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種昆蟲彩圖館
- 黃威編著
- 601字
- 2019-03-01 22:33:32
生動的腿
所有昆蟲都屬于節肢動物,成年昆蟲都有6條呈節狀相連的腿。昆蟲的腿由4部分組成——髖、腿節、脛節和踝骨。髖是腿最上面的部位,與胸部相連,腿節與大腿相連,脛節是腿的下面部分,踝骨很小。昆蟲的腿沒有骨骼,而由外層的堅硬物質支撐,就像中空的管道。
你知道嗎
所有成年昆蟲都有6條腿,但蜜蜂、黃蜂和螞蟻的幼蟲根本沒有腿。
用于抓取的爪子
昆蟲的爪子能幫助它們附著在光滑的表面,比如光亮的葉子、莖和樹枝,而不至于滑下來。螞蟻可以用爪子在葉子的背面行走。
踩在高蹺上
與其他螞蟻一樣,澳大利亞牛頭犬蟻的腿是由幾截長而細的部分組成的。在澳大利亞炎熱干燥的地方,這種螞蟻高蹺一樣的腿能把身體高高抬起,遠離炎熱的地面。有的昆蟲的腿除了行走、爬行和奔跑還有其他用途,一些螞蟻和白蟻用腿在地下挖洞,蜜蜂用后腿攜帶食物。

螞蟻的腿可以牢牢地吸附在樹干上,而不會掉下來。

澳大利亞牛頭犬蟻的腿能使其遠離炎熱的地面。
多用途的腿
蜜蜂用腿抓住花瓣,用腿行走,攜帶筑巢的材料,清理毛絨絨的身體。它們的前腿有專門的槽口用來清理觸角,后腿可以把蜂蜜搬運回巢穴里。
遷移中
行軍蟻大部分時間都在移動中。除了與其他螞蟻一樣要筑巢外,它們還要行進到森林里尋找食物,攻擊它們發現的任何生物,或蠶食動物尸體。
攀爬專家
在東南亞的馬來西亞,白蟻通常集體行動,一哄而上爬到樹枝上。許多白蟻的巢穴在地下,但有些會把窩搭在樹上。白蟻能爬上垂直的表面,比如樹上,它們通常把爪子釘進樹干里而牢牢地附著在樹皮上。
三條腿的比賽
一只奔跑中的螞蟻會保證一次有三條腿接觸地面,但不會一起移動身體一邊的所有腿。前腿和后腿接觸地面的時候,身體另一側的中腿起到保持平衡的作用。
法布爾昆蟲趣談
螳螂捕食
有一種昆蟲跟蟬一樣引人注目,同樣生長在南方,但是名聲跟蟬比起來,要略微小一些,因為它不像蟬一樣,一天到晚唱個不停。如果它也能夠像蟬一樣,有一個小音箱,再加上它非常獨特的外形,那么它的聲望恐怕就會超過蟬了。這個昆蟲就是修女螳螂,當地人叫它“禱上帝”。
螳螂在捕食前會擺出一種禱告的姿勢,所以有很多人認為它是一個傳達神諭的女預言家,可能有的人會覺得這是一種迷信的看法。但是在這一點上,科學家的術語和農民們樸素的詞匯確實驚人的一致。它們都認為它是一個傳達神諭的女預言家,是一個有著神秘信仰并潛心修煉的苦行女。其實早在此之前,就有古希臘人把這種昆蟲稱為“占卜士”、“先知”。農夫們在描述這些蟲子的時候會把自己能應用的詞語、有過的印象全部都用到一起。在火球一樣的太陽下,螳螂優雅地半立著自己的身體,雙手高高地舉起,伸向天空,整個翅膀寬大、碧綠、輕薄如墜的長裙,簡直是一名正在禱告、儀態萬方的修女。
其實螳螂把我們所有的人都騙了,虔誠的禱告后并沒有跟隨著禮拜,而是一場殘忍的盛宴。它的虔誠是裝出來的,殘酷才是其真正的本性。伸向天空的雙手并不是轉動佛珠用的,而是用來撕裂自己的俘虜。螳螂本來屬于直翅目食草昆蟲,可是因為它越來越與眾不同的習性,現在它已經完全獨立成螳螂目。它就那樣優雅地埋伏在田野里,對肉類的癡迷,一對有力的前足,無懈可擊的攻擊套路,這些無疑都讓它成為昆蟲界的霸王,所謂的“禱上帝”其實是一個十惡不赦的惡魔。
先不說它那攻擊力極強的捕捉足,單就外形來說,它真的是一個優雅的修女,儀態萬方,身形細長,整體翠綠,頭從胸腔里伸出來,能夠左右旋轉,仰頭,低頭,有點像人,能夠自由地引導自己的視線。頭上也沒有食肉昆蟲那有力的大顎,它的嘴甚至也是很秀氣的,好像只能啄食地面上的小草一樣,殊不知它的嘴上沾滿了多少昆蟲的血。整個螳螂看起來是這么優雅安詳,誰能想到轉瞬之間它就會變成一個優秀的殺手。

