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家庭養花

第一章 從零開始學養花
花草的日常養護
為花草創造合適的生長環境
家里不可能創造出南美洲熱帶雨林或半沙漠不毛之地這樣的環境,但是你又希望既能種植蘭科和鳳梨科植物,又能種植來自熱帶的仙人掌等多漿植物,同時還能種植常春藤、桃葉珊瑚屬的植物。該怎么辦呢?其實只要你心靈手巧,再加上一些折中的處理辦法,就能為各種不同的植物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而且不會破壞家里原有的舒適。
栽種植物時,你可以采納標簽上的種植說明或本書中的一些建議。實際操作時,往往很難滿足植物所需的所有條件,不過依照我們的建議行事,即使不能讓所有植物都茂盛生長,存活肯定沒有問題。最重要的是植物對濕度的要求:若植物需要較高的濕度,空氣干燥很可能導致植物死亡。植物對光照和溫度的要求也較為重要,若處理不當,即使不會引起植物死亡,也可能導致植物莖干細長或者葉子出現類似灼傷的斑點。這些情況是擺放不當造成的,適當移位可能會解決這些問題。
溫度是最為靈活的條件,偏高或偏低對大部分植物的長勢并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光照充足的潮濕環境,能令蛾蝶花、瓜葉菊等植物熠熠生輝。
溫度
應特別注意標簽或園藝書中標明的植物生長所需的最適宜溫度。多數植物在低于最佳溫度時仍能存活。冬季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提高溫度促進植物生長,但除非使用空調,提高溫度不太可能實現。夏季不使用空調的話,環境溫度一般都會超過大多數植物所需的適宜溫度,此時只要將植物置于陰涼處,并保證較高的濕度,植物生長也不會受到太大影響。
0℃以下的低溫會嚴重影響植物生長,即使家里有供暖設施,晚上關掉暖氣后溫度仍然會降得比較低,這必須引起我們注意。

高溫對植物的影響
植物擺在陽光直射的窗臺上,葉子很容易灼傷(灼傷的葉子表面會出現棕色斑點,葉片會變?。侵参镆呀涍m應這樣的環境,否則葉片組織很容易受損。如果陽光直射時葉子上有水,灼傷現象會更嚴重(葉片上的水和放大鏡一樣會聚光)。將植物放在雕花玻璃后面,也會出現同樣的情況(雕花玻璃像凸透鏡一樣具有聚光作用)。
光照
最好將植物置于光照充足但無陽光直射的地方。即使是室外陽光下能茂盛生長的植物,也不喜歡透過玻璃直射的陽光,這樣通常會灼傷葉子。陽光較強時,需特別注意勿將植物放在雕花玻璃后面,雕花玻璃會增強光照強度,對植物造成更大的傷害。
生長在沙漠、草原、高山或沼澤等環境中的植物才能種植在有陽光直射的地方。但是,即使是這些植物,也不喜歡被窗玻璃增強了殺傷力的陽光。一天中陽光最強的時候最好給植物遮陰,網狀的窗簾也能阻擋部分強烈的陽光。
所謂的喜陰植物忌直射光,但并不意味著這些植物不需要光照。肉眼很難正確判斷光照強度,但可以使用能顯示曝光度的相機,測量房間不同位置的光照強度。你可能會發現窗戶附近的光照強度其實和房間中央的相差無幾。如果要將植物擺在較高窗戶旁的低矮座墩或桌子上,必須解決植物如何更好地采光的問題。
濕度
濕度,即某一溫度下空氣中的含水量,對植物生長至關重要。葉片纖薄嬌嫩的植物,如蕨類植物、卷柏、花葉芋等,需要潮濕的生長環境,可以種在花箱或暖箱中,或常噴水霧(至少每天一次)。
需要較高濕度但要求沒那么苛刻的植物,可以種在一起創造局部小氣候,也可以將種有這些植物的花盆放在盛有水和砂礫、鵝卵石或大理石的托盤上。盆栽土不和盤內的水直接接觸,既能保證空氣濕度,又能防止盆栽土存水。做到這一點還不夠,仍需要定期噴水霧。若植物處于花期,噴水霧時注意避開花朵,花瓣一旦碰到水,很可能會出現斑點甚至腐爛。
還可以在散熱器上放一個盛水的托盤,增加濕度,經濟實用,為盆栽植物創造較好的生存環境。
澆水
植物生長離不開水,但有些植物澆水過多比缺水更危險。要做好植物的養護工作,你必須先了解一些澆水的相關知識。
將測量儀插入盆栽土中,可以檢測盆栽土的濕度。但是盆栽植物較多的話,這種方法就不太適用了。因為要將測量儀插到每個盆栽中,然后一一讀取數據,太麻煩了。不過對于剛開始種植室內盆栽的人來說卻非常實用。
應該給植物澆多少水
其實沒有既定的標準規定該給植物澆多少水。植物的需水量以及澆水頻率不僅取決于植物的特性,還取決于花盆的種類(種在陶制花盆中的植物需水量比種在塑料花盆中的多)、盆栽土的種類(泥炭打底的基質比肥土打底的基質蓄水能力更好)、周邊環境的溫度以及濕度。
只有親身實踐才能獲得澆水的經驗,懶得自己摸索的話,最好選擇能自動澆水的花盆或用培養液栽培的植物。
檢測盆栽土濕度的實用技巧
你可以從以下方法中選擇最合適的方法檢測盆栽土濕度,條件允許的話最好每天檢測一次。
* 肉眼觀察。干燥的盆栽土往往比濕潤的盆栽土顏色淺,但是表面干燥并不意味著底層同樣干燥。如果表層土壤濕潤,則無需澆水。對于花盆下還有盛水托盤的植物,只需確保托盤內有水即可,盤內無水時再澆水。

