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陷入愛河,每個人不是瘋子就是傻子——吸引力的秘密

愛情是左右人生的一個重要存在。

人在開始戀愛的時候,到底被對方的哪一點所吸引呢?其實,陷入愛河時,每個人不是瘋子就是傻子。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粒愛的種子

愛是很抽象的概念,沒有人夠資格說他能充分證明、解釋和感受愛。但愛同時又擁有比概念更實在的素質,即使我們無法實證愛的存在,我們也都感受過愛,甚至在一直追求愛。

那么到底愛是怎么一回事呢?

◎人為什么會戀愛

一直以來,流傳這么一種說法:人生下來都是不完整的半個人,直至找到另一半,才能成為一個完整的人。這句話看似費解但很好理解。我們常常把自己戀愛或婚姻的對象親切地稱為“另一半”,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有人說,愛能讓懵懂的少年變得成熟穩重,讓隨性的人更懂得生命的責任和意義;也有人說,愛會讓人失去自我,讓一個聰明人變成一個傻子,讓一個不羈的人變成牢籠里的困獸。有人把愛情當作天山上的雪蓮,圣潔不容玷污;也有人把愛情當作一場又一場縱欲的游戲……

然而,縱使愛情被人形容得如此不堪,甚至不值一提,他們自己依然在愛情的旋渦里或主動投入或被動掙扎著。即便有人將愛情看作是可怕的火坑和陷阱,也難以阻擋一撥又一撥的人前赴后繼、奮不顧身地往下跳。這些人就像中了魔咒,憧憬愛情,投入愛情,但又喪失愛情,祭奠愛情,而后再開始全新的愛情旅程。可以說,人類用實際行動為愛情譜寫了一曲又一曲浪漫的贊歌,那么,愛情到底是什么呢?

生物學家說:“愛情是大腦里一種叫作多巴胺的物質發生作用的結果。我們可以用苯乙胺、多巴胺和去甲腎上腺素來引發一段愛情,用內啡肽使之長久,再加一點后葉催產素將之變為永恒。”

經濟學家說:“愛情就是一場投資與回報的較量,收益與風險并存,我們要在不斷的衡量中找到最佳策略,并將收益率最大化。簡單地說,就是用最少的投入獲得最多的產出,如此你就是愛情中的大贏家。”

社會學家說:“愛情就是一種特殊的社會關系,是建立在公平基礎之上的等價交換,是人與人之間最強烈的一種吸引形式,是戀愛行為的精神基礎。”

◎從進化心理學看戀愛

而進化心理學家則站在截然不同的角度,給愛情找到了新的緣由:愛情是人們為了保持物種延續而必須做出的行為。人類有傳宗接代、延續遺傳基因的本能,因此愛情可以說是人與生俱來的本性。這就好比人餓了要找東西吃、渴了要找水喝一樣,人總是要在出現生理需求時做出適當的行為以滿足這種需求。當人一旦有了這種繁衍后代的需求,戀愛行為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現了。

其實,這一觀點并非因一時興起而產生。早在150多年前,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查爾斯·達爾文就為戀愛行為(當時被稱作擇偶行為)提供了建立于進化論基礎上的解釋。達爾文偶然發現,雄孔雀的羽毛絢爛無比,如此漂亮的羽毛甚至會為它們招來殺身之禍。當然,這并不是那些不漂亮的孔雀出于嫉妒的心理而想方設法將它們殺死所致,而是那些試圖捕獲它們的獵人所為,實際上,擁有漂亮羽毛的雄孔雀更容易被獵人們發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漂亮的羽毛是不利于孔雀生存的,可是,孔雀為什么還能在長期的進化中被保留下來呢?對此,達爾文給出這樣的解釋:雄孔雀這種炫耀的法寶之所以得以保留下來,是因為它為雄孔雀與同性競爭合意的配偶時提供了被選擇優勢,有利于其世系的遺傳,從而進化成為具有遺傳收益而非生存收益的特征。

簡單來說,絢爛的尾羽是雄孔雀吸引異性的最好武器,于是,雄孔雀為了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為了讓那只愛上自己的雌孔雀為自己繁衍后代,才甘愿冒被殺戮的風險將這種危險的特征保留下來。然而,那些為了活命而不敢保留尾羽的膽小鬼,因為失去了吸引異性的法寶,在同性競爭中只能落得被淘汰出局的下場,最終也就令它們的基因退出了演化的舞臺。如果將這種理論應用到人類身上,戀愛行為則可以歸結為對配偶的偏好和爭取配偶的競爭。

