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腹部(1)
- 局部解剖學練習題集(基礎醫學復習考試練習題叢書)
- 陳世新 金聯洲主編
- 4993字
- 2016-10-11 10:17:42
一、名詞解釋
1.Camper筋膜:
2.Scarpa筋膜:
3.白線:
4.半月線:
5.腹股溝韌帶:
6.腔隙韌帶:
7.恥骨梳韌帶:
8.腹股溝鐮:
9.腹股溝管:
10.腹直肌鞘:
11.弓狀線:
12.腹膜外組織:
13.腹股溝三角:
14.胃床:
15.肝門:
16.肝蒂:
17第二肝門:
18.膽囊三角:
19.Murphy點:
20.Hartmann囊:
21.小網膜:
22.大網膜:
23.網膜囊:
24.網膜孔:
25.腹腔干:
26.肝腎隱窩:
27.腸系膜根:
28.左、右腸系膜竇:
29.右結腸旁溝:
30.邊緣動脈:
31.腹膜后隙:
32.腎床:
33.腎門:
34.腎蒂:
35.腎角:
36.腎段:
二、填空題
1.臍以下腹壁淺筋膜可分兩層,淺層為脂性層,又稱()筋膜;深層為膜性層,又稱()筋膜,它向下可經恥骨聯合前方與會陰的()筋膜相延續。
2.臍以上腹壁淺靜脈經()回流至腋靜脈;臍以下淺靜脈經()回流至大隱靜脈。
3.腹前外側壁肌位于正中線兩側的是(),位于外側的是()、()和腹橫機。
4.腹直肌鞘內部除了腹直肌和錐狀肌外還有()和()吻合通過。
5.腹股溝韌帶內側端有小部分纖維由恥骨結節向下后外轉折形成(),后者繼續向外側延續附于恥骨梳稱()。
6.由腹外斜肌腱膜形成的結構有()、()、()等。
7.在弓狀線以上,腹直肌鞘前層由()和()構成;腹直肌鞘后層由()和()構成。
8.腹股溝管的前壁為()和(),后壁為()和(),上壁為()。
9.腹股溝管內男性有()通過,女性有()通過。
10.腹股溝斜疝,腸管在腹壁下動脈()側,經()環、腹股溝管、()至陰囊。
11.腹股溝三角的上外側界為();內側界為();下界為(),其向前正對腹股溝管淺環;向后正對腹股溝內側窩;手術時鑒別直疝與斜疝的標志是()。
12.腹壁下動脈是()的分支,其體表投影位于()中點稍內側與臍的連線處,做腹腔穿刺宜在此線外上方進行。
13.腹前外側壁的神經分別來自()、()、()和生殖股神經。
14.右下腹闌尾手術切口時,其結構層次由淺入深為皮膚、()、()、()、()、()、()和壁腹膜進入腹腔。
15.臍以下,腹前外側壁的腹膜形成五條皺襞,居中者為臍正中襞,它是胚胎時()的遺跡;其外側是臍內側襞,它的深面有()的遺跡;位居最外側的是臍外側襞,它的深面有()。
16.腹膜具有()、()、()、修復、再生等功能。
17.與胃后壁毗鄰的器官有()、()、()、()、橫結腸及其系膜等,這些結構共同構成()。
18.營養胃的動脈有()、()、()、()、和()等。
19.小網膜可分為()和()兩部分。
20.如果在手術中,你作為醫生將自己的手指放入網膜孔中,則你手指的前方為肝十二指腸韌帶或肝門靜脈,后方為(),上方為(),下方為()。
21.與肝下面相毗鄰的器官主要有()、()、()、胃小彎、結腸右曲等。
22.在肝門處,一般()在前,()居中,()在后。
23.肝十二指腸韌帶內三個主要結構的排列:右前方是()、左前方是()、前兩者的后方是()。
