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后世于荊公之政術學術,紛紛集矢,獨于其文學,猶知尊之。固由文學之為物,與人無爭,抑亦道難知而藝易見也。顧即以文學論,則荊公于中國數千年文學史中,固已占最高之位置矣。
吳草廬(澄)臨川王文公集序云:“唐之文能變八代之弊,追先漢之從者,昌黎韓氏而已,河東柳氏亞之。宋文人視唐為盛,唯廬陵歐陽氏、眉山二蘇氏、南豐曾氏、臨川王氏、五家與唐二子相伯仲。夫自漢東都以逮于今,骎骎八百余年,...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文
后世于荊公之政術學術,紛紛集矢,獨于其文學,猶知尊之。固由文學之為物,與人無爭,抑亦道難知而藝易見也。顧即以文學論,則荊公于中國數千年文學史中,固已占最高之位置矣。
吳草廬(澄)臨川王文公集序云:“唐之文能變八代之弊,追先漢之從者,昌黎韓氏而已,河東柳氏亞之。宋文人視唐為盛,唯廬陵歐陽氏、眉山二蘇氏、南豐曾氏、臨川王氏、五家與唐二子相伯仲。夫自漢東都以逮于今,骎骎八百余年,...