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章 營平二州史事序

【題解】

顧炎武的文章一般有較強的經世致用精神和家國情懷,對于明末清初的政治現實多有反映。此文是顧炎武為營州、平州二州所作地方志的序言,第一部分描述郭造卿等人修《燕史》和《永平志》的過程;第二部分描述顧氏為營州、平州二州修志的緣由;第三部分則描述修志的過程;最后借宋亡之故,感慨歷史之鑒,亡國亡民之恥,“焉得不紀!”顧炎武的散文因為用語平實,文中少帶感情,只是用情處必是“矢在弦上,不得不發”,這種感情更加飽滿,這種感情決堤所帶來的力量和強度更加震撼人心。

【選文】

昔神廟①之初,邊陲②無事,大帥③得以治兵之暇留意圖籍④。而福之士人郭君造卿⑤在戚大將軍幕府,網羅天下書志略備,又身自行歷薊北⑥諸邊營壘,又遣卒至塞外窮濡源⑦,視舊大寧⑧遺址,還報與書不合,則再遣覆按⑨,必得實乃止,作《燕史》數百卷。蓋十年而成,則大將軍已不及見。又以其余日作《永平志》百三十卷,文雖晦澀,而一方之故頗稱明悉。

其后七十年而炎武得游于斯,則當屠殺圈占⑩之后,人民稀少,物力衰耗,俗與時移,不見文字禮儀之教,求郭君之志且不可得,而其地之官長暨士大夫來言曰:“府志藳[11]已具矣,愿為成之。”嗟乎!無郭君之學,而又不逢其時,以三千里外之人,而論此邦士林[12]之品第,又欲取成于數月之內,而不問其書之可傳與否,是非仆所能。

獨恨《燕史》之書不存,而重違[13]主人之請,于是取二十一史、《通鑒》諸書,自燕、秦以來此邦之大事,迄元至正年而止,纂為六卷,命曰《營平二州史事》,以質[14]諸其邦之士大夫。

世之人能讀全史者罕矣,宋宣和與金結盟[15],徒以不考營、平、灤[16]三州之舊,至于爭地構兵[17],以此三州之故而亡其天下,豈非后代之龜鑒[18]哉!異日有能修志者,古事備矣,續今可也。或曰:及營,何也?曰:中國之棄營久矣。夫營,吾州也,其事與平相出入[19]焉,焉得不紀!若夫合幽[20]并營,以正古帝王之疆域,必有圣人作焉,余以此書俟之。(《亭林文集·卷之二》)

【注釋】

①神廟:明神宗朱翊鈞,年號萬歷,廟號神宗。②營平:營州、平州。營州,古州名,位于今遼寧。平州,古州名,位于今河北。③大帥:戚繼光,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卒謚武毅,明末抗倭英雄。④圖籍:地圖冊簿。⑤郭造卿:字建初,號海岳,著《燕史》、《永平志》等。⑥薊北:薊州北。薊州,古地名,位于今天津薊縣。⑦塞外:邊塞之外。⑧大寧:明代衛所,位于今內蒙古赤峰寧城。⑨覆按:亦作“覆案”,查究。⑩圈占:指(清)劃定界線并占領。[11]藳:文稿。[12]士林:文人、士大夫。[13]重違:難違。[14]質:質詢。[15]宣和:宋徽宗1119~1125年間年號。宣和二年,宋徽宗遣馬植與金國結盟攻打遼國。[16]灤:灤州,古地名,位于今河北。[17]構兵:交戰。[18]龜鑒:榜樣或教訓。[19]出入:接近。[20]幽:幽州,古地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鲁甸县| 巩留县| 铜鼓县| 津市市| 凌源市| 南召县| 高密市| 南昌县| 岑溪市| 云阳县| 塘沽区| 玉环县| 金寨县| 大石桥市| 安吉县| 调兵山市| 科技| 肃宁县| 麦盖提县| 阜新| 延安市| 丰台区| 中江县| 屏南县| 称多县| 宝清县| 紫阳县| 东莞市| 襄汾县| 顺平县| 象州县| 富裕县| 南宁市| 革吉县| 霍林郭勒市| 高雄县| 阜平县| 崇义县| 溆浦县| 堆龙德庆县| 农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