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0章 常用中藥(9)

千年健 Qiannianjian

《本草綱目拾遺》

為天南星科植物千年健Homalomena occulta(Lour.)Schott的干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曬干。切片,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壯筋骨。用于風(fēng)寒濕痹,腰膝冷痛,拘攣麻木,筋骨痿軟。

【用法用量】煎服,5~9g;或酒浸服。

【注意事項(xiàng)】陰虛內(nèi)熱者慎服。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雪蓮花 Xuelianhua

《本草綱目拾遺》

為菊科植物綿頭雪蓮花Saussurea laniceps Hand.-Mazz.、鼠曲雪蓮花S.gnaphaloides(Royle)Sch.-Bip.、水母雪蓮花S.medusa Maxim.等的帶花全株。6~7月間,待花開(kāi)時(shí)拔取全株,除去泥土,晾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微苦,溫。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補(bǔ)腎陽(yáng),調(diào)經(jīng)止血。用于風(fēng)濕痹證,陽(yáng)痿,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崩漏帶下。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適量。

【注意事項(xiàng)】孕婦忌服。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同屬植物三指雪蓮花S.tridactyla Sch.-Bip.ex Hook.f.、槲葉雪蓮花S.quercifolia W.W.Smith.、毛頭雪蓮花S.eriocephala Franch.、苞葉雪蓮花S.obvallata(DC.)Edgew.、東方雪蓮花S.obvallata(DC.)Edgew.var.orientalis Diels、雪兔子S.gossypiphora D.Don.、白毛雪蓮花S.leucoma Diels.等亦作雪蓮花入藥。

附藥:天山雪蓮花

為菊科植物大苞雪蓮花S.involucrata Kar.et Kir.的帶花全株。又稱“新疆雪蓮花”。主產(chǎn)于新疆、甘肅、青海等地。6~7月開(kāi)花時(shí)采收,除去泥沙,晾干。味苦、辛,熱。有毒。效用與雪蓮花相似,并治寒飲咳嗽。煎服,3~6g;或酒浸服。孕婦忌服,過(guò)量服用可致中毒。

鹿銜草 Luxiancao

《滇南本草》

為鹿蹄草科植物鹿蹄草Pyrola calliantha H.Andres或普通鹿蹄草P.decorata H.Andres的干燥全草。全年均可采挖,除去雜質(zhì),曬至葉片較軟時(shí),堆置至葉片變紫褐色,曬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苦,溫。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強(qiáng)筋骨,止血,止咳。用于風(fēng)濕痹痛,腎虛腰痛,腰膝無(wú)力,月經(jīng)過(guò)多,久咳勞嗽。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適量。

【貯藏】置干燥處,防潮。

【備注】在不同地區(qū)作鹿銜草藥用的還有:日本鹿蹄草P.japonica Klenze ex Alef.、紅花鹿蹄草P.incarnata Fisch.ex DC.、圓葉鹿蹄草P.rotundifolia L.、紫背鹿蹄草P.atropupurea Franch.、長(zhǎng)葉鹿蹄草P.elegantula H.Andr.、短柱鹿蹄草P.minor L.、腎葉鹿蹄草P.renifolia Maxim.。

石楠葉 Shinanye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薔薇科植物石楠Photinia serrulata Lindl.的干燥葉。全年可采,曬干。切絲,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辛、苦,平。有小毒。歸肝、腎經(jīng)。

【功能主治】祛風(fēng)濕,通經(jīng)絡(luò),益腎氣。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適量。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五、化濕藥

凡氣味芳香,性偏溫燥,以化濕運(yùn)脾為主要作用的藥物,稱為化濕藥。

化濕藥主要適用于濕濁內(nèi)阻,脾為濕困,運(yùn)化失常所致的脘腹痞滿、嘔吐泛酸、大便溏薄、食少體倦、口甘多涎、舌苔白膩等證。

廣藿香 Guanghuoxiang

《名醫(yī)別錄》

為唇形科植物廣藿香Pogostemon cablin(Blanco)Benth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季枝葉茂盛時(shí)采割,日曬夜悶,反復(fù)至干。切段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辛,微溫。歸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芳香化濁,和中止嘔,發(fā)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fā)熱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用法用量】煎服,3~10g。鮮品加倍。

【注意事項(xiàng)】陰虛血燥者不宜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佩蘭 Peilan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菊科植物佩蘭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分兩次采割,除去雜質(zhì),曬干。切段生用,或鮮用。

【性味歸經(jīng)】辛,平。歸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芳香化濕,醒脾開(kāi)胃,發(fā)表解暑。用于濕濁中阻,脘痞嘔惡,口中甜膩,口臭,多涎,暑濕表證,濕溫初起,發(fā)熱倦怠,胸悶不舒。