不過,當達爾文提出這種歸結法以后,一些男性科學家反倒坐不住了,他們覺得對配偶的主動選擇賦予了女性過多的權利,這些自大的男人早已認定女人應該是戀愛行為中的被動者,而男人則是操縱命門的人。當時一些主流的科學家們則認為,把戀愛行為歸結為人的本能這一做法顯然是漠視了人類區別于其他靈長類動物所具有的靈活性和獨特性,因而也不贊成這種說法。

雖然這種歸結方式在之后的一個多世紀里被很多科學家所質疑,但它依然作為一種研讀戀愛心理機制的理論存活了下來。今天如果我們從進化的角度重新審視戀愛及婚姻中的種種現象與問題,或許我們依然能從中找到新的詮釋。

愛的力量是和平,從不顧理性、成規和榮辱,它能使一切恐懼、震驚和痛苦在身受時化作甜蜜。

——莎士比亞

真的有一見鐘情嗎

一見鐘情,實在是個讓人看到就心跳加快的字眼。然而,在我們的生活中,愛情,這個人們心中圣潔的精靈,也在不知不覺中被物化,沒有了讓人怦然心動的一見鐘情。真的是這樣嗎?

◎關于“一見鐘情”的假說

兩個人初次見面的瞬間就擦出了愛的火花,這就是所謂的“一見鐘情”。那么,為什么會發生“一見鐘情”呢?從目前科學的角度來看,對于“一見鐘情”發生的原因,還沒有給出清楚的解釋。不過,倒是有各種各樣的假說,來解釋這種不可思議的戀愛行為。

在這些假說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免疫類型(HLA)的配對,即人會接收到與自己免疫類型不同的異性身上發出的某種“信息物質”,從而對對方產生戀愛感情。

人類為了使自己的后代更加健康、強壯,就必須想辦法讓子孫對更多的病原菌具有免疫力。如果與免疫類型完全不同于自己的異性結合,那么,生下的后代很可能就會同時具有父母的免疫類型,從而對更多的病原菌產生免疫力。從本能上說,人會對與自己免疫類型不同的異性產生戀愛感情。

也有一種假說認為,人與自己長相相似的異性會瞬間墜入愛河。認知心理學是這樣解釋的:當人發現別人的某個器官與自己的相似時,會對對方產生好感。

如果我們看到有異性的五官和自己相似,自然會產生一種親切感和安心感。這種感情也會順理成章地發展成戀愛感情。

另外,還有一種假說認為,人類具有一種可以瞬間得出結論的適應性無意識能力。這種能力是一種可以在瞬間看清楚事物本質或得出問題結論的能力。那些能夠在瞬間分辨出古董真偽的“文物鑒定專家”往往就具有這種超乎常人的“適應性無意識”能力。在戀愛行為中,這種能力的表現就是初次見面的第一眼能否看出對方就是自己今生要找的那個人。

◎“一見鐘情”是真正的愛情嗎

一項關于有多少人經歷過一見鐘情的調查問卷顯示,有55.2%的人有過這種經歷,其中61.1%男性、50.6%女性。美國科學家對此進行的另一項調查則顯示,“一見鐘情”也存在男女差異,即男性發生“一見鐘情”的概率更高一些。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男性更容易“以貌取人”,而女性更注重對方的內涵。

當一個人憑直覺認為,自己開始喜歡那個人之后,就會給對方身上的優點尋找種種理由。通過尋找一個個理由,又會使自己的直覺“正當化”。從大腦構造來說,直覺由大腦扁桃體掌管,而扁桃體又會把以前喜歡或厭惡的情感經驗保存下來,并根據這些經驗進行瞬間判斷,由大腦新皮層找出理性地思考判斷的理由。

而“適應性無意識能力”也是由大腦扁桃體負責掌控的。在大自然中,昆蟲等低等生物在與異性相遇的瞬間便會產生“戀愛行為”。但是它們不像我們人類擁有移動電話、電子信箱等通訊工具,更不可能交換電話號碼或郵箱地址以便日后聯系。如果它們不在瞬間采取行動,以后就沒有機會了。換句話說,我們人類憑“適應性無意識”對異性“一見鐘情”,或許正是動物本能的一種體現。

一見鐘情是唯一真誠的愛情;稍有猶豫便就不然了。

——贊格威爾

外表到底有多重要

愛情劇的主角一般都是俊男靚女。那么,在實際戀愛中,漂不漂亮對異性來說,真的很重要嗎?

