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子彈
在阿根廷西部無人區遍布著大量類似于UFO的奇怪容器。原來它們的使命是觀察來自外層空間的神秘高能粒子,以便科學家通過這些極其稀有的“宇宙子彈”探尋宇宙誕生與演化的秘密。
天文臺計劃
這些裝滿純水、間距1.5千米的容器所構成的網絡,就是耗資約3億人民幣的皮埃爾·奧格天文臺。該天文臺由美國、阿根廷、巴西等國共同建設,源于198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詹姆斯·沃森·克羅寧發起的一項探測計劃,旨在研究宇宙射線中特殊的高能亞原子粒子。天文臺于2000年在阿根廷開建,于2006年完成,最終建成1600個探測容器。
“宇宙子彈”是物理學最大的未解難題之一。這些粒子所擁有的能量,比宇宙中任何已知粒子都高,科學家還不清楚它們的能量來源。例如1991年,美國科學家觀察到一個從外層空間來到地球的亞原子粒子,其能量比愛因斯坦相對論的許可值高出6倍。而對宇宙射線觀測者來說,這一意外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參與管理奧格天文臺的一名天體物理學家告訴路透社記者,對“宇宙子彈”的研究有可能對相對論提出挑戰,“使愛因斯坦在墳墓里輾轉難安”。參與天文臺項目的另一位科學家說,物理學還無法解釋這些粒子的來歷,根據現有理論,“它們是不應該存在的”;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就是——相對論存在錯誤,需要修正。

皮埃爾奧格天文臺的切倫科夫水箱
“宇宙子彈”的“身份”
一些科學家認為,“宇宙子彈”可能是宇宙創生大爆炸的產物,是在宇宙誕生后幾秒鐘內形成的;還有人認為這些粒子來自黑洞。不管事實如何,查清這些粒子的“身世”與特性,將有助于解釋宇宙的基本運作方式。
實際上每天都有大量能量較低的宇宙射線像暴雨一樣傾瀉在地球上,但這種異常高能的“宇宙子彈”卻非常罕見。在一塊足球場大的區域里,平均每100年只能接收到一個“宇宙子彈”。科學家在方圓3000平方千米的區域里建造數以百計的探測器,希望每年能夠觀察到50個“宇宙子彈”。
每當“宇宙子彈”進入地球大氣層、轟擊氣體分子時,會爆發出一簇射線。“宇宙子彈”的能量越高,產生的射線簇越大。探測器通過探測這種射線簇,就能確定“宇宙子彈”的存在。所有探測器都與控制中心的計算機相連,可傳回有關射線的強度和方向等數據供分析。科學家說,他們能以不超過40米的誤差確定“宇宙子彈”的到達地點。

宇宙射線像暴雨一樣傾瀉在地球上

宇宙子彈位于右下角箭頭所指位置
有關“宇宙子彈”的研究意義重大,它可促進地球新型能源的開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