【用法用量】煎服,3~10g。鮮品加倍。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蒼術(shù) Cangshu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菊科植物茅蒼術(shù)Atractylodes lancea(Thunb.)DC.或北蒼術(shù)A.chinensis(DC.)Koidz.的干燥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曬干,撞去須根。切片,生用、麩炒或米泔水炒用。

【性味歸經(jīng)】辛,苦,溫。歸脾、胃、肝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fēng)散寒,明目。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fēng)濕痹痛,風(fēng)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澀。

【用法用量】煎服,3~9g。

【注意事項(xiàng)】陰虛內(nèi)熱,氣虛多汗者忌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備注】蒼術(shù)、廣藿香、佩蘭均為芳香化濕藥,具有化濕之力,用于濕阻中焦證。但蒼術(shù)苦溫燥烈,可燥濕健脾,不僅適用于濕阻中焦,亦可用于其它濕邪泛濫之癥;而廣藿香、佩蘭性微溫或平,以化濕醒脾為主,多用于濕邪困脾之癥。

厚樸 Houpo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木蘭科植物厚樸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et Wils.或凹葉厚樸M.officinalis R.et Wils.Var.biloba Rehd.et Wils.的干燥干皮、根皮及枝皮。4~6月剝?nèi)。ぜ爸ζぶ苯雨幐桑善ぶ梅兴形⒅蠛蠖阎藐帩裉帲鞍l(fā)汗”至內(nèi)表面變紫褐色或棕褐色時(shí),蒸軟取出,卷成筒狀,干燥。切絲,姜制用。

【性味歸經(jīng)】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消痰,下氣除滿。用于濕滯傷中,脘痞吐瀉,食積氣滯,腹脹便秘,痰飲喘咳。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注意事項(xiàng)】本品辛苦溫燥濕,易耗氣傷津,故氣虛津虧者及孕婦當(dāng)慎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備注】厚樸、蒼術(shù)均為化濕藥,性味辛苦溫,具有燥濕之功,常相須為用,治療濕阻中焦之證。但厚樸以苦味為重,苦降下氣消積除脹滿,又下氣消痰平喘,既可除無(wú)形之濕邪,又可消有形之實(shí)滿,為消除脹滿的要藥;而蒼術(shù)辛散溫燥為主,為治濕阻中焦之要藥,又可祛風(fēng)濕。

附藥:厚樸花

為厚樸的干燥花蕾。于春季花未開(kāi)放時(shí)采摘,稍蒸后,曬干或低溫干燥。性味苦微溫,歸脾、胃經(jīng)。善于理氣寬中,芳香化濕,其功似厚樸而力緩,主治脾胃濕阻氣滯,胸脘痞悶脹滿,納谷不香等證,常與藿香、佩蘭等配伍同用。用量3~9g。

砂仁 Sharen

《藥性論》

為姜科植物陽(yáng)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綠殼砂A.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或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夏、秋二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曬干或低溫干燥。用時(shí)打碎生用。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化濕開(kāi)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用于濕濁中阻,脘痞不饑,脾胃虛寒,嘔吐泄瀉,妊娠惡阻,胎動(dòng)不安。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湯劑宜后下。

【注意事項(xiàng)】陰虛血燥者慎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附藥:砂仁殼

為砂仁之果殼。性味功效與砂仁相似,而溫性略減,藥力薄弱,適用脾胃氣滯,脘腹脹痛,嘔惡食少等癥。用量同砂仁。

豆蔻 Doukou

《名醫(yī)別錄》

為姜科植物白豆蔻Amomum kravanh Pierre exgagnep.或瓜哇白豆蔻A.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又名白豆蔻。秋季果實(shí)由綠色轉(zhuǎn)成黃綠色時(shí)采收,曬干生用,用時(shí)搗碎。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肺、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化濕行氣,溫中止嘔,開(kāi)胃消食。用于濕濁中阻,不思飲食,濕溫初起,胸悶不饑,寒濕嘔逆,胸腹脹痛,食積不消。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湯劑宜后下。

【注意事項(xiàng)】陰虛血燥者慎用。

【貯藏】密閉,置陰涼干燥處,防蛀。

【備注】豆蔻、砂仁同為化濕藥,具有化濕行氣,溫中止嘔、止瀉之功,常相須為用,用治濕阻中焦及脾胃氣滯證。但豆蔻化濕行氣之力偏中上焦,而砂仁偏中下焦。故豆蔻臨床上可用于濕溫痞悶,溫中偏胃而善止嘔;砂仁化濕行氣力略勝,溫中重在脾而善止瀉。