24.一般情況下,肝門靜脈是由()和()在胰頸后方匯合而成,它的屬支共有7條,除了以上兩條外還有()、()、()、()和()。
25.肝的韌帶包括()、()和三角韌帶等。
26.肝外膽道由()、()、()和()組成。
27.根據膽總管走行及毗鄰關系不同,其全長可分為四段:()、()、()和()。
28.()動脈走行在膽囊三角內。
29.膽囊底的體表投影在()與右肋弓交點處。
30.腸系膜上動脈平L1起于腹主動脈,兩者所形成的夾角上方有()經過,壓迫該結構在臨床上稱之為()綜合征;下部有()經過,壓迫該結構在臨床上則稱之為()綜合征。
31.膈下間隙介于膈與橫結腸之間,被肝分為上方的()間隙和下方的()間隙。
32.在膈下間隙名稱中,左肝下后間隙又稱(),右肝下間隙又稱()。
33.結腸下區位于()與()之間。該區內有()、()、盲腸、闌尾及()等器官。
34.闌尾的位置包括回腸前位、()位、()位、盲腸后位和()位。
35.腹膜后隙位于腹后壁壁腹膜與腹內筋膜之間,上界為(),下至(),兩側向外延為腹前外側壁的腹膜外筋膜。該間隙上經()可通到后縱隔,下與盆腔的腹膜后間隙相續,因此,腹膜后隙的感染可向上或向下擴散。
36.腎蒂內主要結構的排列順序,由前到后依次為()、()和();由上向下依次為()、()和()。
37.腎的被膜由外向內依次為()、()和()。
38.輸尿管的三個生理性狹窄分別位于()、()和壁內段。
39.腎段的名稱分別是()、()、()、()和()。
40.腎上腺的動脈有三支,腎上腺上動脈來自()、腎上腺中動脈來自()、腎上腺下動脈來自()。
三、問答題
1.簡述腹直肌鞘的構成。
2.簡述腹股溝管的位置、開口、四壁的組成及管內通過的結構。
3.腹股溝三角的境界及其臨床意義如何?
4.試分析腹壁疝好發于腹股溝區的解剖學基礎。
5.根據你所掌握的解剖學知識,如何辨別腹股溝斜疝與直疝?
6.如何選定闌尾手術切口的位置?手術中依次須切開哪些層次,才能進入腹膜腔?
7.試述腹前外側壁旁正中切口(正中線外側1-2cm,游離腹直肌內側緣)需要經過哪些層次?
8.何謂腹腔、腹膜腔?兩者有何關系?
9.男、女性各有哪些腹膜陷凹?有何臨床意義?
10.簡述小網膜的組成及其內的主要結構。
11.試述胃的位置與毗鄰。
12.簡述胃的動脈供應、靜脈與淋巴回流。
13.簡述胃的神經支配。
14.試述十二指腸各部毗鄰。
15.十二指腸升部的形態特點如何?如何根據解剖學特點確認空腸起始部。
16.簡述肝的位置及體表投影。
17.簡述肝門結構及其位置排列關系。
18.試述膽汁的產生及排出途徑。
19.簡述肝左、右管在形態上有何差異。
20.試述膽總管分段及各段的毗鄰。
21.簡述胰的位置、分部與毗鄰。
22.簡述胰頭的毗鄰及分析胰頭癌引起腹水、下肢水腫、黃疸與腸梗阻的原因。
23.簡述脾的位置與毗鄰及其韌帶。
24.試述肝門靜脈的組成、位置、毗鄰及收集范圍。
25.試述肝門靜脈的特點及肝門靜脈與上、下腔靜脈間的吻合途徑。
26.試述腸系膜左竇、右竇的境界及結構特點。
27.簡述右結腸旁溝的形成、位置及其臨床意義。
28.試述闌尾的位置及手術中如何尋找闌尾。
29.試述國人闌尾的常見位置順序及炎癥時的臨床特點。
30.何謂腹膜后隙?有哪些器官或結構?