盆栽土檢測
在園藝杖或鉛筆上插上棉線團,敲打陶制花盆:聲音清脆說明土壤干燥;聲音沉悶說明土壤濕潤。有一定經驗后能明顯感覺到聲音的差異。
* 觸摸法。手指輕輕按壓土壤表層,就可以感知土壤到底是濕潤的還是干燥的。
* 聲音測試適用于陶制花盆,尤其是那些種有大型植株、盆栽土較多的花盆。在園藝杖上插上棉線團,敲打花盆:聲音沉悶說明土壤濕潤(也可能是花盆有裂紋);聲音清脆說明土壤干燥。用這種方法檢測泥炭土濕度不太準確,也不適用于塑料花盆。
* 經過不斷地實踐和摸索,經驗豐富的人只要提一提花盆就能知道土壤干燥與否:土壤干燥的花盆往往比土壤濕潤的花盆輕很多。
如何正確澆水
澆水時要澆透——僅僅濕潤表層土是不夠的。若盆栽土已經干硬板結,澆入的水很可能直接滲到花盆里,此時可以將花盆浸在水桶中,直到水中不再冒氣泡為止。
澆水后一般應檢查盆底托盤上是否有殘留的水,若有,則需要將殘留的水倒掉。若盤內有鵝卵石或大理石避免水與盆栽土直接接觸,則不檢查問題也不大。托盤內殘留的水是導致植物死亡最常見的原因。除了一些特殊植物,其他植物長期置于水中都會死亡。