◎男人的貪婪

心理學家曾進行過一項“選擇幫助對象”的調查,該項調查在美國的男學生中展開,請他們針對需要幫忙的事情(包括搬家具、獻血、救溺水者和解救被困在火災中的人)從提供的女生照片中選出愿意幫助的對象。調查結果出奇地一致:無論幫什么忙,大多數男生都會選擇漂亮的女生。由此看來,男性果然是更愿為美女效勞。

其實,男人看女人,首先看的是女人的容貌,其次才是別的。男人的視覺動物本能決定了他在跟美女打交道的頭一回很難對她是否有頭腦、有才干發生興趣。男人在乎女人的容貌,遠勝于她的心智和頭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不管什么樣的男人都想要一個如花美眷的陪伴者。19世紀英國著名唯美主義作家王爾德說過這樣一句話:“美是天才的一種形式,比天才更直接,因為它無須證實。”而美女的外表歷歷在目,簡單而直接。

心理學家還做過一項測試:給測試者一張陌生人的照片,只靠這唯一的信息,要求測試者猜測這個陌生人的性格,結果發現外貌極具吸引力的人,更容易被認為是有趣、善交際,在生活和愛情方面也更容易獲得成功。我們似乎在使用一種簡單的刻板印象或定勢思維,即美的就是好的,在我們眼里,那些長得好看的人也同樣擁有優秀的品質,與他們的外形相匹配。要不“美麗者生存”的口號一度大行其道呢!

◎女人的挑剔

那么,女性是不是也如此呢?另一項“選擇合作對象”的調査表明,女性往往會選擇英俊的男士作為工作上的伙伴,對其貌不揚的男性則不予考慮。不過,雖然女性也喜歡英俊的男士,但對他的才華、學識,以及身份地位、經濟狀況也更為挑剔。

這種差異的形成一方面是父系社會男女在經濟上的不平等造成的,女性在經濟上普遍處于劣勢,為了生存不得不依賴于經濟豐厚的男人。另一方面,也是男女不同的性喚起導致的。男人的性喚起區域集中在下半身,易興奮,好沖動,而且男人作為一種視覺動物,對異性的感知首先來自眼睛,一旦眼睛受到了刺激,被女人靚麗的外表和曼妙的身材喚起了主動,心情就會莫名其妙地興奮起來。由此可見,男人這種視覺動物對美女的免疫力是極低的。而女人的性喚起區域不像男人那么集中,較為分散,更多的是靠語言和想象來調動,所以女人愛聽甜言蜜語,喜歡浪漫,喜歡打扮好自己被別人關注,被別人欣賞。

因此,從這兩個調查結果來看,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喜歡與漂亮的異性接觸。可以說,擁有美麗的外表有利于戀情的發展。無數類似事例早已告訴我們:當人們看到漂亮的異性,普遍心情舒暢;而看到漂亮的同性時,往往心情低落,甚至產生自卑情緒。而且如果與異性見面的第一眼,彼此之間就互生好感,就有可能逐漸發展成戀愛關系。在這樣一個人人都追求美的時代,有些人為了變美不惜重金去美容和整形也是可以理解的。

一旦你確實需要愛,你就會發現它正在等待著你。

——王爾德

你為誰羞紅了臉

在女性中存在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她會不自然地被某個男性所吸引。她想:“自己對該男性的外表、性格等并沒有格外的好感,但為什么就是很在意對方,不想去想都不行呢?”

◎是什么讓女性如此憧憬愛情

實際上,女性中存在的這種奇怪現象和“信息素”(音譯作“費洛蒙”)存在某種聯系。所謂“信息素”,是同物種之間,個體對個體產生影響的化學物質的總稱。

讓我們以自然界中的昆蟲為例,它們就是通過利用信息素進行各種交流。信息素也分為很多種,對異性的性感覺產生影響的信息素被稱為“性信息素”。這種信息素事關子孫繁衍大計,是信息素中最強有力的一種。

感知信息素的器官是位于鼻子深處的雅各布森器官,又叫作鋤鼻器。在我們熟悉的貓、狗等很多動物中,都具有這種器官,但鳥類沒有。人類曾經有過,不過現在已經退化不見了,只有在胚胎期有。

既然人類沒有雅各布森器官,從理論上講,也就無法感知信息素,但事實卻并非如此。科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事先在椅子上噴灑性信息素,然后讓女性隨意選擇椅子坐。結果發現,那些噴灑了性信息素的椅子受到眾多女性朋友的歡迎。與女性相反,男性會下意識地避開噴灑了性信息素的椅子。

在電視節目中也進行了類似實驗。首先,工作人員讓多名男性穿上準備好的T恤,其中只有一件T恤被滴了信息素,然后讓蒙上眼睛的女性來選擇。結果,女性選擇了穿著滴有信息素T恤的男性。而男性對信息素似乎完全沒有反應,并沒有發覺T恤上有什么不同。

這個實驗說明:感知到信息素的女性,腦內的多巴胺分泌增加,從而陷入興奮狀態。所以,當女性感知到男性的信息素時,馬上會對愛情充滿渴望。

◎女性選擇男性的依據是什么

科學研究發現,某種“氣味”也是女性選擇男性的標準之一,這就是HLA(Human Leukocyte Antigen)的氣味,HLA即人類白細胞抗原,對人體免疫起著重要作用。HLA類型非常復雜,有數萬種組合方式。