31.簡述腎上腺的毗鄰。
32.試述左、右腎的位置和毗鄰。
33.根據腎的位置與毗鄰關系,在腎切除術中應注意避免損傷哪些結構?
34.簡述腎的被膜及其臨床意義。
35.試述腎段的劃分依據、名稱及其臨床意義。
36.某患者,女性,23歲,突然發生臍周圍疼痛,一小時后局限于右下腹,伴有嘔吐、發燒和白細胞增高,右下腹部壓痛明顯。診斷急性闌尾炎,需立即手術。根據以上描述回答下列問題:
(1)闌尾炎手術的切口一般在臍與右髂前上棘連線的中、外1/3交點處,長約10厘米,依次通過的腹壁層次是?
(2)打開腹膜腔后,尋找闌尾最可靠的標志是?
(3)在手術中,必須首先結扎闌尾動脈,該動脈來自?
四、最佳選擇題
1.()臍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胃體
B.十二指腸的大部分
C.胰
D.橫結腸的全部
E.左、右輸尿管
2.()右季肋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右腎上部
B.右輸尿管的1/3
C.十二指腸降部
D.胃幽門部
E.胰頭
3.()左季肋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腹主動脈
B.脾
C.空腸一部分
D.胃幽門
E.回腸一部分
4.()腹上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胃底
B.脾
C.膽囊
D.胰尾
E.結腸左曲
5.()恥(腹下)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回腸末端
B.卵巢
C.橫結腸
D.左、右輸尿管
E.尿道
6.()右外側(腰)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右腎上腺
B.升結腸
C.右腎上部
D.右輸尿管
E.橫結腸右半
7.()左外側(腰)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左腎上腺
B.左腎上部
C.降結腸
D.左輸尿管
E.橫結腸右半
8.()右髂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右輸尿管下段
B.空腸
C.回腸末端
D.升結腸
E.空腸系膜
9.()左髂區有哪個器官的投影
A.左輸尿管下段
B.空腸
C.降結腸
D.空腸系膜
E.回腸袢
10.()腹壁上界的連線包括下述哪個結構
A.膈穹
B.第12肋前端
C.第1腰椎棘突
D.劍胸結合
E.第11肋間
11.()腹壁下界的連線包括下述哪個結構
A.恥骨聯合下緣
B.恥骨梳
C.弓狀線
D.第4腰椎棘突
E.腹股溝
12.()關于腹腔與盆腔的分界,正確的是
A.解剖學無分界標志線
B.腹部體表的下水平線是分界線
C.恥骨結節的連線是分界線
D.經骨盆上口互相連通
E.以骶骨岬與恥骨支連線分界
13.()關于半月線的位置,正確的是
A.是腹直肌鞘后層的下緣
B.是腹直肌鞘的外側緣
C.與腹直肌腱劃緊密相連
D.臍平面以下無半月線
E.在體表相當于鎖骨中線
14.()關于髂前上棘的體表標志意義,正確的是
A.髂前上棘的連線是腹部分區的下水平線
B.髂前上棘與恥骨嵴之間是腹股溝
C.右髂前上棘與臍的連線上有McBurney點
D.髂前上棘是髂骨與恥骨的分界標志
E.髂前上棘與髕骨的連線構成股三角的外側界
15.()恥骨結節是
A.(腹)白線下端的附著點
B.腹股溝韌帶的附著點
C.腹股溝管淺環內側腳的附著點