螳螂在展示高超的捕獵技藝。
它的前足節很長,像織布的梭子,內側有兩排鋒利的鋸齒,為了迷惑被捕食者,它們還在這里做了一點點裝飾,前胸的內側有一個黑色的圓點,中間還有一點白色,兩旁還裝飾著珍珠一樣的小圓點,看起來的確很美,被捕食者往往會被這樣的外表所迷惑,甚至說是震撼,忘記了危險,忘記了逃脫,這樣螳螂的目的就達到了。被它抓到的昆蟲會很慘,因為螳螂獨特的生理構造使得食物一旦被捕,就基本沒有逃脫的可能。前足內側黑色的長鋸齒和綠色的短鋸齒,共有12根,排列成長短交錯的陣形,這樣在撕咬食物的時候就會增加許多嚙合點,使得它的進攻更加勇猛。而外面一排鋸齒相對簡單一些,只有四個刺齒,在內側鋸齒的最末端還有三根最長的齒,這就是捕捉足所有的構造。
脛節與腿節相連的地方也是一把有兩面的鋸齒,這里的小齒更加細密一些,當然反應也更加靈活,跗節上有一個十分鋒利的硬鉤,就像我們使用的最好的鋼針一樣。而鉤的下面有一道細細的凹槽,里面是一把像用來修剪枝葉那樣的雙刃刀。其實就算不用描述,很多人也知道螳螂的捕捉足有多厲害,我也一樣,為了觀察它們,我不得不去抓幾只回來看看,結果給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很多時候當我抓住它的時候,它會拼命地揮舞前足來反抗,有的時候,捕捉足上的齒就那樣咬進我手上的皮膚里。不過我自己卻沒有辦法,我要用兩只手穩穩地抓住它,這樣一來只能求助別人把它的足從我的手上弄下來。我看著一根根或深或淺的齒從我的手中拔出來,那時就在想,我要是生生把它從我的手上扯下來,那我手的下場可能會有點慘,況且,我也不敢對它太用力,因為稍微用力些,可能就會把它掐死。可有的時候,我又很生氣,我這樣小心翼翼地對它,就是怕傷害它,可是它卻對我用盡了所有的招數,讓我甚至不知道該怎么辦才好。
它不想狩獵的時候,就會把足高高地舉起,裝出一副虔誠禱告的樣子,這個樣子不會堅持太久,等到它想捕食、周圍又有獵物經過的時候,它就會立刻展開自己無懈可擊的攻擊技巧,先把跗節上的硬鉤盡量拋向遠處,這樣才能夠鉤回食物,然后就把獵物緊緊地夾在兩個鋼鋸一樣堅固的鉗子中間,然后,脛節向腿節的方向彎曲,一切就這樣結束了,老虎鉗子已經合上了,不管被它夾住的獵物有多么強壯,只要這一系列的動作完成了,就別想再逃脫螳螂的鐵鉗,不管是扭動還是后踢,什么都沒用了。螳螂還是會保持著自己優雅的姿態,直到自己的獵物精疲力竭,它就開始享受自己新鮮的盛宴了。

進食的螳螂
我想飼養幾只螳螂,這樣才能夠清楚它們的習性。雖然抓螳螂的過程可能會遇上一些小插曲,但是飼養的過程其實很簡單,因為它似乎只在乎自己的食物是什么,而不在乎自己是不是身處牢籠,所以我只要每天向玻璃器皿中放入豐盛的食物,這個兇殘的捕食者還是很配合工作的。我找來一個瓦缽,在里面裝滿了沙子,然后點綴上一叢百里香,讓螳螂的生活也有點樂趣,接著再放一塊平滑的石頭,這樣它們以后才會有合適的地方產卵,最后,我用平時放在飯桌上擋蒼蠅用的網罩罩在這個觀察房的上面,平時大部分時間這里都是陽光充足的。
到了八月的下旬,肚子漸漸大起來的母螳螂越來越多,它們的食量也越來越大,我必須要比以前放進去的食物增加好多才能滿足它們日益增大的胃口。當然其中還有一個別的因素,就是它們似乎知道我為了觀察研究它們會很殷勤地往實驗室中放置肥美的食物,所以,有很多新鮮的獵物它們只是吃了幾口就扔在一邊再也不理了,如果它們是在田野里,恐怕一定會把逮到的食物吃個精光。到了最后我不得不用面包和西瓜來收買我附近的小朋友,讓他們幫我捉一些蝗蟲和蟈蟈,我自己也提著網出去給這些挑剔的母螳螂們找一些更高級的珍饈佳肴。
照片故事 擬態:用偽裝進行防御