在器官移植之前,就必須檢查器官提供者與接受者的HLA類型,也就是做到HLA配型。如果提供者與接受者的HLA類型不同,那么移植的器官就無法存活,不僅如此,甚至還會產生嚴重的排斥反應,危及生命。

事實上,每個人的HLA類型都不同,出于這個原因,每個人身上才散發出不同的氣味。研究發現,女性在尋找異性伴侶時,能夠“嗅”出對方的HLA類型。

一般來說,女性不喜歡與自己HLA類型相近的異性氣味,反倒喜歡與自己HLA類型不同的異性氣味。我們可以用“傳宗接代”的法則來理解這一現象:如果女性與HLA類型不同于自己的人結婚,生出的孩子可能具有更多的HLA類型,從而可以抵抗更多的疾病。

不過,那些與自己HLA類型完全不同的男性,也不在女性的選擇范圍之內。

HLA類型完全不同的人,可能屬于不同的民族,而不同民族的人可能攜帶未知的疾病,無疑這也存在一定風險。所以,為了安全起見,女性會選擇與自己的HLA類型在原則上不同,但又存在某些相似之處的男性。

實驗表明,人類的HLA類型分別從父親和母親那里各遺傳了一部分,而女性往往喜歡那些與自己從父親那里遺傳來的HLA類型相似的男性,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女性往往會被與父親相似的男性所吸引,事實上這并不是“戀父”,而和HLA類型存在一定的關系。由此可見,性信息素讓女性憧憬愛情,而HLA類型的氣味則是女性選擇男性的重要依據。

愛情有著奇妙的魔力,它使一個人為另一個人所傾倒。

——瑟伯與懷特

是命運讓愛情相遇的嗎

人都有一個傾向,選擇和自己父母相似的人做伴侶。可能是因為存在戀父戀母情結——弗洛伊德的“俄狄浦斯情結”,本能地要滿足過去尚未滿足的戀親愿望;也可能是因為父母的影響太大,我們的眼光更容易被熟悉的人所吸引。

◎有趣的“本能實驗”

人們在潛意識中會對與自己父母相似的人產生好感,這是人類的一種本能。

為了證明這一觀點,讓我們看一個有趣的“本能實驗”:蘇格蘭圣安德魯大學的教授珀雷特分別把30名男生和30名女生請進實驗點,然后為他們依次拍照。

珀雷特把男女實驗者和照片分別分成兩組,拿給他們挑,并且要求這些人分別挑選一張吸引自己的異性照片。但是,開始實驗之前,珀雷特并沒有告訴實驗者,他已經對這些照片動了手腳,那就是利用圖像處理技術,把30名男性的照片美化成女性,把30名女性的照片美化成男性,并在這些照片上分別添加了他們父母的一些臉部特征。結果表明,絕大部分實驗者挑選了自己修改過的照片,也就是說,大部分實驗者選擇了自己父母“年輕”時的照片。

雖然這次實驗小有成效,但珀雷特認為,只通過一次實驗無法得到明確和正確的結論,這或許與大部分人的自戀心理有關,才會選擇像自己的異性。得州大學的朗洛伊斯教授也針對“與父母相似的人是否吸引自己”做了一些實驗和研究。他直接拿實驗者父母年輕時的照片讓他們選擇,結果表明,與父母相似的人,的確對人們有一定的吸引力。

事實上,美國生物學家也曾做過類似的動物實驗和研究。實驗中,生物學家把一只剛出生的山羊交給一只綿羊哺育,結果當這只山羊到了發情期,只愿跟綿羊成為“夫妻”,而排斥跟自己的同類山羊親近。由此可見,父母的外觀和特點,對其子女的戀愛標準有著深遠的影響。

◎“夫妻相”并沒有那么簡單

現實生活中,人們經常會發現一些夫妻的外貌或多或少會有一些相似的地方,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夫妻相”。于是,人們往往認為可能是因為兩個人長期相處,受對方習性的影響。但研究結果卻表明,“夫妻相”并沒有那么簡單。研究發現,大部分夫妻之間都有相似性,但這種“夫妻相”并不是在婚后轉變的,而是婚前就有的,也就是說,這些夫妻在選擇配偶時,傾向于與自己相似的異性。

