(粒徑小于等于10μm)的1小時平均數,臭氧(O3)8小時滑動平均以及顆粒物PM2.5、PM10的24小時滑動平均值以及空氣質量指數(AQI)。該系統被各類媒體、各階層人士廣泛應用,在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調研武漢市工作時、由武漢市委書記阮成發親自演示說明武漢市空氣質量狀況。該系統以市環保局門戶網站為平臺向公眾提供服務,同時提供有手機APP下載應用(見圖2-31)。

圖2-31

(3)完成“武漢市環保局行政審批申報系統”部署及運維工作。以市環保局門戶網站為平臺,實現網上行政審批申報、受理、審批及結果反饋等工作流程。

(4)建設完成“武漢市環境保護局”網站手機版本。該版本首頁顯示有市民關注的空氣質量指數、狀況和首要污染物濃度,并給予了相關人群戶外活動的建議措施,同時顯示有重要通知公告等。該版本另外還包括了“政務公開”、“環境質量”、“環保微博”等欄目,“政務公開”欄目包括辦事指南等信息,“環境質量”欄目則提供了空氣質量、飲用水源地水質及湖泊監測數據等詳細信息,手機版網址為wap.whepb.gov.cn

(5)建成“武漢市重點湖泊水質發布系統”。該系統以市環保局門戶網站“2013落實公開承諾加強湖泊保護與污染治理”專欄為平臺、結合GIS系統、向公眾提供了全市重點湖泊的功能區劃類型、水質現狀、水質達標狀況及超標因子等情況(見圖2-32)。

圖2-32

(6)應用信息成果開展信息公開和公眾互動工作。建成“武漢市環保局網絡信息采集系統”,主要采集互聯網網站新聞、論壇、博客等來源的信息,為各級管理人員了解網民需求提供支持。利用微博、網站等平臺開展互動活動,2013年開展“同呼吸共命運”主題微訪談,局領導、部門負責人和環保專家在線解讀相關政策,收集和回復網民問題近百條(見圖2-33),在相關應急預案啟動工作中及時響應、發布信息。

圖2-33

(二)不斷完善“武漢環保移動辦公平臺”

“武漢環保移動辦公平臺”以安卓操作系統為平臺,包括辦公助手、涉網輿情、他山之石、空氣質量、專題圖和數據圖表等6大模塊。辦公助手實現OA系統中周安排、通知公告等模塊的數據實時同步;涉網輿情、他山之石兩個欄目分別對應本市及外埠地區環境輿情信息;空氣質量模塊提供最新的空氣質量發布數據,包括城區和10個測點的10項指標,可對不同測點數據進行圖形分析和對比;專題圖結合GIS系統、根據環保業務重點工作、詳細顯示“全市重點污染源分布”、“污水處理廠分布”等10個環保專題圖層,可點擊查看點位詳細數據;數據圖表提供相關數據查詢,實現相關數據的統計對比,提供柱狀圖、餅狀圖、折線圖等圖表。(見圖2-34,圖2-35,圖2-36,圖2-37)。

圖2-34

圖2-35

圖2-36

圖2-37

(三)完成了武漢市“智慧環保”整體規劃方案的編制工作

該規劃方案結合武漢市“智慧城市”整體方案,提出采用云計算及物聯網等新技術、實現數據集中、服務集中、資源共享,應用系統擴展及升級,構建了武漢智慧環保建設模型,從感知、傳輸、平臺和應用四個層面對武漢智慧環保建設進行了規劃設計。

(武漢市環境信息中心 詹煒 吳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阳| 常宁市| 布尔津县| 乌鲁木齐市| 商水县| 彰化市| 香港 | 平定县| 普安县| 溧水县| 白玉县| 南投县| 高碑店市| 新蔡县| 绩溪县| 阿拉善右旗| 呼伦贝尔市| 万山特区| 巨鹿县| 闽侯县| 林口县| 武平县| 外汇| 博白县| 读书| 磐安县| 健康| 永善县| 黔西县| 白水县| 曲水县| 安平县| 菏泽市| 陕西省| 建阳市| 青铜峡市| 视频| 杨浦区| 石阡县| 开江县| 正蓝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