附藥:豆蔻殼

為豆蔻的果殼。性味功效與豆蔻相似,但溫性不強(qiáng),力亦較弱。適用于濕阻氣滯所致的脘腹痞悶,食欲不振,嘔吐等。煎服,3~5g。

草豆蔻 Caodoukou

《雷公炮炙論》

為姜科植物草豆蔻Alpinia katsumadai Hayata的干燥近成熟種子。夏、秋二季采收,曬至九成干,或用水略燙,曬至半干,除去果皮,取出種子團(tuán),曬干。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行氣,溫中止嘔。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滿冷痛,噯氣嘔逆,不思飲食。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散劑較佳。入湯劑宜后下。

【注意事項(xiàng)】陰虛血燥者慎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草果 Caoguo

《飲膳正要》

為姜科植物草果Amomum tsao-ko Crevost et Lemaire的干燥成熟果實(shí)。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收,除去雜質(zhì),曬干或低溫干燥。

【性味歸經(jīng)】辛,溫。歸脾、胃經(jīng)。

【功能主治】燥濕溫中,除痰截瘧。用于寒濕內(nèi)阻,脘腹脹痛,痞滿嘔吐,瘧疾寒熱,瘟疫發(fā)熱。

【用法用量】煎服,3~6g。

【使用用量】陰虛血燥者慎用。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

六、利水滲濕藥

凡能通利水道,滲泄水濕,治療水濕內(nèi)停病證為主的藥物,稱利水滲濕藥。

利水滲濕藥主要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痰飲、淋證、黃疸、濕瘡、帶下、濕溫等水濕所致的各種病證。

(一)利水消腫藥

本類(lèi)藥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滲泄水濕,服藥后能使小便暢利,水腫消退,故具有利水消腫作用。用于水濕內(nèi)停之水腫、小便不利,以及泄瀉、痰飲等證。

茯苓 Fuling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的干燥菌核。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發(fā)汗”后,攤開(kāi)晾至表面干燥,再“發(fā)汗”,反復(fù)數(shù)次至現(xiàn)皺紋、內(nèi)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陰干,稱為“茯苓個(gè)”。取之浸潤(rùn)后稍蒸,及時(shí)切片,曬干;或?qū)Ⅴr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陰干,分別稱為“茯苓塊”和“茯苓片”,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歸心、肺、脾、腎經(jīng)。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滲濕,健脾,寧心。用于水腫尿少,痰飲眩悸,脾虛食少,便溏泄瀉,心神不安,驚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注意事項(xiàng)】虛寒精滑者忌服。

【貯藏】置干燥處,防潮。

附藥:茯苓皮、茯神

1.茯苓皮 為茯苓菌核的黑色外皮。性味同茯苓。功效利水消腫。應(yīng)用長(zhǎng)于行皮膚水濕,多治皮膚水腫。用量15~30g。

2.茯神 為茯苓菌核中間帶有松根的部分。性味同茯苓。功效寧心安神,應(yīng)用專治心神不安、驚悸、健忘等。用量同茯苓。

薏苡仁 Yiyiren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禾本科植物薏苡Coix lacryma-jobi L.var.ma-yuen(Roman.)Stapf的干燥成熟種仁。秋季果實(shí)成熟時(shí)采割植株,曬干,打下果實(shí),再曬干,除去外殼、黃褐色種皮及雜質(zhì),收集種仁。生用或炒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淡,涼。歸脾、胃、肺經(jīng)。

【功能主治】利水滲濕,健脾止瀉,除痹,排膿,解毒散結(jié)。用于水腫,腳氣,小便不利,脾虛泄瀉,濕痹拘攣,肺癰,腸癰,贅疣,癌腫。

【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利濕熱宜生用,健脾止瀉宜炒用。

【注意事項(xiàng)】津液不足者、孕婦慎用。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防蛀。

【備注】薏苡仁與茯苓,功能相近,均利水消腫,滲濕,健脾。然薏苡仁性涼而清熱,排膿消癰,又擅除痹。而茯苓性平,且補(bǔ)益心脾,寧心安神。

豬苓 Zhuling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為多孔菌科真菌豬苓Polyporus umbellatus(Pers.)Fries的干燥菌核。春秋二季采挖,去泥沙,曬干。切片入藥,生用。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歸腎、膀胱經(jīng)。

【功能主治】利水消腫,滲濕。用于小便不利,水腫,泄瀉,淋濁,帶下。

【用法用量】煎服,6~12g。

【貯藏】置通風(fēng)干燥處。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蒗| 曲阳县| 池州市| 涞源县| 泗洪县| 钟祥市| 贵阳市| 邢台县| 兴和县| 永春县| 建瓯市| 怀仁县| 天祝| 大同县| 搜索| 吴桥县| 昌吉市| 伊金霍洛旗| 来安县| 高淳县| 台南县| 年辖:市辖区| 湟中县| 拉萨市| 武宣县| 江城| 朝阳市| 如东县| 安顺市| 湖北省| 东光县| 黄大仙区| 宁国市| 卢氏县| 密云县| 准格尔旗| 凤凰县| 苗栗县| 迁西县| 克什克腾旗| 汶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