科學家通過不斷的研究還發現,夫妻間相處的時間越長,確實會變得有“夫妻相”,但長久的相處影響或傳染的只是對方的習慣和動作特質,而在外貌上不會出現這種情況。

那么,為什么人們會被與自己父母相似的人吸引呢?對此,科學家和心理學家認為,在人類長期的心理進化過程中,這種接近“相似基因”的意識和行為能夠很好地把自家的基因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并遵循這種意識,做出相應的行為。人類學家海倫則另有觀點,她認為,如果夫妻雙方在特征和習性方面有類似之處,那么愛情和婚姻生活將會比其他夫妻更和諧、美滿。不過,要針對“為什么人們會被與父母相似的人吸引”得到一個清晰的解釋,并不是幾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的。

◎“俄狄浦斯情結”

通常,一個男人在他小的時候,總會受到媽媽、奶奶、外婆溫柔體貼的照顧,在這些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擁有母性的溫柔細膩。于是,當男孩長成男人,就會自然而然地尋找身上存在這種特質的女人。

其實,不只男性會被與母親相似的人所吸引,事實上,女性也同樣如此。女孩在幼年時,會崇拜自己的父親,或以父親為榜樣,待女孩成年之后,會被與父親相似的男人所吸引,甚至會以父親為標準來挑選丈夫。

在愛情發展中,很多男女都會在異性身上尋找父母的“身影”,他們希望從另一半身上找到與自己父母的相似處。這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比如,一個女人的丈夫跟她的父親或多或少有一些共同點,而這個女人與男人的母親在很多方面又有相似之處。這種現象與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中的“俄狄浦斯情結”有關,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戀父”和“戀母”情結。

事實上,每個人都有一些“俄狄浦斯情結”,這跟他們從出生開始就與父母生活在一起有關。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認為,大部分青少年在青春期時,女孩子潛意識里都渴望占有她們的父親,敵視自己的母親,而男孩子也有同樣的心理,會喜歡上自己的母親,想成為父親那樣的人或敵視父親,這種心理如果沒有得到一個良好的引導,就會影響青少年以后的心理健康。

因此,在愛情發展過程中,男女往往很容易被與父母相似的人所吸引,也會對與父母相似的人產生戀情。其實,他們的初衷是想從與父母相似的人身上找到熟悉感和安全感,這種吸引力往往會毫無征兆地讓男女之間產生戀情,并且他們一般很難抗拒這種“父母影子”的吸引力。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每個人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會對父母身上的某些特質和習性產生欣賞或崇拜的心理,這種吸引力會讓他們在面對與父母相似的異性時,愿意敞開心扉,毫無拘束感,不自覺地產生強烈的好感,甚至愛上對方和對方結婚等。但是,在“與父母相像”的影響下,他們對這份戀情往往持有一種患得患失的心理,生怕這份感情關系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往往表現得十分敏感、脆弱。所以,當別人問起“你喜歡對方什么”“你為什么會喜歡他”的時候,很可能也給不出一個明確的答案,只能表示說,對方身上有吸引你的特質或讓你熟悉的地方。

戀人的秘密不可叫對方全部探了去。

——艾迪生

什么樣的人能讓你心動

心理學認為,人們都喜歡那些和他們想法、言行一致的人,兩個人的相似性和共通性越多,相互之間的關系也就越緊密。

◎相似性/共同點=容易溝通

當你發現“咦?他和我一樣”時,會不會不自覺地對對方產生好感?發現對方和自己念同一所學校,有著相同的興趣愛好、喜歡同一個作家,這些相似點都會瞬間對對方產生親切感。因為當人們發現對方和自己存在相似性或共同點時,會不由得產生一種親切感和安心感,這種感情也會順理成章地發展成戀情。這是因為相似性或共同點會讓人們更容易溝通,會不自覺地降低心理防線,彼此之間更容易接近。

觀察第一次相見的兩個陌生人,無論是誰,都會或多或少產生心理上的距離。于是,先在心里設一道防線,然后一邊觀察一邊了解對方。能在短時間內消除這種心理防線的,便是“相似性”或“共同點”。

當我們與異性相處時,對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人往往會感覺更親近些,這常常會點燃戀愛的小火苗。顯然,人們更愿意接近那些喜歡自己的人,這一傾向與吸引的回報模式一致,同時也符合另外一個觀點,即“平衡理論”:人們渴望他們的思想、感情和社會關系能夠達成一致。當兩個人彼此喜歡的時候,彼此之間的感情契合就可以說取得了平衡。這也進一步說明一點,長得好看不如長得順眼。

當然,也可以這么理解,如果你有想接近的異性,不妨利用好這點。比如,想辦法了解對方的興趣,然后把相關信息熟記于心,再適時地展現給對方。這樣一來,對方自然會對你產生好印象。

即使找不出和心儀異性的共同點,也不要灰心喪氣。對一幅畫作有同樣的領悟、對一部小說有相同的看法,這些感覺上的共鳴都可以讓對方對你產生親切感。總的來說,這種“共鳴”和“在一起”的感覺是發展戀情的關鍵所在。

