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 后望書
  • 朱幼棣
  • 2254字
  • 2019-01-03 17:43:13

序二

絕種·絕跡·絕唱

icon2

朱幼棣是現代都市碩果僅存的士大夫式的傳統知識分子。

他是我當年在新華社時的同事,20世紀90年代初,我剛到新華社工作的時候,他在圈里就已經名重一時了。新華社多桀驁之輩,群人自全國各地嘯聚北京,圍爐闊論天下,每每面紅耳赤,朱幼棣這時總是笑瞇瞇地躲在一旁,不動聲色,到高潮將盡,突然有人提議,“聽聽老朱的。”他才開口。一開始還會臉紅,說了兩分鐘就從容了,款款道來,自有別一份的見解。當年,他在經濟、政治、文化科教及新聞研究所輪番任職,是公認的全才。他寫出過很多轟動一時的新聞報道,還是第一個去南極的記者,比萬科的王石早了十多年。有一段時間,他擔任國內部中央新聞組組長,專跑中央常委這條線,在新華社的傳統里,這是一個很崇高而敏感的職位,朱幼棣每天跟在中央領導人的后面東跑西顛,寫他們的行蹤和指示,當年《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老是“新華社記者朱幼棣報道”。

新華社記者從來游走在傳媒與官場之間,更何況是中央新聞組組長。朱幼棣曾經出任北方某省省委辦公廳副主任,后來因某種機緣,他被調進中南海,任職于國務院政策研究室,當上了一個高級幕僚。從此,“朱記者”不見,出現了一個天天搞調研、寫報告的“朱司長”。

不過,這都不足以描述出一個完整的朱幼棣,或者說只是朱幼棣的小部分。他是我見過的最有學識和文化氣質的公共知識分子之一,好古敏思,謙謙君子,有名士風。在某種意義上,他生錯了時代。

他是浙江黃巖人,畢業于山東大學中文系,早年搞過地質和技術,背著笨重的測量儀表跑了不少地方,這讓他成了一個歷史地理癡迷者。在其后的30年里,朱幼棣的足跡幾乎踏遍了中國所有稍有點名氣的大河山脈,有一次我陪他去浙江省安吉縣,他說我要去某某關,當年岳飛打金兵就是從這里北上的,當地官吏無人知曉,后來按他指的方向驅車前往,問當地老農民,果然有這么一個古地方存在,眾人愕然。1992年,他在新華社總部當班,西北記者發來一篇新聞稿,稱沙塵暴突襲某地。朱幼棣一看,突然拍案驚呼:“莫非居延海已經干涸?”數月后,他坐著一輛老舊的白色伏爾加行遍河西走廊各個綠洲、城鎮和河流,果然第一次證實了這個事實。朱幼棣算得上是當今中國頂尖級的歷史地理學者,跟他談論此類話題,就好像是在他家后花園里漫步,典故與現狀隨口道來,是一種難得的享受。他曾經很驕傲地對我說,他所有對中國地理的認識,一小半是從古書中得來的,一大半則是用腳跑出來的。他還是中國最好的環保和水利專家之一,1995年還曾獲得首屆“地球獎”。前些年,有人提倡“南水北調工程”,朱幼棣對此頗不以為然。某次,在國家軟科學選題會議上,朱幼棣一邊算賬一邊論證,講得一些專家無言以對。他在文章中寫道:“多年以來,沒有人對大型水庫立項、建設施工,直至建成運行后的自然和生態環境影響進行評估和跟蹤監測。即使對工程的投入與產出,也未進行科學的經濟評價。當代水利工程,常常展露出一種難堪的窘迫和反科學的性質。為什么人和自然的關系,人與水資源、河流的關系,上游與下游的關系,不是走向和諧而是日趨緊張?”他進而評論說:“任何一項重大工程的決策,中間反反復復,曲曲折折,難以盡述,但在關鍵處、轉折處,又常顯倉促、緊迫與窘迫。因此,真正需要回顧、研究和分析的,是人們習以為常的決策的流程。”

對歷史、地理及時政的了然于胸,使得朱幼棣的很多觀察和筆觸,顯出絕無僅有的冷靜與蒼涼,他曾在已然消失的潼關古城樓前喟嘆曰:“中國的政治中心曾長久在長安和洛陽之間游移擺動,在其之間,潼關就是肩挑兩京、力壓千鈞的支點。在這里,大大小小發生過數百次戰爭,其中影響到整個中國命運的即達60多次,如三國馬超大戰曹操、唐代安祿山與哥舒翰之戰、黃巢起義軍攻占潼關、明代李自成與明軍的決死之戰——就是這個被康熙帝驚嘆為‘天下第一城’、被《山海關志》許為‘畿內之險,惟潼關與山海關為首稱’的地方,在20世紀60年代,因修建三門峽水庫而拆掉了潼關古城,千年舊城遷毀殆盡。但是,事實上,當年專家所設計的蓄水水位從來沒有到達和淹沒過潼關城,也就是說,根本沒有必要拆掉潼關舊城!一個惡作劇般的誤判毀掉了‘中原第一關’。”讀到這些文字,你仿佛嗅到了歷史的硝煙與荒誕。

我說朱幼棣“生錯時代”,是因為像他這樣的文人實在已經罕見了。他訥言害羞,為人厚道,愛好及學識之廣博宛若文藝復興時期的“大百科全書”學派。他的文字之優雅,每每讓人驚嘆。他還寫得一手瀟灑的毛筆字。他甚至是一個珠寶鑒賞家,居然還專門寫過一本關于寶石的書。這樣的人,現在很少了,以后估計也將“絕種”。

回頭再說這本《后望書》。

三年前,他將新寫的幾篇歷史地理散文給我,讀罷十分感慨。我便慫恿說,你為什么不把這些文字結集出書呢?老朱居然心動,日積月累,終成此集。書中照片大多都是他親手拍得,傳至我處,才知他原來還是一個準專業級的攝影家。書名多費心思,最終定為《后望書》,其意彷徨,一言難盡。

中國知識分子的人生,大多操之人手而不能自主。所謂“無事袖手談性情,有難一死報君王”,家國天下的濟世情懷,從來激越而無奈地蕩漾在每一代的廟堂江湖之中。朱幼棣自然也逃不出他那一代人的宿命,與眾不同的是,他別開洞天,為自己構筑了另外一個敘述和瞭望的空間。現在印出來的這本《后望書》,便是一份很獨特的紀念。

一個行將“絕種”的文人,記下數段行將絕跡的風景,留下行將絕唱的浩嘆,這大抵就是《后望書》了。

吳曉波

藍獅子出版人、著名財經作家

我們個人無足輕重,在重大決策上也無參與和投票表決的機會,但對關系到國家民族發展前途的大事,終究不能冷漠和袖手旁觀。

潼關城內古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坪| 景德镇市| 宁南县| 密云县| 鹤山市| 昭通市| 三江| 池州市| 水城县| 绥化市| 英山县| 麟游县| 清涧县| 龙海市| 吴旗县| 桃园县| 阳谷县| 蒲江县| 工布江达县| 额敏县| 关岭| 扶余县| 鸡泽县| 洛阳市| 玉田县| 县级市| 天台县| 东乌| 明光市| 临夏市| 吉首市| 新和县| 张家界市| 凉山| 武鸣县| 山丹县| 上犹县| 新宁县| 察隅县| 乌兰察布市| 中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