就像有毒的昆蟲用毒素進行自衛一樣,無毒的昆蟲則演化出模仿的本領來保護自己,且模仿的行為在昆蟲界普遍存在。顯著的例子是,來自南美的一種螽斯,會惟妙惟肖地模仿正在覓食的大型黃蜂的外形和動作,包括黃蜂搖顫、腹部弧線向下和翅膀部分抬起的姿態。

來自歐洲的黃蜂甲蟲是一種令人心悅誠服的偽裝者,它能模仿一種毛茸茸的熊蜂類大黃蜂。飛行的時候還會發出響亮的很像蜜蜂的嗡嗡聲,并公然地在花朵上進食。

在透翅蛾的家族中,那些有著透明翅膀的蛾模仿黃蜂(不管是群居型還是寄生型)的行為可謂多種多樣。圖中這只來自南非的蛾正在偽裝成一種黃蜂。這種蛾在白天很活躍,行動時會斷斷續續地搖顫身體。

各種不同的熱帶直翅類昆蟲,如螳螂、紡織娘、蟋蟀,它們的一齡幼蟲都是模仿螞蟻的高手。圖中是非洲螳螂螞蟻的幼蟲,出生后聚集在卵囊周圍。它們如螞蟻般的偽裝通常會持續到二齡,在三齡時消失,因為此時身體在不斷長大,形態也變了。

來自新熱帶區的一種角蟬,其前胸背板向后延伸出一塊精致的角狀物,使得這種蟲身體前后顛倒著偽裝成一只張嘴坐著發呆的螞蟻。這種螞蟻在它們的敵人看來不僅非常難吃,而且自衛時又咬又刺,還會噴出蟻酸。

蜘蛛也經常露一手偽裝的把戲,它們甚至也會把身體前后顛倒著裝成螞蟻。圖中是一只東南亞的跳蛛,與偽裝時靜止不動的角蟬不同,這種蜘蛛會不停動來動去,肚子上下甩動,一對吐絲器活像觸角,這使它看起來很像在覓食時探路的螞蟻。
法布爾昆蟲趣談
昆蟲的著色
我們常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在自然界中,也不乏愛美并且懂得怎樣美的生命。比如說我們的推糞工人食糞蟲,它們從事辛苦的勞動,身穿樸素的衣服,但是喜歡佩戴華美亮麗的珠寶作為裝飾。比如,黑糞金龜身體背面披著暗夜般的黑衣,在腹面則為自己抹上黃銅礦石的顏色;某一只金龜則用穩重的醬紅色裝點它的鞘翅,另一只也不甘落后,在前胸佩戴上佛羅倫薩的青銅色寶石;糞生糞金龜在陽光下也身穿一襲低調的緇衣,但是為朝著地面的腹部挑選了華貴的紫晶做裝飾。
在搜尋挖掘污物的蟲類中,還有一位珠寶工人兼珠寶藝術家很值得一提,這就是潘帕斯草原上最漂亮的食糞蟲亮麗亮蜣螂。它的名字意思是燦爛、光亮、輝煌,這真是一個極響亮的名號了。它也確實不是浪得虛名,這位對美有著絕妙感知的珠寶藝術家,將寶石的光輝和金屬的光澤完美地結合起來,陽光凌空而下,它便能放射出綠寶石的光彩和紅銅的光亮。可以說,亮麗亮蜣螂稱得上是昆蟲珠寶工的成功楷模。
愛美之心,蟲皆有之。除了食糞蟲類,還有很多其他種類的昆蟲也表現出了形形色色的、高水平的裝飾技藝。比如天藍色單爪麗金龜,它擁有一種罕見的藍,這種藍只有在赤道地區某些蝴蝶的翅膀上,在某些蜂鳥的頸部才能夠找得到。這是一種絕妙的藍色,它比天空的藍更柔美,比海浪的藍更恬靜。吉丁、步甲、金匠花金龜、葉甲等昆蟲在裝扮自己方面,也都表現得十分出色,堪與食糞蟲媲美。有時候,這些珠寶與色彩的愛好者們聚集在一起,各種美妙的光彩交相輝映,真是美不勝收。
然而,昆蟲這些絕美的寶石是從什么礦山中找尋到的呢?它又是如何加工而成的呢?探尋美的根源是一件令人開心的事情。而且,根據我的判斷,顏料化學能在這項研究中獲得令人驚喜的成果。但是,難度似乎很高,科學至今還不能回答昆蟲這些美麗的裝飾品到底來自哪里、到底怎樣制成。不過,我相信,在未來的某天我們一定會找到這個問題的答案,雖然這個答案永遠都在不斷的完善之中。那么,我目前所得到的一點實驗成果,也許能成為這個答案中的一小部分。
那是很久以前了,當時我正在研究捕獵性膜翅目昆蟲從卵到繭的演變情況,筆記本里幾乎記下了我居住地區的所有昆蟲獵手。讓我們先說一說黃翅飛蝗泥蜂的幼蟲吧,它身材適中,是很好的實驗對象。
這只幼蟲在孵出不久,透明的皮下就顯露出一些細小的白色斑點。隨后,這些斑點的面積迅速擴大,數量急劇增加。最后,除了頭兩個或頭三個體節外,全身都布滿了白色斑點。剖開幼蟲后,我們得知這些斑點是脂肪層的附屬物。它不但數量非常多,而且滲透得很深,一直深入到脂肪層的底部。