◎共同經歷困境容易培養出感情

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會:緊張的職場、繁忙的工作會造成精神上的巨大壓力。如果一個人面對做不完的工作、無休止的加班和煩人的上司時,往往會感覺身心疲憊。然而,如果是兩個人共同應對,情況則會完全不同。

在這種情況下,壓力并沒有因此減輕,但是同樣的壓力如果由兩個人來承擔的話,兩個人的關系就會發生很明顯的變化。當這樣的兩個人共同經歷困境、分擔重任時,彼此之間勢必會產生很強的“連帶感”。而兩個人一起克服壓力完成任務,無疑還會增強兩個人之間的“命運共鳴”。不僅如此,兩個人在此過程中互相鼓勵、互相安慰,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心靈相通。如果這種情況出現在同性之間,在這種情況下,兩個人會形成非常深厚的友情。而且工作壓力越大,彼此之間的感情越深厚。

在你的身邊,是不是有那種頂著巨大壓力,還依然在一起的戀人,他們的感情是不是反而更好呢?這就是共同承擔壓力帶來的更為堅韌的愛情。這么想來,在這個壓力重重的社會,是不是到處都潛藏著戀愛機會呢?

青年男子誰個不善鐘情?妙齡女人誰個不善懷春?這是我們人性中的至神至圣。

——歌德

迷戀:源自幻象的愛

暗戀作為一種心理現象,就像一張沒有捅破的窗戶紙,在這種愛的激勵下,有時會使暗戀主體煥發精神,更加珍愛自己;然而有時卻是一個自設的溫柔陷阱,磨損心靈,消耗精力,甚至一不留心還會以燃燒的激情摧毀“柏拉圖式”的精神殿堂。

◎假如有人偷偷喜歡你

說起暗戀,人們往往認為它是偉大的,因為它不求回報,只求默默付出。

可是,暗戀只是一種愛的方式,它并不屬于兩個人,僅僅是一個人單方面對愛的“幻想”。通過這種幻想,暗戀的一方或許可以獲得一種自我平衡,并“享受”到愛的快樂。然而,被暗戀的一方卻要蒙在鼓里,無法和暗戀方分享這份快樂。

暗戀,是某位男性或女性暗暗地愛上了一位異性,沒有勇氣向對方表白,而這位異性卻全然不知或已察覺自己被人愛著。實際上,這是一種鐘愛于精神的“柏拉圖式的戀愛”。

對于暗戀者,有的是因為所愛已經成家,但又割舍不斷心中的那份情;有的是因為心儀于某位未婚異性,卻羞于大膽追求而錯過良機;有的是因為年齡差距較大,出于道德約束,不想橫刀奪愛。不論是哪種類型的暗戀,都是一種沒有被排斥,又沒有被接受的無言的愛。

試問因一方的羞澀和膽怯令對方失去了享受幸福的機會,這真的很偉大嗎?

愛的目的不是應該令對方快樂嗎?明確地讓對方感受到被人認同的快樂,不是更偉大嗎?何況如果對方并不排斥你,說不定還能和你一起展開一段真實的浪漫愛情之旅呢。說到底,暗戀并不是偉大的,真正的偉大應該是令對方幸福的同時也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

可是,對暗戀主體來說,卻付出了許多精神上的代價。有時候,暗戀是迫于無奈,或者明知對方不喜歡自己。這時你的愛對對方就會成為一種負擔。于是,暗戀者往往只能選擇默默付出,可是這樣的方式又偉大在哪里?

不妨想想看,當你對一個不愛你的人一味付出,為一段沒有結果的感情執迷不悟時,也就意味著你拒絕了其他人對你的付出,拒絕了其他人愛你的機會,這顯然是在和幸福背道而馳。

◎暗戀也可能是有害的

情竇初開的少男少女在與異性的交往過程中,如果發現了自己愛的人或愛自己的人,都會油然而生一種暗戀的情愫。短暫的暗戀不算病,如果長期沉溺于暗戀不能自拔,就會成為一種心理障礙,危害不能小覷。

如果暗戀者感情過分投入,精神過分集中,長期沉溺于纏纏綿綿的痛苦思緒之中,體內的苯乙胺的含量就會日漸減少,導致精神的消極頹廢,加劇生理上的不適和心理上的變態,讓自己陷于無法擺脫的痛苦之中。