植物缺水的情況
植物缺水萎蔫(如頂圖所示),可以將花盆浸在裝有水的容器中幾個小時,然后移至陰涼處,植物就能恢復生機了(如上圖所示)。注意:澆水過多也會導致植物萎蔫,所以事先需確定造成萎蔫的原因,不能不加判斷就使用這種方法。
多數植物用長頸灑水壺澆水最為方便,長頸可以伸入葉叢,細長的噴嘴容易控制水流,避免水流太大沖走盆栽土。
非洲紫羅蘭等葉片向地生長的植物,用灑水壺澆水可能會淋濕葉子和花冠,造成葉子腐爛。因此最好將這種植物的花盆墩在水盤中,一旦盆栽土表面變濕,就立即將花盆移出,這種方法比較穩妥。不過,如果能將噴嘴伸到葉子下面澆水,使用長頸灑水壺也可以。
部分植物對水的特殊需求
自來水并不是澆灌植物最理想的水,但多數植物都可以接受。有些植物不適合生長在堿性土壤中,若自來水硬度較高(鈣或鎂含量較高),需要進行特殊處理。這類植物包括單藥花屬植物、杜鵑花、繡球屬植物、蘭花以及非洲紫羅蘭。最好能用雨水灌溉植物,不過很難隨時隨地得到水質好的雨水,而且有些地區的雨水也存在污染問題。
硬度不高的自來水也不要隨接隨用,最好能擱置一夜再用。硬度較高的自來水,可以煮沸冷卻后使用,因為沸騰過程能降低水的硬度。
施肥
不施肥,植物就會顯得死氣沉沉的,只要正確施肥,植物就能茂盛生長,生機盎然?,F代肥料讓施肥變得很簡單且肥效更長,因而不需要經常添加。
花盆并不是植物生長的有利環境,因為盆栽土遠遠不能滿足植物根部對營養的需求,小型盆栽尚且如此,大型植物能從盆栽土中獲得的養分更是少得可憐。
施肥有利于植物生長。不同的植物可以使用不同的肥料,不想這么復雜的話,可以使用同一種肥料,畢竟施肥總比不施好。

植物為什么需要施肥
圖中的兩株植物購買時植株大小相同,種植時間也相同。左邊那盆植物經常施肥,并移植過一次;右邊那盆植物買回后從未施過肥,呈現典型的缺肥癥狀。
施肥時間
無法確定施肥時間的話,可以查看購買植物時附帶的標簽或相關的書籍。通常情況下,植物處于生長旺盛期或光照及溫度條件能促進植物吸收肥料時,才需要施肥。一般是春季中期到夏季中期這段時間,當然也有例外——尤其是冬季開花的植物。
仙客來常冬季施肥,冬春兩季開花的林中仙人掌冬季施肥,夏季不施。其實關鍵并不是何時施肥,而是何時植物生長最為旺盛。
緩釋肥料適用于室內盆栽,不過這些肥料的肥效受溫度影響。冬季室外的肥料肥效很差,室內相對而言就好一些。
施肥頻率
只有通過反復嘗試摸索,才能掌握合理的施肥頻率。相關書籍或植物標簽上可能會說明“每兩周施肥一次”或“每周施肥一次”,但這并不適用于所有植物,因為此類說明主要針對液體施肥法。用其他方式施肥的話,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緩釋肥料
這種肥料現在已經推廣開來了,主要用于室外盆栽植物的種植,或用于長期供應盆栽植物所需養分。與普通肥料不同,這種肥料能在幾個月時間內緩慢而持續地發揮效力,多數植物一年只需施一兩次肥即可。
這種肥料適用于室外盆栽植物,但只有在土壤溫度能促進植物吸收養料的情況下,肥料才會發揮效力。
移植盆栽植物時,可以將這種肥料添加到盆栽土中。
液體肥料
液體肥料見效快,植物急需肥料時非常適用。不同肥料的濃度和需要稀釋的程度有所不同,通常情況下應該采用廠家的建議,使用濃度恰當的肥料并保證合理的施肥頻率。有些肥料濃度較低,可在澆水時同時使用,有些肥料濃度很高,不能經常使用。
固體肥料
目前,各式各樣的固體肥料大大減輕了施肥的負擔。從長遠來看,使用這些肥料成本相對較高,但過程不像使用液體肥料那么麻煩,而且可以節省時間。這些肥料形狀各異,主要有片狀和條狀兩種,但使用方法大致相同:在盆栽土上挖一個小孔,埋入肥料條或肥料片,肥效大約能持續一個月(持續時間應參考使用說明)。
小包裝緩釋肥料
目前市面上還有小包裝的緩釋肥料,可以整包直接放在盆栽土底部供養。移植植物時很適用。
可溶性肥料粉
可溶性肥料粉和液體肥料作用原理相同,只需用水將粉末溶解即可,操作簡單,而且價格也比液體肥料便宜。

