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可怕的巧合
南亞強震海嘯與巴姆強震同一天
2003年12月26日,伊朗巴姆古城發生的強烈地震造成了4.1萬人死亡,震驚世界。然而就在1年之后的同一天,也許是巧合,可怕的悲劇竟然再次上演。
印尼當地時間2004年12月26日上午7時59分(北京時間26日上午8時59分),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附近海域突然發生了強烈地震。一位來自印尼亞齊省的目擊者表示,地震前天空晴朗,萬里無云,沒有任何異常征兆。但突然間,海邊的城市就遭到了巨浪襲擊。在部分地區,海水漲到了人們的胸口。印尼地震監測機構最初公布的報告稱,這次強烈地震的震級為里氏6.8級,震中位于北緯3.6度,東經96.28度。

地震前的伊朗巴姆古城

海嘯引起的巨大波浪
然而位于美國科羅拉多州戈爾登的美國地質勘探局公布的監測結果卻表明,這次地震的震級為里氏8.5級。數小時后,該機構又對震級進行了更新,將其調高至里氏8.9級。意大利地震專家恩佐·博齊表示, 26日大地震發生后,“整個地球都在震動”。他同時表示,此次地震甚至對于地球的自轉運動都產生了一定的干擾。美國地質勘探局的地質專家朱利斯·馬丁內斯說,如此強烈的地震近百年來都十分罕見。這是自1964年美國阿拉斯加發生里氏9.2級地震以來的震級最高的地震,也是自1900年以來震級排名第五的強震。
根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公布的資料,自1900年以來世界各國遭遇的最強烈地震是1960年發生在智利的地震,震級達到了里氏9.5級,隨后分別是發生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1964年,里氏9.2級)、阿拉斯加安德烈亞諾夫群島(1957年,里氏9.1級)和俄羅斯堪察加半島(1952年,里氏9.0級)的大地震。
由于這次強震的震中位于海域中央,所以地震本身造成的人員和財產損失相對有限,但是地震引發的浪高達10米的海嘯卻給沿岸地區帶來了可怕的災難。這次罕見的強烈地震及其引起的海嘯已經在印度、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緬甸和馬爾代夫等國造成數千人死亡,受傷和失蹤者人數更是驚人。有目擊者對印尼雅加達電臺講述,在北部的亞齊省,至少有數百人死于地震和隨后引發的海嘯。在最高達10米的巨浪襲擊下,當地已有多家商店和小型建筑物倒塌,數千人在驚慌中撤離家園。
在環印度洋的受災地區中,斯里蘭卡的受災程度最為嚴重,斯里蘭卡國內報道說,從該島國東部沿海城市亭可馬里到位于南部的首都科倫坡,這一段超過88千米的海岸線都遭到海嘯巨浪襲擊,部分地區的海浪高度超過5米。沿線的旅游勝地遭到嚴重破壞,其中多數被淹。斯里蘭卡北部的姆圖爾和亭可馬里地區的部分地區也遭到襲擊。
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迷人的海灘受到海嘯襲擊后簡直就變成了露天停尸場,海浪卷著尸體沖向岸邊,將尸體留在了沙灘上,慘不忍睹。據印度內政部長帕蒂爾公布的數據,該國南部已經有至少數千人在海嘯和洪水中喪生。帕蒂爾說,在該國受災最為嚴重的泰米爾納德邦,已經有700~800人死亡。在另一個災情嚴重的安得拉邦,死亡人數也達到了200人左右。此外,在喀拉拉邦和其他地區,也都有數十人罹難。
在泰國,海嘯形成的巨浪像一頭猛獸迅速撲向南部地區,泰國著名的旅游地普吉、攀牙和甲米島都未能幸免,其中又以普吉島受災情況最為嚴重。當時統計數字表明,海嘯在泰國造成至少310人死亡,超過2000人受傷,死傷者中包括多名外國游客。

印度泰米爾納德邦古德洛爾,一位印度婦女哀悼海嘯中遇難的親屬。

工人清理海嘯后的普吉島
馬來西亞副總理兼國防部長納吉布召開新聞發布會說,位于馬來西亞西北的檳榔嶼州和吉打州受災情況最為嚴重,共有42人被巨浪奪走性命,其中包括多名外國人。
地震引起的巨浪還襲擊了印度洋珊瑚島國馬爾代夫,首都馬累大部分地區被海水淹沒。馬爾代夫全國33萬人口中的1/3居住的馬累島2/3地區被淹,部分地區水深達12米。
在相同的日期里,發生的這兩次大地震,無論這是否是巧合,但它們都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傷害。我們所需要的不是相信這種巧合背后有神秘力量的存在,而是應該努力吸取教訓,發展技術、用科學的手段減輕地震給人類造成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