如果暗戀者反復沉溺于痛苦的思慮之中,很容易患上焦慮性強迫癥。雖然他們明知暗戀是一種不可能實現的病態表現,并且還極力抑制自己,但卻總是難以擺脫。結果在這種思想折磨中,精神萎靡,生活、學習和工作都會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還有一種病態暗戀與接受不良信息有關。有一些少女在她們青春期的時候,遭遇過被成熟男性性侵犯或性騷擾的噩夢。大量資料證明,少女最初的性妄想大多是父女亂倫和師生結合,這就是“亂倫情結”。父親的關懷是“引誘”,老師的關心是“愛慕”,這都是她們的妄想結果。這些病態暗戀的后果首先是對異性存有恐懼,暗戀對象就是當事人恐懼的對象。心理學家認為,對某一異性的恐懼持續的時間越久,就會泛化為對所有異性的恐懼。

要令自己從暗戀的泥潭中脫身,不妨嘗試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例如尋找一些感興趣的事充實自己。再就是有計劃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把精力集中到學習和工作上來。當暗戀者以一種全新的姿態投入生活,自然能順利地走出心理障礙的誤區。

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什么?是沒有黎明的長夜!

——彭斯

壞男人為何比好男人更受女性青睞

這世上好男人從來都不缺,但很多女人卻偏偏喜歡壞男人,所謂的“壞”,不過是女人期望所愛的男人有些情趣,不那么木訥罷了,這就是許多女人不顧死活地陷入甜言蜜語的緣故。

◎壞男人的致命吸引力

俗話說:“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在現實生活中,這句話說得非常準確。雖然很多女人會矢口否認這一點,甚至對此嗤之以鼻。但實際上,壞男人在求愛方式上,確實比好男人更有吸引力。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沒有主見的女人,她們但凡做點事情都會讓男人拿主意,并且對自己的被動地位感到很滿意,一些男性可能會認為,女性天生喜歡強勢的“壞男人”。當然,這里所說的“壞男人”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壞,而是大膽、臉皮厚,也就是那種“有點無賴、有點可愛”的男人。當然,也包括五花八門的求愛方式。

事實上,壞男人往往更能擊中女人的軟肋。如果一個好男人和一個壞男人同時追求一個女人,相信壞男人比好男人更具殺傷力和吸引力。

為了驗證這一結論,讓我們一起看看下面這個實驗。首先,實驗者將參加實驗的男女分為若干小組,每組人員由男女兩人組成,之后,他們需要共同完成一個“逃出迷宮”的游戲,哪個組能夠更快地找到迷宮的出口就算獲勝。游戲結束后,實驗者們得到了自己的成績,并且女性們還被詢問是否愿意和同組男性加深了解或約會。然而,在這一游戲中當實驗者們迷失方向時,有的男性并沒有征求同組女性的意見,直接強硬地拉著女性繼續走;有的男性參照女性意見,共同尋找出口;有的男性則根本不發表任何意見,直接跟著女性走……由于男性在游戲中的表現各不相同,最后得到女性的評價也存在明顯差異。對于成績不錯的小組,大多數女性表示愿意和男性進一步交往,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小組,女性則拒絕繼續交往,甚至還會有明顯的反感情緒。也就是說,如果男性的“壞”或強勢是朝著一個好的結果和方向發展的話,女性往往會對他們產生好感;反之,如果男性的“壞”是真正意義上的壞,那么女性就會對其產生厭惡感。

可見,這里所說的壞壞的、強勢的男性,能帶來一個良好的結果和方向。不過,對女人來說,男人是臂膀一樣的依靠,如果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撐,終究很難吸引女人的注意。因此,要成為一個壞男人,還要具備獨立的經濟能力,這樣才能給女人實際的保障,不然一切都將是空談。從這種意義上來講,不能讓女人依靠的男人,不算是一個成功的男人。

◎好男人魅力大

說起擇偶這個問題,有些男人會考慮很多因素,比如,是否在同一個城市、對方的家世背景等。而壞男人根本不會考慮對方的外在條件和內在條件,只憑借自己的意愿,只要喜歡這個女人就會追。殊不知,正是這種毫不顧忌的行為,恰恰最能打動和吸引女人。

好男人總是比較誠實,而壞男人的嘴巴比較甜,有時甚至還會說些善意的謊言討所愛女人的歡心。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女人問一個男人:“我美嗎?你為什么喜歡我?”誠實的好男人可能會說:“不美,但是我就是喜歡你。”而壞男人則會這么回答:“你在我心中最美,因為你很特別,和別人不同,所以我才會被你吸引,并愛上你。”結果可想而知,壞男人的話更能讓女人為之動容。事實上,女人并沒有男人想象的那樣大方,她們其實在骨子里很“小心眼”,希望自己在所愛的男人心目中是最完美的。因此,如果男人對女人的缺點也坦誠相告的話,只會讓女人感到很失望。