美麗的吉丁
讓我們在顯微鏡的幫助下進一步探尋脂肪層里的秘密吧。脂肪層組織由兩種橢圓囊狀物組成,形狀和體積都相同,它們亂七八糟、毫無次序地組合起來,就形成了脂肪層。其中一種囊狀物呈淡黃色,透明,充滿含油的小滴,它屬于營養性儲備物質,通俗地說,就是肥肉。另一種則是淀粉的白色,不透明,里面還有一種顆粒很細的粉狀物,它展開成模糊的長條狀,使得橢圓囊鼓脹起來。在顯微鏡的載玻片上,這種包含粉狀物的橢圓囊狀物意外地破裂。根據以上觀察,我推斷白色斑點是由這第二種橢圓囊狀物形成的,看來我們要花些工夫研究一下這些斑點了。
在顯微鏡的載玻片上,我用硝酸分別與兩種橢圓囊狀物作用。飽含脂肪的橢圓囊狀物不受硝酸的侵蝕,只是稍微有點變黃而已。與此相反,白色橢圓囊狀物中那種不透明、不溶于水的細小微粒,在遇到硝酸后,沸騰起泡,不一會兒就消失不見了。用硝酸溶解封閉在橢圓囊狀物的這些微粒時,情況也是一樣的。
于是,我擴大了實驗規模,從許多只幼蟲身上抽取脂肪組織,與硝酸作用,也產生了強烈的沸騰起泡的反應。但是,當沸騰平息后,有殘余物漂浮起來,是一些很容易分離的黃色凝塊,它們來自于細胞膜和脂肪組織。然而,那些白色的微粒在被硝酸溶解之后,沒有留下一星半點兒的殘留物,它們變成了透明的液體。
這些白色微粒到底是什么物質呢?我試圖向先驅們尋求幫助,可是前人沒有留下任何相關的資料。我只能自己一次次摸索。我將白色微粒溶解后的溶液放置在一個小瓷圓皿里,然后將圓皿置于熱灰上,溶液蒸發了。我在圓皿底上滴幾滴氨水或是幾滴水,得到了一種漂亮的胭脂紅色,這種染料就是紅紫酸銨。因此,使得白色橢圓囊狀物鼓脹的物質就是尿酸,更準確地說,是尿酸鹽。至此,謎團終于解開了,求得正解的成就感真讓人快樂!
然而,我認為這樣一個重要的生物學現象不會是一個特例,據此,我展開了更大規模的實驗。我對我居住地區的所有捕獵性膜翅目昆蟲幼蟲和處于蛹態期的蜜蜂進行了相同的實驗,在前者的脂肪組織里和后者的體內都找到了尿酸微粒。同樣地,在其他處于幼蟲或是成蟲狀態的昆蟲身上,我也觀察到了這種微粒。我為大家詳細展示一下兩種昆蟲獵手的幼蟲:泥蜂的幼蟲和水龜蟲的幼蟲。想必在它們身上也同樣存在著尿酸或是類似的酸吧。然而,實驗證明,這種酸在泥蜂幼蟲的體內積存著,在水龜蟲幼蟲的脂肪層中卻沒有發現。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泥蜂幼蟲正處在變態時期,身體的排泄通道都不能夠打開,消化器官的尾部如同被繩子捆綁扎緊一般,致使固體排泄物無法排除。尿酸既然找尋不到出口,就必然找尋一個地方容身,被尿酸選中的這個場所就是幼蟲的脂肪組織。這樣,脂肪組織就成了一個倉庫,用來存放器官加工的剩余物和有待于加工的塑性物質。這種情況讓人想起高等動物切割腎臟之后的狀態。尿素在血液中原本只是不明顯的微量存在,但是,當它的排出通道被阻斷之后,它就只能夠積存于機體之內,于是血液中的尿素就變得明顯起來。
而水龜蟲幼蟲的情況剛好相反,它體內的排泄通道從一開始就是暢通無阻的。因而,只要有尿酸產生,立即就能通過這條通道將其排出體外,就不用把脂肪組織變成倉庫將其收存起來了。

膜翅目昆蟲擁有華美的服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