D.股環的外側界
E.隱靜脈裂孔鐮緣下角的附著點
16.()關于髂嵴的敘述,正確的是
A.是髂骨后端的隆起
B.是腹部重要的骨性標志
C.左、右髂嵴的連線平臍
D.髂嵴的前端是髂前下棘
E.髂嵴的后端有髂結節
17.()關于(腹)白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體表無法辨認位置
B.位于腹前正中線上
C.其表面無淺筋膜
D.在臍以上(腹)白線很窄
E.臍以下(腹)白線寬約1Cm
18.()關于腹部淺筋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A.在臍平面以上可以分為2層
B.在臍平面以下2層融合成1層
C.淺筋膜的深層為膜樣層
D.膜樣層向下附著于腹股溝韌帶
E.膜樣層向下附著于恥骨聯合上緣
19.()腹前壁上半部的淺動脈有
A.腹壁上淺動脈
B.腹壁淺動脈
C.肋間后動脈的分支
D.肋間前動脈的分支
E.旋髂淺動脈的分支
20.()腹前壁下半部的淺動脈有
A.腹壁下淺動脈
B.腹壁淺動脈
C.旋髂深動脈的淺支
D.腹壁深動脈的淺支
E.陰部外動脈
21.()關于腹前外側壁的淺靜脈,正確的是
A.臍平面上、下淺靜脈不連通
B.臍以上經胸腹壁靜脈匯入奇靜脈
C.臍以下經腹壁淺靜脈注入股靜脈
D.在臍區淺靜脈與附臍靜脈相吻合
E.不連通上、下腔靜脈系統
22.()關于腹前外側壁皮膚的感覺神經分布,正確的是
A.有明顯的節段性
B.第6肋間神經分布于劍突平面
C.第9肋間神經分布于臍平面
D.臍以上是第10肋間神經分布
E.恥骨聯合上緣是肋下神經分布
23.()關于腹直肌鞘的敘述,正確的是
A.左、右腹直肌鞘是相通的
B.鞘外側緣構成弓狀線
C.鞘的前、后層在正中線融合形成(腹)白線
D.鞘的前層是腹外斜肌腱膜
E.鞘的后層是腹內斜肌腱膜
24.()關于弓狀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A.腹直肌外側緣構成弓狀線
B.腹直肌鞘內側緣構成弓狀線
C.腹直肌鞘后層缺如形成弓狀線
D.弓狀線位于臍水平線之上
E.腹外斜肌腱膜的下緣形成弓狀線
25.()關于腹外斜肌腱膜的敘述,正確的是
A.位于臍水平線以下
B.腔膜在腹部的缺口稱腹環
C.腹膜附于恥骨結節的部分稱反轉韌帶
D.腹膜下緣附在髂前上棘與恥骨結節
E.組成腹直肌鞘的前層和后層
26.()關于腹股溝韌帶的敘述,正確的是
A.腹內外斜肌腱膜融合而成
B.兩端附于恥骨結節和髂前下棘
C.內側端一小部分纖維形成腔隙韌帶
D.附著于恥骨聯合上緣的纖維稱聯合腱
E.參與構成腹股溝管的后壁
27.()腹外斜肌腱膜形成
A.腹股溝韌帶
B.腹股溝鐮
C.弓狀線
D.腹直肌鞘后層
E.闊筋膜
28.()腹內斜肌腱膜參與形成
A.陷窩韌帶
B.腔隙韌帶
C.反轉韌帶
D.恥骨梳韌帶
E.腹殷溝鐮(聯合腱)
29.()腹橫筋膜形成睪丸和精索的哪層筋膜
A.精索鞘膜
B.精索內筋膜
C.精索外筋膜
D.肉膜
E.提睪筋膜
30.()從解剖學上分析股股溝區薄弱的原因是
A.腹外斜肌在此處移行為較薄弱的腹膜,還有三角形的裂口
B.腹內斜肌在此處全部形成了薄弱的腱膜
C.腹橫肌在此處全部移行為薄弱的腱膜
D.腹橫筋膜形成鞘突閉合的時間很晚
E.女性在此處的裂隙比男性更大
31.()關于腹股溝區的邊界,正確的是
A.內側界為腹直肌的內側緣
B.上界為髂前上棘到腹直肌外緣的水平線
C.下界為腹股溝管
D.外側界為腹壁下血管
E.下界為腹股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