在戀愛過程中,女人對男人發脾氣、使性子在所難免,如果對方屬于好男人的那種類型——自尊心和原則性都很強,一旦戀人之間發生爭執,往往不會輕易遷就對方,甚至還會為了一些小事和女人爭論不休,不肯讓步。而壞男人則不同,他們身上的“痞子性格”會為了愛、為了讓女友高興而放下身段和自尊,這種遷就女友的做法往往能夠輕而易舉地哄得女友心花怒放、回心轉意。

好男人在戀愛時,往往表現得循規蹈矩、態度誠懇,但這樣會顯得太過乏味,容易讓女人失去交往的興趣。而壞男人則不同,他們喜歡追求刺激的東西,給女人活力四射的愛情,反倒容易吸引、迷惑女人。

此外,好男人遭遇女人的拒絕后,一般會選擇放棄,而壞男人則不同,他們為了得到自己心儀的女人,通常會采取“馬拉松”式的長跑戰術,對女人死纏爛打,甚至還會偶爾耍些小無賴,即便如此,也并不會讓人覺得反感。女人在面對這樣的男人時,往往會“日久生情”或漸漸感動。殊不知,喜歡聽甜言蜜語是女人的天性,因此,她們對這種壞男人的免疫力也會下降。

男人在愛情上所表現出的機智最富于魅力。

——莫羅阿

哪種情景下更容易產生愛情

你是否覺得愛情只是一些機緣和環境所造成的,你還是堅定地相信愛情中有命運的安排?如果有一天,你和一名異性單獨流落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孤島,再也回不去了,你會和對方相愛嗎?

◎萌發在舒適環境中的愛情

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樣,戀愛和空間環境之間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比如,“那個清涼夏日的傍晚”“海邊無盡的浪漫”這些美妙絕倫的情景都印證了這一點。

想象一下,此時此刻,你和心愛的人一起在夕陽下的海邊漫步,或是什么都不做,就這么靠著彼此望著寬廣、碧藍的大海,聽著它澎湃的聲音,這本身就已經是一種浪漫了,心情如此舒暢的兩個人,又怎么不會擦出愛的火花呢?

有個心理測驗是這樣的:

在一個房間播放女孩喜歡的音樂,讓她看一張男孩的照片,與此同時,實驗者介紹這個男孩的優點并不停地贊揚。在另一個房間,實驗者播放女孩討厭的音樂,給她看同一個男孩的照片,同時也介紹這個男孩的優點并贊許有加。結果前一個女孩對這位男孩更有好感。

通過這個測驗,我們得出這樣的結論:在自己喜歡的環境中,我們更容易對異性產生好感。的確如此,舒適的環境能夠給自己帶來好心情,而好心情也會影響到我們對待異性的態度,這種影響就叫作“好感效果”。

也正因為如此,在舒適的環境中,如果你想要對戀人告白的話,成功率一般會更高。除了視覺和聽覺的因素之外,環境中的溫度和濕度、空氣中的味道都會影響到身體舒適度,進而影響我們對待異性的態度。由此可以推測,那些能夠令人“神魂顛倒、陶醉其中”的環境是最適宜談戀愛了。

◎愛情總是在不經意間發生

的確,人有時候真的是很容易陷入愛情。在離別前的一瞬,或者像漂流到無人島上那種危機四伏的瞬間,我們都很容易被愛情俘虜。所以,往往在畢業前夕,一個圈子中總會有不少人突然發展為戀人關系,兩個人非常容易迅速陷入愛河。

然而,在這些環境中萌發的戀愛種子能否在以后的生活中茁壯成長就另當別論了。在這些無數讓我們心靈脆弱、讓我們輕易就可能被愛情俘獲的情況下,兩個人最終無論是相愛,還是不相愛,命運總是會在這個時候跑出來考驗你們。也正如此,有的人在陷入愛河的那一瞬間會懷疑是不是有更適合自己的那個人,一見鐘情而陷入愛情的時候,這種情緒往往會更加強烈。所以,從“神魂顛倒”中醒來后,還需要兩個人精心維護這段感情。

愛情不會因為理智而變得淡漠,也不會因為雄心壯志而喪失殆盡。它是第二生命;它滲入靈魂,溫暖著每一條血管,跳動在每一次脈搏之中。

——艾迪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木兰县| 德格县| 资中县| 凉城县| 阜新| 西安市| 和政县| 会同县| 荆州市| 泰州市| 江口县| 桂东县| 建德市| 汾西县| 固镇县| 郯城县| 遵化市| 余庆县| 盐城市| 射洪县| 长兴县| 宜兰县| 寻乌县| 佛坪县| 抚远县| 措美县| 商河县| 祁连县| 乐亭县| 原平市| 红原县| 河北省| 金门县| 义马市| 广州市| 林口县| 绥滨县| 调兵山市| 广东省| 庆云县| 朝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