顆粒狀肥料
顆粒狀或粉末狀肥料可以用叉子拌入盆栽土,栽種植物后充分澆水,以便肥料發揮效力。
選擇合適的盆栽土
有了質量較好的盆栽土,植物才能長勢良好。施肥能解決植物營養缺失的問題,盆栽土土壤結構能平衡植物根部對水分和空氣的需求,它們對植物的健康生長同樣重要。商家采用的盆栽土通常質量較輕,便于搬動,有利于毛細澆水法的實施,但并不利于室內盆栽茁壯成長。
盆栽土應既能起到固定植物的作用,又能積蓄營養。結構合理的盆栽土能滿足植物根部對水分和空氣的需求。另外,盆栽土中還含有大量微生物,有利于植物生長。
早期的花農會給不同盆栽植物使用不同的盆栽土,如今為了省事多數植物都用同樣的盆栽土,只有少數植物對盆栽土有特殊要求。
最常見的盆栽土有堆肥土和泥炭土,除了少許特殊植物,這兩種盆栽土適合多數植物生長。
以堆肥為基質的堆肥土:主要成分為各種植物的殘枝落葉和易腐爛的垃圾廢物等,加入砂和泥炭蘚改善土壤的營養結構。
堆肥土較重,能增加花盆的穩定性,適合大型植株,尤其是莖葉較多的植物,如大型棕櫚。
以泥炭蘚為基質的泥炭土:質量輕,便于搬動,適合多數植物。有時會添加砂或磷鉀等營養元素,這主要取決于植物的需求。若盆栽土中養分流失很快,不及時施肥的話會影響植物生長。
商家使用自動澆水系統養護植物,泥炭土比較能適應這種養護方式。而自己種植,最好選擇堆肥土,因為泥炭土很容易干硬板結,之后就很難再澆透水,而且還很容易出現澆水過多的現象。

砂礫

珍珠巖
隨著生長泥炭蘚的濕地面積大大減少,有些花農不再使用泥炭土。目前有很多代替泥炭土的盆栽土,比如用椰糠(椰子果實加工后的廢料)和樹皮碎末做栽培基質的盆栽土,有時也用這些物質的混合土。根據制作方式和組成成分的不同,盆栽土的效果參差不齊。你可以嘗試使用不同基質的盆栽土分別種植幾株同樣的植物,然后哪種基質的盆栽土最好就一目了然了。
選擇合適的花盆
選擇花盆時,實用只是其中一個要求,漂亮有趣也可以成為選擇花盆的標準。不管如何選擇,花盆的大小必須和所種植物協調一致,因為植物和花盆的比例會影響盆栽的整體形象。大小合適的花盆會令盆栽熠熠生輝,反之則可能破壞盆栽的整體美感。
普通的瓦盆(又稱陶盆)或塑料花盆外觀不怎么漂亮,因此很多人喜歡在這些花盆外面套一個稍大的裝飾性托盆。使用裝飾性托盆時,最好能在托盆里放些砂礫、粘土?;蝙Z卵石,防止花盆底部和托盆中積留的水直接接觸。也可以在花盆和托盆之間填入泥炭蘚塊吸收多余的水分,這樣還有助于在植物周圍形成濕潤的局部環境。采用第二種方法時一定要先澆水,因為一旦填入泥炭蘚塊,就很難看出花盆和托盆之間是否有積水了,也很難將多余的水倒出。
瓦盆用來種植仙人掌和部分多漿植物比較合適,但有一種較淺的花盆更適合種植仙人掌,因為仙人掌根系不發達,較淺的花盆就足夠了。淺盆直徑和普通花盆相同,但高度只有普通花盆的一半左右。育種盆和淺盆相似,但更淺一些,如今已不常見到了,育種盆原本用于育苗,也可以用來種植植株矮小或匍匐生長的植物。
還有很多植物適合種在淺盆中,如杜鵑花、多數秋海棠屬植物、非洲紫羅蘭以及多數鳳梨科植物。你可以根據植物買回時所用的容器來選擇合適的花盆,原來的容器較淺的話,移植時就可以使用淺盆。

