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七理財(第23期):實用投資進階指南·專家講座精華第二輯
- 簡七財團
- 663字
- 2019-01-09 14:28:02
私募基金vs公募基金
我們把私募基金拆開來看,私指的是私下,募是募集,你可以理解為私自募集或者私下募集的基金品種,這個叫作私募基金。
與之相對應的是公募基金,公開募集的基金就是公募基金,這是兩個基本的概念。
在說私募基金之前我們先說一下我們目前接觸到比較多的公募基金,它們兩個之間到底有什么區別,最核心的區別就是起點的問題。公募基金大家接觸到的它的起點,定投可能更便宜,300到500塊錢左右,如果是購買,單筆是1000到5000,這個是公募基金。
公募基金是可以打廣告的,我們做公募基金的時候,我們一線的一些理財經理是可以貼朋友圈的:我們有一個什么公募基金要賣了,你甚至可以在廣告或者其他渠道里面聽到有什么公募基金在賣。
但如果是私募基金,不論是銀監會還是證監會都會要求,私募基金是不能夠公開宣傳的。對于一個銷售機構來講,我只要貼朋友圈,或者我只要在公開場合對不定向的人來講私募基金,我就是違規的,這個其實是它們兩個最主要的區別。
了解了這個區別之后,我們就反過來再說公募基金,為什么銀監會和證監會對標準化的私募基金要求這么高?
因為從監管層的角度來講,默認公募基金是針對普通老百姓的,私募基金是針對高凈值客戶的。
不論是信托還是私募基金都有一個要求,你必須是合格投資人,你的年收入每年30萬,家庭收入要超過100萬等等。
你必須要是一個合格投資人,才能買私募基金,因為默認私募基金可能的風險會比較高。
所以門檻的區別決定了作為公募基金來講,它更適合老百姓。
但是對于私募基金來講,可能更適合高端客戶,因為起點高,意味著能買私募基金的大部分是有錢人,默認風險承受能力會更高。
推薦閱讀
- IPO閘口“收緊”(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05期證券市場紅周刊)
- 互聯網龍頭的“危”與“機”(證券市場紅周刊2021年28期)
- 降薪加速公募基金經理“奔私潮”(證券市場紅周刊2022年24期)
- 中歐商業評論(2022年9-10月刊)
- 第一財經YiMagazine(2019年第4期)
- 中歐商業評論(2022年11-12月刊)
- 雪球專刊134期:輕松學會倉位管理
- 對話:高盛集團首席全球股票策路師(《證券市場紅周刊》2023年02期)
- 復旦金融評論(第01期):再創中國金融輝煌的下一個四十年
- 哈佛商業評論(微管理系列):送你一份年度管理大餐——2018年度最受歡迎TOP10
- 中國式企業焦慮(《商界》2017年第6期)
- 證券市場周刊-紅周刊(2016年第34期)
- 現代經濟信息(2021年第6期·下旬刊)
- 羅杰·馬丁:創造讓世界更高效的理論(《哈佛商業評論》增刊)
- 比較(總第117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