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大學生職業規劃與成功擇業作者名: 陳洪權編著本章字數: 1828字更新時間: 2019-01-03 23:59:58
序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推進,享受高等教育的青年人越來越多,目前毛入學率已達到21%以上,這對于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素質和建設高素質的勞動大軍意義十分重大。然而,大學生就業的問題也日益凸顯。2007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到495萬人,據國家教育部公布的數據,一次就業率為70%左右,這意味著有近150萬畢業生在當年不能進入工作崗位。由于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有其特殊性,近些年來,政府高度重視大學生就業問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與措施,有效地緩解了大學生就業壓力。但是,包括大學生就業在內的社會就業畢竟是極其復雜的經濟社會問題,涉及到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穩定增長和社會事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增加就業、減少失業是政府的長期目標,企業、學校等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應該為實現這個目標作出自己的努力。
作為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其主要任務之一是要調整教育結構,使其大體上符合經濟結構的變化,這是宏觀層面的戰略性結構調整。從微觀層面看,高等學校在專業結構乃至課程結構上也要進行調整,使之適應經濟結構或產業結構的變化,盡可能使培養出來的各類各級人才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在高等教育與經濟社會相結合的過程中,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服務對象,即大學生這個龐大的群體,其本身的主觀能動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從20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大學生逐漸被推向人才市場,雙向選擇取代了所謂“包分配”,面對市場畢業生們起初那種苦悶與彷徨逐漸變成認同與從容,這不僅表現在許多學生重視自己的能力鍛煉和知識復合,而且還表現在入學前選專業時就已經考慮到將來的就業問題。在大學生由“計劃人”到“市場人”的角色轉換中,學校和老師們做了不少工作為學生提供各種幫助,比如組織專場校內招聘會,開設“應聘技巧”、“就業指導“等講座,有些學校的老師們還編寫出版了關于大學生就業方面的書籍,這些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大學生就業。但是,從已有的文獻或著作來看,有的側重于理論分析,幫助大學生認清經濟結構和人才市場變化的趨勢,調整心態積極面對市場,有的側重于幫助大學生掌握擇業應聘的具體技能與方法。在眾多的文獻中,我們還沒有發現從人才成長的內在規律出發,分析大學生從學生成長為職業人的全過程,從一個人追求成功的整體設計來闡釋大學生就業環節的著作,而陳洪權等幾位老師正是從“職業鑄就成功”這個新的視角研究了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撰寫了《大學生職業規劃與成功擇業》一書,拓展了大學生就業的研究領域。
綜觀《大學生職業規劃與成功擇業》,有幾個主要特點:首先,理論新穎。該書的主要理論依據是趙作斌教授提出的“成功素質教育”理論。這一理論把大學生從入學開始的整個成功人生劃分為學業成功、就業成功、創業成功和事業成功四個階段,并認為在大學時期,學校和學生的主要任務就是培養和造就學生的基本成功素質,實現學業成功和就業成功,并為進入社會后實現創業成功和事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該書以成功素質教育理論為主線,分階段研究了大學生如何獲取成功,從而豐富了成功素質教育理論的內涵。其次,切入準確。任何人都必須憑借一個職業生存于社會、服務于社會并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該書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為切入點,把學生現在的學習與未來的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大一學生知道,為了將來自主創業和事業有成,現在應該做什么準備,如何鍛煉,從而使大學生的學業、就業和事業整個人生成為有目標、有要求、有措施的自覺的行為過程。這是該書最值得肯定的的獨到之處。第三,指導性強。應該說,無論是學生還是學校,主動去認識市場,適應市場還是近幾年的事情,尤其是對職場的運行規律和要求都還比較陌生。該書作者大都具有業界經驗,對職場規則具有親身體驗。因此,他們所書所講職業生涯設計、職業謀求、職場準則等問題很實在很管用,對尚未涉世的大學生來說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也就是說,該書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
目前,我國在校大學生2300多萬人,每年畢業生幾百萬人,無論是存量還是流量在世界上都是首屈一指的。因此,做好這個龐大學生群體的就業工作,讓如此巨大的人力資源充分發揮作用,這對于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無疑具有重要意義,而包括陳洪權等老師在內的所有同志們所做的實際工作和理論探索都是值得肯定和贊揚的。包括大學生就業在內的社會就業問題是經濟研究永久性課題,老師們的探索不會停止,經濟社會實際可以提供無數的素材,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該書的作者將會繼續深入研究大學生的就業之路、職業之路和成功之路,為學生們盡到教師的責任。
商學院院長、教授
朱克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