圖中的鍍鋅容器有一種老式廚房的情調。較大的容器可容納兩三種可共生的植物,如圖中的鐵線蕨和鈕扣蕨。
有些比較高檔的塑料花盆經過上色,還帶有墊盤,外觀和工藝花盆一樣漂亮,特別是那些顏色和房間色調協調的塑料花盆,裝飾性就更強了。
普通的瓦盆或塑料花盆可以自己動手畫上一些圖案,增加花盆的美觀性。瓦盆可以選用涂料(涂料顏色有限,因而可以設計比較搶眼的圖案來彌補不足),塑料花盆可以選用油畫顏料。
相對于室內盆栽而言,方形花盆更適合擺在溫室。大量種植像仙人掌這樣的小型植物,方形花盆比較節省空間。
移植花草
植物一般都需要移植,移植能讓生長狀況不良的植物重新變得生機勃勃。但并非所有植物都需要經常移植,而且有的植物移植后適合種在較小的花盆中。通過不斷地實踐和摸索,就能掌握移植的正確時機以及移植時該使用多大的花盆。
不必過早將植物移植到較大的花盆中,因為頻繁移動可能導致根部損傷,影響植物生長。

大量根須伸出花盆底部(如左圖)說明必須將植物移植到更大的花盆中。同樣,大量根須沿著花盆內壁生長(如右圖)也必須將植物移植到更大的花盆中。
每年都要考慮植物是否需要移植,但這并不是說每年都要進行移植,移植與否應視植物的需要而定。
植物幼株比成熟植株移植頻率要高。移植時最好選用大小合適的花盆,移植后要進行追肥或簡單施肥。
什么時候進行移植
植物根須伸出花盆底部并不意味著必須進行移植,因為通過毛細襯墊澆水或使用托盤的花盆都會有少數根伸出花盆底部吸收水分。
不確定是否需要移植的話,可以取出植株查看植物根部。將花盆倒置并輕輕敲打花盆壁,可輕易將植物連同盆栽土取出。植物有少量根沿花盆內壁生長屬于正?,F象,如果有較多根都是這樣的話必須進行移植。
移植植物方法很多,這里介紹兩種最常用的方法。
修枝剪葉和清潔植物
時常清潔和打理植物,既能保證植物外觀漂亮,又能提前發現植物病蟲害的跡象。
修枝剪葉和清潔既能保持植物漂亮有型,又能促進植物繁茂生長,甚至還能延長花期。
如果發現枯黃的葉子,你最好立即摘除。清潔工作需每周進行一次,其他打理工作可以間隔較長時間進行一次。有規律地打理植物,既能盡早發現植物是否發生病蟲害、是否缺乏營養,又能學習如何更好地觀賞植物,可謂一舉兩得。
摘除植物枯花
摘除枯花能保證植物生機盎然,多數情況下還能促進開花,同時還能預防病蟲害,植物真菌感染一般是從枯花開始,然后逐漸蔓延至葉子的。

摘除枯花
凋落的枯花會弄臟桌子或窗臺。及時摘除枯花,既能保證植物外觀漂亮,又能防止枯花滋生霉菌或其他病菌。
生有須根的秋海棠屬植物(如四季秋海棠)花型小、開花多,摘除枯花的工作比較艱巨,但不摘除的話,枯花可能落在家具或植物枝葉上,既影響環境,又破壞植物外觀。
除了有穗狀花序的植物,其他植物可以連同花柄一起摘除枯花。
繡球屬等有穗狀花序或較大頭狀花序的植物,可以在花全部盛開之后剪除整個枯萎的花序。
葉面清潔
植物的葉子和家具一樣也會落上灰塵,但只有葉面光滑的葉子才能明顯看出有灰塵。葉子積有灰塵說明植物缺乏打理,灰塵會影響葉子接收陽光,不利于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提供生長所需營養。
光滑的葉子積有灰塵的話可以用柔軟的濕布擦拭。有些人喜歡在水中加牛奶,令葉子更富光澤。除了牛奶,也可以使用專業葉面光亮劑令葉子恢復光澤。還可以使用噴霧型葉子清潔器,但應嚴格按照產品說明使用,尤其要注意噴霧距離。
以上兩種清潔葉子的方法都不適用于葉面長有絨毛的植物,這樣的葉子可以用柔軟的毛刷清潔。仙人掌屬植物也可以采用這種方法清潔。
植株矮小、不開花、葉子無絨毛的植物——如亮絲草屬植物,可以將葉子浸入溫水中,輕輕晃動,以達到清潔的目的。清潔后應自然風干殘余的水珠,避免陽光直射灼傷葉子。
修剪和整形
摘心能防止多數盆栽植物新枝生長過快,促進植物分杈,有助于植物造形,植物的冠也能生長得更為茂密。鳳仙花屬、槍刀藥屬、冷水花屬、紫露草屬都屬于這類植物。植株較小時就要開始摘心,枝條瘋長時更要如此。摘心尤其有利于蔓生植物的生長,如紫露草。紫露草枝葉茂密,葉子下垂生長,通過摘心,使枝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最為漂亮,枝干細長的植株看起來很像野草,毫無美感。
斑葉植物長出全綠葉子的話,需要立即摘除,否則很快整株斑葉植物就會變成一株名副其實的綠葉植物。
攀緣植物和蔓生植物需要花更多時間打理,應該及時將新抽枝條系到附著物上,并及時剪除影響植物外觀的細長枝條。
外出時花草的養護
節假日人們可以盡情享受生活,而無人照料的植物卻可能遭殃。若無鄰居幫忙照料植物,你必須采取措施,保證外出時植物仍然有水源供應。
冬季應事先給植物充分澆水,并保證家里供暖系統的溫度較低,那么即使不繼續澆水,植物也能存活幾天甚至一周。但夏季即使外出兩三天,也必須采用特殊方法保證植物供水。
外出時,若無法保證鄰居能每隔兩天給植物澆一次水,就應該提前做好預防措施:
* 夏季盡可能將植物搬至室外陰涼處,將花盆齊沿兒埋入土中。在盆栽土上蓋上一層厚厚的樹皮碎片或泥炭蘚塊,這樣既能提供溫度較低的環境,又能維持土壤濕度。外出前充分澆水,即使不下雨,多數植物也能存活一周左右。
* 嬌嫩的植物不能搬到室外,但可以放在室內陰涼、無陽光直射的地方。
* 最好將室內的植物放在盛有砂礫和水的托盤上,但要保證盤中的水不直接接觸花盆底部。這樣雖然不能增加盆栽土的濕度,但能增加空氣溫度,有利于植物生長。
* 生長受水分影響較大的植物,一定要有相應的自動供水系統。
專業供水設備
大部分供水設備在各大商店都有銷售,而且幾乎每年都會出新產品——多數是由傳統供水設備改良而成的。
滲漏器:將滲漏器注滿水埋入盆栽土中。水會慢慢從器壁滲出,持續供水時間從幾天到一周不等。只有一兩盆植物的話,短期內可以采用該裝置供水。但該裝置容量較小,作用有限。
陶瓷蘑菇:作用原理和滲漏器相似。但陶瓷蘑菇頂部密封,通過管子和大容量注水器(如水桶)相連。水從蘑菇柄滲出后,密封蘑菇內氣壓下降,外連注水器中氣壓增大,將水壓入蘑菇。這個簡單有效的裝置可持續供水數周,但每個花盆都需要配備一個。
吸水條:花盆底部若有托盤,可以在盆栽土中埋入吸水條,從托盤內吸水供給植物。盆栽數量較少的話,這種方法不失為好的選擇,要是盆栽較多,單是安放吸水條就讓人煩不勝煩了。
滴灌裝置:常用于溫室和苗圃,能很好地解決供水問題,但成本較高,而且便攜式袋狀注水器放在家中影響美觀——不過外出時不妨用用。

吸水條
將毛細襯墊剪成條狀可以做成吸水條。外出前確保吸水條和盆栽土濕潤,并檢查花盆中吸水條是否放好了。
臨時供水設備
較正規的花卉商店和裝修店都能買到毛細襯墊,配合浴缸或廚房的水槽使用,就成了一套實用的供水裝置。
若使用水槽,你需要剪一塊大小合適的襯墊墊在花盆底部,這樣既能擋住花盆的排水孔,又能從水槽中吸水。
可以事先在水槽里面注好水;也可以拔掉水槽塞,打開自來水龍頭,往露出盆底的毛細襯墊上滴水,維持一定的濕度。采用第二種方法前要先進行試驗,保證襯墊濕潤的同時避免浪費自來水。
浴缸中也可以使用類似裝置。浴缸注水后,在水中放幾塊磚,磚上放木塊,再擺上襯墊和花盆,確?;ㄅ璧撞粫谒?。
瓦制花盆排水孔上蓋著瓦片的話,使用毛細供水裝置的效果不很好(即使配合使用襯墊做成的吸水條,效果也不理想)。塑料花盆使用臨時供水裝置,不蓋住排水孔的效果比較理想。
無土栽培
無土栽培(也稱溶液栽培)即不用土壤或盆栽土栽種植物。無土栽培的植物只需每隔幾周澆一次水,每年施兩次肥即可,無需花太多心思。
實驗室溶液栽培利用成本較高的精密儀器解決植物供養問題,是科技含量較高的栽培方法。普通人出于個人愛好嘗試無土栽培的裝置設計通常較為簡單,初學者也能使用。
剛開始嘗試溶液栽培法栽培植物時,你最好購買目前適用于溶液栽培的植物,并購買配套的花盆、砂礫和特殊的肥料。適應需要一段時間,不過一旦嘗到無土栽培的甜頭,很多人都樂意嘗試用溶液栽培法栽培更多的植物。

將該容器放入更大且不透水的容器中,事先在外容器的底部鋪上一層砂礫,保證內外容器間有1厘米左右的空隙。
日常養護
水位器顯示最小數據前不能注水,就算顯示最小數據也不要急著注水,一般要再等上一兩天。注水時液面不能太高,不能超過最大數值——這樣能保證有足夠空氣供植物呼吸,這對植物生長至關重要。
最好注入自來水,因為自來水中有各種礦物質,與肥料相互作用,可以使肥效更顯著。
確保水溫接近室溫。因為無土栽培不使用盆栽土,溫度較低的水會導致植物受凍,這是導致無土栽培失敗最常見的原因。
施肥的時間最好作記錄,每6個月施肥一次??梢詫l狀肥料嵌入花盆內,也可以用少量水溶解肥料粉注入盆中。
和傳統方法栽培的植物一樣,無土栽培的植物也會逐漸長大。無土栽培的植物不需要通過伸長根部來吸收更多的水分和養料,因此根系不像傳統方法栽培的植物那樣發達。即便如此也需要及時移植,特別是植株過大,已與花盆不協調的情況下更需要移植。
移植時通常需拿掉原來的花盆,這時要輕拿輕放,減少對植物根部的傷害,也可以直接在原來的花盆外面套上較大的花盆。如果移植時發現植物根系發達且凌亂無序,應該適當進行修剪。
適合溶液栽培的植物
并非所有植物都適合用溶液栽培法栽培,你必須親自嘗試。不過還是有相當多的植物適合溶液栽培的,比如仙人掌和多漿植物(這兩類植物無土栽培前要經歷一段“干燥期”,容器中水位不宜過高)以及蘭科植物也是。
如果你剛開始嘗試無土栽培,最好選擇下面這些植物種植。有一定經驗后,再嘗試新品種。這類植物包括:蜻蜓鳳梨、亮絲草屬、花燭屬、天門冬屬、蜘蛛抱蛋屬、鐵十字秋海棠、蟆葉秋海棠、仙人掌屬、白粉藤屬、君子蘭屬、變葉木屬、花葉萬年青屬、孔雀木屬、龍血樹屬、一品紅、榕屬、三七草屬、常春藤屬、木槿屬、球蘭屬、竹芋屬、龜背竹屬、腎蕨屬、喜林芋屬、非洲紫羅蘭、虎尾蘭屬、鵝掌柴屬、矮小苞葉芋、黑鰻藤屬、扭果苣苔屬、紫露草屬、麗穗鳳梨、絲蘭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